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天然石墨

天然石墨

天然石墨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524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157088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与工艺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石墨产业发展研讨会暨2014年石墨专业委员会年会、全国炭素制品信息网第30届炭素技术信息交流会等;天然石墨的相关文献由91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其修、乔永民、刘宝兵等。

天然石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4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57088 占比:99.86%

总计:157309篇

天然石墨—发文趋势图

天然石墨

-研究学者

  • 吴其修
  • 乔永民
  • 刘宝兵
  • 丁晓阳
  • 叶雨佐
  • 赵勃
  • 方常琦
  • 李永帅
  • 赵传明
  • 韩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灿; 马盼; 祝国梁; 魏水淼; 杨植禄; 张志宇
    • 摘要: 本工作利用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小分子盐丙烯酸锂,通过自聚合在石墨表面形成具有弹性的的SEI层,系统地研究了丙烯酸锂含量对天然石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锂含量为5%时,锂离子电池整体电化学性能包括首次库仑效率、倍率性能、大电流长循环性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有效地抑制了发生在石墨表面的副反应,抑制了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电极阻抗的上升。
    • 谢睿宁; 张国旺; 肖骁; 龙渊
    • 摘要: 综述典型颗粒球化方法,如高温等离子体熔融法、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射频感应等离子体法、气体燃烧火焰法等高温法,以及ACM型气流涡旋粉碎球化、HYB型粉碎球化、Faculty S型球化、NETZSCH GYRHO系统球化、融合球化技术等高速气流冲击球化法;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加工、球形石英粉(硅微粉)加工、球形水泥加工、球形难熔金属粉体加工等颗粒球化装备的应用。提出为满足不同领域市场需要,颗粒球化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应向标准化、专业化、自主化、创新化、智能化、现代化等方面发展。
    • 肖刘萍; 周智勇; 谢丽芳; 杨华东; 涂莉娟; 周姣连; 李杰
    • 摘要: 针对传统微波消解法存在的消解温度过高、样品消解不完全等问题,采用强氧化性的硝酸-硫酸-高氯酸-氢氟酸体系(配比为2∶5∶1∶1),消解温度为200°C、升温时间为25 min,最终在常规消解温度下,实现了样品的完全消解,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天然石墨中铝铁钙镁钠钛钾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消解机理,对赶酸后的复溶酸、分析谱线进行了选择。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4,方法检出限在0.00003%~0.0007%。将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为0.72%~3.5%,加标回收率在98.2%~104%,均满足GB/T 27417—2017的要求。用标准物质GBW03120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结果满意。尤其在大批量检测时有明显的优势,对天然石墨的提纯有着指导意义。
    • 王炯辉
    • 摘要: 石墨负极材料仍将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的主流,但其未来的产业结构却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天然石墨由于无需石墨化过程、成本低、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等优点,在各种应用领域的渗透率将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对天然石墨材料,其性能极限化技术最先取得技术突破的方向,直接决定了其应用场景负极材料未来的产业结构。只有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统筹规划、协同优化,改善天然石墨材料的循环与倍率性能,才能充分利用好大自然恩赐我们的“碳材料”,实现“以碳减碳”,支撑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 摘要: 9月28日,由五矿石墨技术研究院与北京理工大学吴锋院士团队共建的天然石墨基负极材料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在北京揭牌。双方将围绕天然石墨基负极材料在储能电池体系的应用,共同探索和研发性能突出的天然石墨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新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方面的前沿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吴锋与五矿石墨技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王炯辉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 燕溪溪; 史淇森; 吴敏昌; 乔永民; 王利军
    • 摘要: 不同温度下将硼酸添入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中,硼酸进入石墨层表面形成层间化合物,增大石墨层间距的同时可以保留原有石墨结构,提高锂离子迁移速率,从而改善石墨负极材料的大电流倍率性能差的问题。考察了不同温度对硼酸改性石墨负极材料的形貌、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锂电池测试系统对天然石墨及改性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硼酸改性对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焙烧温度为1100°C时,石墨改性样品在10 C倍率下的容量保持率最高可达92.6%,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
    • 摘要: 本公司成立于1991年,目前致力于微纳米材料研磨分散设备,以及颗粒表面设计,包括颗粒表面包覆、融合、球形化等设备。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石墨烯、单壁纳米碳管、硅材料、医学材料、电子材料)、电池正负极材料(LFP、NCA、NCM、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碳材料、硅氧材料),以及特种陶瓷行业(氧化锆、氮化硅等)、燃料、色浆、油墨等领域。
    • 摘要: 本公司成立于1991年,目前致力于微纳米材料研磨分散设备,以及颗粒表面设计,包括颗粒表面包覆、融合、球形化等设备。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石墨烯、单壁纳米碳管、硅材料、医学材料、电子材料)、电池正负极材料(LFP、NCA、NCM、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碳材料、硅氧材料),以及特种陶瓷行业(氧化锆、氮化硅等)、燃料、色浆、油墨等领域。
    • 滕德亮; 李朋; 袁娜; 吕娟; 陈俊冬; 林龙沅; 陈海焱
    • 摘要: 为提高球形石墨的振实密度,采用LNP-18A整形机对天然石墨粉碎样进行球化实验,探讨球化轮转速、风量、分级轮转速、球化时间等4种不同参数对石墨球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化轮转速在3 600~6000 r/min时,石墨粒径减小,球化作用使得粒度分布变窄,振实密度增大;风量提升57.1%,成品率降低7%,D10增大11.43%;D10 与Dmax随着分级轮转速增加减小的程度最为显著,成品率增加8%,振实密度变化不大;球化180 min后球形石墨的振实密度增大97.19%,细粒级颗粒含量先减少后增加;物料为2 kg条件下,球化轮转速为6 000 r/min,分级轮转速为3 900 r/min,风量为4.54 m3/min,球化180 min振实密度达到0.913 g/cm3,成品率达到67%.
    • 郭润楠; 李文博; 韩跃新
    • 摘要: 作为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天然石墨独特的结构使得它具有导电性良好(电阻率8×10-6~13×10-6Ω·m)、可塑性强、摩擦系数小(0.08~0.16)、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天然可浮性好等物化特性,是多种工业必需的关键原料.同时天然石墨具有用途广泛、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等特点,除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密封、铸造、导电材料等传统工业领域,在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领域也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被誉为"工业黑金".我国石墨资源丰富,但尚未成为石墨资源强国,本文基于近年来我国石墨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对外进出口贸易数据以及石墨消费市场结构,分析了天然石墨综合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天然石墨分选工艺、提纯方法、深加工产品的制备及在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域的应用展开讨论,系统介绍了石墨资源的综合利用进展,其中主要涉及石墨层间化合物、球形石墨和石墨烯三类重要的石墨深加工产品.最后,基于石墨产业的发展趋势,给出加强石墨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