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1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风俗习惯、文化理论、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4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中国民政、才智、品牌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冬季世界史论坛、2015中国食文化发展大会、天津博物馆成立100周年暨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8年会等;婚礼习俗的相关文献由89位作者贡献,包括兰永文1、孙晓莉、庄丽霞等。
婚礼习俗
-研究学者
- 兰永文1
- 孙晓莉
- 庄丽霞
- 曹广华
- 李阳
- 苗青帝
- Daniel
- 万双午
- 付琴仙(口述)
- 冯延红
- 冷靓靓
- 凌文
- 刘丽艳
- 刘利
- 刘娟
- 刘开显
- 刘新长1
- 刘晓龙
- 刘若茴
- 初楚
- 古丽菲热
- 吕轶
- 吕钱钱
- 吴梦琦
- 周平方
- 周德才
- 周洋
- 周海燕
- 唐可杨
- 姚旸
- 姜鉴琳
- 孔庆根
- 孟丹
- 宋雪春
- 张天堂
- 张强
- 张芯语
- 张黎黎
- 徐蓓
- 曹海峰
- 曾剑
- 曾晔
- 李丽莉
- 李勇
- 李建军
- 李彦仪
- 李晓垭
- 李松
- 梁小平(指导)
- 次旺卓玛
-
-
马治安;
马倩蓉
-
-
摘要: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在广泛的散杂居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与认同。回族婚俗是其民俗的重要组成 部分。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回族的婚俗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笔者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回族婚俗的田野调查,分析了当地回族的来源、 分布以及影响其婚俗的因素,从而进一步了解地方回族婚俗随时间发生的变迁。
-
-
苗青帝;
曹广华
-
-
摘要:
撒帐是我国婚礼程式中一项重要仪式。从撒帐研究成果的分布上看,撒帐研究进程可划分为发展期、停滞期、繁荣期。撒帐研究议题集中于起源问题、程式功能性以及撒帐歌的文学性构成方面。本文可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撒帐的功能。撒帐仪式是民族心理的表现形式,具有攘除和“祝男”的社会功用,同时还具有性教育功用。二是撒帐的价值。撒帐文化具有文学性和民俗性的语言和音乐价值。撒帐仪式本身也是小说戏曲文本创作和舞台表演的艺术素材来源。此外,撒帐文化对研究地方人文风俗具有重要意义。
-
-
苗青帝;
曹广华
-
-
摘要:
撒帐是我国婚礼程式中一项重要仪式。从撒帐研究成果的分布上看,撒帐研究进程可划分为发展期、停滞期、繁荣期。撒帐研究议题集中于起源问题、程式功能性以及撒帐歌的文学性构成方面。本文可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撒帐的功能。撒帐仪式是民族心理的表现形式,具有攘除和“祝男”的社会功用,同时还具有性教育功用。二是撒帐的价值。撒帐文化具有文学性和民俗性的语言和音乐价值。撒帐仪式本身也是小说戏曲文本创作和舞台表演的艺术素材来源。此外,撒帐文化对研究地方人文风俗具有重要意义。
-
-
王玉周
-
-
摘要:
广南坝美壮族的婚礼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变迁,形式从复杂到简单,内容从单一到多元化,从传统封闭到开放自由。本文考察广南坝美壮族从传统到现代的婚礼习俗的变迁,并对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揭示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当地婚俗的影响,洞察当地人与婚俗间的时代性关系,理解本地婚姻生活和思想意识动态。
-
-
-
张天堂
-
-
摘要:
老家林川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先辈们留下了许多生活的习俗,其中婚俗就是其中之一.可惜的是,那些丰富多彩的婚礼习俗已经慢慢的淡化了.男女婚配,讲究门当户对.男方先请媒人试说,如女方同意,则会把生辰八字给男方,男方请术士合双方"八字",俗称"拿八字".八字合,男方下聘礼,请媒人到女方家将年庚帖拿回,再填上男方的年庚,为之婚约,红庚八字写定,一纸婚约定终身,男女互不谋面更无语言感情交流,无论先天残疾还是后天病变,双方均无反悔.
-
-
-
-
-
-
姚旸
- 《天津博物馆成立100周年暨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8年会》
| 2018年
-
摘要:
近年来,徽州文献的搜集利用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与民俗文化、社会生活相关的文书史料愈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文书为研究者提供了众多具体、生动的原始资料,极大丰富了人们对于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认识.天津博物馆现藏有清代道光时期徽州邵氏嫁女所录收支账册一部.该账册不同于以往发现的"嫁妆账",更不同于"婚书"等旧式文约,它完整记录了朱姓与邵姓缔姻的全过程,内容涉及婚姻礼俗、钱财收支、嫁妆清单以及各项程式细则等多个方面.在已发现的徽州文书中,此类账册实属罕见.可以说,该部文书在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同时,更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本文拟以该账册为基本史料,从社会文化史角度,对清代徽州宗族婚俗及社会生活作初步探讨.
-
-
郭丽娟
- 《第六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冬季世界史论坛》
| 2010年
-
摘要:
近代,传教士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背景之下进入中国内地传教.作为西方文化代表的基督教,在中国滇黔川边传播过程中对苗族社会文化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传教士不仅仅把基督教局限为一种宗教信仰在精神层面布道,而且利用其自身条件,在民族地区创办医院,促进了当地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兴办教会学校,促进了民族教育的进步;宣传教义教规引起当地消费方式、婚礼习俗、文体娱乐及卫生习惯等社会生活习俗诸多方面的变迁.研究基督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有助于对不同文化间的关系有新的理解和思考。
-
-
冯延红
- 《2015中国食文化发展大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从饮食文化圈的视角,笔者利用培训、咨询、婚礼主持、回家探亲等方式对黄河流域广大农村及酒店婚礼做了长期系统田野考察.在占有丰富文献基础上以鲁西北、冀东南地区婚礼民俗作为文化切面,深入探求在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双重熏陶下,民间形成了"闹新""催席""抻席"等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随着城市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展开,婚礼式样发生突变,家族承接变成社会专业承接.在快捷便利之余,传统文化渐渐流失、断档,引起当事人的不满,如何平衡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结合点,寻找酒店业与婚庆业未来改革方向,以期对行业发展及传统饮食文化保护有所帮助.
-
-
冯延红
- 《2015中国食文化发展大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从饮食文化圈的视角,笔者利用培训、咨询、婚礼主持、回家探亲等方式对黄河流域广大农村及酒店婚礼做了长期系统田野考察.在占有丰富文献基础上以鲁西北、冀东南地区婚礼民俗作为文化切面,深入探求在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双重熏陶下,民间形成了"闹新""催席""抻席"等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随着城市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展开,婚礼式样发生突变,家族承接变成社会专业承接.在快捷便利之余,传统文化渐渐流失、断档,引起当事人的不满,如何平衡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结合点,寻找酒店业与婚庆业未来改革方向,以期对行业发展及传统饮食文化保护有所帮助.
-
-
冯延红
- 《2015中国食文化发展大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从饮食文化圈的视角,笔者利用培训、咨询、婚礼主持、回家探亲等方式对黄河流域广大农村及酒店婚礼做了长期系统田野考察.在占有丰富文献基础上以鲁西北、冀东南地区婚礼民俗作为文化切面,深入探求在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双重熏陶下,民间形成了"闹新""催席""抻席"等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随着城市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展开,婚礼式样发生突变,家族承接变成社会专业承接.在快捷便利之余,传统文化渐渐流失、断档,引起当事人的不满,如何平衡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结合点,寻找酒店业与婚庆业未来改革方向,以期对行业发展及传统饮食文化保护有所帮助.
-
-
冯延红
- 《2015中国食文化发展大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从饮食文化圈的视角,笔者利用培训、咨询、婚礼主持、回家探亲等方式对黄河流域广大农村及酒店婚礼做了长期系统田野考察.在占有丰富文献基础上以鲁西北、冀东南地区婚礼民俗作为文化切面,深入探求在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双重熏陶下,民间形成了"闹新""催席""抻席"等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随着城市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展开,婚礼式样发生突变,家族承接变成社会专业承接.在快捷便利之余,传统文化渐渐流失、断档,引起当事人的不满,如何平衡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结合点,寻找酒店业与婚庆业未来改革方向,以期对行业发展及传统饮食文化保护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