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震地质灾害

地震地质灾害

地震地质灾害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2788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地质通报、灾害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首届全国城市灾害防御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第三届粤港澳地震科技研讨会等;地震地质灾害的相关文献由33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建波、李帅、吴国栋等。

地震地质灾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788 占比:99.75%

总计:42896篇

地震地质灾害—发文趋势图

地震地质灾害

-研究学者

  • 陈建波
  • 李帅
  • 吴国栋
  • 罗炬
  • 于贵
  • 姚远
  • 常想德
  • 程强
  • 胡伟华
  • 黄润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善余; 谢虹; 袁道阳; 李智敏; 苏瑞欢; 文亚猛
    • 摘要: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祁连—海原断裂带的冷龙岭断裂和托勒山断裂构造转换区域(37.77°N,101.26°E)。震后野外现场考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形成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总长度约为26 km,整体走向NWW向,破裂性质以左旋走滑局部逆冲为主。断层错动造成的破坏形式以雁列式组合的张裂隙、张剪裂隙、挤压鼓包、断层陡坎等为主。其中,道河至硫磺沟段地表破裂最为强烈,规模大且连续性好,造成的震害最为显著,地表破裂规模向东、西两端逐渐衰减。破裂带穿过区域内多条河流,造成显著的冰面破裂变形,并沿河岸形成一系列的边坡崩塌、滚石等地质灾害。综合破裂带及震害规模分析,宏观震中位于道河至硫磺沟地区。
    • 李峰; 张杰汉; 卢巍; 张攀; 占伟伟; 田勤俭
    • 摘要: 黄河流域是我国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流域,近年来探测工作对黄河中下游的活动断层有较多新认识,如构成北华北盆地与南华北盆地新构造分界的新乡-商丘断裂,新发现存在多个晚更新世活动段,具备发生中强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对识别沿黄河中下游的地震危险源、提高地震危险性认识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活动断层探测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活动断层分布特征及其可能产生的灾害影响,并提出后续工作规划建议。
    • 铁永波; 张宪政; 卢佳燕; 梁京涛; 王东辉; 马志刚; 李宗亮; 鲁拓; 石胜伟; 刘民生; 巴仁基; 何龙江; 张新克; 甘伟; 陈凯; 高延超; 白永健; 龚凌枫; 曾孝文; 徐伟
    • 摘要: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深入认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文章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震区首轮地质灾害排查成果、遥感解译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特征、控灾条件及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9月14日22时,地震重灾区泸定县和石棉县境内,地震共诱发有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65处(包括崩塌331处、滑坡234处),导致81处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剧变形;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中、小型群发性高位崩塌和滑坡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震中附近地震烈度Ⅸ度区域,包括泸定县磨西镇、得妥乡、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及石棉县草科乡、王岗坪乡;根据汶川地震经验,认为位于地震烈度Ⅸ度区内的湾东河等流域,在未来5 a内泥石流将处于活跃期,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需考虑其高频率、黏性泥石流等特征;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残留在坡面的崩滑体在降雨作用下易转化成坡面泥石流,建议在防治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2种灾害类型的转化形式。研究可为震区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 卢海峰
    • 摘要: 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方面研究揭示,中国南北地震带西南边缘的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总体表现为北强南弱,活动性质由北段(江边以北)全新世伸展性左行走滑、向南逐步过渡为全新世早中期的剪切性左行走滑、至南段(罗川以南段)晚更新世挤压式整体抬升和全新世活动不明显特征.综合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的调查结果表明,元谋断裂带北段震害特点表现为地表形变、新滑坡体产生和老滑坡体复活、崩塌及地裂缝发育、泥石流和砂土液化等.断裂带中段(江边-罗川段)控制的盆地边缘主要发育了大面积洪积扇体,在水流作用下易引起泥石流;此外,老滑坡体复活、局部崩塌、软土变形和砂脉等现象也较发育.南段(罗川以南段)灾害则以沿断层破碎带的塌方、老滑坡体复活、局部泥石流等为主.元谋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质、地震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表明,该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特征明显影响着构造带上及其附近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特征及未来地震活动趋势,断裂北段更易诱发中-强震,且该构造带晚更新世以来的伸展-剪切变形作用和地震活动均具有向南扩展的趋势.认识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变形特征与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对于深入探索青藏高原东南缘新构造期以来的构造变动、机理与引起的震害响应关系,以及进一步开展该区工程场地选址和地震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意义重大.
    • 姚远; 李涛; 刘奇; 邸宁
    • 摘要: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W 6.0地震发生在南天山柯坪塔格前陆冲断带前缘的柯坪逆断裂(KPT)上,是该区域自2003年巴楚-伽师MW6.3地震后发生的最大地震.震后对震区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测量和无人机航拍,在极震区(Ⅷ度区)内发现了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裂缝、砂土液化和崩塌等.文中对震区的4个观察点进行了总结,并描述了地质灾害的特征:1)在西克尔互通立交(观察点1)区域内发育了大量纵横交错的地裂缝,对这部分地裂缝进行统计发现,其优势走向为NEE,SN向挤压抬升量为0.1~0.15m,水平位错量为0.05~0.1m;2)地震对西克尔大坝(观察点2)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坝顶形成最大深度为4m、长约900m的拉张性地裂缝,坝后也出现一系列砂土液化,喷砂锥的最大直径达3m;3)西克尔库勒镇以西(观察点3),路面上发育了多段与公路平行、长约500m的地裂缝,同时沿地裂缝出现大面积砂土液化,液化物质为灰褐色泥质粉砂;4)震中北部山口沟(观察点4)沿线发育了一系列大型、巨型的新鲜岩质崩塌,最大单体崩塌物的体积为50~100m3,最大崩塌倒石堆的范围为200~300m2.综合分析上述资料发现,由于观察点4位于KPT上盘,在震后未能及时对该观察点进行调查,导致2020年1月19日伽师MW6.0地震北部的烈度影响范围被低估,尤其是Ⅷ度圈.结合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分析西克尔大坝的破坏机理,认为坝后的砂土液化导致坝基出现不均匀沉降,使得坝前坡和坝后坡出现了不等的水平位移(坝前坡为22.35cm,坝后坡为29.8cm),导致大坝向下游方向旋转,故在坝顶形成了拉张性的贯通地裂缝.
    • 摘要: 云南漾濞、青海玛多地震发生后,自然资源部迅速作出部署,着力做好地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调查评估、监测预警、防御响应等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一是派出两组由司局级负责同志带队的工作组和技术专家团队,分别赶赴云南漾濞和青海玛多震区,指导地方开展地震地质灾害防范。
    • 彭钰翔; 张建国
    • 摘要: 昭通及其所处的滇东北地区是我国受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昭通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地震活动、地震地质灾害、自然地理环境、经济、人口等方面分析地震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居民避险搬迁问题,深入探索从国家层面出发解决避险移民的重要意义。对居民避险搬迁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类似居民避险搬迁提供参考。
    • 张劳恩
    • 摘要: 新建郑焦城际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钢桁梁)位于京广线郑州黄河大桥下游,桥址区不良地质及特殊土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其中,地面沉降对桥位的选择影响极大;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对主桥的梁型选择、桩长的确定至关重要.采用搜集资料、现场调查、公式计算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查明了桥址区的地面沉降情况,建议在原京广铁路黄河桥东侧沉降相对较小处选择合适桥位;采用钻探、静力触探、剪切波速等勘探手段,查明了桥址区场地地震地质灾害,建议采用大跨度(大于100 m)钢梁跨越黄河主河道,并采取适当增加桩长等措施,以克服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的影响.经后期施工验证,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符合性强,达到了优化桥位、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 田亚军
    • 摘要: 文章以运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相结合的方法,对目标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地震地质灾害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未来在遭遇地震烈度Ⅶ度影响时,运城市市区具有产生中等砂土液化、地裂缝灾害的地质条件;未来在遭遇地震烈度Ⅷ度影响时具有产生严重砂土液化、活动断裂、地裂缝灾害的地质条件,需对活动断裂及地裂缝灾害采取相应的避让措施.研究成果可为当地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及隐患排查、工程地质勘察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可作为国土资源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 田亚军
    • 摘要: 文章以运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相结合的方法,对目标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地震地质灾害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未来在遭遇地震烈度Ⅶ度影响时,运城市市区具有产生中等砂土液化、地裂缝灾害的地质条件;未来在遭遇地震烈度Ⅷ度影响时具有产生严重砂土液化、活动断裂、地裂缝灾害的地质条件,需对活动断裂及地裂缝灾害采取相应的避让措施。研究成果可为当地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及隐患排查、工程地质勘察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可作为国土资源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