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赏石

赏石

赏石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8篇,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园艺、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8篇、专利文献34664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无线互联科技、收藏.拍卖、收藏等; 赏石的相关文献由88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舜梅、俞莹、吴雨洁等。

赏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8 占比:5.24%

专利文献>

论文:34664 占比:94.76%

总计:36582篇

赏石—发文趋势图

赏石

-研究学者

  • 张舜梅
  • 俞莹
  • 吴雨洁
  • 陆舜冬
  • 张卫
  • 刘启华
  • 刘少红
  • 谢礼波
  • 雷敬敷
  • 黄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丁仲琳
    • 摘要: “石不能言最可人”,自古文人雅士便喜好寄澄怀于拳石,以文心诗意赏石之峻峭清奇、秀丽灵动、古朴自然。而附石盆景中,石因树而活,树凭石增辉,树石一体,相映成趣,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商丘附石盆景源于20世纪80年代,我的老师唐庆安从杂志上看到香港伍宜孙先生的榆树附石盆景,深受启发。他从假山石中找了几块带有沟槽的石头,参考图片动手制作石榴根附石作品。
    • 王鹏
    • 摘要: 以赏石与根雕之佳作,并基于匠人之技(作品创作)、赏玩之心(作品赏鉴)、根石之缘(特色工艺)三方面,探幽于赏石与根雕之“不雕之雕”“品意悟道”“木石相偶”三重“品艺”之境,以明其审美之辨。
    • 薛富兴
    • 摘要: 赏石是中国古代自然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古代赏石史经历了“器石”、“礼石”、“赏石”和“园石”四个阶段。上古至魏晋乃中华赏石史之萌芽期,中晚唐乃其自觉期,宋代始进入精致化阶段,元明清乃其承续期与拓展期。作为对象自然审美的中国古代赏石以四种模式进行,曰“赏石之形”、“以石比德”、“借石抒情”和“点石成境”。此四者又可析为两端:一曰形式主义审美趣味,二曰对石头的主观化和人文化。准当代环境美学之“科学认知主义理论”,前者涉及对自然的“肤浅”欣赏,后者则属于未能欣赏自然自身所具特性与价值之“不恰当”欣赏。当代赏石要客观而又深入地进行,并开出超越古典趣味和视野的新境界,需要在以地质学为核心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帮助下,建构一个由“石相”、“石性”、“石功”和“石史”四者构成的审美内涵新系统,如此方可完善地欣赏作为无机自然对象的石之美。
    • 贺小兵
    • 摘要: 这件名为《斑斓》的五彩灵璧,正如其命名一样,五彩斑斓。它运用黑、红、黄三种最纯粹的颜色来编织画面,情感也随着斑斓的世界无限飞扬。在浓重的黑色里,人们宁静的心正品味着黑夜的神秘与清静。突然一道道强烈的闪电划亮夜空:红色来得艳丽,黄色让人心潮澎湃。这斑斓的色彩闯入眼帘,触动着赏石人的心。
    • 唐启忠
    • 摘要: 壁立千仞终为石,飞流直下始成形。《雄关》一握守江山,万里长城永不倒!世间山石俯首可拾,非激流翻转千载难成玩石。赏石如同人生,只有你赏识,它才有价值,否则,一文不值;赏石又恰如恋爱,只有你爱不释手,它才能终身相随。玩赏奇石不在于数量而是质量,倾情一石,终生足矣。石有形似与神似,更有形神兼备,呈现的是天然去雕饰,赏石者赋予它生命,赋予它想象,它才能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和魅力。
    • 俞莹
    • 摘要: 2020年度艺术品拍卖市场,虽然遭遇了新冠疫情受到影响,但是,却成为了古典(古代)赏石拍卖的大年,从2020年10月到2021年1月,短短的3个月时间,举行了3场有关古代赏石专场(专题)的拍卖,而且藏石大多出自知名收藏家,不乏名品佳藏,也是前所未有,值得纪录。
    • 范垦程
    • 摘要: 赏石,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它起始于远古,立言于春秋,发展于魏晋,兴盛于唐宋,移情于明清,全盛于今日。赏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赏石观赏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以及它独具的养心、修性、怡情、励志的精神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赏石爱好者所接受并沉醉其中。
    • 李昌银
    • 摘要: 提到双重影像,不知道你想到的是什么?我心理比较阴暗,想到的是双重间谍。真不该看那么多没用的小说,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于提高赏石水平无益。无用的书看多了,的确误事;而自己本该铭记在心的年少经历,一个标准的双重影像,反倒漏记了。读中学的时候,临近高考一个月前,教室里挂满了战斗的口号。突然有一天,班主任和蔼可亲地走进来——我当时的记忆里,班主任这么亲切地看着我们,应该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 吴雨洁
    • 摘要: 如果你去灵璧石产区,商家一定会热情地为你叩弹石头,"听,这个声音!"好的石头声音清亮动听,有的还十分悠长。天底下并不是只有灵璧石才发声,可是别的石种却很少把"音"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如果你这么想,那么你就撞到了古代赏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听音审石。事实上,听音审石可以说是宋代赏石风气的遗存。我们通常认为古代赏石的审美就是四个字——"皱、瘦、透、漏"。其实什么石头好,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
    • 陆鹏亮
    • 摘要: 叠石造园,清供案头,各种赏石于中国传统中根植深远,唐宋以来,皇室贵胄,文人雅客多倾心于斯,纳自然于居室,现山林于园庭,悦目怡神。近世以来,欧美各博物馆收藏中国艺术颇丰,对中国传统赏石却较少涉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New York)得益于诸多藏家慨赠,略有收藏,故在此述其大概,与读者分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