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形势
供需形势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695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贸易经济、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3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650篇;相关期刊328种,包括企业决策参考、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种业导刊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首届全国石油经济学术年会暨2015年油气市场形势研讨会、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10学术年会暨换届大会等;供需形势的相关文献由72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秀芝、李展、侯晖等。
供需形势
-研究学者
- 陈秀芝
- 李展
- 侯晖
- 刘增洁
- 吴荣庆
- 张喆
- 陈中涛
- 崔荣国
- 王楠
- 郭娟
- 王伟波
- 白宏坤
- 闫卫东
- 陈其慎
- 马建明
- 黄忠
- 周起忠
- 屈云燕
- 张艳松
- 朱发根
- 林博磊
- 陈蕊
- 顾宇桂
- 于汶加
- 代涛
- 刘永民
- 刘满平
- 刘玉强
- 刘艳飞
- 单葆国
- 周晓龙
- 李宗
- 李建武
- 杜立辉
- 焦善伟
- 王江波
- 王高尚
- 白美清
- 金曼
- 马任远
- 乔繁盛
- 于培伟
- 冯丹丹
- 冯君从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 刘丙秋
- 刘宏
- 刘朔
- 刘树臣
- 刘秋明
-
-
-
-
摘要:
化肥供应保障直接关系粮食等农业生产稳定,据监测,近期钾肥供应形势持续转好,全国氯化钾批发价格稳中有降。据了解,去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春耕备肥启动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密切研判供需形势,及时通过建机制、促生产、抓储备等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支持春季农业生产,夯实夏粮丰收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当前来看,我国氮肥、磷肥供应总体有保障,钾肥需要部分进口以满足农业需求。
-
-
-
周英杰
-
-
摘要: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产量为2742.7万吨,占全国玉米产量的10.52%,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74.85%,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和兴安盟(以下简称五盟市)玉米产量占全区总产量的94.40%。2021年四季度秋粮玉米将进入收割季,呼和浩特中支对五盟市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情况和价格进行调查,涉及31个县、108家企业和472个种植户。调查显示:秋粮玉米呈“扩面、增产”态势,丰产已成定局,供需形势好转;市场主体预计玉米价格将高位震荡、波动平稳,大幅变动空间有限。玉米购销进程放缓、农民玉米种植丰产不丰收及金融产品和服务要素设计与需求不匹配三方面问题仍需关注。
-
-
夏木
-
-
摘要:
4月20日,2022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以“保供给稳预期促增收”为主题,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释放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变化信号,并对当前农业热点问题和国内外农产品供需形势进行了研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
-
李继军;
裴晖平
-
-
摘要:
通过对甘肃张掖、武威等地玉米制种基地的亩产值、制种面积和收获等情况的考察,结合2011-2020年的玉米制种面积、制种产量、种子库存、大田种植面积、产量等情况,对2021-2022年度玉米种业进行了判断和预测,并给种业同行提出了建议。
-
-
潘进礼;
邹武建;
田景雄;
马凤华;
谢非
-
-
摘要:
介绍了宁夏煤炭资源概况、供应现状及煤矿规模结构,从宁夏“十三五”煤炭资源生产能力、消费需求现状以及“十四五”供应能力3个方面入手,对宁夏煤炭供需平衡及保障能力进行了分析。基于宁夏能源消费现状及发展形势,对宁夏煤炭需求总量进行了定性与定量预测,在保障煤炭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煤炭资源供应能力、提高其他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地质勘查、增强资源储备、稳定外省煤炭供应保障、完善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等“十四五”期间与宁夏煤炭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对策及其建议。
-
-
郭娟;
崔荣国;
闫卫东;
林博磊;
马建明;
刘增洁;
胡容波;
周起忠
-
-
摘要:
2021年全球经济在跌至谷底后反弹,全球矿业市场艰难回升,矿产品价格剧烈震荡、屡创新高,投资者对矿业市场的信心回调。中国经济持续平稳恢复,中国矿业市场持续好转、韧性增强。中国油气地质勘查投资增加,非油气地质勘查投资触底反弹,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由降转增,采选业企业利润创新高,矿产品生产继续保持增长,能源结构加快优化,大宗矿产品进口保持高位。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下行风险加大,中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需要稳定和安全的矿产品供应作保障。一方面,由于国内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不足,后备资源接替堪忧,需要加大国内找矿力度,用“最小的经济代价”保障资源供应;另一方面,中国矿业企业迎来海外投资并购的机遇期,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引导企业科学有序开展国际合作。
-
-
王守全;
田成坤;
张美玉;
王进;
吴浩筠;
王敏;
胡俊卿
-
-
摘要:
近年来,液化天然气(LNG)国际贸易逐步进入行业发展的“黄金期”,为中国企业发展LNG国际贸易业务带来了新机遇。深入探究新形势下LNG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系统梳理了国外大石油公司LNG国际贸易业务发展的战略举措,研究提出了中国能源企业发展LNG国际贸易的策略建议:一是立足中国需求,提升业务定位,坚定不移推进业务发展;二是深度谋划“资源池”建设,增强业务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积极扩大开放合作,增强市场话语权和影响力,打造贸易共同体。
-
-
郜婕;
赵忠德;
张津铭;
赵晖
-
-
摘要:
天然气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准确把握天然气产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企业提前布局能源发展战略,抢占市场先机。首先分析了2021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特征,即天然气产业供需两旺,产运销储各环节协调运行。需求侧方面,2021年中国天然气消费强劲反弹;供给侧方面,国产气增储上产持续推进,进口天然气同比增长20.9%。其次针对2022年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即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双碳”战略持续推进清洁能源低碳化发展,天然气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但是需求增量和增速水平将低于2021年。最终提出建议,一是加强市场供需研判,提升产业应变能力;二是跟踪国际气价走势,适时采购现货LNG资源;三是强化中长期合同机制,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四是加强储气设施能力建设,协调落实储气调峰应急气量。
-
-
刁力
-
-
摘要: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久拖不决的俄乌冲突,使国际市场钢铁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绷紧,全球经济复苏受到明显拖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今年4月份发布了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2-2023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3.6%,分别比今年1月份的预测值下调了0.8和0.2个百分点,其中2022年增速比2021年大幅回落2.5个百分点;预计2023年后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3.3%左右。
-
-
王建文;
陈红盛
- 《首届全国石油经济学术年会暨2015年油气市场形势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2013年,全球LNG供应增长处于多年以来的低谷,需求增量仍集中在亚洲市场;LNG贸易在全球天然气贸易中的比例小幅下降,长期协议LNG价格变化不大,但现货LNG价格宽幅震荡,并在2014年上半年持续下跌.未来全球LNG供应增加,因需求增长乏力,可能会出现短期的供过于求,中长期供需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建议我国在获取海外LNG资源时密切关注全球天然气资源储产量增长动态,明确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资源采购策略,构建畅通的国际LNG贸易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国内天然气市场交易中心,形成东北亚地区基准价格体系,大力培育和开发国内天然气市场.
-
-
-
-
蒋翔
- 《2016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一带一路"战略为龙头的国际能源合作为云南打造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提供了机遇.本文以空间分布为主线,聚焦云南跨区域能源发展,分析云南电力系统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结合水电出力特性、各区域电力供需形势,提出可以纳入跨区域电力交换的电力资源;统筹考虑能源流向、经济效益等宏观因素,浅析国内及东南亚相关地区的市场消纳能力,提出建设云南电力交换枢纽的初步设想,实现跨区域电力在云南的互联互通.
-
-
马茁卉
- 《2014全国选矿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创新成果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我国铅资源在世界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国内铅资源储量结构不尽合理;国内铅冶炼原料长期供应不足;对外依存度偏高.预测"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铅消费量仍会保持增长态势.为此,应加大国内地质勘查力度,提高铅资源保障能力;鼓励铅矿企业理性"走出去",合理利用国外铅资源;防止产能盲目扩张,保护国内铅资源;注重环境保护,实现规模化效应等以切实提高国内铅持续供应能力,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
-
-
-
-
- 《矿产资源及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2006年前三季度,中国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快、运行稳、质量提高的发展格局,在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中国钢铁市场需求旺盛,生产继续保持高水平;国产铁矿石产量大幅增长,进口铁矿石数量和增幅下降;国产铁矿石价格回落,进口铁矿石现货价格下降;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企业盈利有所下降。rn 从发展态势来看,目前国内市场钢材供需保持基本平衡,2007年主要用钢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对钢铁的旺盛需求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即使钢铁生产总量适当控制,钢材消费仍将达到较高水平,不会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从世界铁矿石产能扩张和矿石生产来看,国际铁矿石供应非常充足,2007年全球铁矿石面临过剩风险,国际铁矿石贸易合约价将出现下降,现货贸易价格也将继续下降。rn 目前国内铁矿石市场存在着盲目投资和分散扩张现象严重;部分地区开发秩序混乱,违法违规时有反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布局不合理,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下降;开发过程中管理缺位,监督不力等问题。提出要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合理控制钢铁规模,降低铁矿资源消耗强度;制定铁矿开发专项规划和产业政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实行铁矿区开发利用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管理制度,加强铁矿资源矿业权管理;开展铁矿资源开发专项治理整顿,规范铁矿开发秩序;鼓励发展循化经济,建立矿山生态恢复补偿机制,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建立资源税改革,由从量征收变为从质(金属含量)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