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接触
媒体接触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贸易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专利文献135765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开放时代等;
媒体接触的相关文献由96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游、吴菁、张真等。
媒体接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5765篇
占比:99.94%
总计:135853篇
媒体接触
-研究学者
- 吕游
- 吴菁
- 张真
- 戴泱泱
- 田涛
- 韩玉
- 高一鸣
- 黄玲芳
- Beach M.L.
- Dalton M.A.
- Jeanne
- Sargent J.D.
- 东东
- 中山诚
- 仝介一
- 任纯刚
- 侯涛
- 傅建民
- 关颖
- 刘婷婷
- 刘毅
- 刘长忠
- 卢毅刚
- 史梁
- 叶丹芃
- 叶桂郴
- 叶阿庆
- 吕勇
- 吴婷婷
- 周伟
- 周廷睿
- 周葆华
- 唐婵
- 夏扎提古丽·沙吾提
- 孙铃
- 季卫华
- 宋五一
- 官陈岩
- 小田利胜
- 尹敬业
- 嵇海荣
- 张明新
- 张昭
- 张磊
- 操慧12
- 文杰科
- 晓马
- 朱晨
- 李世强
- 李季
-
-
李鹏红
-
-
摘要:
基于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考察媒体接触对政治态度的影响,并检验媒体信任和政治信任对其关系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媒体接触、媒体信任和政治信任均对政治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治信任对政治态度的影响较大。媒体信任和政治信任在媒体接触和政治态度间具有单中介的效果,同时具有串联双重中介的效果。从长远来看,媒体接触和媒体信任能共同提升政治信任。为提升媒体在公众政治态度塑造中的导向作用,研究认为,媒体要以客观、公正、理性的原则进行政治信息的“上传下达”,同时,要提升媒体和政府的公信力,加强媒体和政府自身信任建设,引导公众成为政治自信的合格公民。此外,进一步厘清了媒体接触对政治态度的“传导”与“分流”机制。
-
-
王海潮
-
-
摘要:
本研究利用“2017年中国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探究国内外主流媒体接触及信任对我国网民国家认同的影响。通过分层回归分析发现,国内主流媒体接触及信任正向影响网民的国家认同,而国外主流媒体接触及信任负向影响网民的国家认同。这说明国内主流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在引导公众的国家认同方面依旧具有涵化意义上的“主流化”效果,但这种正面影响受到国外主流媒体的负面冲击。
-
-
-
-
摘要:
公民参与可帮助政府降低行政成本,提升善治水平,理论界对影响公民参与的因素进行了广泛探索.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了政府信任、政治效能感等变量的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深度探究了政府信任、政治效能感和媒体接触对公民参与意图和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信任和政治效能感分别是影响公民参与意图的态度和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公民参与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研究发现在个体更多接触媒体的情境下,公民参与意图有更高的概率转换为公民实际的参与行为,媒体扮演着促进公民参与的催化剂角色.研究结论为公民参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兼具理论思辨和规范实证特征的框架模型,为更好地理解影响公民参与的因素提供了微观思考模型.
-
-
-
黄河;
王芳菲;
邵立
-
-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公众的媒体接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因此对政府形象的构建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居民展开随机问卷调查,探索公众新媒体接触行为对政府形象构建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目前公众在获取政府相关信息时,更多依赖新媒体渠道;公众接触官方新媒体的频率对政府形象有正面效果.此外,在影响路径方面,除了直接影响,新媒体接触还可通过引起公众对官方媒体信任的变化,间接对政府形象的构建产生影响.
-
-
王彬;
高雅
-
-
摘要:
传播政治经济学认为,在传媒业的知识生产中,商业资本使媒体从业人员作为雇佣工人将劳动力转化为媒介产品,同时受众也通过"生产性劳动"不仅仅作为媒介产品的使用者和消费者而存在,也参与了媒介的再生产过程.进入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及技术形式的日新月异,这使得"使用者创生内容"的意义也超出了"消费即生产"的范畴,相较于形式的经济产值,受众对于传媒环境投入的完整意义也有待进一步阐释.
-
-
叶丹芃
-
-
摘要:
营销者说现在的互联网资源,要充分占领碎片化时间。未来好的产品是节省用户时间而不是消耗用户时间,营销要从节省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进行。2016年,老板电器提出了"技术、营销双驱动模式"。智能制造的背后来自于对消费者的洞察力,实现形态个性化定制;而营销方式则源于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跟随。让品牌在具有科技型性的同时保持趣味性,
-
-
-
章勇刚
-
-
摘要:
从游客感知视角出发,以杭州为例,实证研究目的地营销媒体接触对游客形象认知和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目的地的形象认知和旅游意愿都受营销传播媒体接触的影响,但不同的媒体接触类型所造成的影响不同:对形象认知的影响,广告宣传和媒体栏目最为显著;对旅游意愿的影响,节事与活动、媒体广告效果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有关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方向性建议.
-
-
杨莎
-
-
摘要:
"微"环境主要体现在"微"字上,并以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为代表,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众所周知,当下的大学生是一个非常活跃且充满激情的群体,他们追求新事物,对新媒体产生巨大的兴趣,进而成为促进"微"环境发展的中心力量。由于高校大学生与新媒体接触最为频繁,因而他们的思想观念与道德取向更容易出现新的变化,这也无形之中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诸多的挑战。因此,解决好"微"环境之下的高校思政教育
-
-
-
-
-
-
-
- 东京磁气印刷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8-07
-
摘要:
一种液晶型可逆信息显示媒体,其具有主成分在室温下呈玻璃状态的液晶性组合物和双色性色素组成的记录层,前述液晶性组合物借助热的施加显示各向同性液体状态或液晶域状态,且借助热和电场的施加显示轴向极面垂直均匀取向状态。另外,提供使用这样的液晶型可逆信息显示媒体的非接触IC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