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天然气产业

天然气产业

天然气产业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76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石油、天然气工业、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1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247067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南洋问题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国际石油经济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2014第三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全国化工合成氨设计技术中心站2014技术交流会等;天然气产业的相关文献由455位作者贡献,包括辜穗、华贲、何润民等。

天然气产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1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47067 占比:99.85%

总计:247443篇

天然气产业—发文趋势图

天然气产业

-研究学者

  • 辜穗
  • 华贲
  • 何润民
  • 天工
  •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编辑部
  • 本刊编辑部
  • 李宏勋
  • 林永辉
  • 王富平
  • 任会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焕忠; 熊波; 王道成; 李森圣; 刘蔷; 王富平
    • 摘要: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油气生产企业,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正在加快天然气增储上产的步伐、推进以建成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天然气工业基地为目标的“三步走”战略。为了应对上述过程中所面临的更好地满足区域内清洁用能需求、能耗和碳排放量刚性增长以及向绿色能源综合服务公司转型难度大等多重挑战,亟须探索天然气规模上产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的“绿色发展西南模式”之路。为此,分析了川渝地区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及发展条件,明确了天然气产业在清洁能源发展中的定位与作用,梳理了天然气生产企业保障能源安全及清洁生产面临的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绿色发展西南模式”的总体思路:以川渝地区天然气、水力、风力、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天然气清洁低碳、灵活调峰、综合利用效率高的独特作用,以及西南油气田在天然气产业链的资源、管网和市场优势,聚焦内部清洁替代和外部融合发展两个方面,发展5个“天然气+”(天然气+水风光电、天然气+余压发电、天然气+氢能、天然气+地热、天然气+CCS/CCUS)的“绿色发展西南模式”,把西南油气田建成“气、水、风、光、电、热、氢”深度融合发展的低碳/零碳示范区,努力将其建设成为“业务多元、产品多样”的绿色能源综合服务公司。
    • 陈彦; 刘潇
    • 摘要: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低碳化石能源,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及化石能源企业转型的重要的资源途径,中国海油应如何更加深入地认识并应对行业发展形势,是“十四五”期间企业的重点任务。本文阐述并分析了中国及中国海油目前的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对中国海油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认为中国海油应抓住产业发展的窗口期,通过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完善储气设施布局、大力发展天然气综合利用、贯彻创新发展战略等措施,打好发展“组合拳”,实现天然气产业的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推动中国海油天然气产业差异化、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 郜婕; 赵忠德; 张津铭; 赵晖
    • 摘要: 天然气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准确把握天然气产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企业提前布局能源发展战略,抢占市场先机。首先分析了2021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特征,即天然气产业供需两旺,产运销储各环节协调运行。需求侧方面,2021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强劲反弹;供给侧方面,国产气增储上产持续推进,进口天然气同比增长20.9%。其次针对2022年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即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双碳”战略持续推进清洁能源低碳化发展,天然气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但是需求增量和增速水平将低于2021年。最终提出建议,一是加强市场供需研判,提升产业应变能力;二是跟踪国际气价走势,适时采购现货LNG资源;三是强化中长期合同机制,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四是加强储气设施能力建设,协调落实储气调峰应急气量。
    • 党录瑞; 辜穗; 刘建青; 王富平; 张勇; 彭子成
    • 摘要: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天然气生产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家布局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建设中国“气大庆”的过程中,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打造天然气产业链“链长”和原创技术策源地,这对天然气科技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出了客观要求。在分析新发展格局下天然气科技管理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气大庆”战略下天然气科技管理创新模式并提出实施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气产业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具有多层次性、非线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征,需要天然气产业技术要素、资本要素、劳动要素、管理要素、数据要素等多要素协同和多方参与、共同推进。②天然气科技管理模式创新要紧密结合“气大庆”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部署,在破除制约发展瓶颈、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和依托人才生聚理用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推进技术、管理、人才、试点及生态等“五大工程”来实现。③“气大庆”战略下天然气科技管理创新模式的实施路径应包括:着力技术基础工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管理优化工程,提升科技治理能力;着力人才强企工程,培育高水平创新队伍;着力探索试点工程,打造科技创新示范;着力科技生态工程,营造创新良好环境。结论认为,天然气科技创新管理模式研究,可以为推动我国天然气产业从追赶型、管理型科技体制向引领型、治理型科技体制转变提供借鉴和参考。
    • 高亚辰
    • 摘要: 天然气作为新兴燃料有着洁净无污染的优势。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利用天然气的大国。近年来,我国对燃气产业的安全监管问题进行了改革。燃气产业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在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天然气产业稳健高效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
    • 辜穗; 曹强; 高琼; 张浩淼; 刘嘉; 李佳
    • 摘要: 为了适应创新驱动和新时代人才强国等战略对天然气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与要求,分析了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气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是以天然气产、运、储、销等产业链生产经营中的科技发展需求为对象,具有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并能够带领团队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技能改造等创新活动的领军人才,分为技术类、管理类、技能类。(2)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战略规划还需完善,科技人才队伍趋于大而不强;人均研发投入偏少、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有待提升;绩效评估有待优化、创新人才有效性激励有待加强。(3)新阶段和新格局下加强天然气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需要做好4个方面: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完善培养目标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培养制度保障体系;优化评价方法,健全价值贡献评价激励体系;统筹规划,优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行动方案。结论认为,该成果可以为天然气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与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为天然气产业深入推进人才强企促进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智力支持。
    • 魏嘉; 郭畅
    • 摘要: 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目前还存在比较突出的供需矛盾,天然气产量的增长速度还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在现阶段能源消费中,天然气还占据着相对较低的比重,主要是在电力部门和化工产业中运用。而在“双碳”目标和全球气候治理的大环境下,我国天然气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亟待转型升级,以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能源转型环境下,分析了天然气产业发展策略,希望能快速实现天然气产业的低碳转型。
    • 摘要: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面临挑战,但是整体而言,天然气产业持续稳步发展的总基调不变,未来中国天然气产业将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 刘浩旻; 张在旭
    • 摘要: 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因此构建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推动中国天然气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从供应安全、清洁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投入、市场化水平、科技创新水平、行业发展水平7大维度构建了26个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并综合运用极差法、熵权法、TOPSIS法对2014-2018年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建议。
    • 毛雅君
    • 摘要: “十三五”期间,宁波兴光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光公司)积极应对天然气产业变革和市场竞争,迎难而上,撸袖实干,全力打造宁波“一张网、大市场、多气源”崭新的天然气供应格局,保障安全稳定供气,深化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收官之年,抓住国企改革契机,与华润燃气合资合作,成立宁波华润兴光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兴光公司),公司发展取得了新成就、新变化,工作亮点纷呈,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站在“十四五”的起点,华润兴光人科学谋划发展之路,勇于创新、深化改革、拓展产业,全力提升民生服务温度,助力宁波当好“模范生”、争创先行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