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四甲苯
均四甲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52618篇;相关期刊72种,包括精细石油化工、石油化工、当代化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三届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论坛、中国化工学会2012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中国化工学会2010年年会暨第二届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论坛等;均四甲苯的相关文献由557位作者贡献,包括谈勇、苏仁球、李凤娟等。
均四甲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2618篇
占比:99.92%
总计:152734篇
均四甲苯
-研究学者
- 谈勇
- 苏仁球
- 李凤娟
- 李裕超
- 顾龙勤
- 于海斌
- 徐俊峰
- 李鑫钢
- 江晓龙
- 李洪
- 赵承群
- 韩刚
- 丛山
- 刘晓清
- 曹正国
- 王磊
- 吴增才
- 夏炳华
- 张伶超
- 张范
- 徐连海
- 臧甲忠
- 闫书宇
- 吴义彪
- 吴昊
- 吴正新
- 周永兵
- 敬松
- 李江华
- 王相珣
- 王福
- 王银斌
- 舒畅
- 谈俊
- 谈明初
- 郭春垒
- 顾正桂
- 刘忠云
- 刘朗
- 戚玉芳
- 朱文聪
- 汪洋
- 潘学林
- 石荣方
- 许飞
- 赵汝臣
- 丁建林
- 乔元东
- 余文丛
- 刘喻鹏
-
-
王昂;
顾龙勤;
方敏;
陈炳旭;
朱卡克;
杨为民
-
-
摘要: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e元素物质的量比的Ce-VO/TiO_(2)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均四甲苯气相氧化制均苯四甲酸二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组分呈高度分散态,Ce元素的添加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氧缺陷和吸附氧,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且未改变TiO_(2)表面VO的存在形态。催化剂活性组分V与Ce物质的量比为1:0.1时,催化性能最佳,均苯四甲酸二酐收率达82.1%(质量分数)。
-
-
张利杰;
曾贤君;
李贺;
周鹏;
夏继平;
孙彦民
-
-
摘要:
对均四甲苯气相氧化制均苯四甲酸二酐催化剂进行介绍。均苯四甲酸二酐催化剂研究的重点在于催化剂反应机理、活性组分组成配方和成型工艺的优化。钒钛比例调变、金属掺杂等优化反应性能,新型成型工艺优化涂层结构与强度使均酐催化剂逐渐完善。今后还应将添加各种助剂,与催化剂制备及成型工艺优化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收率、活性涂层的强度和运行稳定性。开发高均四甲苯进料负荷、高均苯四甲酸二酐收率兼顾长寿命的催化剂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
-
王淳;
戎小飞;
吴莉莉
-
-
摘要:
主要介绍了采用PDMS软件设计均四甲苯氧化车间的三维立体图的过程.整个设计过程包括均四甲苯氧化制备均苯四甲酸二酐工艺数据库的建立,整个工艺流程的轴网布置,结构建模、设备建模和管道建模,管线单管图、材料、设备平面布置图及管道平面布置图的四个获取步骤.帮助化工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工工艺过程,为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
-
-
臧甲忠;
王银斌;
洪鲁伟;
于海斌;
彭晓伟;
李晨;
汪洋;
郭春垒
-
-
摘要:
随着国内八大炼化基地的逐步建成与投产,未来C9混合芳烃的产量将大幅上涨,如何高效利用C9混合芳烃将成为大型炼厂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重整装置副产的C9混合芳烃为原料,经临氢裂解、临氢烷基化组合技术,生产高价值的苯/甲苯/二甲苯(BTX)和均四甲苯,反应条件缓和,目的产物选择性高.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油相产物平均收率为86.94%,其中富含BTX的C5~C9馏分平均含量为80.93%,均四甲苯平均含量为12.98%,C10+馏分(不含均四甲苯)平均含量为6.09%.对于C9混合芳烃年处理量为9万吨的工业装置,通过本文提供的组合技术可实现年利润5543.5万元.本文提出的C9混合芳烃的组合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符合炼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未来炼厂解决C9混合芳烃出路的首选途径之一.
-
-
-
刘玉芬;
安欣;
袁滨
-
-
摘要:
对均四甲苯气相氧化法制均苯四甲酸二酐所用催化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叙述了国内外关于催化剂活性成分的研究状况,并介绍了通过改进载体和制备方法提高均苯四甲酸二酐收率的措施,为高性能催化剂的开发提供思路.
-
-
张群艳;
吴艳阳;
李赵晋;
唐玮峥
-
-
摘要:
采用动态法测定常压、温度为283.15~308.15 K下均四甲苯在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乙腈、丙酮、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及乙酸异戊酯9种纯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表明,均四甲苯在9种纯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的温度下,均四甲苯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大小依次为:乙酸异戊酯>乙酸正丁酯>乙酸乙酯>丙酮>正丁醇>异丙醇>乙腈>乙醇>甲醇.采用改进的Apelblat方程、λh方程、NRTL方程及Wilson方程关联溶解度数据,关联结果良好,且改进的Apelblat方程拟合效果最佳.结合Wilson模型关联结果及实验测定数据,确定了均四甲苯与有机溶剂二元体系的混合吉布斯自由能、混合焓及混合熵,结果表明均四甲苯在9种溶剂中的溶解过程均为自发的吸热过程.所得数据为均四甲苯重结晶过程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支持.
-
-
-
-
方敏;
徐俊峰;
曾炜;
顾龙勤
-
-
摘要:
制备了不同钒负载量和Mo含量的钒钛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和拉曼光谱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均四甲苯气相氧化制均苯四甲酸二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V/Ti质量比为0.23时,催化剂的均苯四甲酸二酐收率最高;在Mo/V质量比为0.02时,能够减少发生深度氧化,提高均苯四甲酸二酐的收率.表征结果显示,钒钛氧化物催化剂中钒主要以V2O5、多聚的VOx物种和孤立的VOx物种存在,V/Ti质量比为0.05的催化剂中仅含有多聚的VOx物种和孤立的VOx物种,催化剂依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因此多聚的VOx物种和孤立的VOx物种在催化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
-
朱跃辉;
冯海强;
赵开径;
高继东
- 《中国化工学会2012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考察了间歇结晶过程中结晶温度、结晶时间、抽滤压榨时间对均四甲苯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结晶温度为-5°C、结晶时间为6 h、抽滤时间为30min时,所得均四甲苯纯度最高.在连续结晶过程中,考察了进料温度、转轴转速、倾斜角等因素对均四甲苯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操作条件为:进料温度40~60°C,结晶器倾斜角1°~5°,转轴转速1~5 r/min,实验稳定时间大于24 h.
-
-
-
张敏革;
张艳华;
隋红;
李洪;
罗铭芳;
李鑫钢
- 《中国化工学会2010年年会暨第二届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论坛》
| 2010年
-
摘要:
鉴于由褐煤通过技术制取的汽油中芳烃含量高,达不到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的现状,提出通过精馏-结晶途径来制取合格汽油和高附加值的均四甲苯产品思路。rn 本文重点对甲醇合成油进行了精馏实验研究,通过切除原料油中的轻组分和重组分,得到均四甲苯富集液。精馏过程发现,95%以上的均四甲苯集中在180~200°C;塔高1.5 m时(相当于45块理论塔板),回流比为0.75时,获得的均四甲苯富集液浓度为48.8%;回流比在0.75~4.0逐渐增大时,富集液中均四甲苯浓度越高。
-
-
-
-
何玉莲
- 《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C5/C9/C10综合利用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从目前国内外对C重芳烃的开发利用情况看,主要利用途径有以下三种:1)C重芳烃混合组份不分离直接利用,做导热油、做汽油、柴油的调和组分;2)分离生产高沸点芳烃溶剂油,均四苯、二乙苯、萘系产品等;3)脱烷基制C~C轻芳烃.后条更有竞争力,目前国内外不少企业正进行这方面的攻关.
-
-
何玉莲
- 《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C5/C9/C10综合利用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从目前国内外对C重芳烃的开发利用情况看,主要利用途径有以下三种:1)C重芳烃混合组份不分离直接利用,做导热油、做汽油、柴油的调和组分;2)分离生产高沸点芳烃溶剂油,均四苯、二乙苯、萘系产品等;3)脱烷基制C~C轻芳烃.后条更有竞争力,目前国内外不少企业正进行这方面的攻关.
-
-
何玉莲
- 《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C5/C9/C10综合利用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从目前国内外对C重芳烃的开发利用情况看,主要利用途径有以下三种:1)C重芳烃混合组份不分离直接利用,做导热油、做汽油、柴油的调和组分;2)分离生产高沸点芳烃溶剂油,均四苯、二乙苯、萘系产品等;3)脱烷基制C~C轻芳烃.后条更有竞争力,目前国内外不少企业正进行这方面的攻关.
-
-
何玉莲
- 《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C5/C9/C10综合利用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从目前国内外对C重芳烃的开发利用情况看,主要利用途径有以下三种:1)C重芳烃混合组份不分离直接利用,做导热油、做汽油、柴油的调和组分;2)分离生产高沸点芳烃溶剂油,均四苯、二乙苯、萘系产品等;3)脱烷基制C~C轻芳烃.后条更有竞争力,目前国内外不少企业正进行这方面的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