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事业单位
地勘事业单位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4篇,主要集中在工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6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632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经济师、现代经济信息、经济视野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第24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矿产资源形势与发展矿业对策等;地勘事业单位的相关文献由203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大香、郑宝生、郭钰等。
地勘事业单位
-研究学者
- 赵大香
- 郑宝生
- 郭钰
- 丁燕萍
- 孟琪
- 张美荣
- 杨云麟
- 佟博
- 刘清泉
- 匡忠卫
- 吴映文
- 吴诗泉
- 周兰芳
- 孙一兵
- 尤正文
- 张文博
- 沈姗
- 王子哲
- 王艳彬
- 罗霄
- 胡新华
- 薛立双
- 袁前亮
- 贺道兵
- 赵君
- 马新芳
- 任毅军
- 任香芬
- 关丽静
- 刘东锋
- 刘二华
- 刘国庆
- 刘国庆1
- 刘彬彬
- 刘文成
- 刘芳
- 刘锋
- 南淑娟
- 卢凤
- 叶武
- 司一秀
- 吉茜1
- 吴江
- 吴青松
- 周丹平
- 周元宏
- 周国新
- 周薇薇
- 周锡华
- 唐萍芝
-
-
胡佩琪;
庞倩;
段家涛;
赵虹燕
-
-
摘要:
探积极推进地质科技成果转化对推动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成本核算为切入点,探讨了地勘事业单位地质科技成果转化中遇到的直接成本核算、间接成本分摊及税费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三条建议:(1)严格一事一分,加强事前预算控制,准确核算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直接成本;(2)项目按学科分类核算间接成本,细化间接成本核算避免一刀切;(3)加强技术合同登记管理与税收筹划。
-
-
郭刚
-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的逐步确立以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公务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入,预算会计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而根本的变化,原有的预算会计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全面施行政府会计制度,建立更为精细化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有机统一的核算管理体系模式是地勘事业单位现实的选择。
-
-
董倩
-
-
摘要:
提升地质勘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增强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资金使用风险,保障地质勘查工作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地勘事业单位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创新财务管理方法,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成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肩负的重要使命。本文结合地质勘查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在地勘事业单位多年财务工作的实践,从财务管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控管理、业财融合等多方面入手,分析目前地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
-
薛远祥
-
-
摘要:
地质工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石,地勘事业单位是承担地质工作的基层单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地勘事业单位规模的不断增大,单位对会计风险防范方面的不足开始暴露。为了保证地勘单位的稳定发展,加强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刻不容缓。本文深入分析了加强会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对地勘单位发展的重要性,针对地勘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几点具体表现,分析了这些风险存在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以促进地勘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
-
王南芳
-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地勘事业单位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为使地勘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那么就需要地勘事业单位能够具备高素质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为地勘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从当前的实际发展上能够看出,地勘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有很多不足,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以此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
米廷欣
-
-
摘要:
收支业务作为单位牵涉部门最多、流动性最强的一项业务,是保证单位正常运转的基础。近年来,“三公”经费的公开已成为社会热点,加上已被民众广泛认同的“阳光财政”“透明政府”等一系列新理念的提出,公民要求“知情权”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这也体现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建设法治中国法治社会取得初步进展。无论是事业单位自身的要求,还是大众对事业单位收支的关注,事业单位都应该加强收支业务内部控制建设。本文以地勘事业单位为例,结合工作实践,阐述地勘事业单位收支业务内部控制的流程、风险点和控制措施。
-
-
王莉
-
-
摘要:
地勘事业单位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地质环境勘察,其在地质环境调查分析、地质灾害研究防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发展环境下,地勘事业单位应该切实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动自身经济管理活动的体系化和规范化,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分配,这样才能实现长远健康发展。本文结合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分析了地勘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并提出了加强地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地勘事业单位切实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
-
郭钰
-
-
摘要:
自2019年开始新《政府会计制度》正式落地实施,为顺应改革的趋势和要求地勘事业单位全面执行该制度。同时,地勘事业单位也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要实现转型,应用先进的管理体系,就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监督体系,进一步提升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使地勘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就地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予以论述,希望能为地勘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提供帮助。
-
-
刘彬彬
-
-
摘要:
随着地质事业的迅速发展,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地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地勘事业单位要结合内部控制现状,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单位内部管理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
-
张洁
-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个行业领域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断转型升级,预算编制与绩效管理越来越重要。有效、合理的绩效管理,能够提升单位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提升工作效率,确保各项业务工作顺利落实。但是,部分地勘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与绩效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围绕地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绩效管理的积极意义,对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工作难点与不足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
-
-
周兰芳
- 《浙江省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收入分配制度,即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地勘事业单位如何根据行业特点,适应形势的需要,建立起科学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地勘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地质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
-
孟琪
- 《2015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地勘事业单位推进分类改革的前提条件.为此,不但要执行国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一般准则,更要遵循地质勘查产业活动特有的自然规律,并满足国家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战略需求.为了更好地化解人员身份转换的矛盾,建议打破人员身份依附单位性质的传统思维与做法,以注册地质工程师制度为平台,建立起适应各种事业组织和企业组织需求的新型人力资源队伍.
-
-
陈斌;
许鹏飞
- 《浙江省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新常态下,地勘事业单位启动全面深改,时间紧迫、道路荆棘,责任重大.本文窃以浙江局为例,结合部分省份地勘系统深改模式,通过分析当前浙江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短板入手,浅析全面深改当前,可供其选择的路径,并展开进程推演,最后谈谈由此可能产生的利弊.粗浅观点,海涵指正.
-
-
-
-
叶武
- 《浙江省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伴随中央及地方政府对于事业单位改制的步伐加快,地勘单位这种"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身份上的失衡,加之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落后体制,在"新常态"下,与市场经济越显格格不入,特别是地勘单位事企不分、管理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愈发彰显,外部恶性竞争及政策面导向缺位,使地勘单位到了不得不变的境地.从问题导向入手,简单谈谈如何破解困境,顺应改革.在这样的困境下,地勘单位应该及时摸清形势,主动做出调整,厘清单位内行政、生产和公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协调和独立的职能运行模式,并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去繁就简,提升行政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同时还应做好岗位设置,激励职工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强化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另外,除了地勘单位自身应该做出改变适应变革之外,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应尽快出台对于地勘事业改革的方案,甚至草案或改革方向,只要能够明确其方向,相信许多地勘单位会主动改变现状,积极配合改革的进行。
-
-
叶武
- 《浙江省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伴随中央及地方政府对于事业单位改制的步伐加快,地勘单位这种"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身份上的失衡,加之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落后体制,在"新常态"下,与市场经济越显格格不入,特别是地勘单位事企不分、管理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愈发彰显,外部恶性竞争及政策面导向缺位,使地勘单位到了不得不变的境地.从问题导向入手,简单谈谈如何破解困境,顺应改革.在这样的困境下,地勘单位应该及时摸清形势,主动做出调整,厘清单位内行政、生产和公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协调和独立的职能运行模式,并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去繁就简,提升行政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同时还应做好岗位设置,激励职工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强化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另外,除了地勘单位自身应该做出改变适应变革之外,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应尽快出台对于地勘事业改革的方案,甚至草案或改革方向,只要能够明确其方向,相信许多地勘单位会主动改变现状,积极配合改革的进行。
-
-
叶武
- 《浙江省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伴随中央及地方政府对于事业单位改制的步伐加快,地勘单位这种"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身份上的失衡,加之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落后体制,在"新常态"下,与市场经济越显格格不入,特别是地勘单位事企不分、管理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愈发彰显,外部恶性竞争及政策面导向缺位,使地勘单位到了不得不变的境地.从问题导向入手,简单谈谈如何破解困境,顺应改革.在这样的困境下,地勘单位应该及时摸清形势,主动做出调整,厘清单位内行政、生产和公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协调和独立的职能运行模式,并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去繁就简,提升行政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同时还应做好岗位设置,激励职工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强化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另外,除了地勘单位自身应该做出改变适应变革之外,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应尽快出台对于地勘事业改革的方案,甚至草案或改革方向,只要能够明确其方向,相信许多地勘单位会主动改变现状,积极配合改革的进行。
-
-
叶武
- 《浙江省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伴随中央及地方政府对于事业单位改制的步伐加快,地勘单位这种"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身份上的失衡,加之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落后体制,在"新常态"下,与市场经济越显格格不入,特别是地勘单位事企不分、管理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愈发彰显,外部恶性竞争及政策面导向缺位,使地勘单位到了不得不变的境地.从问题导向入手,简单谈谈如何破解困境,顺应改革.在这样的困境下,地勘单位应该及时摸清形势,主动做出调整,厘清单位内行政、生产和公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协调和独立的职能运行模式,并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去繁就简,提升行政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同时还应做好岗位设置,激励职工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强化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另外,除了地勘单位自身应该做出改变适应变革之外,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应尽快出台对于地勘事业改革的方案,甚至草案或改革方向,只要能够明确其方向,相信许多地勘单位会主动改变现状,积极配合改革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