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肠

大肠

大肠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3年内共计567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4763篇;相关期刊483种,包括中老年保健、吉林中医药、中国肛肠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会议、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创新发展学术论坛、第七届全国大肠癌学术会议暨第十届广东省大肠癌学术会议等;大肠的相关文献由1169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磊、冯露、陈坚等。

大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6 占比:15.79%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30%

专利文献>

论文:4763 占比:83.91%

总计:5676篇

大肠—发文趋势图

大肠

-研究学者

  • 王磊
  • 冯露
  • 陈坚
  • 堵国成
  • 李江华
  • 李杰
  • 郭宏杰
  • 陈可泉
  • 孔庆科
  • 周景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张创业; 孔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内镜下切除大肠粗大长蒂息肉(头端直径、蒂部长度均大于10mm)时先用组织夹呈倒"V"对吻夹闭息肉根部,以预防出血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市肛肠医院脾胃病科住院的大肠粗大长蒂息肉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息肉蒂长>10m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息肉根部注射生理盐水+亚甲蓝,然后用圈套器圈套息肉,最后切除;观察组先用组织夹呈倒"V"对吻夹闭息肉根部,随后在组织夹上方使用圈套器结扎息肉切除.结果 两组66例大肠息肉均顺利切除,对照组2例术中发生根部切口出血,4例在术后72h内出血,用组织夹夹闭创面后血止,术中出血发生率为5.55%,术后出血发生率8.33%.而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Fisher精确检验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于出院后随访3个月,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对大肠粗大长蒂息肉采取组织夹预先呈倒"V"对吻夹闭息肉根部,随后再行切除能有效地预防术中、术后出血,安全、方便、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 贾军峰
    • 摘要: 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是继胃以后的第二个“食物加工厂”。小肠与胃相连,全长约为5-7m,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位于腹部中央。大肠承接小肠,环绕在小肠四周,终末于肛门,全长约为1.5m,可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最终排出体外。
    • 赵元辰
    • 摘要: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属太阴,大肠属阳明,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以气机升降为功能基础,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大肠传导功能的维持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肺气的宣发肃降有赖于大肠传导功能。解剖结构上肺与大肠有相同的胚胎起源,病理上肠道的屏障功能受到破坏,可引起肺的严重损伤。故归纳总结二者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相关性,以利于临床诊疗。
    • 冯燕华; 洪艳; 余鸿艳; 迪燕; 黄菊
    • 摘要: 通过“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的海派儿科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医案进行分析、总结,认为临床治疗关键在于辨证施治,依照肺与大肠脏腑表里相关的原则,在小儿发热病症的治疗中,表里同治,清大肠通腑以利糟粕的排出,从而助肺脏恢复宣发肃降的功能。从而为推拿治疗小儿发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王汉斯; 杨智丹; 王育强; 徐进
    • 摘要: 肛周脓肿疾病中医学称之为“肛痈”。西医学将肛门周围组织间隙的感染称为肛周脓肿。近年来西医学发现“肺-肠”轴,发现肺与大肠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作者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从营卫等角度阐释肺与肛周脓肿两者之间的联系,认为肺卫不固进而导致营分受损,致局部成痈成脓是肛周脓肿的病因之一。期望可以对肛周脓肿的发病机制有不同的认识,提出通过调肺来对肛周脓肿进行防治。希望在临床中对这类疾病提供不同的诊治思路。
    • 尤晴
    • 摘要: 目的探讨仿真排粪造影联合钡灌肠大肠造影诊断便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6例便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多功能数字胃肠X线机基础上行仿真排粪造影和钡灌肠大肠造影,观察和分析患者仿真排粪造影和钡灌肠大肠造影结果。结果仿真排粪造影正常4例(5%),会阴下降27例(36%),内脏下垂20例(26%),直肠前突9例(12%),直肠内黏膜套叠9例(12%),直肠外脱垂7例(9%);钡灌肠大肠造影正常13例(17%),横结肠下垂17例(22%),结肠冗长26例(34%),脾区综合征20例(26%)。结论仿真排粪造影联合钡灌肠大肠造影应用于便秘患者,可清晰呈现大肠形态,为确诊便秘病因提供依据,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王俞铧; 刘阳; 王雨鸽; 赵倩文; 许静茹; 张乃霖; 刘启泉(指导)
    • 摘要: “实则泻子”理论可溯源于《难经》,后世医家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机复杂,虚实相兼,刘启泉教授在临证之时,承古法而创新义,认为胃与肺、大肠五行相生,CAG病位在胃,关系肺与大肠。故刘教授依据“实则泻子”之治则,顺应脏腑特性,通过宣肺和胃、清肺降胃、通肠导滞、化湿泄浊四法,开肺中郁闭之气,降大肠壅滞之邪,泻金以复胃气之降,祛邪以达治疗之功。附验案1则以佐证。
    • 王紫玄; 张雨婷; 沈雪薇; 贾敏; 布赫巴雅尔(指导)
    • 摘要: 儿童抽动障碍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现代医学未能明确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也未能获得理想疗效。众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基于肠道菌群来探讨本病或可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新思路。
    • 才振国; 李竹英; 车琳琳
    • 摘要: 现代研究显示肺与肠共同由原始消化管的内胚层发育而来,临床研究也表明胃肠道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常伴随发生。在中医藏象理论中,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从调节肠道菌群角度探索中医药对哮喘的治疗具有启示意义,其作用机制可能为:(1)肠道菌群变化能够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2)肠道菌群能够影响药物的代谢;(3)肠道菌群能够合成某些代谢产物影响自身的免疫平衡。参考文献30篇。
    • 高菲; 徐江红; 崔腾飞; 丁丽
    • 摘要: 庚子年,金运太过易克伐肝木而致肝气亏虚,经翻阅大量古籍文献及在实践中发现,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与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笔者将从肝与脾胃、肝与大肠的关系展开论述以此来说明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与肝的关系。大补肝汤首载于《辅行诀》,该方的组成内涵与《黄帝内经》五脏的五味补泻恰好吻合,在历代传承中,大多方剂是以《伤寒杂病论》的理论及组方原则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因此大补肝汤的价值在临床上被忽略,徐江红教授多年临证,用大补肝汤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收到了非常好的疗效。现对其理论进行探讨并列举2则验案供参考,共同学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