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容量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457796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国急救医学、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浙江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全国危重病急症与多脏器功能障碍高原与平原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2018年年会、第二十次全军麻醉与复苏学学术年会、2018年云南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年会等;容量控制通气的相关文献由25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严勇、乔惠婷等。

容量控制通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57796 占比:99.99%

总计:1457891篇

容量控制通气—发文趋势图

容量控制通气

-研究学者

  • 刘志
  • 严勇
  • 乔惠婷
  • 于润江
  • 刘衬云
  • 吕志瑞
  • 吴成富
  • 周娟
  • 姜丽华
  • 张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作者

    • 陈晓; 曲振华; 秦延
    • 摘要: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与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128例,依据麻醉中机械通气模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术中应用VCV)和试验组(术中应用PCV-VG),各64例。监测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术后10 min(T1)、建立气腹后30 min(T2)、气腹建立后60 min(T3)、气腹解除后20 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监测并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态肺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_(peak))、气道平台压(P_(plat))。结果:2组术中MAP及HR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PaO_(2)在T2时间点均有一过性轻度降低,PaCO_(2)有一过性轻度升高,试验组T2时的PaO_(2)较对照组降低(P<0.05)。与T1时间点相比,2组患者T2、T3时间点的P_(peak)及P_(plat)均升高,Cdyn均下降(P<0.05)。试验组T2、T3时间点的Cdyn较对照组升高,P_(peak)降低(P<0.05)。结论:PCV-VG模式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但可降低术中P_(peak)及P_(plat),改善Cdyn,对老年患者更适用。
    • 陈明慧; 牛小引; 王晖瀛; 俞红丽; 孙世宇; 赵璇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使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患者术中及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使用单纯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VCV组,n=30),第2组使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联合5 cmH_(2)O PEEP(P5组,n=30),第3组使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联合10 cmH_(2)O PEEP(P10组,n=30)。术中潮气量设定为理想体质量×8 mL,呼吸频率12次/min,吸氧浓度60%,呼气暂停时间(pause time,Tpause)设为10%,建立气腹后呼吸频率调整为14次/min。于入手术室后(T_(0))、气管插管后5 min(T_(1))、气腹建立后30 min(T_(2))、停气腹后5 min(T_(3))、拔管送恢复室后30 min(T_(4)),记录心率、血压并采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死腔率。记录T_(1)、T_(2)、T_(3)的气道平台压、峰压、肺顺应性。记录患者术后有无发生肺部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至出院日)及30 d生存率。结果与VCV组相比,P5组、P10组T_(2)氧合指数高(P0.05)。气腹建立后各组肺顺应性均降低,但是P10各时间点与VCV组和P5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肥胖患者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采用容量控制模式通气时使用10 cmH_(2)O PEEP可以显著改善肺顺应性,使用5 cmH_(2)O或10 cmH_(2)O PEEP均可改善氧合,但是作用持续时间短。
    • 王志勉; 王卓; 张宇峰
    • 摘要: 目的探析压力控制通气(PCV)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VCV)联合PEEP机械通气在老年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行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的3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行VCV联合PEEP机械通气模式,观察组行PCV联合PEEP机械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5 min(T_(0))、行气管插管VCV通气后5 min(T_(1))、建立人工气腹后5 min(T_(2))、建立人工气腹后35 min(T_(3))、人工气腹结束后(T_(4))的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肺损伤指标及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_(1)、T_(2)、T_(3)、T_(4)时,观察组的潮气量(Vt)、动态肺顺应性(Cdyn)高于对照组,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低于对照组(P0.05)。T_(1)、T_(2)、T_(3)、T_(4)时,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02)、氧合指数(OI)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低于对照组(P<0.05)。T_(1)、T_(4)时,观察组的呼吸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T_(1)、T_(2)、T_(3)、T_(4)时,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7%,低于对照组的12.67%(P<0.05)。结论与VCV联合PEEP机械通气模式比较,PCV联合PEEP机械通气模式应用于老年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中可提高患者的Vt和Cdyn,减小肺部压力,减轻肺损伤,在保持良好氧合功能的同时能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应用时可优先考虑。
    • 陈宇; 周强; 张雷; 王二凯; 刘轼; 吴春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共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V-VG组(观察组)和VCV组(对照组),每组33例。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侧卧位后15 min(T0)、单肺通气30 min(T1)、60 min(T2)、双肺通气恢复15 min(T3)的平均气道压力(Pmean)、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dyn)。采集桡动脉血样,血气分析测肺泡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值,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D(SP-D)、血管生成素-2(Ang-2)、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于双肺通气恢复15 min后,完成肺超声评分(LUS)。结果 两组患者于T1、T2时,Ppeak及Pmean出现升高,Cdyn及PaO2下降,且对照组升高或下降的幅度更明显,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着时间延长,SP-D、Ang-2、IL-6和TNF-α等指标均有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超声评分更低(10.2±2.3 vs 1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VCV比较,PCV-VG模式明显降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Ppeak及Pmean,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降低肺损伤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的肺损伤,且经肺超声评估证实。
    • 李晓梅; 李荣
    • 摘要: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模式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组(V组)和压力控制通气(PCV)组(P组),每组30例。在全身麻醉诱导后V组采用容量控制通气,P组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术中根据PETCO_(2)调整患者相关呼吸参数。选取六个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后(T_(1))、手术开始后(T_(2))、手术开始后60 min(T_(3))、手术开始后120 min(T_(4))和手术结束拔管后(T_(5))。在所有时间点均记录HR、MAP和BIS;在T_(1)~T_(4)记录Ppeak、Pmean、Pplat、MV和PETCO_(2);T_(0)和T_(5)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于术前1 d和术后1、3、7 d采用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两组T_(1)~T_(4) BIS均明显低于同组T_(0)和T_(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T_(1)、T_(2)、T_(3)、T_(4)的Pmean、Ppeak、Pplat均小于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2)、T_(3)、T_(4)的Pmean、Ppeak、Pplat均高于T_(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5)的IL-6、TNF-α均高于T_(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T_(5)的IL-6和TNF-α均低于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P组MoCA评分均高于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容量控制通气模式相比,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可降低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其可能机制是,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可以通过降低气道压来减轻气体压力对肺部造成的损伤,从而降低患者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和IL-6水平,降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 吕袁凯; 曹卓; 王发兴; 王洪源; 韩新; 代虹
    • 摘要: 目的 比较容量控制通气(VCV)、压力控制通气(PCV)、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中患者呼吸力学及呼吸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丽水市人民医院2019年2-12月收治的在全身麻醉下行EBUS-TBNA的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CV组(V组)、PCV组(P组)和PCV-VG组(G组),各25例.经排除/剔除后,V组25例,P组24例,G组24例.在EBUS-TBNA术中分别采用VCV、PCV、PCV-VG通气模式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分别记录和计算超声支气管镜(EBUS)进入气管前(T0)、操作30 min时(T1)、操作60 min时(T2)、操作结束即刻(T3)患者气道峰压(Ppeak)及肺动态顺应性(Cdy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结果 P组与V组比较,P组在T2、 T3时刻Ppeak分别为(22.5±5.2) cmH2O、(16.2±2.8) cmH2O,低于V组的(25.8±3.5) cmH2O、(18.2±3.2) cmH2O (q=3.672、3.454,P=0.031、0.045);T1-T3时刻Cdyn分别为(26.4±5.0)mL/cmH2O、(24.1±4.5)mL/cmH2O、(32.5±4.2) mL/cmH2O,高于V组的(23.0±2.7)mL/cmH2O、(19.9±2.1)mL/cmH2O、(28.5±3.7) mL/cmH2O(q=3.732、4.795、4.118,P=0.027、0.004、0.013).G组与V组比较,G组在T2、T3时刻Ppeak分别为(21.7±4.3)cmH2O、(15.6±2.6) cmH2O,低于V组的(25.8±3.5) cmH2O、(18.2±3.2) cmH2O(q=4.493、4.332,P=0.006、0.009);T1-T3时刻Cdyn分别为(26.6±5.6) mL/cmH2O、(24.3±5.6) mL/cmH2O、(33.2±6.3) mL/cmH2O,高于V组的(23.0±2.7) mL/cmH2O、(19.9±2.1) mL/cmH2O、(28.5±3.7) mL/cmH2O(q=3.852、4.936、4.791,P=0.022、0.002、0.003);T2、T3时刻PaCO2分别为(41.1±3.8) mmHg、(38.4±3.4) mmHg,低于V组的(45.7±3.4)mmHg、(41.0±3.0) mmHg (q=5.969、3.682,P=0.000、0.030);T2时刻OI为(358.0±32.8)mmHg,高于V组的(326.6±29.7)mmHg(q=4.782,P=0.003);P组和G组的各项指标各时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操作时间>60 min的EBUS-TBNA术中,采用PCV-VG模式进行机械通气,不仅能降低气道压,提高肺顺应性,而且能预防呼吸性酸中毒,改善氧合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