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R/S分析

R/S分析

R/S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551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大气科学(气象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80758篇;相关期刊355种,包括统计与信息论坛、资源科学、干旱气象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中国博士后地学学术大会等;R/S分析的相关文献由1340位作者贡献,包括阳永荣、王靖岱、罗隆诚等。

R/S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3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0758 占比:99.70%

总计:181309篇

R/S分析—发文趋势图

R/S分析

-研究学者

  • 阳永荣
  • 王靖岱
  • 罗隆诚
  • 赵晶
  • 冯利华
  • 冯新灵
  • 李靖
  • 任聪静
  • 张晓伟
  • 张林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蕊
    • 摘要: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运用线性趋势分析、R/S分析、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洛伦兹不对称系数等方法,对青海省用水修正以来近13年用水量、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近7年用水结构进行分析,为青海省优化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近年来青海省用水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农业及工业用水将持续减少,生活及生态环境用水将持续增加。②青海省用水结构存在差异,其中生活用水空间差异性最大;近年来工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及生活用水的空间差异性在逐渐缩小。③青海省各地区人均用水量差距较大,重点开发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小,而用水指标偏高,应提高节水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 谢智博; 穆兴民; 高鹏; 邱德勋
    • 摘要: 为了深入探究北洛河上游长时间序列年径流量变化规律及周期特征,加强对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基于北洛河上游吴旗水文站1971—2014年实测径流量数据,采用M-K(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R/S法(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了全年及汛期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和持续性;并采用Morlet小波变换对径流时间序列进行了多尺度周期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从径流量年内分配来看,1971—2014年,北洛河上游径流年内集中分布在6—9月,月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分配曲线呈“双峰型”。随着时间推移,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逐渐减弱;(2)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降低,全年和汛期的径流量变化均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且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的可能性很大,即减少趋势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全年和汛期径流量序列Hurst值分别为0.53,0.69);(3)北洛河上游径流量呈现出多尺度性、主周期性和同步性变化的特点。汛期和全年径流量具有相似且显著的变化周期,主要受到3,11,19 a左右3个主周期的影响。总之,北洛河上游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且变化周期比较明显。
    • 王敏; 尹义星; 陈晓旸; 郭阳; 徐梅; 罗传军
    • 摘要: 基于1921—2016年天津地区降水、气温观测数据,对全球降水气候中心降水(GPCC-P)、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气温(CRU-T)进行适用性评估后发现GPCC-P和CRU-T均能较好地反映天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GPCC-P、CRU-T计算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天津地区近百年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并判断其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天津干旱主要发生于1940年代初期、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期,四季均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干旱高频季节由秋、冬季逐渐转为春、夏季。(2)天津全区SPEI气候趋势在6个时期除秋季整体呈"升、降、升"分布特征外,春、夏、冬季均表现为"升、降"的分布特征,且夏季下降趋势最为显著,1961—2010年宁河每10 a下降0.30。(3)1921—1970、1931—1980、1941—1990年天津春、冬季湿润化趋势由降水主导,而夏、秋季则由气温和降水协同影响;1951—2000、1961—2010、1971—2016年春季干旱趋势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冬季则为气温和降水协同影响,随着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对干旱的影响逐渐增强。(4)1921—2016年天津地区四季SPEI与PDO呈负相关关系,春、夏季相关性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而秋、冬季相关性则由东南向西北递减。(5)未来夏季天津全区、冬季天津西南部呈干旱化趋势,春季干旱化趋势、秋季湿润化趋势不明显。
    • 田世芹; 刘昭武; 王峰
    • 摘要: 基于1981—2019年间滨州地区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和R/S分析法分析了最大冻土深度时空变化特征和未来的持续性,并引入BP神经网络建立冻土深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滨州市年最大冻土深度呈逐年减小趋势,其中减小趋势最大为滨州南部邹平县,最小为滨州北部无棣和沾化;(2)滨州各站最大冻土深度年际变化趋势有3种类型,分别为无棣的“L”型,惠民、沾化、滨州、博兴的震荡型和邹平的下降型;(3)冻土深度与气温、地温、5~40 cm地温等11个气象要素之间均呈一致性负相关,其中20 cm地温对冻土深度影响最为明显;(4)引入BP神经网络建立的冻土深度预测模型总体拟合程度较好,达到了业务化的水平。
    • 魏博熠; 罗鉴鹏; 张立臣
    • 摘要: 针对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由于延时线的重合抖动、采样抖动等产生的噪声,提出使用经验模态分解-R/S分析方法对太赫兹光谱信号进行降噪。采集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的时域信号,根据EMD算法将信号分解成本征模态函数(IMF);使用R/S分析法分别计算各个IMF的Hurst指数。根据设定的阈值判断是否各个IMF是否存在均值回复的情况。如果IMF存在均值回复的现象,则使用原始信号与IMF信号作差,所得信号即为降噪后的时域信号。实验结果表明,与小波降噪算法相比,EMD-R/S分析算法能够有效地对太赫兹时域光谱信号降噪,能够有效还原太赫兹光谱信号特征。
    • 何宏昌; 马炳鑫; 靖娟利; 徐勇; 窦世卿; 刘兵
    • 摘要: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是表征植物活动的重要变量,分析植被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对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MOD17A3的NPP数据,结合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DEM等数据,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R/S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了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空间分布、时空变化及未来趋势,进一步探讨了自然因子对西南地区植被NPP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2000—2019年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NPP空间分布上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均值为751.37 gC/(m^(2)·a)。(2)从时间尺度看,20 a间研究区植被NPP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速度为3.67 gC/(m^(2)·a);从空间尺度看,20 a间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NPP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8.10%,呈显著上升的区域占42.14%,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乌蒙山一带。(3)未来研究区内植被NPP以上升趋势为主,呈持续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比为76.97%,呈强持续显著上升的面积占30.67%,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乌蒙山一带。(4)地理探测显示,影响西南喀斯特地区NPP变化的主导因子为湿度、生物温暖指数、日照时数和气温,其q均值均超过0.3;各因子交互作用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其中高程∩生物温暖指数的q值最高,为0.498。综上,研究结果表明高程和生物温暖指数的共同作用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的NPP影响最大。
    • 何清玉; 徐健雄; 杜忠; 徐瑶
    • 摘要: 为了更好地利用南充市气候资源,预测南充市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促进区域内的生产生活。利用1970—2019年南充市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选取气温,降水,日照3个气候要素,通过使用线性回归和R/S分析法,分析南充市近50年来年际和四季的气候变化特征,预测南充市未来年际和四季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70—2019年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日照时数和夏、秋季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春季与冬季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降水量除秋季呈下降趋势,其余均呈上升趋势。南充市未来的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和春、秋、冬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夏季日照时数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春、秋、冬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 李向阳; 陈振兴; 汪弘; 洪昌寿; 刘洪龙; 张站源
    • 摘要: 铀尾矿库属于特殊核设施,是核工业铀矿冶系统最主要的环境辐射污染源,铀尾矿库滩面控氡一直是生态环境修复的重大难题。采用堆砌物理模型进行对照试验,分析覆土植被修复后铀尾矿库滩面氡析出及温湿度特征,并采用R/S分析法分析植被覆盖对滩面温度变化及氡析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修复后铀尾矿库滩面温度变化程度降低,氡析出率降低,植被覆盖后氡析出率维持在0.31 Bq/(m^(2)·s)以下,相较于单层红土覆盖氡析出率峰值下降74%,相较于多层覆土覆盖,氡析出率峰值下降45%,氡析出率波动程度降低,单层红土覆盖层、多层覆土覆盖层氡析出率标准差分别为0.345、0.123 Bq/(m^(2)·s);植被培养至平均株高17cm、30cm时氡析出率标准差为0.027、0.062 Bq/(m^(2)·s),氡析出率震荡区间减小,稳定性增加。该研究从铀尾矿库滩面度温度变化和氡析出率震荡程度两个方面分析植被覆盖对铀尾矿库滩面的影响,可以对铀尾矿库生态修复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 张萍
    • 摘要: 渭河支流黑河是西安市重要水源地,通过分析径流变化特征,为黑河流域水资源调度和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采用线性回归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R/S等方法分析黑峪口水文站1950-2015年径流量的历史演变规律、突变点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峪口站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6-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70%。1950-1960年之间年代径流量大于多年均,属偏丰年代;1990-2010年之间年代径流量小于多年均值,属偏枯年代。年径流量呈现增加-波动-增加-减小的变化过程,且存在1992年突变点。年和月径流量均为减少趋势,除9月径流量减少趋势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余均为显著性减少,汛期减少幅度小于非汛期。年和月径流量Hurst指数均大于0.5,汛期径流量Hurst指数整体上小于非汛期,表明黑峪口站未来年和月径流量具有持续下降的趋势,汛期径流量持续性减少的趋势要小于非汛期。
    • 刘付永在; 吴杰; 冯明亮; 司徒仕尧
    • 摘要: 为分析廉江市气候、降水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基于廉江气象站1980—2021年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K突变检验法、EEMD分解、R/S分析等方法,分析廉江市近41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21年廉江市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18°C的速率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1983—2003、2012—2019年气温偏高,2004—2011年气温偏低;春秋两季气温则分别呈每10年升高0.7和0.4°C的趋势变化。廉江市年降水以每10年减少21.7 mm的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1990—1997、2007—2016年降水偏多,1998—2007、2017—2021年降水偏少,前汛期、后汛期降水的变化速率分别为每10年升高0.8 mm、减少8.7 mm。廉江市年气温在1994年左右发生突变性升高;年降水在2009年左右发生突变性减少。年气温和降水分别具有显著的3.5、3年主周期。未来7~8年,年气温仍保持上升趋势,年降水仍保持下降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