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视网膜裂孔

视网膜裂孔

视网膜裂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72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877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中国超声诊断杂志、临床眼科杂志、实用防盲技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铁路第四届眼科学术交流会、第四届全国眼科激光学术会议等;视网膜裂孔的相关文献由63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皙、柯根杰、李慧丽等。

视网膜裂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2 占比:6.1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877 占比:93.85%

总计:4131篇

视网膜裂孔—发文趋势图

视网膜裂孔

-研究学者

  • 张皙
  • 柯根杰
  • 李慧丽
  • 王方
  • 丁小燕
  • 惠延年
  • 肖斯贤
  • 陈嘉莹
  • 任秀瑜
  • 余梓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伯阳; 王颖
    • 摘要: 目的探讨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以及黄斑中央凹区、内环区鼻侧及内环区颞侧厚度变化情况、复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央凹区、内环区鼻侧及内环区颞侧厚度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视网膜复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眼压和视力。
    • 摘要: “患者视物模糊,双臂无法抬高,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眼科专家指导诊治。”“检查脑血管和眼底,注意脑梗和视网膜裂孔的发生……”12月29日,高州市互联网总医院荷塘镇卫生院远程中心揭牌启用,这是由高州市人民医院全资捐助建立的镇级远程中心之一,并启动了首场专家与该镇卫生院医生“面对面”的会诊。这是“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的高州市人民医院探索县域互联网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落地的又一实践。双方线上联合为高州市荷塘镇的一-位村民进行远程会诊,让村民“足不出镇”看上了专家。
    • 高凡; 张蓓; 王彦荣; 吴栋; 顾莉莉
    • 摘要: 目的探究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经A/B超、验光检查诊断为玻璃体混浊伴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及高度近视的974例患者,分别采用间接检眼镜、眼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全视网膜镜(125°或165°)行眼底检查,对比各种方法对早期视网膜裂孔的检出率及不同检查方法对于早期检出视网膜裂孔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974例(1008眼)玻璃体混浊或PVD患者视网膜裂孔检出眼分别为:眼B超160眼、OCT42眼、间接检眼镜71眼、全视网膜镜65眼,检出率分别为15.9%、4.2%、7.0%及6.4%。统计学分析显示间接检眼镜与全视网膜镜早期视网膜裂的检出率大致相同(P>0.05);检测灵敏度,间接检眼镜高于眼B超(P0.05),间接检眼镜高于眼B超(P>0.05)。结论在检出视网膜裂孔方面,间接检眼镜具有最高的灵敏度,OCT具有最高的特异度;眼B超的误诊率最高,特异性较低。全视网膜镜(或间接检眼镜)是早期查找视网膜裂孔的有力工具,应得到广大医生的重视及广泛应用。
    • 李翔; 郭浩轶; 李蕴随; 王志立; 郭希让
    • 摘要: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 FEVR)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眼病, 典型表现为周边视网膜血管分化异常、伴周边无血管区以及局部纤维组织增生, 进而牵拉形成视网膜皱襞。FEVR活动期视网膜常出现新生血管、水肿及渗出, 严重者可并发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FEVR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是青少年视网膜脱离常见病因之一。基于FEVR病变表现的多样性, 视网膜裂孔的发生及进展对手术治疗效果带来较大影响, 本研究拟分析青少年FEVR并发RRD时视网膜裂孔性状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疗效间的关系, 为临床上FEVR并发RRD患者的手术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袁琳慧; 刘新; 邹吉新
    • 摘要: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联合术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3/2022-03就诊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一病房行巩膜扣带术联合术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3例23眼。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VC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末次随访时,23眼中20眼视网膜复位,复位率87%。术后3、6mo BCVA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术后早期眼压出现短暂升高后恢复术前水平。3眼出现硅油移位并发症,予以对症处理后前房完全由房水填充或前房残余少量硅油滴远离角膜内皮,对角膜内皮未造成不良影响。结论:巩膜扣带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 陈璇; 戴荣平; 杜虹
    • 摘要: 患者,男,19岁,因"右眼上方黑影遮挡4 d"于2017年10月3日至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患者自幼双眼视力差,未予特殊治疗。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既往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和药物过敏史。眼部检查:双眼眼位正位,眼球运动正常,无眼球震颤;右眼视力0.08,左眼0.15;右眼眼压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7 mmHg;双眼角膜清亮,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透明;眼底:双眼视盘边界清,色淡红,黄斑区中心凹反光消失,呈轻度花瓣样,右眼下方视网膜隆起,可见卷缩的外层视网膜,未见内层视网膜裂孔(见图1A),左眼下方视网膜色灰白,可见浅层劈裂。
    • 摘要: 本刊2021年39卷第1期67-81页文章《2019年〈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眼科临床指南〉解读》一文5处修改如下:(1)67页第一栏倒数第5行“视网膜后脱离”改为“玻璃体后脱离”;(2)67页第一栏倒数第5行“detachinent”改为“detachment”;(3)67页第二栏倒数第3行“rhematougenous”改为“rhegmatogenous”;(4)70页表3中第二列第3行“1~2周”后补充标点“;”;(5)70页表3中第二列倒数第3行“如已治疗”前补充标点“;”。
    • 黄子旭; 王冬冬; 宋宗明
    • 摘要: 玻璃体后脱离(PVD)、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是眼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存在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的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2019年9月美国眼科学会发布了《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眼科临床指南》,基于循证医学对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的定义、流行病学资料、诊断和治疗进行了阐述,对于不同病变类型如何进行治疗和随访提供了相对明确的方案。本文就该《指南》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 林鹏耀
    • 摘要: 病例1:患者,男,34岁,因"右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1年复查"于2019年5月8日来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发现眼底异常改变,无不适症状。专科检查:双眼视力1.0,眼压正常,双眼前节无异常,左眼底无异常改变。右眼底见中周部视网膜呈斑片状且颜色加深,与正常视网膜有明显分界线,透见脉络膜血管,炫彩照可见相应改变区呈暗红色斑片状(见图1)。炫彩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见暗红色区域的椭圆体带呈低反射信号(见图2)。自发荧光呈低荧光改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晚期未见异常荧光渗漏(见图3,图4)。30-2中央视野见右眼生理盲点扩大,60-4周边视野见右眼鼻下方周边暗点(对应颞上方原视网膜裂孔);双眼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示:右眼与正常左眼相比无明显改变(见图5)。随访半年,眼底无明显改变(见图6)。
    • 李秋明; 姚佳; 董洪涛; 王梦华
    • 摘要: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原孔排液、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1组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30例(30只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视网膜下液自原黄斑孔排出,联合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变化、裂孔闭合情况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黄斑孔闭合率为86.67%(26/30),视网膜复位率为90.00%(27/30).术后1、3及6个月视力(BCVA,logMAR)逐渐改善至 1.35±0.40、1.15±0.35及0.95±0.18(F=29.214,P<0.001).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原孔排液、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较好,为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