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14第三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2014第三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2014第三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澳门
  • 出版时间: 2014-11-25

主办单位: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

会议文集:2014第三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 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年来,影响各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因素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如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骤降、可再生能源市场不断扩大、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各国财政紧缩等,这些新情况促使政策制定者重新审视其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从而推动政策创新.本报告概述了当前可再生能源市场新变化所带来的主要挑战和应对措施,重点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如何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下降;②如何减轻纳税人的负担;③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竞争力;④如何整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报告针对各项挑战列举了有关国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同时分析了这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和风险,并由此得出启示.报告最后还给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帮助政策制定者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情况选择政策最优的解决方案.
  • 摘要:美国清洁技术研究咨询公司清洁前沿(Clean Edge)发布的年度报告《2014年清洁能源发展趋势》,总结了2013年全球包括太阳能、风电、生物燃料以及绿色建筑和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清洁能源市场发展情况.报告预计,未来10年以太阳能、风能和生物燃料为主体的清洁能源市场将继续增长,从2013年的2476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3979亿美元.报告还预测了2014年清洁能源市场的五大发展趋势:公用事业公司开始青睐分布式能源投资;城市引领区域减排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先锋;零能耗建筑广泛普及;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代清洁技术开启一个崭新行业;垂直农业在世界各地城市兴起等.
  • 摘要:本文以"胡焕庸线"为思考起点,提出了中国特殊的"半壁压强型"之上"三重叠加"的能源、环境压力与挑战的严峻性,即胡焕庸线东南约42.9%国土上居住约94.2%人口所带来的能源—环境压强,加上近几十年来经济起飞阶段粗放型高速增长形成的能源—环境高压强,再加上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形成的能源—环境高压强,与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危机因素的出现密切相关,进而强调优化中国能源—环境战略所必须把握的特殊针对性,并引出其与"供给管理"的天然联系,以及实施有效"供给管理"的路径、重点和应有的理论引领.
  • 摘要:"3·11"福岛核事故之后,日本重新修订了《能源基本计划》,国家能源政策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体系转型,与此同时推动电力体制的改革.在推行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后,日本可再生能源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在实践上也存在可再生能源电力难以保证优先上网的难题.FIT制度实施一年多以来,日本以光伏发电为中心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面临如何完善固定价格收购制度以及落实可再生能源配套政策的各种问题。环境能源政策研究所(ISEP)将不遗余力地对FIT制度和可再生能源政策进行全面的研究,评估FIT制度的实施效果,提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日本国内各地的可再生能源普及,并为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目前,日本全国各地已经充分认识到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各地已开始着手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和建立实施机制。特别是在东北灾后重建地区,人们更加热心地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并为此展开了各式各样的行动。
  • 摘要:新能源在20世纪末大多被视为传统能源的替代性技术进步与选择,并未过多地被赋予国家安全方面的战略重要性.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将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其政府主导下的新能源战略转向.至2013年,美国的油气产量已经超过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至2014年,美国已在天然气方面实现全球领先,且预测将在未来几年实现石油领域的全球领先.本文分析了新能源在美国政策和战略层面的转型升级,评价其对国际产业地缘格局的相应影响.奥巴马政府致力于拓展新能源的国际市场,推行新能源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为美国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打出国内、国际“组合拳”。在国际方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美国悄然改变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谈判立场和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起的301调查。评价美国的新能源战略,应当结合其“非对称相互依赖”的国际政治思想。通过抢占新能源技术与产业的先发优势,美国将与后发国家形成“非对称相互依赖”,进而在国际能源领域推动有利于美国“领导世界”的地缘政治走向。综观美国全球能源战略,需要全面了解其兼有“内保安全”和“外谋霸权”的双重功能,可以发现美国新能源战略与美国反恐战略、网络战略、外太空战略、TPP与TITP等经济战略一样,共同构成美国“非传统安全”博弈的重要“抓手”。美国以其新能源技术和产业之“新”,旨在增强其“领导世界”的综合国力,这就事关全球安全格局的地缘演进,将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一盘棋”统筹的必然结果。因此,新能源博弈关系到每个国家的国家安全,特别是在涉及经济安全、能源安全乃至政治安全这些非传统安全领域。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需要洞察国际形势,积极筹划新能源战略的更新,借鉴国际先进做法,率先做好能源产业的战略转型,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维护中国在全球能源变革浪潮中的国家安全统筹实力与发展后劲。
  • 摘要:汽车产业是日本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日本政府历来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与战略政策研究,全面发展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并将电动汽车产业政策提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国家战略是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需求,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履行减排义务的现实考虑,也是缓解日本能源短缺压力的重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意图是要占领未来汽车技术发展制高点,以确保日本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和霸主地位.本文主要考察日本电动汽车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战略重点和技术路线图的变化,并通过分析其战略意图和前景,总结出对中国制定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具有借鉴意义的几点启示。
  • 摘要:"十三五"中国能源供给革命将随着能源结构的大转型而全面展开,天然气将在其中担负重中之重的角色.中国的页岩气、煤制气重大技术突破,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大量引进天然气,将形成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的新战略格局.细数各种天然气资源供给能力,充足的天然气供给和缓慢增长的天然气市场将成为新的矛盾.在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新格局之下,如何释放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的红利,如何确保天然气市场能够消化大量"照付不议"进口天然气和新技术革命推动的非常规天然气,将成为"十三五能源规划"的重要课题和挑战.
  • 摘要:本文从炭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出发,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了炭材料与新能源器件之间既相互依托又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炭材料,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相关的炭材料也将不断改善和提高,并据此提出了发展新能源产业应优先发展炭材料的新思想.
  • 摘要: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唯一能替代化石燃料,并可转化成气态、液态、固态燃料以及电力的能源.虽然生物质能在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但开发不当,可能对生态、农业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生物燃料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规范和管理,制定可持续标准和建立认证体系,保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能可持续性标准和认证措施的现状,分析了不同标准的实施和异同,并针对中国生物质能可持续发展以及标准和认证提出了政策建议.
  • 摘要:到2030年,全球电力结构将彻底改变:如今在电力装机结构中化石燃料发电占2/3,而届时零排放电力来源将占5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在5574吉瓦的新增装机容量中将占60%以上的比重,并在7.7万亿美元的发电装机投资中占比65%.到2030年,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据主导地位,在新增装机容量和投资中将分别占1/5;虽然化石燃料发电在总发电量中所占的份额与2013年的67%相比有所下降,但仍有54%之多.因此,如果各国政府希望到2030年实现电力结构的彻底低碳化,就不能单纯依赖于非化石燃料发电技术成本的不断下降.在世界上某些地区(如欧盟),在未获补助的情况下,陆上风电已经可与化石燃料发电一较高下。在接下来的16年里,陆上风电将随着技术成本、运营成本和融资成本的降低而大幅扩张,因而无须政策支持即可大规模推广。与此同时,多数国家/地区的电力需求都将增加,但是增长率会有很大的差别,其中,发展中经济体的增幅最大。装机预测数据反映了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不同的电力需求趋势。短期装机容量预测数据把以发电厂为单位宣布的计划新扩建容量、改造容量和淘汰容量数据作为基础。针对特定技术,用自上而下进行的长期预测来补充这些短期数据。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电力需求,2013-2030年全球发电量将增长54%,达到34.404万亿度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电量份额将从22%增至35% ,其中陆上风电的增幅最大,将从2013年的3%增至2030年的9%。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强劲增长的同时,化石燃料发电所占的市场份额将从67%降至54%。但由于全球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化石燃料发电所贡献的绝对发电量反而会增长至18.611万亿度电,同时全球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随之增加。
  •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和评价全球能源效率的政策和发展趋势,基于三个能效指标,包括能源密度指标、技术经济指标、能效市场指标,考察了85个国家或经济体的能效政策,从公共政策视角探讨了不同能效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重点讨论了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能效政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并分析了这些重点行业能效的发展趋势.提高能效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能效政策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环境上都是一项共赢的策略,为此,必须在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加强政策手段的调控作用,具体措施包括:正确定价;保持信息公开透明;实行创新性融资支持;推广和利用能效新技术;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和国际合作等.
  • 摘要:2013年第三届阿拉伯经济和社会发展峰会采纳了"2010~2030年泛阿拉伯地区可再生能源应用发展战略".此项战略包含了渐进式目标,力争于2030年之前,在阿拉伯国家提高可再生能源用量(相当于约75千兆瓦的已装机发电容量).为支持此项战略的实施,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能源部门最近出台了"阿拉伯可再生能源框架"(AREF),为成员国在长期内完成"国家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NREAP)提供方法指导.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 NA)、阿盟及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区域中心(RCREEE)合作撰写了本报告.报告对阿拉伯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进行了最新的、全面性的概述,并分析了阿拉伯地区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存在的三类差距.最终,报告提出了一个行动路线图来推动阿拉伯可再生能源战略的实施.
  • 摘要:印度清洁能源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5%,多年来,印度一直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制定,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推广。印度可再生能源政策大致由三部分构成:总体政策、具体性政策和补充性政策。总体政策是指通过制定有效利用能源资源的总目标,确定全国能源产业发展路线图的系列政策。具体性政策是指对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技术开发企业和生产企业的支持政策。补充性政策主要针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市场投资推介活动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的补助,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中国配电网现状的调研结果,包括配电网的资产利用率、馈线负载的同时率、负载构成及特点、供电可靠性及可靠性价值、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等.由调研结果可得到中国配电网的12个事实现状,表明在中国实现配电网现代化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提高资产利用率、供电可靠性和增加各种分布式可再生电源的接入量,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日益紧张的环境和能源压力.根据挑战,本文总结了对智能配电网的六个潜在研发要求.
  •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海洋能源,旨在转变现今波浪能和潮流能的利用技术.本文给出了潮流能在开发初期,和其他可再生能源(诸如海上风能)相比存在的问题;同时阐述了潮流能利用技术储备情况.上述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份总结潮流能利用技术现状的专业文献;第二部分是笔者在前不久参加的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GRE 2014)和亚洲波浪潮流能会议上的报告.两部分内容中,笔者都强调在现阶段要在测试站点和开放海域开始扩大大尺度多重转换器的原型设计和商业开发.本文也简单讨论了相关政策、能源消耗以及能够用于支持海洋能技术的金融机制,并规划了海洋能源技术的蓝图.
  • 摘要:全球范围内,电力公司、高科技公司、政府和电力用户都已开始关注储能技术的潜力.然而,储能产业在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均处在高度变化的过程中,这增加了产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要实现储能的大规模应用还面临诸多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本文结合中国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介绍了目前化学储能的市场规模、相关储能技术的市场成熟度与发展路线,盘点了国内外相关的储能支持政策,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摘要:储能技术是提高常规电网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实现新能源发电友好接入和协调控制的迫切需要,在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中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已有的储能技术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蓄能、蓄热、蓄电池、超导、飞轮和电容等,其中抽水蓄能、压缩空气蓄能和蓄热三种物理储能的单机容量大,技术成本较低,而且储能寿命较长.未来的储能技术发展需要在大容量、低成本、高循环效率和储能密度、循环周期和寿命长、安全可靠、集成智能化和材料创新等方面进行突破和发展.目前,中国处于储能发展的初级阶段,储能产业在面临技术瓶颈和成本挑战的同时还缺乏投资回报机制.
  • 摘要:本文介绍了清洁能源发展机制(简称CDM)的产生背景、国内外碳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三峡新能源CDM开发管理的实践为例,阐述了CDM对清洁能源发展的意义——在收益贡献、融资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对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总结了CDM目前的问题和局限性,并对国内外碳市场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