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9750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母婴世界、现代医院、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九次全国妇产科病理学术会议、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病理学术会议、江西第十五次妇产科学学术年会等;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相关文献由375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凯宁、周剑飞、周劲媛等。
宫颈上皮内病变—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9750篇
占比:99.91%
总计:169897篇
宫颈上皮内病变
-研究学者
- 何凯宁
- 周剑飞
- 周劲媛
- 杨莉
- 符青云
- 胡幸
- 陈文雅
- 马晓琼
- 丁岚
- 万喜民
- 于文力
- 于晶峰
- 何沛敏
- 侯立群
- 刘伟
- 卢葵
- 吕春燕
- 吴秋珍
- 唐玉辉
- 姚俊霞
- 尚秧红
- 张娟
- 张红芸
- 张驰
- 徐艳超
- 曾仁海
- 李化梅
- 李时荣
- 李芳
- 杨勇
- 杨永国
- 林杨
- 林茂华
- 段立锋
- 毛瑛玉
- 洪琪琦
- 牟东云
- 王宝晨
- 王德东
- 王琳
- 王鹤
- 石浩
- 米贤军
- 罗灿兰
- 翁秀清
- 蔡建
- 袁兴莲
- 谢芳
- 赵卫东
- 赵金晶
-
-
刘琴
-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中,通过TCT与活检病理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本院收治的接受宫颈癌筛查的患者150例进行分析,均接受术前TCT检查与宫颈活检病理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单纯应用TCT与活检病理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与TCT与活检病理检查联合方式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病理诊断并将其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病理诊断结果中显示,诊断出早期宫颈癌患者20例,ASC-US患者有72例,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有58例。其中还包含了26例宫颈上皮内病变低级患者、32例宫颈上皮内病变高级患者。TCT与活检病理单独的诊断符合率均低于活检病理联合TCT的诊断符合率,单纯TCT诊断与活检病理在宫颈癌、ASC-US、宫颈上皮内病变低级别期、宫颈上皮内病变高级别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比TCT诊断联合活检病理法低(P<0.05)。结论:TCT与活检病理检查的联合应用下,能提升临床诊断的确诊率,较单纯应用这两种方式进行诊断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在联合应用方式下,有助于临床能更好地诊断出疾病分期,了解患者的患病具体情况,从而为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信息参考,有助于临床治疗方式的确定,为患者及时开展针对性治疗,应用价值较高,诊断效果较好。
-
-
-
李志华;
罗志强;
朱丽娟;
王小燕
-
-
摘要: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患者HPV分型情况以及HPV各亚型的致病能力。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病变或宫颈癌,且同时检测HPV分型的女性患者61例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在此期间HPV分型检测阳性的患者3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两组HPV各亚型的阳性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HPV分型前十位依次是HPV52型(21.91%)、58型(11.56%)、16型(11.16%)、53型(7.51%)、81型(5.88%)、39型(5.68%)、68型(5.07%)、51型(4.67%)、33型(3.85%)、18型(3.65%),合计为80.94%。实验组HPV分型前十位的依次是16型(26.67%)、52型(18.89%)、58型(7.78%)、39型(5.56%)、18型(5.56%)、59型(4.44%)、33型(3.33%)、45型(3.33%)、53型(3.33%),81型(3.33%),合计为82.22%,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6型比例两组差异是1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型致病能力最强,其次是52型、58型、39型、18型、59型、33型、45型、51型和81型。
-
-
杨棹霞;
吴佳聪;
黄国琴;
朱小利
-
-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在术后检测其P16/Ki67的价值开展分析。方法:本院确定本次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研究对象从本院接收的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中抽取,共抽取80例患者,全部患者都开展免疫组化SP法、HE染色常规病理、宫颈组织活检,观察患者的P16与Ki67表达,各级CIN中P16分布特征。结果: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具有较高的P16与Ki67表达,高级别CIN中P16分布范围较大。结论: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在临床中采取P16与Ki67检测,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进行病理分级。
-
-
张晴;
杨勇莉
-
-
摘要: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相关,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宫颈癌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目前大量研究发现,分子水平、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对宫颈癌有着促进作用,其中p16与宫颈癌前病变密切相关,且p16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Ⅱ)的分类指标,对CINⅡ患者进行分流管理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p16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上早期诊断该病提供参考依据,为改善宫颈癌患者预后以及生存率提供理论支撑。
-
-
袁静;
陈柳;
党颖慧;
蔡浩昱;
李佳;
杨红
-
-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患者,HPV亚型分布及宫颈病变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11月来笔者医院就诊的176例提示细胞学ASC-US,hr-HPV阳性,且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的患者资料。利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hr-HPV基因型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宫颈鳞癌检出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176例ASC-US患者中,89例LSIL,30例HSIL,6例SCC,HSIL+检出率为20.45%;hr-HPV亚型检出率位于前6位的是HPV16、52、58、53、59、18,并且HPV16亚型在各年龄段感染率最高,其次为52型、58型;HSIL+患者主要以16/18单一型感染为主(χ^(2)=28.283,P<0.01),混合型感染hr-HPV的HSIL+检出率以含16/18型的多重感染为主,分别为30%和20%。结论 细胞学ASC-US患者,HPV16、52、58型在各年龄段感染率较高;感染HPV16/18亚型时,HSIL+检出率更高。同时,也需要关注其他高危亚型感染,防止HSIL+患者漏诊。
-
-
-
令狐顺容
-
-
摘要:
目的:分析 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共选取 77 例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和 3 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开展时间为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 月。 将患者手术的病理结果作为检验诊断的金标准,分别对 80 例患者进行活检病理、TCT 诊断,并在诊断后分别用这两种检测方法对宫颈癌以及宫颈上皮内病变诊断的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包括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活检病理的灵敏度为 100. 00% (77 / 77)、特异度为 100. 00% (3 / 3)、准确度为100.00% (80 / 80);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TCT 的灵敏度为 80.52% (62 / 77)、特异度为 33.33% (1 / 3)、准确度为80.00% (64 / 80)。 结论:与手术的病理结果相比,活检病理的诊断效果显著高于 TCT,因此活检病理的诊断价值更高于 TCT,建议临床广泛推广活检病理。
-
-
王琳;
陈九伟;
吕秀萍
-
-
摘要:
目的比较CLDN1、P16、Ki673种生物标记物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3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CIN的宫颈组织石蜡包埋标本62例,其中CIN1级22例,CIN2级18例,CIN3级22例,采用SP法分别进行P16、Ki67和CLDN1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检测其阳性表达。结果P16在CIN1~3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61.1%、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09,P<0.001),Ki67在CIN1~3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55.6%、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11,P<0.001),P16、Ki67在CIN1~3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是逐渐增加的,二者的阳性率均与CIN级别呈正相关关系(r1=0.658,r2=0.604);CLDN1的阳性表达率并不随病变级别的增加而增加(68.2%、11.1%、36.4%),与CIN病变级别的增加无明显相关关系(r=-0.340)。P16与Ki67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CLDN1与P16、Ki67的阳性表达均没有相关性。结论P16、Ki67可以作为CIN分级诊断的辅助指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信息;CLDN1在CIN进展中的作用及病理诊断意义尚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
-
王英
-
-
摘要:
目的:研究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鉴别诊断效果.方法:根据2017年3月到2019年9月本院收治入院的情况,从中选取48例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患者进行研究讨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敏感度与特异性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检出率为88%优于对照组检出率;研究组患者的敏感度、特异性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患者运用活检病理比运用TCT鉴别诊断效果更准确,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
-
曾仁海
- 《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病理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halneoplasia,CIN),旧称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atypicalhyperplasia),多发生于宫颈鳞柱移行带,归属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子宫颈上皮层内出现分化较低的细胞,尢以基底层最为显著.由于重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间没有明确恶性情界限,且这些病变的发生及发展有连续性关系,属于非浸润性病变。本文探讨了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
钟守军;
米贤军;
段立锋;
黄兆华;
陈志强;
黄永霞
- 《第九次全国妇产科病理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对839例受检者同时行13种高危型HPV DNA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HPV阳性和细胞学结果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患者行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分析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关系。rn 结果:HPV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呈上升趋势,ASCUS中HPV检测阳性率为75.47%,HPV阳性的ASCUS患者中病理活检47.17%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或更严重病变。rn 结论: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可作为细胞学的辅助手段提高诊断准确性,并可指导HPV感染者的治疗及用于患者的追踪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