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元
宗元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0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江淮法治、北方论丛、东南亚纵横等;
宗元的相关文献由81位作者贡献,包括姜丽华、卢荻秋、杜桂萍等。
宗元
-研究学者
- 姜丽华
- 卢荻秋
- 杜桂萍
- 王蔚波
- 陆舜冬
- 黄俊琪
- Lansse
- 丰吉
- 云宗元
- 伊人
- 何进
- 余宗元
- 侯耀晨
- 傅佑民
- 南音
- 周平
- 周懋昌
- 孙应生
- 孙玉亮
- 宋蕾1
- 完颜绍元
- 尹黎云
- 张天印
- 张天印1
- 张小芳
- 张愚
- 张扬
- 彭定安
- 彭立立
- 文宗元
- 方山樵
- 施志咏
- 施茂林
- 施菲菲
- 曹用平
- 曹风增
- 朱向阳
- 朱少山
- 李传斌
- 李治邦
- 李生龙
- 李经国
- 李芳瑶
- 李蔚
- 李金刚
- 杨宗元
- 杨志英
- 杨立波
- 梁树基
- 江义山
-
-
罗玲
-
-
摘要:
下面的两句古文中都有“死生”一词,但是含义刚好相反。1.“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意思是:趁着有人南来,给您一封信打探一下您的生活情况。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宗元告白。
-
-
杜桂萍
-
-
摘要:
以元代戏曲为文体的最高标准和典范形态建构戏曲话语范式,进而指导创作,是明清戏曲创作和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观念与形态。笔者将这种尊体意识与皈依心态统称为“宗元”。宗元观念参与了明清传奇戏曲的文体建构,同时,“元曲”本身也在宗元观念的价值审视过程中具备了垂范后世的经典价值。
-
-
-
张天印
-
-
摘要: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处处强调他对戏曲和自己戏曲理论的自信,但实质上则流露出很强的"宗元"观念.其"宗元"主要体现在:十分推崇元曲,以元曲为尊,评价戏曲时以合"元曲风味"者为优.李渔"宗元"并不盲目复"元"之古而是借复古以革新,对元曲所短,大胆进行革新,李渔还尤为重视舞台和观众.李渔戏曲理论中的"宗元"观念,有利于促进戏曲及戏曲理论的发展.
-
-
-
-
荷衣蕙带1
-
-
摘要:
北宋时期,河南白波(今属河南洛阳)的武氏是一个世代崇尚儒学的书香门第,画家武宗元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学习的内容不仅有经史子集,还包括琴棋书画,在各项的学习中,武宗元最感兴趣的就是绘画。
-
-
-
宋蕾1
-
-
摘要:
蜗角虚名,绳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苏轼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有的词选对此存疑,但从词的精神脉络可以肯定的是,这阕词确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于黄州之后所作。
-
-
章中林1
-
-
摘要:
谷林堂在大明寺西侧的仙人旧馆内,在平山堂后,欧阳文忠公祠前。北宋哲宗元七年(公元1092年),56岁的苏轼从颖州调任扬州太守。为了纪念恩师欧阳修,他建了谷林亭。亭名取自他的诗《谷林堂》“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中的“谷”“林”二字。有北宋诗人黄裳的《谷林亭》为证:“竹也中虚谷也虚,两虚相对闲中无。月来风动时尤好,那更高人也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