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26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贸易经济、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4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8424篇;相关期刊1048种,包括上海百货、商业时代、销售与市场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美容专业委员会2017一带一路蚕丝创新与中医药美容国际论坛、第十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消费升级的相关文献由3149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严先溥、何军等。

消费升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47 占比:14.9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8424 占比:84.97%

总计:21684篇

消费升级—发文趋势图

消费升级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严先溥
  • 何军
  • 冯珊珊
  • 刘畅
  • 听月楼
  • 本刊编辑部1
  • 贺文
  • TP(图)1
  • 伍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海岚; 赵培绪; 赵敏
    • 摘要: 畅通消费和生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利用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使用系统GMM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城镇居民的消费升级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都显著地推动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相较于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城镇居民的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边际促进效应更大;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并未显现.综合来看,消费升级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在新发展格局下,为了进一步激发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提出了要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购物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
    • 黄河
    • 摘要: 新时代进一步扩大开放是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方向,中国跨境电商受扩大开放战略驱动,将对居民消费规模和升级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采用2015-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分析跨境电商发展对中国居民消费的经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跨境电商进口和出口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而言,跨境电商进口有利于中国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而跨境电商出口只会对居民消费规模扩大产生正向赋能作用,对居民消费升级并没有带来显著促进作用.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存在明显的进口替代效应,因此跨境电商出口额对居民消费规模的扩大作用显著强于进口额的作用.在扩大开放视域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有利于跨境电商发展,继而间接对中国居民消费带来正向赋能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仍然是中国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的关键变量,并起到决定性作用.
    • 王霞
    • 摘要: 本文选取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Moran's I指数对数字经济与消费升级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讨论了消费升级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消费升级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消费升级均存在着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东部消费升级的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明显,中部消费升级的空间集聚水平相对较低,西部消费升级的空间集聚水平呈现出下降过程;消费升级过程存在着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特征,并且本地社会环境的改善对邻近地区消费增长存在着正向溢出,数字经济对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表现出本地效应与空间效应并存的特征,并且空间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要加强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发展数字化,同时要加强对数字化服务的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促进区域间数字经济与消费升级的协调发展.
    • 张爱玲
    • 摘要: 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分别采用2016-2020年的年度数据和季度数据,测算了我国整体服务业发展和不同类别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与我国居民服务消费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并进一步剖析了不同类别服务业发展对我国居民服务消费的边际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整体服务业发展与居民服务消费之间基本处于良性互动阶段,而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与居民服务消费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而言,生活性服务业与居民服务消费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更为紧密,处于良性互动阶段与高水平互动阶段之间,而生产性服务业与居民服务消费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处于较低水平互动阶段与良性互动阶段之间.从边际影响效应来看,生活性服务业对我国居民服务消费的边际影响效应明显强于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居民服务消费的边际影响.
    • 费之光
    • 摘要: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为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如何发挥好内外循环的联动作用,激活外循环不同类别贸易对我国居民消费的积极效应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重点议题.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不同类别贸易进出口数据,就外循环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对我国居民消费规模会产生一定挤出效应,而对居民消费升级会产生显著正向赋能作用,相对而言,服务贸易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口均会对我国居民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消费升级产生积极正向赋能作用,相对而言,服务贸易进口对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的正向赋能作用更强;进一步地,货物贸易进口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正向赋能作用相较于出口更强,但服务贸易出口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正向赋能作用却刚好相反.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王瑞
    • 摘要: 消费是推动内循环畅通的重要手段,数字经济发展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带来了契机.本文基于数字基础、数字产业和数字环境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测算了2014-2020年我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就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还考察了第三方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提振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赋能培育了新的消费模式、消费业态,拓宽了农村居民消费渠道,使得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正向赋能作用;第三方支付带来的便利性和消费心理影响进一步强化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和消费升级的赋能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中存在明显的中介效应;收入依然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最核心因素,在推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和消费升级中起决定性作用.
    • 徐俪凤; 梅莉
    • 摘要: 随着消费者需求层次和需求观念的转变,对新零售模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新零售模式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核心要义,也是其获得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分析了消费升级背景下新零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文章从政策、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分析了新零售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路径,以期能够促进新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
    • 刘风云
    • 摘要: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得以受益.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商和消费者的重要桥梁,研究流通业数字化发展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有利于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内生驱动我国经济发展.本文采用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流通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理,并采用GMM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全国层面,流通业数字化能够推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东部地区流通业数字化有利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且作用明显,中西部地区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影响不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加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李向
    • 摘要: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也逐渐提高,消费结构总体得到升级,但在消费升级现象出现的同时,也会发现消费降级现象藏匿其中.本文从消费升级现象与消费降级现象入手,分析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并存的原因,并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况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总结提出政策建议.
    • 臧正丽; 王艳
    • 摘要: 网络经济的发展引领居民消费的巨大变革,考察交易效率进步是否是引致消费升级的关键。基于此,本文理论剖析网络经济发展和交易效率影响居民消费升级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而通过选取2004-2018年省级样本数据展开实证考察,具体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GMM估计方法检验交易效率提升在网络经济影响居民消费升级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交易效率与网络经济规模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网络经济发展有助于交易效率提升;交易效率提升和居民消费升级在时间维度上均存在动态滞后特征;网络经济发展能够推动交易效率提升和居民消费升级,且交易效率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据此,本文提出推进网络经济规模扩张,应不断完善网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拓展居民消费渠道,从而充分发挥网络经济对于居民消费升级的拉动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