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孙氏手术

孙氏手术

孙氏手术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78429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心肺血管病杂志、中国体外循环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等;孙氏手术的相关文献由283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立忠、朱俊明、刘永民等。

孙氏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8429 占比:99.99%

总计:678523篇

孙氏手术—发文趋势图

孙氏手术

-研究学者

  • 孙立忠
  • 朱俊明
  • 刘永民
  • 郑军
  • 里程楠
  • 潘旭东
  • 葛翼鹏
  • 陈雷
  • 刘巍
  • 白涛

孙氏手术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超; 张勇; 梁家立; 张波; 郑德志
    •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对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孙氏手术后发生谵妄及神经功能失调的影响。方法选取40名在本院实施孙氏手术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其中右美托咪定组20例于麻醉诱导后开始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定,输注10 min。输注后以0.5μg/(kg·h)速率持续微量泵入至手术结束,并在呼吸机控制呼吸期间维持此剂量,脱机后使用时间调整为每日21:00至次日早6:00,直至搬出监护病房。对照组20例则接受同剂量生理盐水处理。记录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持续时间、谵妄发生率及谵妄持续时间;于手术前、术后6 h和24 h检测血清脑损伤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清醒时间和谵妄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别,但其机械通气时间、ICU持续时间和谵妄持续时间却显著降低,且术后血清S-100β和NSE水平较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孙氏手术中及术后给予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术后谵妄持续时间,减少脑损伤特异指标的表达,缩短机械通气及ICU持续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潘虹; 王智超; 朱梦莉; 韩瑞萍; 苏清; 沈潇
    • 摘要: 目的比较主动脉头臂血管转流术与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2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血管转流术组和孙氏手术组,分别为39例和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左心室射血分数、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转流术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短于孙氏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孙氏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术后升主动脉最大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术前缩小(P<0.05)。血管转流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孙氏手术组(P<0.05)。随访3年,孙氏手术组患者有1例患者于术后31个月因心力衰竭死亡,血管转流术组患者无死亡。结论主动脉头臂血管转流术用于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主动脉阻断时间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
    • 摘要: 《心肺血管病杂志》2022年第5期,第562页《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疾病小鼠模型的构建》一文,添加基金项目:国自然科学基金(81870263),特此更正。《心肺血管病杂志》2021年第1期,第53页《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探讨》一文,正文题目更改为《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探讨》,特此更正。
    • 周福硕; 柴红; 刘瑞生; 宋兵
    • 摘要: 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危急重症,病死率高."孙氏"手术是治疗当前复杂A型AD的标准术式,该术式在使用人工血管替换主动脉弓的同时,于降主动脉植入象鼻支架人工血管.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了1例A型AD患者,该患者突发胸背部疼痛6 d,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示A型AD.入院后急诊行升主动脉置换+"孙氏"手术+升主动脉-右股动脉转流术.术后患者病情加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为象鼻支架植入主动脉夹层假腔,导致腹主动脉远端及以下大血管闭塞,行主动脉破膜加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抢救患者,但最终患者仍死亡.
    • 陈白浪; 黄志勇; 张莉
    • 摘要: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与孙氏手术治疗A型夹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Cochrane图书馆(CL)、生物医学与药理文摘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以"杂交手术、孙氏手术、A型夹层"为检索词,检索范围为建库至2020年2月,采用STATE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报道,236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2种手术方式在死亡率、ICU住院时间、肾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当(P>0.05),杂交手术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肺部、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小于孙氏手术(P<0.05).结论:杂交手术较孙氏手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更加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由于大部分文献在患者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偏倚(杂交手术患者年龄更大,合并症更多),杂交手术能否提高患者生存率还需要以后更多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 张勇; 梁家立; 郑德志; 王惠; 侯君
    • 摘要: 目的 总结无冠窦补片在Standford A型夹层根部成形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3-5 月86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A组)和2018年6 月至2020年10 月66例Standford A型夹层患者(B组)在我院行"孙氏手术"手术,A组手术中在主动脉根部行主动脉壁与右心耳做内引流,B组手术中主动脉根部采用无冠窦补片,主动脉根部血管壁采用"三明治"缝合加固的方法,右无瓣膜交界行悬吊成形.分析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术中输注红细胞量、术后再次开胸手术止血例数、术后24 h总引流量、术后输红细胞量、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例数、术后病死率.结果 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输注红细胞量、术后再次开胸手术止血例数、术后24 h总引流量、术后输红细胞量、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例数、术后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A组.结论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主动脉根部采用无冠窦补片,主动脉根部血管壁采用"三明治"缝合加固的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陈磊; 孙江滨
    • 摘要: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治疗头臂血管严重受损的A型主动脉夹层对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头臂血管严重受损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其行孙氏手术,观察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时间以及同期合并手术;并发症及30 d内死亡发生率;手术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结果: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时间平均分别为(194.32±52.64)、(103.66±33.07)、(23.15±7.29)min,同期合并手术主要有Bentall手术、升主动脉替换、主动脉瓣成形;19例(15.20%)发生并发症,主要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肾功能不全甚至衰竭,8例(6.40%)30 d内死亡,主要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患者LVEDD显著降低,CVP、CI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孙氏手术治疗头臂血管严重受损的A型主动脉夹层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而且还能改善血液动力学参数,对临床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有积极意义.
    • 钟亮; 梁哲勇; 李建鹏; 李静; 闫炀; 周和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下肢灌注不良量化分级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确诊并行孙氏手术治疗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6例.根据术前ABI分为正常组(A组,0.9≤ABI0.05);C组(P=0.01)、B组(P=0.01)同期性人工血管转流术比例要明显高于A组;术后C组患者的肌红蛋白水平(P<0.001、P=0.01)、肌酐水平(P<0.001、=0.003)要显著高于A、B组;C组患者持续肾替代治疗的使用率亦显著高于A组(P<0.05)、B组(P<0.05);术后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各组无显著差异,但C组(P=0.01)、B组(P=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要显著长于A组;住院死亡率B组(P=0.01)、C组(P=0.01)要显著高于A组.结论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着ABI的降低,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亦越高,术后近期死亡率也显著增加.
    • 黄敏乾; 章文龙; 黄志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2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孙氏手术(全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选择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其中采用孙氏手术+单纯行升主动脉替换的患者有10例,孙氏手术+主动脉瓣成形的患者有5例(同时行主动脉窦重建的患者有3例),孙氏手术+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术)的患者有3例,孙氏手术+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替换的患者有2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有3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后进行胸部计算机体层摄影(CT)血管造影检查对胸腔主动脉塑性及假腔的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体外循环平均时间为(248.11±69.82)min,选择性脑灌注平均时间为(38.13±10.49)min;手术成功18例,成功率为90 %,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为10 %;患者术后3个月后复查显示有15例患者的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在膈肌水平内形成了血栓,且术后1年随访显示患者的生存率为88.89 %(16/18)。结论:对于临床中被诊断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通过孙氏手术的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致残致死率较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