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围岩松动圈

围岩松动圈

围岩松动圈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1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62660篇;相关期刊109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建井技术、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5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年会、陕西省煤炭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建筑防灾技术交流会等;围岩松动圈的相关文献由746位作者贡献,包括宋宏伟、靖洪文、刘刚等。

围岩松动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2660 占比:99.60%

总计:62909篇

围岩松动圈—发文趋势图

围岩松动圈

-研究学者

  • 宋宏伟
  • 靖洪文
  • 刘刚
  • 吴学震
  • 周辉
  • 程桦
  • 高阳
  • 刘传孝
  • 刘小岩
  • 刘海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航航; 李可; 徐传玉; 张文; 王旭; 孔祥国
    • 摘要: 针对本煤层抽采钻孔封孔深度问题,以小庄煤矿40205工作面泄水巷、40307运顺巷道和40309回顺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钻孔成像仪进行钻孔窥视及理论分析,研究了巷道围岩松动圈的裂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工作面巷道围岩内裂隙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受采动影响较大,受采动影响区域较未受采动影响区域裂隙更为发育,裂纹更多,孔壁平滑区域更为深入;测定了工作面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未受采动影响区域的巷道松动圈范围4.00~4.50 m,受采动影响区域的巷道松动圈范围扩大到9 m左右。基于此,得到了本煤层抽采钻孔封孔深度的建议范围,对提高本煤层瓦斯抽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陈鹏; 田士月; 王慧
    • 摘要: 针对回采工作面单体支柱超前支护存在支护强度不足、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提出了采用超前锚索主动支护替代原有的单体支柱被动支护的技术方案,并针对协庄煤矿三心拱巷道建立了围岩变形预计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巷道合理超前支承力为0.83 MN,而超前锚索支承力可达到1.52 MN,满足超前支护需要;确定了巷道超前支护技术参数为:顶板每排布置3根22.0 mm×8300 mm超前锚索,排距1000 mm;在协庄煤矿11101工作面回风巷进行了应用,并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检测了超前支护段的围岩松动圈、围岩变形及锚索受力等参数,得到超前支护范围内围岩变形较小,围岩稳定,且锚索工作阻力仅达到抗拉强度35%左右,验证了超前锚索支护的可行性,改善了超前支护作业环境。研究不仅可以指导本矿其他工作面超前支护,也可以在其他类似矿井推广使用。
    • 姚强岭; 朱贵伟; 郑闯凯; 李学华; 王烜辉; 徐强
    • 摘要: 我国煤矿回采工作面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并向自动化、少人化与智能化发展,在保障煤炭回采安全性与生产效率的同时,对两巷超前段支护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枣庄矿区高庄煤矿3_(上)705不规则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厚煤层沿空巷道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思路:巷道掘进期间,基于围岩结构松动圈发育规律对巷道围岩质量进行评估,并结合巷道地质条件设计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参数;工作面回采期间,对试验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动态监测,对围岩松动圈发育程度进行量化分析,验证支护思路的技术可行性。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巷道顶板最大移近量为137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452 mm,锚索受力变化量最大为56 kN;主动式超前支护可显著提高围岩结构完整性。该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一方面确保了高庄煤矿3上705工作面回采期间安全,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并对类似条件下回采巷道超前段支护模式选择具有参考价值;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了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内涵,利于实现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开发。
    • 卢运良
    • 摘要: 为确定赵固二矿14040下顺槽底抽巷围岩松动圈范围,采用CXK12(A)-Z矿用本安型钻孔成像仪对巷道围岩松动圈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14040下顺槽底抽巷整体围岩松动圈深度在2.8~3.8 m,瓦斯抽采孔封孔深度应大于4 m,以防止漏气现象发生,提高抽采效果。对于围岩松动圈较深、抽采钻孔封孔难度大的区段,采取壁后注浆加固等措施,改善巷道围岩条件,在提升巷道支护强度的同时能够有效保证瓦斯抽采效率。
    • 苏士龙; 高海海; 周康乐
    • 摘要: 针对山西省吉宁煤矿2103高应力综采沿空巷道帮部非对称变形、顶板下沉严重等矿压显现突出及围岩体破碎的问题,以巷道围岩松散破碎的超声波探测为依据,在原有支护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支护形式及参数优化.其中,临空侧采用高强蛇形让压锚杆配合锚索,实体煤侧采用玻璃钢锚杆,顶板采用锚网索配合JW型护表钢带的联合支护形式.巷道锚杆受力、围岩变形量及围岩裂隙发育的钻孔成像监测结果表明,不仅高应力综采沿空非对称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较原支护形式下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其降低幅度达到50%,进一步验证了优化后的支护形式对高应力综采沿空巷道围岩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相似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下高应力综采非对称变形巷道围岩的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 刘刚; 肖勇卓; 朱俊福; 靖洪文
    • 摘要: 研究围岩松动圈的目的是指导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相比于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分析,理论计算围岩松动圈更为方便快捷.综述了2种主要的松动圈理论计算方法——强度准则法和数学模型法.强度准则法以Mohr-Coulomb准则、Hoek-Brown准则和Druker-Prager准则为主,普遍经塑性区半径推导、松动区与塑性区界分和岩石强度参数修正可得到较准确的松动圈半径,其关键在于松动区的边界条件和岩石软化方法,并建议以应力梯度作为边界条件和以参数反演修正岩石参数进行计算,同时也简要评述了以动静力学思路和统一强度准则为基础的松动圈计算.数学模型法主要是基于对松动圈影响因素的研究,常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以及未确知聚类模型和多元回归函数拟合等,其关键在于松动圈影响因素的选择和建模选型.松动圈影响因素选择的重点在于次要因素,而建模选型在于引入其他模型对原有模型的核心元素进行寻优.建议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影响因素或引入灰色预测模型,同时必须经本地数据库训练修正后使模型达到最佳.实际工程中,由于强度准则法基于均质岩体中静水应力作用下的圆形巷道模型,巷道半径和侧应力系数取值及岩性不均一将会严重影响计算精度;数学模型法受制于影响因素考虑不足及现有数据库噪声等条件而难以提高预测精度.结合围岩松动圈实测技术,由于受众多因素影响,巷道同一横断面内、同一巷道相邻地段的松动圈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故任何非实测方法均不能精确预测松动圈厚度.在工程应用中,不主张在难以符合强度准则法的假设条件或者数学模型中未知的次要因素影响较大的条件下采用计算的方法确定松动圈厚度.后续研究可从新强度准则推导或多个单预测模型相结合与数据等维等方面进行,同时应关注在深部多种地质条件下松动圈的理论计算以及矩形和其它非规则形状巷道松动圈的理论计算,并提高预测精度.
    • 梁军峰; 陈升
    • 摘要: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为解决深井高应力软弱巷道大变形破坏的支护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等综合研究方法对巷道破坏特征与变形机理进行分析研究。针对矿山千米深井、软岩、采动影响道围岩大变形难题,结合相关工程背景,分析了巷道变形、支护构件失效原因。
    • 普冬冬
    • 摘要: 为了对巷道进行有效支护以确保巷道的稳定性,基于告成煤矿23041下顺槽实际工程情况,对滑动构造区煤巷围岩松动圈发育范围进行定性分析,采用FLAC3D模拟得出23041下顺槽在现有支护体系中围岩松动圈的发育范围,并模拟不同水平应力、支护方式、护表强度对松动圈的影响.
    • 谭忠盛; 李松涛; 王建军; 杨旸
    • 摘要: 针对中老铁路穿越琅勃拉邦缝合带引发的隧道大变形问题,采用室内外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缝合带内5座隧道的围岩强度、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围岩松动圈范围以及隧道宏观变形破坏特征,提出相应的变形控制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隧道群岩石平均单轴抗压强度约12.7 MPa,采用广义Hoek-Brown屈服准则换算得到岩体平均抗压强度约1.67 MPa;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测得隧道群最大主应力均为水平方向,且与隧线方向大角度相交,最大与最小主应力之比均大于1.5;声波法测得围岩松动圈范围为5.5~7.0 m,超过隧道洞跨的0.65倍;围岩变形最大水平收敛达600 mm以上,相比同类隧道,隧道群的变形量更大、变形速率更高且水平挤压收敛变形更为突出.数值模拟进一步揭示,隧道群围岩变形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特征,会进一步加剧隧道围岩大变形的发生.为此,提出隧道变形控制措施以调整隧道断面结构形式、改变施工工法及台阶长度、优化锚杆间距和方位以及加强拱架和锁脚强度为主.
    • 王睿; 党发宁; 王靖媛; 邓祥辉; 袁岽洋
    • 摘要: 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将逐步释放,此时围岩变形增大、压力减小,若能有效确定隧道初期支护最佳施作时机,则既可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减小支护结构强度,又可控制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以围岩拉应变达到岩体极限拉应变、围岩开始产生松动圈作为初期支护的最佳施作时机,建立了基于松动圈理论的隧道初期支护施作时机确定理论.运用Midas GTS有限元计算软件,分析各级围岩在应力释放全过程中围岩应力、应变、位移及松动圈的变化规律,确定Ⅲ级、Ⅳ级和Ⅴ级围岩在应力释放分别达到60%、40%和20%时是施作初期支护的最佳时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