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增升装置

增升装置

增升装置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篇,主要集中在航空、军事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9927507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科技信息、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航空计算技术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全国第十六届分离流、漩涡和流动控制会议 、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飞机发展与设计第十次学术交流会、上海市航空学会2014年综合性学术年会等;增升装置的相关文献由44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沛清、李亚林、陈迎春等。

增升装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927507 占比:100.00%

总计:9927658篇

增升装置—发文趋势图

增升装置

-研究学者

  • 刘沛清
  • 李亚林
  • 陈迎春
  • 白俊强
  • 田云
  • 周涛
  • 刘南
  • 夏慧
  • 张雅璇
  • 戴佳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沛清; 郭昊
    • 摘要: 近年来,人们对飞机噪声的要求越来越严苛,适航标准对民用客机气动噪声水平提出更高的标准。首先介绍近年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士嘉实验室D5气动声学风洞和D7气动声学风洞中所进行的多个典型气动噪声研究成果,其次以增升装置、起落架、腔体部件和钝体部件为研究对象,探究气动噪声产生机理和降噪技术,为提高该领域的认知和低噪声飞机机体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试验数据。
    • 李玲; 刘沛清
    • 摘要: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蓬勃发展,飞机的噪声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大型飞机起降阶段,增升装置作为主要的机体部件,其辐射出的噪声量级已经占据飞机总体噪声的很大一部分,是未来飞机能否进一步降低噪声达到适航标准的关键性因素。针对增升装置多段翼型30P30N的气动噪声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在北航D5气动声学风洞中开展,使用Kevlar布和穿孔板对实验段进行了气动声学改造,以满足透声不透气的气动声学实验要求。通过远场传声器和麦克风阵列测量得到30P30N模型的远场气动噪声特性和定位主要声源位置,引进小波变换的信号分析方法得到噪声的时频特性,全面揭示多段翼型的气动噪声产生机理。
    • 沈昀堃; 张瑾; 刘沛清
    • 摘要: 在飞机的起飞着陆过程中,机体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后缘襟翼侧缘噪声作为机体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降噪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采用分离涡(Detached Eddy Simulation)湍流模型模拟襟翼侧缘的非定常流场,分析并探究了襟翼侧缘流场中双涡结构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的主要特征。基于上述结果,采用了被动流动控制法,在襟翼侧缘加装最大高度为一倍襟翼厚度的不规则挡板结构,应用FW-H方法计算了远场噪声频谱特性以及指向性并分析了与基准构型的差别,探究了加装襟翼挡板结构后对流场以及声场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加装挡板结构对襟翼的气动特性影响较小,挡板结构改变了侧缘的流场形态和侧缘涡的结构,延迟了侧缘涡系的发展进程,使得涡系的融合位置后移,涡系融合破裂产生脉动压力的区域远离襟翼吸力面,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效果。此外,加装挡板结构后,噪声仍然具有一定的偶极子指向特性,偶极子轴垂直于襟翼弦线,在襟翼的大部分方位噪声幅值降低1 dB~4 dB,降噪效果主要体现在中高频段的宽带噪声。
    • 栾博语; 刘沛清; 翟羽佳; 戴佳骅; 李庆辉; 张雅璇; 夏慧
    • 摘要: 大型飞机增升装置的研制不仅需要其提供足够的气动性能,也需要对噪声、舒适性等进行综合考量设计,而增升装置是提高大型飞机综合性能的重要系统,也是目前技术发展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增升装置机构设计,通过设计较为简单的铰链襟翼机构来引导襟翼达到较优位置,然后选择气动性能较好的位置作为新的优化位置,求得较优机构位置.机构位置改变结合气动性能验证需要进行大量的迭代计算以及结果优化,因此以机构设计为基础,探究多目标优化计算的新方法,最终实现气动结构一体化设计目标.选用铰链式后缘襟翼为研究对象,综合考量后缘襟翼旋转与扰流板下偏联合运动对于气动性能影响,利用所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气动机构一体化设计并得出设计结果.
    • 夏慧; 刘沛清; 戴佳骅; 江润沛; 张雅璇; 栾博语; 李庆辉
    • 摘要: 更高、更快、减阻是飞机设计三大永恒的追求.传统的固定翼飞机在进行优化设计时需兼顾各种飞行条件,寻求一个折中的最优解,而变弯度机翼的概念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符合上述飞机设计的三大追求.着重研究大型宽体客机后缘襟翼刚性变弯度对巡航气动效率及跨声速抖振边界的影响.首先基于下垂式铰链襟翼机构,编制了机构引导下带扰流板联合偏转的后缘襟翼运动仿真程序,以自动生成不同襟翼偏角的巡航构型.在此基础上对巡航构型进行非稳态气动计算,获得跨声速区机翼抖振边界.以该抖振边界作为约束条件,以襟翼偏角、迎角为双变量,获得Cl-K关系图,得到最优升阻比曲线.本文中襟翼偏角变化为0°~±3°,间隔1°;迎角范围为-2°~5°,间隔1°.计算结果表明,变弯度构型较不变弯度构型升阻比有所提高,抖振边界约提高10%;变弯度构型可提高不同设计点的气动效率,实现减阻省油;跨声速区机翼抖振边界的提高扩大了飞行包线,使得飞机能飞得更高、更快.
    • 戴佳骅; 刘沛清; 栾博语; 李庆辉; 夏慧; 张雅璇
    • 摘要: 为满足现代大型飞机先进增升装置多目标综合最优的设计目标,本文结合气动、机构并行设计思想,基于VB、Qt和Catia二次开发环境搭建了增升装置气动、机构综合设计软件.其中包括翼身组合体、巡航构型、起降构型和机构设计四个设计模块,用户可从不同翼身截面数据点,通过拉伸组合成用户所设计的干净构型;利用NURBS曲线使干净构型快速切割出带增升装置的曲面外形;根据缝道参数经验值和机构约束将所切增升装置偏转并设计出合适的起飞、着陆卡位模型,并配以对应卡位设计机构.本文通过对多架、多类别大型客机进行设计并按照预期设计完成切割,完成不同固定翼机型以及翼身组合体机型的切割.经过大量的设计实例验证,软件具有广泛的通用性,能够实现对任意飞机的增升装置进行快速设计.
    • 赵长辉; 宋凯; 王猛; 赵婷; 任璐璐
    • 摘要: 气动力设计是单通道窄体客机的重大关键技术,对飞机性能影响重大.初步梳理和简要分析窄体客机的气动力设计技术,主要方法是典型机型的实例研究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和对比,内容包括机翼气动力设计、增升装置、翼梢小翼、CFD技术应用等.机翼气动力设计分析部分首先概述设计重要性和要求;之后给出典型飞机机翼气动力设计实例及主要参数统计数据,包括翼型、平面形状、飞机性能参数等;列出机翼内段-翼根区域气动设计、短舱-吊挂-机翼一体化设计等设计研究课题并简析.增升装置部分首先分析设计难点和问题,之后统计分析波音737和A320各代机型的增升装置设计,包括前缘后缘增升装置类型和主要参数等.翼梢小翼部分给出融合式小翼、双羽小翼减阻数据和展向升力分布改善图.最后简要介绍了波音公司、空中客车公司和我国CFD技术发展应用情况.
    • 刘沛清; 戴佳骅; 夏慧; 张雅璇; 栾博语; 李庆辉
    • 摘要: 增升装置设计作为大型客机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其设计水平的提升将极大提高飞机的整体性能.虽然先进增升装置方案朝着简单形式发展,但其设计目标将结合气动、机构、结构、噪声等复杂考虑因素,以达到最优的综合性能和提高飞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是个高难度多学科多约束耦合的设计问题.结合气动优化、机构设计、一体化研究等多方面增升装置设计难点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最终完成气动/机构一体化设计.分别回顾了干净构型到巡航构型的外形设计方法;起降构型的气动评估、优化方法;增升装置位置表达方法和机构设计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气动/机构一体化设计方法的思想,总结了国内外在该方向所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成果.
    • 张雅璇; 刘沛清; 夏慧; 戴佳骅; 李庆辉; 栾博语
    • 摘要: 增升装置的设计对于大型客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柔性可变弯的增升装置是未来大型客机的发展趋势,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以某大型宽体客机内段翼型为研究对象,在襟翼内部的柔性变弯机构的带动下,可以使襟翼的后50%部分实现柔性变弯.在原始刚性襟翼的基础上,柔性变弯后的襟翼可使襟翼后缘增加8°的偏角.之后在三维后缘铰链襟翼机构的带动下,同时襟翼内部使用柔性变弯机构,采用“前缘下垂+后缘襟翼柔性变弯+后缘简单铰链襟翼联合扰流板下偏”,进行起飞和着陆构型的二维气动/机构一体化优化设计,优化出来的结果与原始不柔性变弯的翼型相比,起飞构型的最大升力系数的增加量为0.119,着陆构型的最大升力系数的增加量为0.162,且着陆最优构型推迟1°迎角失速.
    • 刘藤; 闫文辉; 李少鹏
    • 摘要: 采用试验件打孔法对某飞机的增升装置进行了压力分布飞行实测,获取了典型状态下缝翼和襟翼的压力分布曲线.实测结果表明,试验件打孔法可以准确适用于压力分布测量,能够为增升装置的载荷验证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