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周血涂片

外周血涂片

外周血涂片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434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等;外周血涂片的相关文献由230位作者贡献,包括卢兴国、童辉纯、黄道连等。

外周血涂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 占比:3.4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434 占比:96.47%

总计:2523篇

外周血涂片—发文趋势图

外周血涂片

-研究学者

  • 卢兴国
  • 童辉纯
  • 黄道连
  • 丰炳亮
  • 刘继
  • 孟德涛
  • 张仲明
  • 张巧红
  • 张文萍
  • 张秋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莉; 李凯; 盛爱珍; 苏闻; 陈海波
    • 摘要: 1病例报告患者男,34岁。主因“渐进性四肢舞动3年余”于2019年3月入院。患者于2016年底逐渐出现右下肢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后进展至右上肢,伴频繁咬舌。当地医院行肌电图检查示周围神经病变,左小指展肌、左拇短展肌及右胫前肌呈神经源性损害。血涂片示: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头部CT未见异常(具体不详)。长期口服氟哌啶醇治疗后效果不佳。
    • 戴芬; 赖世忠; 赖剑平
    • 摘要: 恶性肿瘤骨转移合并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需要警惕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MAHA),其特征是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大量红细胞碎片和畸形红细胞,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多,结合珠蛋白下降,出现血红蛋白尿,并常有血小板不同程度减少,骨髓红细胞代偿增生,网织红细胞增多,而抗人球蛋白试阴性[1]。本文报道1例胃腺癌合并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黄灵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涂片复检工作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进行分析的268份血常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标准对以上标本进行复检,对复检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经过复检,对本次研究中需要复检的268份样本进行统计和对比,在以上样本中有11例假性血小板降低患者(4.1%),有10例患者为缺铁性贫血(3.9%),有8例患者疑似患有巨幼细胞性贫血情况(2.9%),出现4例感染性单核细胞数量异常升高情况(1.5%),其他235例患者结果与原检测结果一致(87.6%).结论:在检验科实际工作中,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如果进行外周血涂片复检工作,可以更为精准的筛查出血常规中异常情况,更好的提高检验的准确度,具有更高的实用性,适合在临床检验中推广应用.
    • 崔雪; 崔建娇; 丛玉珠; 符爽; 张振忠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核型显带技术不同组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AML和50例MDS初诊患者,比较组合一(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组合二(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流式细胞术)、组合三(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染色体核型显带技术)、组合四(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流式细胞术+染色体核型显带技术)的诊断检出率.结果:在50例AML患者中,组合一、二、三、四的诊断检出率分别为64%、90%、68%、92%.50例MDS患者中,组合一、二、三、四的诊断检出率分别为60%、84%、62%、86%.组合二、四诊断检出率高于组合一(均P0.05).结论:染色体异常可以为诊断提供相关遗传学证据,对化疗方案选择与预后评价提供参考,因此组合四对这两种疾病治疗方案的优化及预后评估更具有指导作用.而组合二可以大幅度提高AML与MDS的早期诊断水平,且检测费用相对不高,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
    • 石婷; 黄林林; 于秋瑶; 罗玲; 汤光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涂片检测、血浆EB病毒核酸检测、EB病毒血清学检测三种检测方法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确诊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160例患儿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因非疱疹病毒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川崎病、发热待查收住入院的163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外周血涂片、血浆EB病毒核酸及EB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三种检测方法在诊断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涂片检测(异性淋巴细胞比例≥10%)、血浆EBV-DNA检测、VCA-IgG、VCA-IgM、EA-IgG、VCA-IgG低亲和力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EBNA-Ig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检测中血浆DNA检测、VCA-IgG亲和力、VCA-IgG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分别为96.35%、86.30%和85.62%;外周血涂片、血浆DNA检测、VCA-IgM、EA-IgG、VCA-IgG亲和力检测的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100%、100%、98.8%、93.3%、93.3%;各项检测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显示,血浆DNA检测(AUC:0.982)、VCA-IgG亲和力(AUC:0.898)对儿童IM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A-IgG的诊断价值中等(AUC:0.806);VCA-IgG、VCA-IgM、血涂片检测诊断价值低(AUC分别为0.666、0.648、0.615);VCA-IgM+VCA-IgG亲和力联合检测与单项VCA-IgG亲和力检测比较两者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均相同(灵敏度86.3%、特异度93.3%、AUC 0.898).结论 血浆EBV-DNA检测、VCA-IgG抗体亲和力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临床诊疗的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 李芹; 黄鑫; 张静; 李芳; 朴文花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儿童外周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0年5月我院50例感染EBV病毒导致IM患儿作为观察组及66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外周血涂片显微镜计数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3+CD4+、CD3+CD8+、CD4+/CD8+细胞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IM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M患儿CD3+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检测分析结果对IM患儿的临床诊断、细胞免疫调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朱晓华; 王建成; 程彦; 窦立萍
    • 摘要: 目的:探究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及骨髓活检联合检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价值,旨在为MDS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病例源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疑似MDS患者,患者均接受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及骨髓活检检测,以随访资料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骨髓活检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MDS及其分型的价值.结果: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及骨髓活检三者联合检测诊断MDS的效能(Kappa值)较三者单项检测的高,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骨髓活检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MDS的灵敏度较三者单项检测的明显高(P<0.05),以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及骨髓活检联合检测诊断MDS分型的准确率为84.62%(66/78).结论: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及骨髓活检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MDS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且三者联合检测对MDS分型诊断的准确率高,有望为MDS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刘继; 童辉纯; 黄道连
    •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涂片裂红细胞计数联合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计数(RBC)比值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10月确诊地贫患者132例(地贫组)、确诊缺铁性贫血患者102例(缺铁性贫血组)及体检健康者11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外周血涂片裂红细胞比例及MCV/RBC比值.结果 地贫组裂红细胞计数、MCV/RBC比值与缺铁性贫血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外周血涂片裂红细胞计数≥10‰联合MCV/RBC比值<15为临界点,诊断地贫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0.09%,阳性预测值为85.21%,阴性预测值为94.55%.结论 外周血涂片裂红细胞计数联合MCV/RBC比值对地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少波
    • 摘要: 目的:研究骨髓病理学、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细胞学联合检查在Hypo-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Hypo-MDS患者中选取5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选取5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症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为Hypo-MDS,对照组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所有患者均进行骨髓病理学、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细胞学联合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外周血检查各项数值均高于对照组,骨髓病理学检查各项数值均高于对照组,骨髓细胞学检查各项数值低于对照组,各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ypo-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中,采用骨髓病理学、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细胞学联合检查方式,能够良好的进行鉴别诊断,在临床这两种病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值得推广运用.
    • 伍金倩; 黄道连; 崔经和; 高瑞琳; 童辉纯; 邓坤仪
    • 摘要: 目的 探讨裂隙淋巴细胞计数对百日咳的诊断价值,建立一种经济、简便、快速、准确的百日咳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为百日咳的患儿37例,非百日咳患儿52例,比较两组外周血裂隙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比例等指标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百日咳组的裂隙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百日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设裂隙淋巴细胞计数(在100个成熟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4%为百日咳检出阳性,则百日咳组中2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59.5%,高于非百日咳组5.8%(χ2=30.851,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当取裂隙淋巴细胞计数取4%为临界点时,其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值为0.781),对百日咳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595、0.942、0.880和0.766;若把裂隙淋巴细胞计数(≥4%)、白细胞数(≥19.5×109/L)及淋巴细胞比例(≥66.5%)三项指标进行联合诊断,则AUC为0.878,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84、0.904、0.853、0.855.结论 外周血裂隙淋巴细胞计数可成为诊断百日咳的一项辅助指标.裂隙淋巴细胞计数联合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比例,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可对百日咳做出准确诊断,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