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品茗

品茗

品茗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684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中国文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1篇;相关期刊319种,包括茶博览、福建茶叶、中国茶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9中国·浙江绿茶大会等;品茗的相关文献由600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毅、蔡荣章、枫溪等。

品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1 占比:96.6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21 占比:3.07%

总计:684篇

品茗—发文趋势图

品茗

-研究学者

  • 黄毅
  • 蔡荣章
  • 枫溪
  • 许玉莲
  • 赵绪成
  • 潘春华
  • 严利人
  • 杨阳
  • 柳守忠
  • 赵畅

品茗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夏帆
    • 摘要: 家里人喜欢茶,于我是“喝”,于长辈们则是“品”。以前我总觉得,茶么,不就是那个味道,苦苦的,不如我喜欢的碳酸饮料,直到参加了这次学校组织的茶文化学习活动,我才明白了长辈们品茗的乐趣。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采茶。满山的茶树,飘满了茶香,在采茶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学着师傅的样子,先用食指与拇指捏住叶间幼梗的中部.
    • 陈席卿
    • 摘要: 七律.灵隐寺禅茶会12月25日,浙江老茶缘与灵隐寺共同举办禅茶会,50余名仁人志士同聚方丈楼,共赴大雄宝殿敬香礼佛,为天下茶人祈福。细雨绵绵,冬意暖暖,古刹神殿,品茗论禅。诗以纪之。
    • 刘丁睿
    • 摘要: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馆,参观完各个主题展厅的观众游客,都会来到文创品展台选购礼品,山城四季盖碗茶具、江上风清晴雨伞、大溪文化创意茶盏……品类繁多,艺术又实用的文创品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的每一件文创品,都带着馆藏文物的元素与创新设计的理念,款款走出博物馆,悠悠走进生活中。
    • 蔡荣章
    • 摘要: “自己泡茶自己喝”与“看别人泡茶自己喝”是不一样的赏茶心理状态,自己泡茶自己喝时,这杯茶汤是怎样的泡茶因素得出的自己心知肚明,这时的喝茶很容易串联起前因后果;但是当这杯茶是别人泡的,再加上你未曾仔细观看泡茶者的茶叶、用水、水温、壶具、茶水比例、浸泡时间、倒干程度时,就只能单纯从喝到的茶汤得出色、香、味、性的结果。这是平面性的感受,相对于这杯茶是自己冲泡得来的、或是从头到尾仔细观看泡茶者泡茶才喝到的就不一样了,这时是立体的感受,看在眼里、闻在鼻里、喝在口里的感知会更为丰富。
    • 钟晨
    • 摘要: “世纪老人”冰心为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她不仅是文坛不老松,而且在养生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宝贵的启迪。
    • 柯一楠
    • 摘要: 苏东坡的“报复”苏东坡是一个很随和的人,不过,随和不代表“好欺负”,遇到看不惯的人或事,文人的笔反击起来可就要让人吃不消了。对此径山寺方丈肯定会举双手赞同,因为他吃过这个哑巴亏呀。一个是大文豪,一个是方外之人,两人怎么有嫌隙了呢?这事儿要从著名的径山茶宴说起——宋代的径山僧人独创了一套径山茶宴,并逐渐将茶宴发展成一套颇为讲究的严格程序和郑重的仪式,吸引各地僧客到此品茗论道,禅茶一味,形成当时最“流行”的高雅风潮。径山寺也成为江南五大禅院之首。
    • 钟建华
    • 摘要: 我国的茶文化与石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历史悠远,也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传播着各种艺术和文化内涵,并对各种物质文明与精神进行融合,受到普遍人们的追捧与青昧.基于此,本文将品茗赏石着手针对茶文化与福建寿山石文化进行分析,希望让更多读者认识到茶文化与寿山石文化的思想文化精神内涵.
    • 卜庆萍
    • 摘要: 春季到,春茶香,在品茗春茶的好时光里,我想到了吃茶。吃茶,亦有喝茶本意,但又不仅仅是喝茶。在南方茶乡,人们喝茶时,不小心把茶叶喝到嘴里,是不会吐出来的,而是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此谓吃茶。其实,“吃茶”之内涵远非在于吃,还与婚俗密切关联。
    • 卜庆萍
    • 摘要: 春季到,春茶香,在品茗春茶的好时光里,我想到了吃茶。吃茶,亦有喝茶本意,但又不仅仅是喝茶。在南方茶乡,人们喝茶时,不小心把茶叶喝到嘴里,是不会吐出来的,而是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此谓吃茶。宋代《谢氏诗源》载:“昔有客过茅君,时当大暑,茅君于手巾内解茶叶,人与一叶,客食之,五内清凉。”可见,宋代就有人把茶叶吃下去了。
    • 许玉莲
    • 摘要: 是否要与品茗者同喝茶,应视场合而定,但无论喝与不喝,首先需调整好应有心态,是关乎两方人物怎么想,即泡茶者与品茶者,他们的想法会影响各自的行动,而人们的肢体挥动及种种动作则感染整个泡茶(含奉茶喝茶,下同)过程,形成茶是否有体现其价值及茶道作品孰优孰劣等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