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瑞利波

瑞利波

瑞利波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3年内共计44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3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63830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地球物理学报、物探与化探、地震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十届中国声学学会青年学术会议等;瑞利波的相关文献由87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天春、夏唐代、张碧星等。

瑞利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3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4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3830 占比:99.37%

总计:64234篇

瑞利波—发文趋势图

瑞利波

-研究学者

  • 杨天春
  • 夏唐代
  • 张碧星
  • 邵广周
  • 柴华友
  • 沈中华
  • 倪晓武
  • 关建飞
  • 吴建平
  • 沈斐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伦; 蔡晨; 付媛媛; 方洪健
    • 摘要: 面波层析成像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获取地壳与上地幔地震波速度与各向异性结构的地球物理方法.本论文综述了面波层析成像方法的简要历史,阐述了多种常用的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双台法、双平面波法、程函方程法、Helmholtz方程法、背景噪声成像法与直接面波层析成像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双台法的理论与实际使用简单,但该方法要求震源与两个台站需近似位于同一大圆弧路径,在台站较少且记录时间较短的区域,获取的相速度水平分辨率偏低.双平面波法能一定程度克服地震波多路径传播与散射对频散的影响,但其对面波波形数据要求较为严格,且通常适用于区域地震台网.程函方程法和Helmholtz方程法可直接从地震记录同时获取相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计算方便快速,无需经过正演与反演过程,但这两种方法要求台站分布密度要高,不适用于台站间距大且分布稀疏的区域.与程函方程法相比,Helmholtz方程法不仅考虑了波形的相位,还利用了其振幅,能获取更准确的相速度与方位各向异性信息.背景噪声成像法的优点是无需震源就可获取高分辨率地壳尺度的成像结果,但通常缺乏长周期面波的信息,难以约束岩石圈深部与软流圈结构.直接面波层析成像法能直接从台站间的面波频散数据通过反演获取三维剪切波(S波)速度结构与方位各向异性信息,省去了反演相速度图的中间步骤.此外,我们对比了多种方法在青藏高原获取的相速度结果.结果表明,多种面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取的同一周期相速度结果高度吻合,主要特征表现在:在中长周期的相速度图中,青藏高原内部主要以低速为主,而周缘区域(如,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等)以相对高速为主,这表明青藏高原中下地壳与上地幔的流变强度均比其周缘区域要弱,青藏高原的岩石圈变形受控于周缘块体的阻挡.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短中周期(20~40 s)的相速度图像指示受强度较大的川滇地块阻挡,青藏高原中下地壳物质以地壳流的方式沿地壳薄弱带(即红河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带)向南挤出逃逸.此外,祁连山在短中周期(20~40 s)的相速度图中都表现为低速特征,可能与局部地幔物质上涌造成地壳的高温度异常有关.地震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双台法、双平面波法、程函方程法、Helmholtz方程法)与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法结合可获取短长周期范围(如,4~200 s)的瑞利波与勒夫波相速度,用于同时构建壳幔速度与各向异性结构.本文还提出开展地震高阶面波、伴随成像与联合反演等方法综合研究可望获取精度更高与更为可靠的壳幔结构.
    • 刘钊; 刘禹明; 徐浩; 李亚美; 朱玉田
    • 摘要: 为解决候风地动仪指向性功能记载受到大家普遍质疑的问题,分析得出以非地方震主要成分瑞利波为波源,球面都柱摆测震方案可能为可行复原方案。通过建立球面都柱摆在瑞利波激励下的非线性完整力学模型,推导其运动方程后运用摄动法求得近似解。结果表明球面都柱摆复原模型对瑞利波的响应具有指向性,其指向性的大小与瑞利波幅值,频率比和阻尼有关。后结合历史记载对候风地动仪复原模型进行研究,可见球面都柱摆模型在多方面上为当前对张衡侯风地动仪的最佳复原模型。结论可作为证明候风地动仪的历史真实性的重要理论依据。
    • 陈晓阳; 王永安; 袁燕; 曹玉
    • 摘要: 基于大机电耦合系数LiNbO_(3)材料,该文设计了一种激发Love波模式的宽带低损耗声表面波滤波器。研究了不同切向下LiNbO_(3)材料的机电耦合系数,以及不同切向、膜厚下15°YX-LiNbO_(3)的瑞利波激发情况。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铜电极对谐振器进行切趾加权抑制横向模式,宽带滤波器可实现较小的插入损耗和较好的通带特性。
    • 杨博; 龙友明; 刘境奇; 汤跃文
    • 摘要: 为了探索在役路基动模量的一种动态反演与成像方法,该研究通过瑞利波在弹性层状体系中的理论频散方程,揭示了瑞利波在基准路基路面结构中的理论频散特征,基于高分辨率线性Radon变换建立了路基路面结构中瑞利波频散曲线的提取方法。在结合高分辨线性Radon变换提取的频散曲线与路基工作区细化分层的基础上,建立了在役路基工作区动模量的反演成像方法。通过在足尺道路试槽内点对点依次进行瑞利波、落锤式弯沉仪(falling weight deflectmeter,FWD)、承载板和弯沉测试,建立了各测试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瑞利波反演的路基动模量与其他测试方法相应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0,且反演成像结果能够正确、清晰地反映路基承载能力与压实工况。
    • 贾璐; 阎守国; 张碧星; 黄娟
    • 摘要: 针对非线性瑞利波在均匀分层半空间结构中的激发和传播规律进行研究。根据摄动理论和模态分解将分层半空间结构中瑞利波的二次谐波声场表示为二倍频瑞利波模式的线性组合,经由互易关系得到各模式的展开系数表达式。对不同分层半空间结构中瑞利波二次谐波的激发和传播特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相速度匹配的瑞利波模式其二次谐波分量随传播距离线性增长,非匹配模式的二次谐波分量则沿传播方向周期震荡传播。此外,文中定义非线性参数表征瑞利波模式产生的非线性程度,这有利于选择出具有明显非线性效应的匹配点,为后续检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具有指导意义。
    • 刘智荣; 谢立强; 朱敏; 包文岐
    • 摘要: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ZnO/SiC,ZnO/SiO_(2)/SiC和SiO_(2)/ZnO/SiC这3种不同复合结构模型,仿真分析了ZnO薄膜厚度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厚度SiO_(2)薄膜对谐振器瑞利波相速度、机电耦合系数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出了基于SiO_(2)/ZnO/SiO_(2)/SiC复合结构瑞利波谐振器的具体尺寸。结果表明:设计的谐振器激发出的瑞利波相速度为7268.1 m/s,且器件具有3.52%的高机电耦合系数。
    • 童凯; 周建庭; 张森华; 王瑰玫; 张洪; 廖棱
    • 摘要: 为了提升混凝土结构的管养水平,针对现有混凝土表面裂缝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引入激光超声技术对混凝土表面微裂缝进行非接触无损检测;通过理论分析与表面裂缝检测试验,探究瑞利波在混凝土表面不同传播距离、路径以及不同裂缝深度情况下的传播特性。结果表明:瑞利波波峰值可用于判定传播路径上是否存在表面裂缝,并能检测出裂缝边界与裂缝中心位置,实现混凝土表面微小裂缝的定位;由于瑞利波波峰值与裂缝深度呈正相关,因此瑞利波波峰值也可用于表征混凝土表面裂缝深度,为混凝土表面裂缝深度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 邵广周; 独婷; 吴华
    • 摘要: 近年来,基于瑞利波的全波形反演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接收点覆盖面积足够的情况下,该方法对横向不均匀复杂介质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影响波形反演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震源子波,然而野外地震记录对应的地震子波是未知的,采用不正确的震源子波势必对反演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常规处理方法是利用合成数据进行子波校正,但子波校正需进行多次迭代,导致反演计算时间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加窗自适应子波提取方法,从观测记录中提取与实际数据匹配较好的震源子波,将其作为初始子波进行子波校正,达到进一步优化反演结果的目的。分别采用真实子波、错误子波、错误子波联合子波校正、提取子波、提取子波联合子波校正五种子波对断层模型进行反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获得的子波对应的反演结果最好,错误的子波对应的结果最差;仅利用提取的子波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反演效果,而采用子波提取与校正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节省计算时间,进一步提高瑞利波波形反演的精度。最后通过实际数据测试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
    • 肖展
    • 摘要: 瑞利波检测已广泛应用于实践中,但有关瑞利波在路面层系统中的传播特性鲜有研究,因此,通过设置实验探究瑞利波在路面层系统中的传播特性。结果表明:接收器距离为0.15m相比0.30m会出现波频跳跃现象,这表明波频循环周期不完整,检测结果难以全面反映路面层系统质量,且剪切波速表现更加分散;由色散曲线分析可知,路面层状体系中波速随路基深度增大而减小,表明路面系统剖面的表观速度不遵循一般模式速度变化,为瑞利波频率在反演模型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 张尧; 张辉; 朱文发; 范国鹏; 方文平
    • 摘要: 为能高效精确地检测轨道板裂缝,建立了含有表面裂缝的轨道板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并总结了瑞利波对轨道板表面裂缝的作用规律,研究了不同裂缝深度下接收到的瑞利波时域信号的特点。基于瑞利波传播时间差法的原理,提出了基于瑞利波的轨道板表面裂缝深度检测方法,并利用有限元模型对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检测结果误差较小,准确高,说明该检测方法具有理论可行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