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观特征

外观特征

外观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92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69165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致富天地、中国储运、中国纤检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5年中国魔芋产业发展研讨会、2015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等;外观特征的相关文献由556位作者贡献,包括崔永杰、金山、宋纪真等。

外观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9165 占比:99.61%

总计:69434篇

外观特征—发文趋势图

外观特征

-研究学者

  • 崔永杰
  • 金山
  • 宋纪真
  • 徐立青
  • 窦家宇
  • 蔡宪杰
  • 薛超群
  • 郭文
  • 陈涛
  • 高建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子琪; 华雯娴; 周征宇
    • 摘要: 通过解析田黄的生成环境及形成过程,对被誉为“石帝”的田黄的产出地、外貌表征及主要品种等开展研究和讨论,深入辨读“田”与“黄”背后的地质涵义,指出田黄“田”与“黄”是寿山石原生矿经流水的搬运作用后埋藏在山坡及山脚土壤层及砂砾层,并在富Fe的次生环境中浸染、充填致色的过程。寿山田黄经历的搬运过程不长,外表多呈棱角状、次圆状,具典型的“皮”、“红格”和“萝卜纹”特征,内部颜色通常不均一,由皮到肉,呈现颜色逐渐变浅的规律,且在微裂隙、杂质矿物及结构松散部位有颜色的集中分布,是寿山田黄鉴别的典型特征,而“乌鸦皮”、“银裹金”等非黄色田黄石皮的形成与其埋藏环境的土壤有关。
    • Qian Y; Xu Q J; Yang Y Y; Lu H; Li H; Feng X B
    • 摘要: 水稻品种选择和品质检测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与二维图像相比,水稻种子的三维信息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水稻种子的外观特征。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水稻种子表面三维点云数据与深度学习网络相结合的水稻品种分类方法,实现了水稻品种快速准确识别。
    • 左伟标; 蔡宪杰; 王皓; 郭文; 薛超群; 许成悦; 闫鼎; 曹亚凡; 窦家宇; 宋纪真
    • 摘要: 为明确沂蒙丘陵生态区蜜甜焦香型特色烟叶的外观识别特征,对取自山东潍坊、日照、临沂等3个烤烟主产地的C2F样品的外观区域特征和外观品质特征进行了评价,与我国其他香型区烟叶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其与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烟叶外观特征为:底色白略偏灰,厚度多为中等,蜡质感弱-中,叶片稍脆硬,叶面叶背色差为小-中,叶尖叶基身份差多为小,光泽亮偏暗,叶面组织较细腻偏粗糙,颜色橘黄,成熟为主,结构尚疏松-疏松,身份多为中等,油分有-,色度中。与其他香型区烟叶相比,底色、柔韧性、叶面组织和光泽为该区烟叶的主要识别指标。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烟叶厚度越厚,则钾、氮碱比、钾氯比及糖碱比越低,烟碱和氯越高,烟叶蜜甜香韵、青香香韵及蜜甜焦香型越明显,香气状态越悬浮,浓度越大,而木香香韵、焦甜香韵及焦香香韵越弱;叶面组织越粗糙,则香气质越好,香气量越足,烟气越细腻柔和。可见,底色白略偏灰、质地稍脆、组织较细腻偏粗糙、光泽亮偏暗为识别该区特色烟叶的主要外观特征,厚度为影响该区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风格的关键指标,叶面组织为影响烟叶感官品质的关键指标。
    • 左伟标; 蔡宪杰; 徐海清; 郭文; 王皓; 薛超群; 闫鼎; 曹亚凡; 卢晓华; 窦家宇; 宋纪真; 李玉辉
    • 摘要: 【目的】为明确焦甜醇甜香型主产区烤烟外观特征(区域、质量)及其用途。【方法】选取江西赣州、吉安、抚州,湖南郴州、永州及安徽皖南等6个烤烟主产地的C2F样品,进行外观特征和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1)烟叶突出的外观特征为红、柔、糙、燥。(2)烟叶越柔软,则总糖、还原糖、糖碱比相对越高,总氮、烟碱相对越低;烟叶油分越多,则淀粉相对越高,钾相对越低。(3)烟叶外观特征与感官质量关系较密切,叶尖叶基身份差越小,则焦甜香、焦香就越明显,香气质越好,而醇甜香越弱;烟叶油分越多,则焦甜香就越明显,香型越显著,香气越沉溢,浓度越大,香气质越好,烟气越细腻柔和圆润,而醇甜香越弱;此外,烟叶身份越适中,则香气质越好、香气量越足。【结论】“红、柔、糙、燥”可快速反向判定烟叶产地,叶尖叶基身份差、油分、柔韧性可作为影响或反映焦甜醇甜香型主产区烤烟质量风格的关键外观特征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辅助判定焦甜醇甜香型主产区烟叶主要质量风格,研究结果有助于烟叶原料采购和配方使用等。
    • 郑金宇; 陈涛; 刘云贵; 徐行; 姚春茂; 周征宇
    • 摘要: 寿山金狮峰田石因其品质和形成环境上与田黄具有相似之处,而备受关注。采用宝石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进行测试,获得外观特征、谱学特征、矿物组成和微形貌特征。综合测试结果发现,从外观特征方面看,金狮峰田石石形呈次棱角状,通常完整或部分包裹黑色石皮,外皮上有较大而深的凹坑,石皮上和石肉中均可见“金砂”,石肉颜色丰富,常见黄色、红色、白色,颜色分明;从矿物组成上看,金狮峰田石以无序地开石为主要组成矿物,外皮存在杂质矿物如无定形碳、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青金石、赤铁矿、石盐和石英,石肉中存在杂质矿物如叶蜡石、赤铁矿、锐钛矿、硫磷铝锶石和锆石。结合外观特征和矿物组成可以对金狮峰田石进行科学的品种鉴定。
    • 昌继玲; 李进昆; 王玲珍; 木畅星; 王玉红; 阳纯艳; 陆琳
    • 摘要: 为研究特色景观植物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在云南省的生长适应性评价,对9份不同性状的火棘植株通过外观性状描述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适应性、生长习性、种苗繁殖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步鉴定云南滇西北地区收集的火棘品种有5个,即火棘、窄叶火棘、全缘火棘、细圆齿火棘、澜沧火棘,占全国7个火棘品种的71.4%,占全球10个火棘品种的50%;种子播种繁殖的植株需要生长3 a以上才能开花结果,且初期的花量和果量都极少,需要生长到一定阶段才能全株开花,植株前3 a均处于营养生长阶段,枝条生长快,适合做火棘盆景,增加产品附加值;火棘扦插一般采用当年生粗壮枝条在春季和秋季进行,茎秆粗度在0.6~1.0 cm为宜,插穗成活率高,达到90%以上,生根时间平均在30 d左右。
    • 王利祥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烟叶片特征的影响,为烟叶适时采收提供判断指标和科学依据。[方法]以云烟116和云烟87为试验材料,根据不同采收时间,对其外观特征影响因素进行测定,主要包括SPAD值、叶片成熟区域、叶形等。[结果]随着采收时间延长,烟叶SPAD值逐渐降低,叶绿素降解速度逐渐增加,在烟叶达到成熟后逐渐降低;烟叶叶片成熟区域从以尚熟区域为主转变为以适熟区域为主,转变速度逐渐减小;叶长和叶宽整体呈增加趋势,在烟叶达到成熟后,两者有减小的趋势,烟叶的长宽比、叶宽最大处占叶长的比例与烟叶叶长显著相关。[结论]下部叶在打顶后24~31 d采收,中部叶在打顶后32~39 d采收,上部叶在打顶后47~54 d采收,烟叶的外观特征更符合优质烟叶标准。
    • 张书伟; 张子颖; 过伟民; 徐文韬; 彭玉富; 常乃杰; 周汉平
    • 摘要: 为建立基于“黄金叶”品牌需求的河南烟叶工业分选方法,利用豫中许昌、豫西三门峡产区品质梯度烟叶样品制备试验,研究筛选烟叶工业分选指标,建立烟叶工业分选方法并开展应用验证。结果表明,①许昌和三门峡产区烟叶的品质特征存在差异,但部位间表现不完全一致。②油润感、柔软度、叶片结构是影响两产区烟叶感官品质的共性外观指标,其中油润感或柔软度决定烟叶感官品质总得分变异的24.4%~61.9%,颜色深浅、身份是许昌产区影响烟叶感官品质的个性化外观指标,而三门峡产区则为光泽度。③两糖比值是影响两产区烟叶品质特征的关键化学成分指标,决定许昌产区烟叶油润感和柔软度分值变异的23.9%~68.5%,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共同决定三门峡产区烟叶油润感和柔软度分值变异的39.1%~50.5%。通过上述烤烟外观指标建立烟叶工业分选方法,可实现不同感官品质烟叶的科学分类。
    • 张海涛; 马来运; 何英
    • 摘要: 0引言粉煤灰因其具有良好的活性、低廉价格及丰富的储量,是水泥和混凝土比较常用的掺合料。粉煤灰的性能因电厂生产工艺、所用原煤不同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采用循环流化床工艺产生的粉煤灰(固硫灰),其外观特征与普通粉煤灰相似,但使用后将导致水泥需水量大幅度增加,严重影响水泥的使用性能,可能导致水泥使用性能变差而引起客户投诉。
    • 程学青; 武博; 杨继琨; 王芝堂; 谭青涛; 谭效磊
    • 摘要: 不同烤烟品种烤后烟叶具有不同的外观及内在质量表现,而外观质量检验是开展烟叶分级、收购、工商交接业务的重要手段。了解并掌握不同品种的识别方法,对提高烟叶分级收购水平、密切工商协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临沂产区近年种植的主栽品种外观质量特征开展研究,筛选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烟叶主要外观特征作评价指标,剔除各品种外观特征相同或相似部分,找出各品种的主要识别特征,并通过这些特征逆向判断分析,形成了各品种的主要评价指标及识别方法,建立了临沂主栽品种烟叶样品库和外观质量影像资料数据库。研究为分级人员快速识别品种、精准评级和进一步开展品种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和有效技术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