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周宣王

周宣王

周宣王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徽州社会科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杂志等; 周宣王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晔、马亮、海莹等。

周宣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 占比:100.00%

总计:191篇

周宣王—发文趋势图

周宣王

-研究学者

  • 吴晔
  • 马亮
  • 海莹
  • 翟相君
  • 孙作云
  • 张元
  • 李仲操
  • 林汉达
  • 陈爱中
  • 一笑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德辉
    • 摘要: 【成语出处】郑德辉《三战吕布》楔子【成语释义】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常用来比喻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近义成语】竭尽全力【反义成语】举手投足周宣王是西周第十一代君主,他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经衰落的周朝呈现出一时的复兴,但是到了晚年,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多次对外用兵。
    • 刘伟
    • 摘要: 学界对周宣王“不籍千亩”与千亩之战的研究,历来存在争议。清华简《系年》的公布,推动了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通过考察相关文献与论著可以看出,《国语》和《左传》是研究千亩之战相关问题的基本依据,《史记》不同篇章中的不同说法是由各卷主题需要所决定的,古本《竹书纪年》中的记录体现了尊王观念,这些关于千亩之战结局的记载实际上并无矛盾。杜预关于千亩地望的解释对后世千亩之战发生两次说以及两次战果不同说的出现具有重要影响。清华简《系年》进一步验证了《国语》记载的可信度,这是其在此问题研究上的最大价值。
    • 王辰(文/摄影); 出离(绘图)
    • 摘要: 劣菜作歌寄纷争周宣王把杜伯大夫给抓了起来,难道他就此要向诸侯贵族们下手了吗?西周末年,周天子与各地领主之间,围绕着土地和人口归属的矛盾曰益深重。今天周宣王抓了杜伯,明天领主们就发起“反击”——民间开始流传一则歌谣:“我行其野,言采其蓮。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 摘要: 【出处】元·郑德辉《三战吕布》【释义】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常用来比喻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近义词】不遗余力【反义词】轻而易举【典故】周宣王是西周第十一代君主,他继位后整顿朝政,使已经衰落的周朝呈现出一时的复兴。但是到了晚年,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多次对外用兵。
    • 林赶秋
    • 摘要: “我们正在发掘的不是物,而是人。”英国考古学家莫蒂默·惠勒曾经这样说过。其实,不单考古如此,阅读古书亦是如此。我们梳理《诗经》里的动物、植物、器物,努力复原相关的场景,最终窥见的又何尝不是当时与这些名物共处的人物呢?当然,离我们最近的要数以各种形式记下这些名物的、佚名或留名的先秦诗人了。文武吉甫。有幸在《诗经》里留名的先秦诗人当中,最值得一提的当数吉甫。《诗经》提及“吉甫”,一共四次,分别是:《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燕喜,既多受祉”,《大雅·崧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诵,就是诗。“吉甫作诵”的格式,跟周宣王五年的青铜器《兮甲盘》铭文所谓“兮伯吉父作盘”近似,乃是同一个作者的自白。《崧高》《烝民》是吉甫的诗作,《兮甲盘》是吉甫的散文,三者互为补充,可以让后世粗略了解到吉甫的一些基本身份信息:兮氏,名甲,字伯吉父,自称“兮甲”“兮伯吉父”“吉甫”等,人称“尹吉甫”,尹为其官职。换言之,吉甫是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周宣王的尹,相当于宰相。
    • 郭光文
    • 摘要: 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后,一大批中青年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大都谦虚谨慎、低调做人,不负重托、埋头苦干,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但也有些同志存在想问题心浮气躁、安不下神,干工作张扬造势、浮在表面的现象。如何克服这种不良倾向,做到甘于低调做人和努力踏实干事,是为关键。甘于低调做人,要有大智若愚、深藏不露的气度。战国时期有则《木鸡》的故事很耐人寻味。纪渻子替周宣王养斗鸡。周宣王问:“鸡养好了没?可斗架了吗?”纪渻子答:“不能,鸡意气正盛,斗志高昂。”
    • 王明娟
    • 摘要: “漠漠荒城暮,飘飘旅笛哀。坐看寒烛尽,愁绝夜更催。”这是明代的韩邦奇于《平遥夜坐》中所抒发的惆怅之情;“县小城墙固,千年今尚存。新风观闹市,旧迹见衙门。”这是近代学者朱帆在游览平遥古城时眼中的旧城新貌。正如同诗歌所描绘的,平遥古城从两千多年前走来,历经岁月的锤炼与洗礼,串起了数代人不同的历史记忆。平遥旧称“古陶”,地处于山西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而洪武三年则又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余次的修葺。
    • 张玉梅
    • 摘要: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廉颇和蔺相如终于言归于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其中“刎颈之交”是一个成语,常常用来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但来源于《东周列国志》中杜伯和左儒的故事。杜伯和左儒的故事简单的说就是,杜伯因办事不力被上司周宣王斩杀了,杜伯的好友左儒劝阻周宣王解救朋友失败,于是回家刎颈自杀了。
    • 王硕
    • 摘要: 两周之际的史事钩沉殊为不易,专家学者做了诸多努力,但在年代、地理等重大问题上并未达成共识,程平山先生认为分歧的一个根源在于"搜集资料不全",指出"古本《竹书纪年》与汲冢《琐语》有幽王、平王、伯盘年纪的资料,为以往研究所忽略"^(①)。程先生提到的古本《竹书纪年》中的材料见载于《搜神记》:"周宣王三十三年,幽王生,是岁有马化为狐。"^(②)汲冢《琐语》中的材料如下。
    • 吴名岗
    • 摘要: 暴虐好利的周厉王在位30年后,不听芮良父之谏,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公用事,与民争利.厉王不听召公之谏,杀人以弭谤,国人"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这些基本历史事实的后面是召公、周公世袭为公为相,周王与二相争政的结果."共和"是"召、周"世袭为相的西周政治制度的产物."共和"对政权的传承、民主制度的建设、国家利益的分配、各阶层怎样才能"共和"等,都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值得研究的重大历史事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