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73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76254篇;相关期刊283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全国女性外阴阴道疾病诊治进展学术研讨会、广西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相关文献由191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淑珍、郝敏、丁玲等。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6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76254 占比:99.93%

总计:976952篇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发文趋势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研究学者

  • 王淑珍
  • 郝敏
  • 丁玲
  • 何鑫
  • 吕元婧
  • 张艳
  • 王金桃
  • 刘虹
  • 孟丹
  • 宋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秀玲; 黄楠
    • 摘要: 目的探究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临床筛查中,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TCT、HR-HPV检查的200例疑似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CT、HR-HPV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与癌前病变诊断的符合率与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检测出阳性40例,阴性160例,阳性检出率为20.00%(40/200);TCT检测出阳性56例,阳性检出率为28.00%(56/200),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1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鳞状细胞癌(SCC)20例;TCT检测对宫颈癌与癌前病变诊断的符合率为82.00%(164/200);HR-HPV检测出阳性50例,阳性检出率为25.00%(50/200),HR-HPV检测对宫颈癌与癌前病变诊断的符合率为88.00%(176/200);TCT与HR-HPV联合检测出阳性50例,阳性检出率为25.00%(50/200),TCT联合HR-HPV检测对宫颈癌与癌前病变诊断的符合率为95.00%(190/200);TCT联合HR-HPV检测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TCT、HR-HPV单独检测;TCT联合HR-HPV检测对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TCT检测;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HR-HPV检测(均P<0.05)。结论HR-HPV与TCT检测筛查能提高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程强; 何莲芝
    • 摘要: 目的: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患者的病理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ASC-US患者的分流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妇科就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ASC-US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HPV分型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患者的病理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94例患者中,慢性宫颈炎13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11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42例,宫颈癌9例。将慢性宫颈炎及LSIL患者列为≤LSIL病变组,HSIL及宫颈癌患者列为≥HSIL病变组,2组患者在孕次、流产次数、避孕方式、HPV感染和高危HPV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次、不使用避孕套避孕、有HPV感染和HPV高危型感染均为ASC-US发生HSIL及以上病变的高危因素。结论:高危型HPV检测是ASC-US患者分流的重要指标,孕次>2次、不使用避孕套避孕、HPV高危型感染均为ASC-US患者发生HSIL及以上病变的高危因素。ASC-US患者应基于病变风险个性化评估,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分流管理策略。
    • 李宏; 祁美霞; 纪桢; 吴小蕊
    •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中NOB1、miR-21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本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13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宫颈癌52例(宫颈癌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54例(上皮内病变组)、慢性宫颈炎32例(宫颈炎组),对比各组NOB1阳性率、阳性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综合评分、miR-21表达量及HR-HPV阳性率及DNA负荷量;分析NOB1、miR-21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评估NOB1、miR-21诊断宫颈癌和预测高危型HPV感染效能。结果:NOB1阳性率、阳性细胞的比例和染色强度综合评分及miR-21表达量宫颈癌组、上皮内病变组、宫颈炎组依次降低;宫颈癌组HR-HPV阳性率、HR-HPV DNA负荷量中100~1000、≥1000占比高于另外两组(P0.05)。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显示,NOB1阳性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综合评分、miR21表达量与HR-HPV DNA负荷量呈正相关(r=0.137、0.143,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OB1阳性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综合评分为HR-HPV阳性率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OB1阳性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综合评分、miR-21诊断宫颈癌的AUC分别为0.950、0.975(P<0.05),预测高危型HPV感染的AUC分别为0.739、0.712(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NOB1阳性、miR-21呈高表达,且表达与HR-HPV DNA负荷量呈正相关,对宫颈癌诊断和预测高危型HPV感染有一定价值。
    • 赵卫; 刘萌萌
    • 摘要: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6例疑似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均行HR-HPV、T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R-HPV联合TCT及两者单项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证实,166例疑似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炎症74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92例,包括CINⅠ级16例,CINⅡ级20例,CINⅢ级24例,宫颈癌32例。HRHPV联合TCT诊断准确率87.95%高于两者单项检查的79.52%、75.90%,敏感度97.83%高于两者单项检查诊断敏感度82.61%、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8、19.651,P0.05)。宫颈癌患者HR-HPV、TCT阳性率100.00%、96.97%高于CINⅢ级(74.07%、66.67%)、CINⅡ级(72.22%、61.11%)、CINⅠ级患者(71.43%、57.14%)。不同CIN分级患者HRHPV、T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86、13.728,P>0.05)。结论:HR-HPV联合TCT应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诊断价值较高,且能有效鉴别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有助于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谢超; 严良烽
    • 摘要: 目的探究宫颈病变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接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10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04例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阳性,其中宫颈鳞癌2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34例,宫颈炎46例,宫颈炎占比最高。HPV16型感染率均高于HPV52、HPV18、HPV33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50岁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检出率(48.08%)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50岁女性高级病变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51~65岁女性宫颈癌发生率高于20~35岁、36~5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感染是导致女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的主要HPV分型。结论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HPV16型感染,临床应加强开展女性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检测,以尽早诊断和预防宫颈疾病发生。
    • 冯凯强; 白雪; 王毅
    • 摘要: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妇科疾病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妇科门诊及妇科住院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采用荧光PCR法筛查14种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结果:2097例患者标本中435例患者检测出高危型HPV,检出率为20.74%。检出前5位的型别为:HPV16、52、58、51、56型。单一型别感染率为52.48%,二重感染率为29.12%,多重感染率为18.40%。其中单一型别感染率最高(χ^(2)=170.82,P0.05)。结论:天津地区妇科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0.74%,感染前5位的型别为:HPV16、52、58、51、56型。以单一型别感染率为最高,感染程度以中度感染率为最高。不同年龄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 陈红兰; 吴怡; 胡滔; 王玉明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确诊的宫颈癌患者53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58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HPV检测试剂盒对各组人群HPV感染进行检测与基因分型;宫颈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评估及分型;同时取各组人群血清标本,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G6PD的活性;结合临床资料及G6PD活性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循证分析。结果宫颈癌组中外周血G6PD的活性最高,与CIN组、健康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CIN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患者外周血中G6PD的活性改变与患者的疾病病程恶化密切相关;宫颈癌组与CIN组外周血中G6PD的活性都与患者HPV16/18型感染的状态契合;HPV 16/18感染宫颈癌患者OS曲线与外周血G6PD活性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G6PD活性高的患者5 a生存率显著下降(P<0.05)。HPV 16/18感染检测与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在CIN及宫颈癌的循证实验诊断中价值较高,其中G6PD活性检测对于CIN的诊断价值优于HPV16/18检测。结论G6PD活性与宫颈癌患者病程进展相关,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可作为高危型HPV尤其是HPV 16/18型感染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指标之一。
    • 陈丽艳; 姜继勇; 刘莎; 于达
    • 摘要: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与血清人白细胞抗原-G(HLA-G)、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表达。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收治宫颈癌患者83例为宫颈癌组,同期纳入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7例为癌前病变组,健康检查女性70名为对照组。观察3组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及血清HLA-G、TGF-β1水平表达。比较不同级别CIN组患者血清HLA-G、TGF-β1表达情况。分析血清HLA-G、TGF-β1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FIGOⅠB期组、FIGOⅡA期组的高危HPV总感染率分别为0、33.3%、58.8%、75.0%、87.1%、92.3%,宫颈癌病变程度越高,高危HPV总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越高患者血清HLA-G、TGF-β1水平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越低患者血清HLA-G、TGF-β1水平越高,HPV病毒负荷量越大HLA-G、TGF-β1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及与血清HLA-G、TGF-β1水平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同时血清HLA-G、TGF-β1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及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密切相关。
    • 丁其培; 奚庆华
    •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氧调节蛋白150(ORP150)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诊治的11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宫颈癌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另选取同期诊治的11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以及11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作为LSIL组和HSIL组。比较三组以及不同病理分期宫颈癌患者HR-HPV、ORP150水平。研究宫颈癌患者ORP150的表达及其与HR-HP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三组ORP150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0相对光单位/标准阳性对照平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HR-HPV载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的ORP150水平与HR-HPV载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HR-HPV较高载量可通过宫颈癌患者ORP150上调作用,影响疾病的进展,可作为未来诊断的方向。
    • 王明行
    • 摘要: 目的分析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妇康栓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情况、临床疗效、HPV转阴率、免疫指标[CD4^(+)、CD8^(+)、CD4^(+)/CD8^(+)]、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宫颈炎评分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排尿恢复正常时间、阴道分泌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疗效更佳,能够改善免疫状况,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增加HPV转阴率,安全性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