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电路
RLC电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58301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今日科苑、实验技术与管理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第九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2003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等;RLC电路的相关文献由28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志安、崔一辉、刘洋等。
RLC电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58301篇
占比:99.97%
总计:458430篇
RLC电路
-研究学者
- 杨志安
- 崔一辉
- 刘洋
- 李高峰
- 靳希
- 鲁炜
- 保进烽
- 刘华坤
- 刘海蓉
- 刘辉
- 刘辉平
- 卜雄洙
- 叶巍
- 周红
- 夏红萱
- 岳巍澎
- 张兴
- 张宸宇
- 张寿
- 张显
- 张晓明
- 张永新
- 张益飞
- 张锐
- 曹东波
- 朱卡的
- 李子欣
- 李蕴红
- 李雨
- 李飞
- 杨文明
- 杨虎
- 段泽民
- 汪金山
- 沈学浩
- 王艺潮
- 田宇
- 胡应宏
- 袁宇波
- 袁晓冬
- 谢小荣
- 部德才
- 金婷
- 阎丽
- 陈斌
- 陈昊
- 陈民溥
- 马壮
- 马步云
- 马铭遥
-
-
原安娟;
崔敏;
吴龙;
何伟;
欧阳丽婷;
刘立英;
万欣;
张兵
-
-
摘要:
RLC电路谐振实验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和物理专业学生的必修实验项目之一,在教学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将虚拟仪器技术与传统实验结合,也是物理实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用虚拟仪器技术研究了RLC电路特性,搭建出虚拟仪器测试平台,完成了对RLC电路的幅频特性测试,研究了RLC电路幅频特性和谐振现象。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结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新技术实验的先进性和便捷性,提高了实验效率,为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
-
张淑萍;
冯正南
-
-
摘要:
Lab VIEW是一种图形化的虚拟仪器开发系统。文章介绍了利用Lab VIEW软件平台,对RLC电路稳态系列实验进行仿真设计的思路和实现方法。元件参数设置灵活方便,更具备实验数据的采集、保存、生成图像和完成数据处理等一系列功能,实验结果合理。使传统实验中繁琐的计算和作图过程变得简单易行。适应当前环境,投入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
-
苏籍;
白在桥
-
-
摘要:
基于共模电感搭建了非线性RLC电路,该电路的非线性来自共模电感的饱和与磁滞特性.通过调节驱动信号的幅度或频率,电路表现出倍周期分岔、阵发、激变和多吸引子共存等丰富的动力学现象.建立了简化的共模电感模型,发现忽略共模电感的磁滞,该电路可以用含周期驱动项的二阶常微分方程描述.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简化模型,可以复现绝大部分实验现象.
-
-
-
郑传涛;
刘洋;
闫格;
胡立恩
-
-
摘要:
为了测定石英增强光声光谱气体传感系统的谐振频率与品质因数,同时服务于《高频电子线路》中R-L-C选频电路的教学需求,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充分融合,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石英音叉扫频及性能测试系统.首先分析了石英音叉的R-L-C电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对模型做了仿真分析.研制了跨阻放大电路,用于放大正弦激励或外加声场作用下的石英音叉输出信号.利用锁相放大器、跨阻放大器、信号发生器、LabVIEW信号平台,建立了石英音叉扫频及性能测试系统.利用给定的石英音又及该测试系统,在真空封装及去除外壳两种情况下,分别测试了石英音叉的等效电学参数、谐振频率、品质因数等性能.该系统既融合了R-L-C选频电路的基本知识,又拓展了基于石英音叉的科研应用案例.实际应用表明,石英音叉扫频及性能测试系统满足R-L-C选频电路的实验教学需求以及石英增强光声光谱技术的科研需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与科研应用效果.
-
-
柳革命;
林春景
-
-
摘要:
RLC电路是电路分析中的基本动态电路,主要从实验的角度分析其基本特性,包括频率特性、微积分特性和阻尼特性,提出了利用电路谐振时的相位特点确定谐振频率、研究二阶电路与一阶电路微积分特性的关系、利用脉冲信号源展现电路的阻尼特性,并验证理论推导出的一些结果.得出一些基于实验的相关的结论,对深入理解RLC电路的特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
张宸宇;
袁宇波;
袁晓冬;
李子欣;
张益飞;
高范强
-
-
摘要:
为了保证电力电子变压器端口故障切除快速响应,在直流端口侧会配有直流固态开关.而当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端口电压已经建立,在固态开关闭合瞬间,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端口的电容会对固态开关内电容进行充电,在考虑线路阻抗特性情况下,直流端口传统位置的电流传感器会由于线路阻抗和固态开关中电容产生振荡,严重会引发过流保护整机闭锁.文中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端口进行建模分析,简化成RLC电路串联响应特性,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侧的电流振荡波形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电流互感器测点优化选取原则,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所提理论的正确性.
-
-
-
张宸宇;
袁宇波;
袁晓冬;
李子欣;
张益飞;
高范强
-
-
摘要:
为了保证电力电子变压器端口故障切除快速响应,在直流端口侧会配有直流固态开关。而当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端口电压已经建立,在固态开关闭合瞬间,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端口的电容会对固态开关内电容进行充电,在考虑线路阻抗特性情况下,直流端口传统位置的电流传感器会由于线路阻抗和固态开关中电容产生振荡,严重会引发过流保护整机闭锁。文中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端口进行建模分析,简化成RLC电路串联响应特性,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流侧的电流振荡波形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电流互感器测点优化选取原则,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所提理论的正确性。
-
-
王世伟;
王首刚;
赵立棣;
裴智;
李客频;
吕霞付
-
-
摘要:
为了在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能实现大功率远距离电能传输,常在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采用谐振强耦合方式进行能量传递.应用RLC电路的非谐振频率工作点可以比谐振频率工作点产生更高电压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非谐振频率工作点的感应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了非谐振频率传能系统电路拓扑,通过分析该电路模型提出了非谐振频率工作点,给出了非谐振频率传能系统的无功补偿方案.通过电路仿真和搭建的非谐振频率工作点无线电能传输实验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测试结果显示在相同传输条件下,传能系统在非谐振频率工作时比谐振态工作时的发送功率高2%.
-
-
-
-
-
-
-
-
杨志安;
崔一辉
- 《2006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通过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了受到简谐激励作用的RLC电路弹簧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该系统具有平方非线性.应用非线性振动的多尺度法,得到系统满足内共振w2≈2w1和组合共振Ω≈w1+w2情况下的近似解,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响应曲线的影响,改变调谐值,可改变响应曲线的拓扑结构,并使峰值发生改变.调节系统参数,可控制电容板的振幅.
-
-
杨志安;
崔一辉
- 《2006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通过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了受到简谐激励作用的RLC电路弹簧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该系统具有平方非线性.应用非线性振动的多尺度法,得到系统满足内共振w2≈2w1和组合共振Ω≈w1+w2情况下的近似解,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响应曲线的影响,改变调谐值,可改变响应曲线的拓扑结构,并使峰值发生改变.调节系统参数,可控制电容板的振幅.
-
-
杨志安;
崔一辉
- 《2006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通过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了受到简谐激励作用的RLC电路弹簧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该系统具有平方非线性.应用非线性振动的多尺度法,得到系统满足内共振w2≈2w1和组合共振Ω≈w1+w2情况下的近似解,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响应曲线的影响,改变调谐值,可改变响应曲线的拓扑结构,并使峰值发生改变.调节系统参数,可控制电容板的振幅.
-
-
杨志安;
崔一辉
- 《2006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通过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了受到简谐激励作用的RLC电路弹簧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该系统具有平方非线性.应用非线性振动的多尺度法,得到系统满足内共振w2≈2w1和组合共振Ω≈w1+w2情况下的近似解,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响应曲线的影响,改变调谐值,可改变响应曲线的拓扑结构,并使峰值发生改变.调节系统参数,可控制电容板的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