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者散文

学者散文

学者散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专利文献289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文文学等; 学者散文的相关文献由138位作者贡献,包括喻大翔、吴周文、汤天勇等。

学者散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34.62%

专利文献>

论文:289 占比:65.38%

总计:442篇

学者散文—发文趋势图

学者散文

-研究学者

  • 喻大翔
  • 吴周文
  • 汤天勇
  • 王兆胜
  • 王晖
  • 肖向明
  • 黄维梁
  • 余秋雨
  • 刘立群
  • 古远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晓峰
    • 摘要: 在新时代学者散文新的转向中,王吉鹏的学者散文可谓代表性的个案。他是走进鲁迅世界的“鲁迅化”的学者,也是“鲁迅化”的散文作家。他“朝花夕拾”类的回忆散文把家族兴衰与个人成长投放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中,成为中国社会的历史折光和伟大时代风云变幻的侧影;王吉鹏散文创作的半壁江山正是被称为“散文诗”的诗体散文,是他“一生的哲学”。王吉鹏在回忆散文中,把散文之“散”尽情发挥;在诗体散文中,逻辑思维和哲学意蕴之中蕴藉的整体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投射在具体事件物象上所形成的“思想的碎片”和达到的历史、人性深度,明显承继了《野草》精神血脉。
    • 孙仁歌
    • 摘要: 究竟何谓散文、散文到底应该怎么写的问题,一直是散文界近些年来热衷于讨论的焦点。近20年来,由于散文创作中不断涌现种种创新成果,不同程度地搅乱了散文美学视觉乃至审美习惯。的确,从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化散文的横空出世到随即而来的所谓新散文、学者散文、思想随笔、报章体散文以及只有命名权意义的“在场主义散文”等等,固然都各有千秋,都为长期单调的散文创作平添了几分丰姿,但就散文文体而言,毕竟也有不讲物理抑或规律的另类,如所谓新散文允许散文虚构,允许就像写小说一样去写散文,从而让虚构遮蔽了作者真实的身份及其心迹,故而受到不少读者质疑也不足为怪。
    • 吴周文
    • 摘要: 丁帆与王尧是学者散文中有代表性的、两栖于文学理论研究与散文创作实践的学者。其散文在“大道”的“自我性”、切时的“启蒙性”、传统的“人格性”三方面,以“先锋姿态”怀抱着学者现实的文化焦虑,旗帜鲜明、富有个性地建构了学者散文写作的主体性话语,回应了文学“现场”的“中国问题”,为学者散文的研究与创作提供了值得深入探讨的经验。
    • 吴周文
    • 摘要: 王尧以两重身份为文坛所知晓。作为评论家,他先后出版了《中国当代散文史》《批评的操练》《彼此的历史》《"思想事件"的修辞》等论著,显示了"在文化转型中重新出发"的先锋姿态。作为散文家,他以《错落的时空》《一个人的八十年代》《纸上的知识分子》等散文集与随笔集,亮明学者散文写作是他完成散文使命的文学实验。两重身份之于王尧,同等重要。而笔者认为:在当下学者散文需要复兴与繁荣的时候,解读、探究王尧"新人文"姿态与"中国问题"的文学知性话语及其创作学者散文的价值,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王兆胜
    • 摘要: 学者散文的身份决定了其启蒙性,以精神的引领成为社会发展前进的风向标。但启蒙者自身的启蒙和成长,其自我高度与价值趋赴,也不可忽略,这对于启蒙往往更为重要,也是学者散文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目前,对于学者散文的研究往往忽略于此,这就必然遮蔽甚至影响学者散文发展,并形成某些难以避免的误区和盲目。学者散文在自我启蒙和价值重塑上,有不少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与借鉴。
    • 李志艳; 陈建伟
    • 摘要: 梳理和反思学者散文和知识的定义,结合时下的知识叙事,可以对学者散文和知识重新定义.发达工业社会和娱乐化时代的知识被异化,人本真的生命本体被遮蔽,学者散文的知识叙事能和合多元化的知识与自由追求知识的生命本体,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散文热",是在发达工业社会和娱乐化时代中省思的必然产物,是大众的智性救赎.余秋雨、周国平和王小波作为学者散文中以文化的感伤主义介入社会现实、以局外人的反讽解构知识神话和超拔于人生的哲理省察的三种典型代表,其创作实践对知识、散文文体和生命本体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的探索有重要意义,能打破散文文体的认知局限,叩问学者散文所呈现的生命本体.
    • 吴周文
    • 摘要: 学者散文就是指有专家学者身份认同的散文,包括具有学识与学养的“学者型”作家写作的散文。这是笔者对学者散文的界定。学者散文可以理性表达,也可以感性表达;但本质上是理性的散文,它具有学者的启蒙性。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流派纷陈,是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前所未有的思想大启蒙运动。正是在原创意义上,诸子散文--最早的学者散文,便有了生之俱来的启蒙性,且持续于先秦历史时期。历代散文创作的启蒙性虽经常涌现,但被“载道”的主流话语所遮蔽。现代与当代关乎文学的思想史上,出现过两次学者散文启蒙性的回归。
    • 宋长征1
    • 摘要: 秋千依旧的黄昏荡秋千:《白狗秋千架》提及一段无望的爱情,莫大爷曲里拐弯无非是想拉大不同命运之间的距离。古代秋千,以兽皮制成,多设于富家、皇宫;吾村秋千简单,两棵树,一根绳,亦承载云端旧事。一人坐,一人悠之,飘浮尘上。我们村的秋千结构简单,一棵枣树,一棵歪脖子柳树,一边拴上一根绳,绳上系上一块窄窄的木板,就能荡起无边的笑声。
    • 何亦聪1
    • 摘要: 在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中,学者散文曾两度兴盛:第一次是在1940年代,以梁实秋、钱钟书、王了一的作品为代表;第二次是在1990年代,以张中行、金克木、杨绛等人的作品为代表。从功能层面看,学者散文或许是作为对散文写作中泛滥的抒情风格的一种疏解力量而出现的——这种空洞的抒情风格是将现代散文引向歧途的罪魁;但从概念层面看,学者散文的义界实甚模糊——''学者''二字,究竟指的是写作者的学者身份, 抑或是散文风格的学理化呢?
    • 赵洁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始,张中行的学者散文创作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在个人层面,他的作品蕴含着“谦谨内敛”的思维品质;在社会层面,他的文笔折射出自身“于下而仁,于上则慧”的文化人格;在生命层面,作者不断进行反思体悟,最终达到了“顺受天命”的精神旨归。这三层向度层层深入,逐渐升华,不仅是作者创作的思想脉流,更是我们理解其审美世界的关键切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