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唐弢

唐弢

唐弢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专利文献465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郭沫若学刊等; 唐弢的相关文献由126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弢、孙郁、张梦阳等。

唐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23.39%

专利文献>

论文:465 占比:76.61%

总计:607篇

唐弢—发文趋势图

唐弢

-研究学者

  • 唐弢
  • 孙郁
  • 张梦阳
  • 刘纳
  • 姜德明
  • 李明刚
  • 汪晖
  • 陈丹青
  • 韦泱
  • 于理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长安; 高爽
    • 摘要: 1993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由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翻译而成。为了适应海外读者的阅读需要,英译本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进行了增删。一方面,它根据现代作家作品的海外传播情况,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所述的作家作品群体进行了调整,删除了一批仅提及名字的作家作品,同时增加了海外传播较广的作家作品的评述;另一方面,又通过增加历史背景知识的注释,通过删去关于作家作品的某些思想性评述,力求叙述的平实稳妥。英译本对现代文学的起点、性质、基本主题及发展方向等的界定,没有超出简编本,但其内容上的调整、增删以及弱化思想观念对文学历史叙述的影响等述史实践,使其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纂和对外译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冷川
    • 摘要: 理解唐弢的学术思路和学科贡献,应该将其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这一平台上加以考量。文学研究所自成立之日,便与中央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在人文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了高校无可企及的作用;而在学术思路上,文学研究所首任所长郑振铎实际为该机构的文学史实践和对资料项目的热情奠定了基调。唐弢进入文学研究所,意味着重史料、重文献,同时兼重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学术方式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得以贯彻。唐弢对于一手文献的重视,对社团流派研究的推崇,对于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前者通过文学史集体项目和20世纪80年代的大型资料项目,成为更年轻一代研究者的必修课;后者则是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热潮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 宋声泉
    • 摘要: 唐弢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体内容特别是其前两卷主要编写于1961年至1964年。它的编写与出版之间存在一个有学术史意味的时间差。1960年前后,唐弢负责的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现代文学史编写工作已开启。何其芳将自己领导编写《中国文学史》的工作经验整体移置于指示唐弢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二者在指导思想、编写原则、展开工作的方式方法上有一贯之处。唐弢最初坚辞高教部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的原因是对突击式的集体编纂模式的拒斥。唐弢应允出任高教部版现代文学史主编,未必全是屈从;这背后关涉1961年夏季周扬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纠左"的热情和努力。唐弢的理想是编写"学术型文学史",但最终还是被"教学型文学史"的定位大大限制。
    • 汪晖
    • 摘要: 诗教与美关系密切.绘事后素、辨声之邪正均源于诗教,其尽善尽美的论述更是孔门儒学的最高境界.孔子以无言之教激发人们投身于宇宙自然之运行,从涓滴之中发现天地和人生的奥秘,从而实现美与善之境界的达成.审美不但内在于他对宇宙、自然、生命的观照与理解,也成为表达道德理想的方式与途径.这一过程的实现有赖于观者的 目光与境界,而以物观的独特方式实现物我两忘的认知—审美—道德境界则为观者提供了路径.美育的范围也因此渗入所有领域与 日常生活的实践之中.面对美育与功利的讨论,唐弢从美的角度切入,在诗教传统中发现了内在于生活本身又必须通过美的形式或形态加以呈现的世界.文学艺术既有美性情、崇思理的教育作用,又有与生活本身浑成一体的独特性.故而诗教即美育.
    • 谢振声
    • 摘要: 唐弢(1913—1992年),原名唐端毅,常用笔名晦庵等,浙江镇海人。著名鲁迅研究家、作家、藏书家、文学史家。现代著名杂文和散文作家,鲁迅研究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和权威学者。民进发起人之一。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唐弢在文化新军的旗手鲁迅先生的帮助指导下成长,一直受到中共党组织的关怀和爱护,友人中不少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入党的中共党员,如王任叔、孔另境、楼适夷、夏衍、冯雪峰、胡愈之等。
    • 张恩和
    • 摘要: 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一项阶段性重要成果,在一段时间里,无论对现代文学教学或研究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文学史》(唐弢主编——下略)出版“前言”明确指出:“本书系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中文系教材”。即该书不是某一个人的行为,亦非某一单位的项目成果。
    • 韦泱
    • 摘要: 唐弢(1913—1992)系我国著名杂文家、鲁迅研究专家和现代文学史家,他从1960年代起,与陈梦熊(1930—2014)保持了30余年的友情,两人可谓亦师亦友,趣味相投。现首次公布唐弢给陈梦熊的26通信札。这些虽属私人信件,但内容涉及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以及相关人事情况和出版史料等。文字中有些习惯用法、简称或错漏书名号等等,均一仍其旧,保持原貌,只稍做相关注释。今年是陈梦熊先生诞辰90周年,并藉此纪念两位现代文学史家的深厚友情。
    • 韦泱
    • 摘要: 唐弢(1913-1992)系我国著名杂文家、鲁迅研究专家和现代文学史家,他从1960年代起,与陈梦熊(1930-2014)保持了30余年的友情,两人可谓亦师亦友,趣味相投.现首次公布唐弢给陈梦熊的26通信札.这些虽属私人信件,但内容涉及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以及相关人事情况和出版史料等.文字中有些习惯用法、简称或错漏书名号等等,均一仍其旧,保持原貌,只稍做相关注释.今年是陈梦熊先生诞辰90周年,并藉此纪念两位现代文学史家的深厚友情.
    • 段指1
    • 摘要: 杂文家唐弢对鲁迅相当崇敬,他一生中觉得最光荣的事情就是以研究鲁迅为事业和与鲁迅的交往。
    • 徐文泰1
    • 摘要: 唐弢和司马长风的文学史论著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典型两极,就文学的“史学”观念而言,前者体现了文学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密切配合、服务社会、政治的大历史思维,而后者则代表了遵循文学自律、自足内逻辑的小历史理念。就文学性而言,前者延续了建国以来思想与艺术二元并重并强调思想建构的架构模式,后者则推崇“唯情独语”,有“中国气派”的艺术情操。探讨这两极的文学史思维,可以更好地梳理现代社会各种复杂权力关系与文学自足性之间的双向博弈,展现不同话语体系的来源、成因和结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