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费
家庭消费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971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贸易经济、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4477篇;相关期刊653种,包括现代经济信息、商场现代化、家庭科技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八届中国省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工作交流会暨企业家论坛、2014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第十四届国际商业论坛等;家庭消费的相关文献由1060位作者贡献,包括汪志、臧旭恒、王学锋等。
家庭消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477篇
占比:96.20%
总计:25444篇
家庭消费
-研究学者
- 汪志
- 臧旭恒
- 王学锋
- 谢芳
- 刘共
- 刘茂松
- 姚健
- 尹志超
- 张丹
- 张大刚
- 张译方
- 张静
- 戴佳兵
- 施宣明
- 易宗礼
- 晓园
- 王溪
- 赵俊
- 郑晔
- 雷瑛
- Francoise Lemoine
- 何翠香
- 余海跃
- 关键
- 冯涛
- 冷崇总
- 刘后平
- 刘如海
- 刘必友
- 刘晓明
- 单佳灵
- 吴建雄
- 吴芳
- 周婴
- 周宛瑾
- 周弘
- 唐琦
- 夏静
- 姚琦
- 孔云霄
- 宫锡强
- 尹华北
- 尹发跃
- 康书隆
- 张倩
- 张冀
- 张国麒
- 张宏坤
- 张宗良
- 张德昂
-
-
刘远
-
-
摘要:
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潜移默化地重塑家庭消费的偏好,本文基于CFPS的微观数据,研究了互联网对城乡家庭日常消费的影响机理,并检验其中最重要的传导机制——信贷约束机制,从而探究互联网在家庭消费中的替代效应.结论表明,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家庭总消费,然而互联网对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尤其是2016年之后在城镇地区,随着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的场景化新消费业态的快速发展,显著刺激了城镇居民消费.其次,在正规金融不可及的情况下,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能够显著改善家庭信贷约束程度进而促进家庭消费.为此,文章提出应积极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健全互联网金融市场环境及法律法规,以及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等政策建议.
-
-
吴晓涵
-
-
摘要:
数字支付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家庭消费习惯与流动性的约束条件,而且在全面促进消费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力.本文基于心理账户理论解释了数字支付对家庭消费的推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支付的使用使得家庭消费增加了19.88%.从心理账户的角度来看,这是由于使用数字支付会增加消费者的交易效用,促进心理账户的调整而导致更多的计划外消费.而且,数字支付对享受型消费和自控能力低的家庭刺激作用更为显著.此外,数字支付所附带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了金融流动性并促进了消费.为此,本文提出在普及数字支付的同时各级政府更应关注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普及金融知识等政策建议.
-
-
张鹏;
张兆安
-
-
摘要: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模糊断点方法,研究退休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退休对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产生显著影响,显著增加了食品、医疗、旅游等家庭日常消费以及健康消费,并致使与工作相关的消费、家政服务、娱乐等消费显著下降,消费结构发生调整。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退休通过对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保障、房产、消费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居民家庭消费的变动。基于上述研究,建议加大退休居民收入保障力度,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
-
李冠华;
陶帅
-
-
摘要:
本文利用2011-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基于家庭债务风险视角,探讨家庭收入波动、杠杆率与消费支出三者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家庭收入波动加剧会导致杠杆率上升,特别是中等财富家庭、中年家庭和持有一套房产家庭的杠杆率对收入波动更为敏感。第二,收入波动加剧使得家庭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显著降低,尤其对于高债务风险家庭、低财富家庭和中年家庭更加显著,反映了家庭消费平滑行为。第三,家庭杠杆率与消费支出密切相关,随着杠杆率的上升,高负债家庭的消费将更多地受到收入波动加剧的负向影响,而以消费为目的借贷家庭的消费水平会进一步上升。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一是要引导家庭正确认识金融风险,合理地进行投资和消费,同时通过保险的方式规避意外风险;二是要保证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少收入波动给家庭财务稳健性带来的危害。
-
-
李一舟
-
-
摘要:
中国居民消费持续低迷的现实问题由来已久。本文运用2017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以同社区中同收入水平的其他已婚女性就业率作为工具变量,实证考察城镇已婚女性就业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已婚女性就业显著提高家庭消费;对作用机制进行验证发现,家庭总收入增加和边际消费倾向提高是已婚女性就业促进城镇家庭消费的重要机制,其中收入增长对低收入家庭消费提高的作用更大,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对高收入家庭消费提高的作用更大;已婚女性就业对各类家庭消费均具有积极影响,但对发展型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
-
-
商港
-
-
摘要:
现有关于教育对消费的影响,多以个人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消费作为研究对象。文章构建家庭受教育水平,将家庭的受教育程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的数据,分析了家庭受教育水平、收入等因素对家庭消费水平和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受教育水平对家庭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均呈现出倒“U”型结构,对各类型消费占比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同时,文章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家庭受教育水平通过家庭收入影响消费的中介效应存在。
-
-
王军生;
王政杰
-
-
摘要:
居民消费的扩大是双循环新格局下需求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数字金融的渗透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居民消费是打通双循环堵点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探究了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家庭消费。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消费类别上,数字金融与衣食住行、医疗保健、教育娱乐等支出呈正相关。从消费结构来看,数字金融对家庭经常性消费具有显著的影响。传导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网络购物、数字支付、网络信贷、网络理财和商业保险是数字金融影响家庭消费的主要中介变量。
-
-
卫彦琦
-
-
摘要:
实现经济可持续均衡发展,迫切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讨了城乡异质性下家庭资产结构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资产存量和资产价格对家庭消费具有正向效应。此外,城乡差异背景下,不同的家庭资产对家庭消费模式具有异质性效应,尤其是发展型消费的财富效应更大。更重要的是从家庭资产的角度来看,它呈现出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为此,本文提出应进一步强化实施包容性金融改革为促进财产性收入和家庭财务能力创造条件,这对于促进家庭消费、畅通内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宋依纯
-
-
摘要:
利用CFPS2018数据实证分析了子女数量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家庭中子女数量越多,家庭的消费水平越低,消费结构越高级。上述结论在克服变量内生性偏误后依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所处地区、城乡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会影响子女数量对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作用效果。(3)机制检验表明,在子女数量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上,人情支出的作用机制为遮掩效应,且这种遮掩效应存在城乡异质性,通过控制人情支出可以有效促进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
-
-
周广肃;
杨旭宇
-
-
摘要:
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考察了户主退休经历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退休经历显著降低家庭的消费支出水平,其中家庭消费支出的大幅度降低主要源于衣物消费、住房消费、耐用品消费与交通通讯消费的变动。这一结果在选择不同带宽进行稳健性检验,及基于不同退休年龄、不同退休群体进行反事实检验后均得到一致的结论。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退休经历会降低家庭收入、增加户主居家活动时间与抑制认知能力,从而影响家庭的消费支出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退休政策对低收入、低人力资本与低社会资本家庭产生更为明显的消费冲击。
-
-
Zhang Nan;
张楠
-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8年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从居民家庭消费规模经济的视角研究当前儿童的抚养成本问题,并探讨评估了家庭等价收入中儿童和成人的不同权重.文章构建了Work-ing-leser形式下的Engel单方程模型,利用2010~2016年四期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收入的增加,食品在预算中的份额下降;随着家庭福利水平的提高,儿童的抚养成本在下降,年龄较大的儿童比年龄较小的儿童所需的抚养成本更高.同时,当家庭中多一个成人时,在评估家庭等价收入时赋予该成人最合适的权重是0.35.我们在研究家庭福利和家庭贫困时,要求考虑到家庭的规模经济与等级规模,才不会高估家庭贫困,误导家庭福利政策和补偿机制.
-
-
-
Wang Yong;
王勇
-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文章将住房价格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具体到对不同收入等级自有住房家庭消费的户主行业异质性影响.文章利用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012年地区投入产出表,构建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得到QUAIDS模型中的消费品价格数据.然后,文章采用CFPS2014数据,在QUADS模型中加入反映家庭收入所在等级和家庭户主从事行业的人口特征变量,研究住房价格波动对不同收入等级自有住房家庭消费结构的户主行业异质性影响.最后,文章运用补偿变动方法研究住房价格波动对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福利的户主行业异质性影响.福利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提高自有住房家庭福利,政府应该首先稳定高收入且户主所从事行业为第三产业自有住房家庭住房价格.
-
-
-
Francoise Lemoine;
单佳灵
- 《第十四届国际商业论坛》
| 2011年
-
摘要:
促进消费是中国政府"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通过中法两国、特别是中国城镇地区与法国在人均GDP、居民家庭收入之间的对比,探寻影响家庭消费的各项因素,寻找消费结构的变化规律,并最终提出:中国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要减少储蓄、鼓励信贷消费;在满足中低收入阶层对基础产品的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中高收入家庭对更新换代产品以及高品质服务方面的需求.
-
-
Zhang Zhengyu;
张征宇;
Sun Guangya;
孙广亚;
Yang Chao;
杨超;
Zhou Yahong;
周亚虹
-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9年年会》
| 2019年
-
摘要:
传统分位数回归(QR)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在扰动项的不同分布位置上,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异质性边际影响,因而在实证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QR估计结果的阐释依赖于不可观察扰动项的经济学意义.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后的分位数回归方法(以下简称GQR).GQR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识别并估计因变量位于某一水平上(Y=y)时,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平均边际影响.GQR不但刻画了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异质性效应,而且在某些场合下,GQR具有更为清晰的经济学解释.本文研究了GQR的识别、估计与推断步骤.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估计量具有良好的有限样本性质.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OLS、QR与GQR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本文运用GQR方法研究了房价上涨对家庭消费的异质性影响作用,以及哪些人最受益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结果表明,GQR方法能较好地捕捉政策效应的异质性.
-
-
-
杨选梅;
葛幼松;
曾红鹰
- 《2014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
| 2014年
-
摘要:
以环保部宣传教育中心、美国环保协会和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联合开展的"南京1000家庭碳排放"项目中的家庭碳排放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国外新范式"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CLA)探讨了家庭消费活动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研究了碳排放与家庭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大陆国情的碳排放系数.分析得出:①户均年家庭碳排放量3705.76kg;②人均家庭碳排放约占总碳排放量的29.27%;③家庭用电碳排放量几乎占家庭碳排放总量的一半,生活垃圾碳排放比例位居其次占了将近1/4;④户均碳排放量随月际变化波动较大,在7月份为峰值,10月份为谷值,差值为181.10kg;⑤家庭能耗、生活垃圾、交通出行碳排放比例为64∶24∶12;⑥常住人口、交通出行、住宅面积是影响家庭碳排放中的显着性因子;⑦常住人口增加一个、住宅面积多一个平方米、交通工具每提高一个层次,户均年碳排放量分别增加397.84kg、8.54kg、551.21kg.家庭碳排放定量化研究为公众提供了有效减少碳排放的途径,并为政府部门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