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变形
基础变形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86490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福建质量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年会、2015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等;基础变形的相关文献由326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国忠、卜璞、廖孟光等。
基础变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6490篇
占比:99.89%
总计:86582篇
基础变形
-研究学者
- 任国忠
- 卜璞
- 廖孟光
- 李朝奎
- 李羲
- 刘伟斌
- 林志海
- 王继来
- 魏光
- 仲康成
- 任自铭
- 刘冠辰
- 刘华琛
- 刘志峰
- 刘红森
- 刘荣海
- 史晓
- 吴宁
- 周洋
- 姜辉
- 宫剑飞
- 张博
- 张晓辉
- 张秋萍
- 彭飞翔
- 徐辉
- 易强
- 朱全平
- 朱彬荣
- 李刚
- 李宁
- 李清华
- 李科
- 李莹
- 杜冰洁
- 杨丹丹
- 杨志强
- 杨荣山
- 杨靖波
- 杨风利
- 梁钰泽
- 梁闽
- 段莹超
- 王君
- 王孟
- 王志英
- 王方超
- 王玉山
- 王继军
- 田杨
-
-
杨宇栓;
杨荣山;
黄嘉奇;
李莹;
苏乾坤;
曹世豪
-
-
摘要:
为提高无砟轨道对下部基础变形的适应能力,以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高承轨台轨枕结构方案,采用打磨轨枕承轨台的方法降低轨道结构高度,以适应隧道底部的上拱变形。并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隧道内高承轨台双块式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探讨轨道结构的合理调整量以及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高承轨台双块式轨枕,可实现90 mm的结构最大下调量;在0~90 mm下调范围内,轨枕露出与埋深高度匹配合理,轨枕承轨台、挡肩力学指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螺杆、预埋套管抗拉性能良好,扣件系统具有足够的抗拔承载力;高承轨台双块式轨枕承轨台打磨工艺流程能够指导、实现轨道结构高程的快速调整,为处理实际工程中轨道上拱病害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具有较好的工程价值。
-
-
刘伟斌
-
-
摘要:
在分析国内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变形调整技术及应用经验基础上,基于结构安全可靠、变形调整便利、预制装配化施工等原则,考虑沉降、上拱、偏移等线下基础变形特征,提出了一种变形调整能力较强的板式无砟轨道结构。通过减小轨道板下调整层厚度或灌注聚合物砂浆实现轨道高低调整,通过移动轨道板并改变限位孔周边弹性缓冲垫层厚度实现轨道水平调整。在不损伤无砟轨道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可实现高低调整量100 mm,水平调整量40 mm。提出的变形可调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可为地质条件及气候复杂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设计及相关病害整治提供参考。
-
-
易强;
王继军;
刘伟斌;
闫宏业
-
-
摘要:
为阐明高速铁路线下基础变形对无砟轨道结构服役性能的影响规律,借以形成合理的基础变形评价体系,以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基础变形条件下无砟轨道结构静、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探究车辆-无砟轨道系统关键性能指标随基础变形幅值和波长的变化规律,并基于无砟轨道结构应力、离缝、不平顺及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指标提出基础沉降和上拱变形分级阈值。结果表明:当基础沉降/上拱波长小于15 m时,基础变形条件下无砟轨道结构应力容易超出强度限值,须将其作为关键控制指标;当基础沉降/上拱波长小于20 m时,基础变形对无砟轨道层间离缝的影响较为明显;当基础沉降波长在10~20 m范围时,轨道高低不平顺幅值较大,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响应达到峰值并影响行车舒适性。以无砟轨道结构服役性能、行车舒适性以及安全性为控制指标制定不同波长条件下基础变形分级评价体系,可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的养护维修提供参考。
-
-
姜金凤
-
-
摘要:
以某新建黄河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针对新建桥梁与既有桥梁并桥位建设,新旧桥梁桩基距离近的结构特点,采用岩土数值模拟方法对新建桥梁施工及运营期既有桥梁基础变形及受力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建桥梁建成后,既有桥在运营荷载作用下基础平均沉降值为2.7cm,最大横桥向变形值1.2cm.施工期不均匀沉降值1.4cm,桩基受力增大10%,桩身最大压应力为8.68MPa,承台最大拉应力为1.18MPa,既有桥桩基变形量及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及规范限值要求.
-
-
刘华琛
-
-
摘要:
随着高速铁路和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涉及高速铁路的立交工程越来越多,研究道路施工过程对临近高铁桥梁的变形影响,对维护高铁运营安全和满足轨道平顺性要求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浙江地区某新建道路下穿在建高速铁路和并行城际铁路的工程为例,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复杂地基条件下,防护桩施工、基坑开挖、U型槽和框构施工等对铁路桥梁基础产生的影响,为类似道路下穿高铁工程的施工和防护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安全评估方法.
-
-
顾岚
-
-
摘要:
以京包客运专线新建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基础变形监测管理为背景,结合实例详述了客运专线基础沉降监测的布点、要求、方法,以及数据分析和针对数据报警的病害整治,以期为今后客运专线的基础变形监测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
-
李涛;
沈侃敏;
郇彩云;
俞剑
-
-
摘要:
结合某海上风电工程,通过开展复合筒型基础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冲刷深度对复合筒型基础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包括对基础变形、极限抗倾覆承载力、结构应力和整机固有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冲刷深度的增加,基础变形和筒体结构应力增加,而极限抗倾覆承载力和整机结构固有频率降低.以筒径36 m、筒长10 m的复合筒型基础工程为例,当基础顶所受弯矩M=389×106 N·m、基础周围土体冲刷为4 m时,基础顶转角增加11.7%,基础极限抗倾覆承载力降低23.2%.此外,相比于基础变形、极限抗倾覆承载力,结构应力和整机结构固有频率受冲刷深度影响相对较小.
-
-
刘付仓
-
-
摘要:
以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广佛环线东环隧道侧下穿既有水塔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分析新建盾构隧道上下行线施工对既有水塔建筑物安全性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①盾构隧道施工完成后既有水塔基础最大沉降值为14.1 mm,水塔最大水平变形为13.2 mm,最大基础倾斜tanθ=0.0040.②既有水塔结构最大压应力2.92 MPa,最大拉应力0.80 MPa,满足规范要求.③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水塔结构附加弯矩为64 kN·m.盾构正常掘进施工能够保证既有水塔的安全.
-
-
李莹;
杨荣山;
钟泽方;
姚力;
庞玲;
江万红
-
-
摘要:
针对复杂艰险山区隧道内无砟轨道调整量小、基础变形病害整治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高度可调、主动适应基础变形的新型弹性长枕式无砟轨道.该轨道调高系统由"扣件+承轨台+枕下垫板"组成,可实现垂向-106~46 mm的调整量,适用于隧道基础变形过大地段.通过建立新型弹性长枕式无砟轨道力学模型,分析该轨道结构在不同调高状态下的受力与变形.结果表明:为满足轨道结构调高的要求,并兼具减振降噪,建议新型弹性长枕式无砟轨道的橡胶套靴弹性模量取9 MPa;该新型弹性长枕式无砟轨道在不同调高状态下钢轨位移及各部件受力均小于其限值.
-
-
郑中刚
-
-
摘要:
为了探索地铁深基坑开挖对不同区域内建筑物桩基础的内力和变形影响,本文基于杭州地铁八号线工程实例,采用基于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HSS模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深基坑开挖对桩身位移、桩身沉降、桩身弯矩、地表沉降和承台倾斜角度的影响,并与工程实测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开挖对临近建筑桩身侧移、桩身弯矩、地表沉降、承台倾斜角的影响范围是二倍的基坑开挖深度,地表沉降呈现两种不同的模式,承台倾斜角在距离基坑一倍开挖深度远处最大.
-
-
-
-
李科;
吴胜忠;
肖博
- 《2015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以重庆两江桥渝中连接隧道叠交段近接金禾丽都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主隧道明挖施工,在主隧道基坑内明挖施工下穿匝道隧道的工程方案.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主隧道与匝道明挖施工过程,分析隧道基坑开挖引起的金禾丽都筏板基础变形.结果表明基础沉降与倾斜均在可控范围内,本文提出的隧道设计方案用于下穿建筑是可行的.
-
-
Zhang Zhibin;
张志彬
- 《2015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探讨了软土地基下与地铁结构同期共建的地下综合体基础变形和沉降耦合控制.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综合体建筑物中的地铁车站结构、地下室结构、上部建筑结构等采取针对性的特殊设计技术措施,以控制和协调各地下建筑体之间及与地铁车站之间的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减小对地铁附加变形的影响。
-
-
孟凡珍;
沈安琪;
刘海宇
-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库址区气温较低、水库水位变幅较大、水位降落速度快、地形及地质条件复杂、面板基础介质不均一且基础受渗漏影响将造成较大的基础变形等工程特点,因此要求防渗面板材料除应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耐久性和满足高温流淌性外,还需具有一定的低温抗裂和适应基础变形的能力,并对基础处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
梅岭;
宋林辉;
梅国雄
- 《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地下空间的开发带来了大量的补偿基础,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岩土技术难题,对结构荷载已完全被开挖土重所替代的等补偿和超补偿基础而言,理论上基础将不会出现工后沉降,但大量实测数据表明等补偿,甚至超补偿基础往往在竣工后均出现沉降变形,南京地铁隧道基础便是典型实例,为此,探讨了深基础与浅基础间的异同点,并推导出考虑埋深的坑底土体应力计算方法,然后围绕基础的整个施工过程,详细分析了开挖卸荷和施工找平对基底变形的影响,发现找平过程中多挖了与隆起量体积相等的土体,而该缺失的土体将导致基础后期的发生沉降变形,据此思路计算地铁隧道基础的变形量,并与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分析提供参考。
-
-
- 《2008海峡两岸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工程高级技术论坛》
| 2008年
-
摘要:
地下空间的开发带来了大量的补偿基础,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岩土技术难题,对结构荷载已完全被开挖土重所替代的等补偿和超补偿基础而言,理论上基础将不会出现工后沉降,但大量实测数据表明,等补偿甚至超补偿基础,往往在竣工后均出现沉降变形,南京地铁隧道基础便是典型实例.为此,本文探讨了深基础与浅基础间的异同点,并推导出考虑埋深的坑底土体应力计算方法,然后围绕基础的整个施工过程,详细分析了开挖卸荷和施工找平对基底变形的影响,发现找平过程中多挖了与隆起量体积相等的土体,而该缺失的土体将导致基础后期的发生沉降变形,据此思路计算地铁隧道基础的变形量,并与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分析提供参考.
-
-
宫剑飞;
黄熙龄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按变形控制进行大面积整体筏板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基础上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以各建筑为中心,距高层部分边柱一跨范围内的筏板厚度不变;在主裙楼基础筏板整体连接情况下,当高层建筑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超过O.2%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以减少高层部分的沉降;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间差异沉降不满足要求,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对于多个高层建筑下的大面积整体筏板基础,其沉降可按叠加原理计算。
-
-
李琰;
崔晓强
- 《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对于特大型空间钢结构,基础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通过荷载步和迭代的方法可以对基础变形影响进行施工过程分析,从而为施工中结构的变形控制和内力控制提供必要依据.本文利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nsys和Sap2000对CCTV主楼钢结构进行整体建模分析,考虑了基础底板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较为精确地求解了基础底板变形在上部钢结构中引起的变形和内力.同时在基础影响分析中还结合了结构的施工过程分析,即按照施工流程对结构进行多步分析,考虑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的累积效应,得到不同施工阶段的反力和变形,以此分析每一施工阶段中基础变形的影响.
-
-
Jeam-Paul Fabre;
Geffraye.G;
Sausse.J
- 《大坝技术及长效性能国际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法国电力集团目前负责约150座大型水坝的经营和维护,这些建筑物大多数建于1945~1965年之间,并一直进行定期的监测.所以,监测数据多年来逐渐积累成为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数据库,包含了所有监控量测历史.该数据库使得人们能够识别各种坝型性能的整体趋势,并能更好地认识每个坝不同于其他坝的特殊行为.rn 拱坝的长期行为(不可恢复的变化)主要是受以下机制的影响:rn (1)混凝土膨胀.导致开裂,向上游弯曲,并在下游坝趾形成剪切(特别是在高拱座下方的混凝土和岩石接触面上的应力,如Choranehe水坝).对于一些水坝(已建成50年),膨胀的影响仍在继续,但是其他水坝的膨胀速度现在正在放缓.rn (2)温度应力敏感性.上述水坝或一些非常薄的拱坝对高温尤其敏感.大坝表层的洒水装置已成功地用于保护这类水坝(如Gage水坝).现在已开发出新的统计方法,用于评估极端温度发生的概率,并模拟其影响.rn (3)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如长/高比率较大的双曲拱坝).由于混凝土收缩造成的向下游位移会导致裂缝逐渐发展,并使压力汇集到大坝中央区下方的岩石,改变下游岩石所受合力的方向,同时使剪切应力迅速向下游传播(如Laouzas水坝).这些水坝对低温也特别敏感,冬季期间需要适当的维护,其蓄水上限由统计方法依据其温度状态而确定.rn (4)基础的蠕变变形.在大坝建成的前几年可以经常观察到地基蠕变现象,尤其是坝体较高的水坝.该现象会影响到拱座和下游坝趾处的敏感基础(片岩、云母).Lanoux大坝是这种变化最典型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