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329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72702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国际眼科纵览、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第三次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等;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文献由727位作者贡献,包括惠延年、马吉献、于靖等。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3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72702 占比:99.88%

总计:273018篇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文趋势图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研究学者

  • 惠延年
  • 马吉献
  • 于靖
  • 韩泉洪
  • 王方
  • 吴雅臻
  • 张皙
  • 彭清华
  • 王明芳
  • 王雨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洁; 吴灵丹; 王资懿; 徐柒华
    • 摘要: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建立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兔模型的效果。方法:青紫蓝兔24只,共48只眼,在均造成眼外伤的基础上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12只眼:实验组3组,分别为富血小板血浆(PRP)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PRP]、转化生长因子β_(2)(TGF-β_(2))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TGF-β_(2)(50μg/L)]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RPE细胞(1.5×10^(9)/L)],以及对照组(玻璃体腔内注射0.3 mL生理盐水)。术后每周通过眼底照相和B超观察玻璃体及视网膜的增生情况;术后第4周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玻璃体内视网膜增生过程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采用冰冻切片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结构。结果:术后第4周,对照组及3组实验组TPVR的平均分级分别是0、3.67、2.33和2.50,3组实验组病变级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4周,各实验组玻璃体内视网膜α-SM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4周,各实验组视网膜切片显示视网膜增生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造成眼球穿通伤的基础上,玻璃体腔内注射RPE细胞、PRP和TGF-β_(2)均能造成兔TPVR,其中玻璃体内注射PRP的建模效果最明显。
    • 胡可可; 杜红俊; 惠延年
    • 摘要: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一种发生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自然病程中或复位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常常导致患者视力丧失。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PVR病理特征是多种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的过度炎症反应和异常增生,最终在视网膜表面形成增殖膜及进一步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对PVR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为其治疗寻找有前景的分子靶标。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在PVR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VEGF及RPE细胞EMT在PVR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二者的相互联动机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PVR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杨俊楠; 包秀丽
    • 摘要: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一个眼部组织的创伤修复和纤维化过程,其特征性改变是在玻璃体腔和(或)视网膜表面形成由细胞外基质(ECM)和各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视网膜前膜(ERM),ERM收缩形成视网膜皱褶,并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RD)。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和ECM累积是ERM形成的重要病理机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诱导RPE细胞发生EMT,细胞失去上皮表型、细胞间黏附减弱和表达间充质表型。由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成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分泌ECM等成分,与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共同形成ERM。RPE细胞的EMT过程受许多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转录因子及微小RNA(microRNA,miRNA)等的调控,研究证明miRNA是一类新型且功能强大的调节基因,在PVR的EMT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将近年来miRNA调控PVR的作用机制和干预性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 王资懿; 吴灵丹; 陈洁; 徐柒华
    • 摘要: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球穿通伤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该病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但研究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具有自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许多生长因子在PVR患者的玻璃体或者视网膜下积液中过度表达,这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PVR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血-视网膜屏障被破坏后,生长因子的生理平衡即被打破,RPE细胞受到生长因子的刺激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迁移及增殖,进而与其他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形成视网膜前膜,牵拉视网膜造成视网膜脱离。近年来学者们对生长因子在PVR的形成中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促EMT进程及细胞增殖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将对近年来促PVR发展的生长因子及拮抗生长因子治疗PVR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 黎晓冬; 李志林; 武海燕; 何润西; 罗雪妮; 谢学军
    • 摘要: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具有多重功效的生物因子,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分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炎性反应等。TGF-β信号通路介导的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与细胞外基质(ECM)过量积累导致视网膜组织收缩和功能受损。各种细胞因子信号参与视网膜组织中的纤维化反应,但TGF-β是影响视网膜纤维化疾病发病最关键的因子。就眼睛而言,角膜混浊、黄斑下纤维化和增殖性视网膜疾病等病理性纤维性疾病导致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视力受损和失明,这仍然是眼科临床需求未得到满足的主要领域之一。故本文主要阐述TGF-β在增殖性视网膜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前景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能为增殖性视网膜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分子靶点,为新药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袁琳慧; 刘新; 邹吉新
    • 摘要: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联合术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3/2022-03就诊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一病房行巩膜扣带术联合术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3例23眼。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VC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末次随访时,23眼中20眼视网膜复位,复位率87%。术后3、6mo BCVA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术后早期眼压出现短暂升高后恢复术前水平。3眼出现硅油移位并发症,予以对症处理后前房完全由房水填充或前房残余少量硅油滴远离角膜内皮,对角膜内皮未造成不良影响。结论:巩膜扣带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 周怀蔚; 李志清; 李筱荣
    • 摘要: 目的了解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近10年相关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和国际研究趋势。方法使用美国情报研究所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09—2018年收录的PVR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国家和地区情况,基金资助情况,机构、期刊和作者影响力,引文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进行关键词分布、聚类分析及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结果共检出PVR相关文献905篇,研究文献语种以英语为主,美国作者发文量最多,中国作者文献量位列第2;在所有有基金资助机构的文章中,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位列第1;引文自2009年逐年上升,自2013年明显增多;引文数量最多的期刊为《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总被引频次最高的研究机构为哈佛大学,对作者进行引文量统计分析亦显示引文量排名前5位的作者均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眼科系、麻省眼耳医院Schepens眼科研究所。统计出高频主题词41个,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频主题词主要聚类于PVR的病因、危险因素、分子机制、治疗及管理4个类别;关键词网络图及Overlay图均表明病因学及危险因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而上皮-间充质转化、转化生长因子-β和纤维化则是近几年新兴的研究领域。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引文共聚类于12个共引组。结论PVR研究文献逐年增长,研究热点为PVR发生的分子机制、预防及神经保护等,可能为今后PVR研究的发展方向。
    • 吉梦; 刘明; 马波; 刘轩; 裴澄; 陈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对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所致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RPE细胞常规培养后,用5μg·L-1 TGF-β2处理48 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MP-6蛋白水平的变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随后,筛选BMP-6 siRNA抑制率最高的片段用于后续实验,构建BMP-6过表达质粒并进行鉴定后用于后续实验,RPE细胞随机分组,即(1)对照组:加入正常培养基培养48 h;(2)TGF-β2组:培养基中加入5μg·L-1 TGF-β2培养48 h;(3)BMP-6 siRNA组:转染BMP-6-homo-1087后培养48 h;(4)BMP-6过表达组:转染BMP-6过表达质粒后培养48 h;(5)TGF-β2+BMP-6过表达组:转染BMP-6过表达质粒24 h后,加入5μg·L-1 TGF-β2继续培养48 h.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数的变化,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TGF-β2组迁移细胞数为(122.00±5.57)个,与对照组[(63.67±4.04)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GF-β2组BMP-6蛋白表达水平为0.41±0.13,与对照组(0.70±0.0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BMP-6 siRNA组迁移细胞数为(115.67±1.53)个,与对照组[(57.00±7.00)个]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BMP-6过表达组迁移细胞数为(44.33±5.51)个,与对照组[(60.00±6.25)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TGF-β2+BMP-6过表达组迁移细胞数为(90.33±3.51)个,与TGF-β2组[(112.00±9.64)个]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BMP-6可以阻止TGF-β2所致的RPE细胞的迁移,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
    • 周怀蔚; 李志清; 李筱荣
    • 摘要: 目的 了解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近10年相关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和国际研究趋势.方法 使用美国情报研究所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09-2018年收录的PVR相关文献的年代分布、国家和地区情况,基金资助情况,机构、期刊和作者影响力,引文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进行关键词分布、聚类分析及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出PVR相关文献905篇,研究文献语种以英语为主,美国作者发文量最多,中国作者文献量位列第2;在所有有基金资助机构的文章中,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位列第1;引文自2009年逐年上升,自2013年明显增多;引文数量最多的期刊为《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总被引频次最高的研究机构为哈佛大学,对作者进行引文量统计分析亦显示引文量排名前5位的作者均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眼科系、麻省眼耳医院Schepens眼科研究所.统计出高频主题词41个,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频主题词主要聚类于PVR的病因、危险因素、分子机制、治疗及管理4个类别;关键词网络图及Overlay图均表明病因学及危险因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而上皮-间充质转化、转化生长因子-β和纤维化则是近几年新兴的研究领域.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引文共聚类于12个共引组.结论 PVR研究文献逐年增长,研究热点为PVR发生的分子机制、预防及神经保护等,可能为今后PVR研究的发展方向.
    • 刘畅; 蔡雯婷; 苏途; 于靖
    • 摘要: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殖、迁移、I型胶原蛋白含量、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表达以及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人RPE细胞系(ARPE-19细胞)进行培养,依据干预药物浓度筛选结果设置4个组:对照组、10.0 mg·L-1 TGF-β1组、10.0 mg·L-1 TGF-β1+25μmol·L-1槲皮素组、10.0 mg·L-1 TGF-β1+50μmol·L-1槲皮素组,ARPE-19细胞在4种不同的条件下培养24 h和48 h.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ELISA检测细胞中I型胶原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情况及Smad2/3磷酸化情况.结果 处理细胞24 h或48 h,10.0 mg·L-1 TGF-β1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均为P<0.05);10.0 mg·L-1 TGF-β1+25μmol·L-1槲皮素组细胞存活率高于10.0 mg·L-1 TGF-β1+50μmol·L-1槲皮素组(P<0.05).处理细胞24 h或48 h,10.0 mg·L-1 TGF-β1组细胞迁移数均多于其他各组(均为P<0.05);10.0 mg·L-1 TGF-β1+25μmol·L-1槲皮素组细胞迁移数多于10.0 mg·L-1 TGF-β1+50μmol·L-1槲皮素组(P<0.05).10 mg·L-1 TGF-β1处理细胞48 h后,培养基上清液I型胶原蛋白含量升高(P<0.05),而加入不同浓度槲皮素均能够有效抑制I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升高(均为P<0.05).槲皮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显著降低了TGF-β1所引起的N-钙黏合素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增高作用;槲皮素可以使紧密连接蛋白ZO-1和E-钙黏合素的表达增高.10 mg·L-1 TGF-β1处理细胞48 h后,Smad2/3磷酸化显著增加,而槲皮素可以抑制Smad2/3磷酸化.结论 槲皮素能够显著抑制TGF-β1介导的RPE细胞增殖、迁移和胶原分泌,通过调节Smad2/3磷酸化来抑制TGF-β1介导的RPE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