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种
外来入侵种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7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植物保护、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2980655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内蒙古电大学刊、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扬州教育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年进出境植物检疫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第七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论坛、2008年云南生物多样性与社会和谐发展论坛暨首届青年科技论坛等;外来入侵种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博、季荣、朱长山等。
外来入侵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980655篇
占比:100.00%
总计:22980725篇
外来入侵种
-研究学者
- 李博
- 季荣
- 朱长山
- 李俊清
- 杜凡
- 杨宇明
- 桑卫国
- 田朝阳
- 骆有庆
- Ewald
- SeanNee
- WEBER
- 丁蕾
- 万忠成
- 万方浩
- 万福绪
- 付蔷
- 何春光
- 何海旺
- 何海旺12
- 何胡军
- 何龙飞
- 何龙飞1
- 余晓峰
- 倪亦非
- 傅东静
- 傅俊范
- 冯汉利
- 冯洪超
- 冯金朝
- 况明生
- 冼晓青
- 刘万学
- 刘延
- 刘永英
- 刘海军
- 刘红卫
- 刘胜祥
- 刘莹
- 卢剑波
- 史素芳
- 吕书凡
- 吴晓敏
- 吴晓雯
- 吴杰
- 周倩
- 周劲松
- 和月霞
- 唐昆
- 喻三鹏
-
-
冼晓青;
王瑞;
陈宝雄;
张宏斌;
李垚奎;
万方浩;
张桂芬;
刘万学
-
-
摘要:
【目的】明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在我国大陆发生分布现状,为我国制定外来入侵物种管控对象和分级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在线数据库系统、文献报道以及外来入侵物种本底调查结果,采用分类统计方法,对物种的分类地位、原产地、在我国的入侵状态及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结果】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已有82种在我国发生分布,包括本地种33种、外来入侵种32种、外来非入侵种16种,以及未明确入侵状态1种。其中,32种外来入侵种包括陆生无脊椎动物8种、哺乳动物2种、鱼类2种、两栖动物1种、爬行动物1种、水生无脊椎动物2种、陆生植物9种、水生植物4种、真菌1种、卵菌1种和病毒1种。以上物种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而较少分布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约75%物种分布在农田、城镇、森林和湿地4类生态系统。【结论】建议外来入侵物种管理部门重点关注尚未在国内发生分布的18种潜在外来入侵物种,并列入国家外来入侵物种相关管理对象,严防其传入与扩散;严密监控国内已发生且具有潜在危险的外来物种,防止其向可能入侵的生态系统边缘扩散;继续对在国内已发生的外来入侵种实施区域性分级控制管理措施。
-
-
芦非烟;
池田透;
李琦;
孙长福
-
-
摘要:
外来种日本貂与本地种紫貂亲缘关系密切,食性和栖息地的选择倾向重叠明显。本地种紫貂曾分布于整个北海道,受日本貂入侵的影响,目前已退缩到北海道东北部。对影响北海道紫貂种群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本地种紫貂和日本貂的进化历史进行介绍。推测外来种日本貂入侵对本地种紫貂产生的威胁的原因,对解决外来种日本貂入侵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
-
田茂娟;
喻三鹏;
张念念;
邱建生;
樊中亮;
吴晓敏;
周倩;
王戍勃;
李巧
-
-
摘要: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于2014年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及绥阳县首次发现,目前已导致330 ha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死亡.因该虫隐蔽性强,危害症状极易与真菌病害混淆,防治难度极大.为科学制定防控方法,从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开展了日本松干蚧每个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发现的松干蚧为日本松干蚧,其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1龄若虫越冬,并以有性生殖繁衍后代,未见孤雌生殖现象,且春秋两季主要依靠风力进行自然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点.日本松干蚧系首次传入贵州并进入到北纬27°范围,加之黔中及黔北区域又是马尾松的集中分布区,须加强该区域监测预警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针叶枯黄、主梢和枝弯曲的马尾松进行识别和鉴定,适时进行卫生伐,除治濒死木,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精准防控.
-
-
-
-
央金卓嘎
-
-
摘要:
外来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研究入侵植物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为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属(Ailanthus Desf.)落叶乔木.其生学特性使其极易扩散传播并成为入侵物种,从而可能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文章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研究文的基础上,结合笔者2011-2014年的野外的初步观测,重点对该植物的形态特征、在我国的分布、入侵特性及其在危害进行总结与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该植物在环境脆弱的青藏高原地区的入侵机制,探讨其对青藏高原生系统的影响及其它潜在的危险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
何海旺12;
罗海玲13;
龚明霞13;
何龙飞1
-
-
摘要:
【目的】研究飞机草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变化,了解其不定根形成特性,为进一步阐明飞机草无性繁殖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扦插试验,研究飞机草在不同基质、不同含水量中的生根情况,并在生根过程中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同时测定相关内源激素含量、POD活性及黄酮含量。【结果】飞机草在菜园土、红土、河沙3种基质中生根率均为100.0%。极度干旱(水分含量0)或水分过多时(80%)不能生根,在基质含水量为20%-60%时均能迅速长出不定根。解剖结构发现,飞机草茎段皮层中没有环状厚壁细胞,皮层薄且髓部较大,不定根原基产生于束中形成层,生根过程中没有愈伤组织产生,根原基形成和不定根突破表皮的时间分别为扦插后3和7 d。在飞机草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IAA含量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ABA及黄酮作为生根抑制物,其含量在生根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ZT含量峰值出现在扦插后3 d;POD活性最低值出现在扦插后1 d,最高值出现在扦插后3 d,且生根过程中的活性比未扦插时极显著升高。【结论】飞机草不定根形成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其解剖结构和扦插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均符合易生根植物特征。
-
-
何海旺;
罗海玲;
龚明霞;
何龙飞
-
-
摘要:
[目的]研究飞机草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变化,了解其不定根形成特性,为进一步阐明飞机草无性繁殖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扦插试验,研究飞机草在不同基质、不同含水量中的生根情况,并在生根过程中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同时测定相关内源激素含量、POD活性及黄酮含量.[结果]飞机草在菜同土、红土、河沙3种基质中生根率均为100.0%.极度干旱(水分含量0)或水分过多时(80%)不能生根,在基质含水量为20%~60%时均能迅速长出不定根.解剖结构发现,飞机草茎段皮层中没有环状厚壁细胞,皮层薄且髓部较大,不定根原基产生于束中形成层,生根过程中没有愈伤组织产生,根原基形成和不定根突破表皮的时间分别为扦插后3和7d.在飞机草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IAA含量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ABA及黄酮作为生根抑制物,其含量在生根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ZT含量峰值出现在扦插后3 d;POD活性最低值出现在扦插后1d,最高值出现在扦插后3d,且生根过程中的活性比未扦插时极显著升高.[结论]飞机草不定根形成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其解剖结构和扦插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均符合易生根植物特征.
-
-
骆有庆
-
-
摘要:
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具有隐蔽性、滞后性、持续性和反复性,其控制相比森林火灾这一"明枪"更为困难和复杂,因而林业生态灾害被人们称作破坏森林资源的"暗箭"。2007年,《全球森林资源状况报告》指出,全球每年约1.04亿公顷的森林受各种森林灾害致害因子影响,其中生物灾害占65.3%。对林业有害生物应该正确看待。
-
-
冯洪超;
陈秀荣;
李振武;
韩志娟
-
-
摘要:
1入侵概况在自然环境中,一个生态系统通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系统内各成员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的关系。若遭外来生物入侵,又逢条件适宜,则入侵生物随着种群增殖扩大,会使该系统原有的稳定状态遭到破坏,最终将给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甚至巨大的灾难。
-
-
汪来发;
赵文霞;
朴春根;
李永;
田国忠
- 《首届全国林业学术大会》
| 2005年
-
摘要:
外来入侵种是在自然分布区外的、具有扩散潜力并对扩散地经济、生态或社会造成影响的物种.外来入侵种对林业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生态和社会影响.文章介绍了国外对外来入侵种的管理对策,对林业外来入侵种影响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松材线虫病在我国发生和发展的现状来看,结合我国在松材线虫病控制方面的实践,提出从五个方面考虑我国在林业外来入侵种管理策略问题:1.建立林业外来入侵种侵入我国后快速反应体系;2.完善林业外来入侵种的管理体制;3.加强公众及专业人员对林业外来入侵种的教育;4.对林业外来入侵种进行可持续控制;5.开展科学研究,为林业外来入侵种管理宏观决策和生产服务.
-
-
-
-
-
王建军;
赵宝玉
- 《全国草地毒草防除与监测预警技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生物入侵因其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对生态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从而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生物入侵在我国不断加剧,正在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生物入侵相关理论研究滞后、人们认识落后以及管理体制不健全,使得在防治生物入侵中存在严重不足.根据我国国情和目前的现状,我们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出切实有力的防治措施.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
王建军;
赵宝玉
- 《全国草地毒草防除与监测预警技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生物入侵因其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对生态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从而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生物入侵在我国不断加剧,正在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生物入侵相关理论研究滞后、人们认识落后以及管理体制不健全,使得在防治生物入侵中存在严重不足.根据我国国情和目前的现状,我们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出切实有力的防治措施.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
-
王建军;
赵宝玉
- 《全国草地毒草防除与监测预警技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生物入侵因其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对生态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从而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生物入侵在我国不断加剧,正在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生物入侵相关理论研究滞后、人们认识落后以及管理体制不健全,使得在防治生物入侵中存在严重不足.根据我国国情和目前的现状,我们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出切实有力的防治措施.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