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EMT
PHEMT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8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电子与封装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八届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国固体薄膜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电子束、离子束、光子束学术年会等;PHEMT的相关文献由38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海英、徐静波、叶甜春等。
PHEMT
-研究学者
- 张海英
- 徐静波
- 叶甜春
- 王志功
- 王智勇
- 郁发新
- 朱恩
- 徐秀琴
- 王志宇
- 陈堂胜
- 陈效建
- 尚永衡
- 王青
- 陈裕权
- 高鹏坤
- 付晓君
- 刘训春
- 叶玉堂
- 焦世龙
- 黎明
- 代京京
- 党锐锐
- 兰天
- 刘文永
- 吕志浩
- 徐志伟
- 曾一平
- 朱恒
- 李拂晓
- 李颖
- 汪洋
- 范超
- 蒋幼泉
- 蒋建
- 许慧
- 郑建华
- 郑雪帆
- 郭丽丽
- 陈新宇
- 黄颋
- 何亮
- 何力
- 冯军
- 冯欧
- 刘伟
- 刘军
- 刘宇安
- 孙晓玮
- 孙玲
- 庄奕琪
-
-
李海鸥;
朱蒙洁;
谢仕锋;
张卫;
曾丽珍
-
-
摘要:
本次设计采用0.25 um GaAs E-Mode pHEMT工艺,利用ADS仿真软件设计了一款工作在2 GHz~4.2 GHz的MMIC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该放大器采用单电源供电的两级放大结构,通过在晶体管源极加入高精度的小电感负反馈元件改善输入回波损耗,以及采用栅极与漏极之间并联RCL负反馈的结构改善增益平坦度和拓宽带宽.仿真结果表明,在2 GHz~4.2 GHz频带内,增益大于30.7 dB,增益平坦度为±0.282 dB,噪声系数小于1.524 dB,输出1 dB压缩点大于16 dBm,输入输出回波损耗均大于16 dB,芯片面积为0.94×1.05 mm2.
-
-
杨实;
方家兴
-
-
摘要:
本文采用0.15um增强型砷化镓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E-pHEMT)工艺和多层基板塑封技术,研制了一款应用于5G终端的中功率放大器。在25GHz-27GHz频率范围内,小信号增益(Gain)大于18dB,输出功率1dB压缩点(P-1)大于18dBm,1dB压缩点的效率(PAE-1)大于25%。
-
-
任璇
-
-
摘要:
基于90 nm GaAs PHEMT工艺设计了一款二次倍频器芯片,通过探针台对芯片性能进行了评估.倍频器芯片输入频率为9~15 GHz,输出频率为18~30 GHz.芯片电路中包含了输入、输出两级驱动放大器、一个二次倍频器和一个带通滤波器,可以实现将典型输入功率为3 dBm的9~15 GHz的输入信号倍频输出为功率大于15 dBm的18~30 GHz的二倍频输出信号,并且输出的二倍频信号对基波信号的抑制度可以达到30 dBc以上.倍频器芯片的尺寸为1.9 mm×1.2 mm.
-
-
任璇
-
-
摘要:
基于90 nm GaAs PHEMT工艺设计了一款二次倍频器芯片,通过探针台对芯片性能进行了评估。倍频器芯片输入频率为9~15 GHz,输出频率为18~30 GHz。芯片电路中包含了输入、输出两级驱动放大器、一个二次倍频器和一个带通滤波器,可以实现将典型输入功率为3 dBm的9~15 GHz的输入信号倍频输出为功率大于15 dBm的18~30 GHz的二倍频输出信号,并且输出的二倍频信号对基波信号的抑制度可以达到30 dBc以上。倍频器芯片的尺寸为1.9 mm×1.2 mm。
-
-
贾晨阳;
韩方彬;
彭龙新
-
-
摘要:
研制了一款毫米波(26~40 GHz)平衡式单片放大器芯片.放大器基于0.15μm GaAs pHEMT工艺,实现了毫米波全频段(26~40 GHz)增益放大.采用Lange桥平衡结构,使放大器较于单边放大器有更好的输入输出驻波比,更大的1 dB增益压缩输出功率.设计时结合pHEMT晶体管小信号和大信号模型,采用自偏和RLC并联负反馈结构,在减小芯片面积的同时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放大器芯片尺寸仅1.6 mm×1.6 mm,在工作频率26~40 GHz内,测试结果表明:输入、 输出驻波比小于1.5,增益在11 dB附近,平坦度在±0.5 dB,1 dB增益压缩输出功率大于11 dBm.测试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
-
宋学峰;
王云飞
-
-
摘要:
基于砷化镓增强型pHEMT工艺设计了一款0.5-7.0GHz GainBlock宽带单片集成放大器,其拓扑结构为达林顿结构.为克服E型工艺开启电压随温度变化导致跨导波动大的问题,该放大器采用有源偏置技术作为分压网络.与电阻分压达林顿结构相比,该有源偏置拓扑结构可以明显降低工作点对温度的敏感性,减小增益的波动范围.测试结果显示,该款放大器在+5V工作电压下,在0.5-7.0GHz的宽带频率范围内实现小信号增益大于14dB,P1dB(1dB压缩点输出功率)大于17dBm.高低温的增益波动范围优于0.5dB,并且它的面积仅为1.0mmX0.5mm.
-
-
-
刘雁鹏;
魏启迪;
章国豪
-
-
摘要:
采用0.25 μm GaAs pHEMT工艺研制了一款分布式功率放大器,详细介绍了电路设计和优化过程.通过增加低频交流终端,使得该放大器低频段的增益平坦度有明显的改善.仿真结果表明该放大器带宽约为30 GHz,小信号增益约为8.5 dB,1 dB压缩点输出功率约为21 dBm,功率附加效率最高能达到20%以上.
-
-
丁兵
-
-
摘要:
随着器件尺寸进入深亚微米,器件的热效应现象也越明显.因此,研究微波器件在热应力条件下的性能很重要.针对GaAs PHEMT微波器件结构及特性,文中首先研究其噪声的基本测试条件,并制定噪声测试方案,该测试方案包括放大器的选择和噪声测试平台的搭建.然后分析GaAs PHEMT器件在高温应力前后的噪声及电学特性,并通过拟合得到器件的1/f噪声、G-R噪声、特征频率及频率指数.最后,得到各噪声频率范围及1/f噪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
-
李罡;
余凯;
李思臻;
章国豪;
周正轩;
刘祖华
-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K波段的下变频双平衡微波混频器,电路基于吉尔伯特结构并集合了两个片上巴伦转换器,获得了良好的转换增益、较高的线性度和较低的功率.电路实现基于0.25μm GaAs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pHEMT)工艺,并采用ADS软件完成的电路设计及版图EM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源电压为5 V、本振信号输入功率为0 dBm时,混频器工作在中心频率24 GHz时的转换增益为7.2 dBm,P1dB为6 dBm,混频器的最大输出功率为8 dBm,芯片面积为0.9 mm2.
-
-
杨广林;
杜磊;
庄奕琪;
何亮;
胡瑾;
刘宇安
- 《第八届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对PHEMT的电离辐照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测量辐照前后器件的I-V特性和低频噪声,发现辐照对PHEMT的性能影响并不明显.分析了PHEMT漏电流退化的机理以及其低频噪声的来源,发现异质结界面态是引起漏电流退化和产生较大低频噪声的主要原因,但辐照不会在异质结界面处引入大量的界面态,从而在微观上解释了实验结果.
-
-
杨广林;
杜磊;
庄奕琪;
何亮;
胡瑾;
刘宇安
- 《第八届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对PHEMT的电离辐照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测量辐照前后器件的I-V特性和低频噪声,发现辐照对PHEMT的性能影响并不明显.分析了PHEMT漏电流退化的机理以及其低频噪声的来源,发现异质结界面态是引起漏电流退化和产生较大低频噪声的主要原因,但辐照不会在异质结界面处引入大量的界面态,从而在微观上解释了实验结果.
-
-
杨广林;
杜磊;
庄奕琪;
何亮;
胡瑾;
刘宇安
- 《第八届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对PHEMT的电离辐照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测量辐照前后器件的I-V特性和低频噪声,发现辐照对PHEMT的性能影响并不明显.分析了PHEMT漏电流退化的机理以及其低频噪声的来源,发现异质结界面态是引起漏电流退化和产生较大低频噪声的主要原因,但辐照不会在异质结界面处引入大量的界面态,从而在微观上解释了实验结果.
-
-
杨广林;
杜磊;
庄奕琪;
何亮;
胡瑾;
刘宇安
- 《第八届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对PHEMT的电离辐照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测量辐照前后器件的I-V特性和低频噪声,发现辐照对PHEMT的性能影响并不明显.分析了PHEMT漏电流退化的机理以及其低频噪声的来源,发现异质结界面态是引起漏电流退化和产生较大低频噪声的主要原因,但辐照不会在异质结界面处引入大量的界面态,从而在微观上解释了实验结果.
-
-
吴阿慧
- 《第十三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国固体薄膜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30GHz VCO的设计、制作和性能.该芯片采用PHEMT工艺制作,电路采用共源网络结构基于负阻概念设计.根据PHEMT器件的小信号S参数和脉冲I-V参数,提取出该器件的Modified_Materka FET模型参数,变容管由共源一漏晶体管来完成,并通过栅压来控制其容值.测试该电路振荡频率为30.12GHz,输出功率达到12.5dBm,调谐带宽大于150MHz.振荡器的测试结果与理论设计结果基本吻合.
-
-
吴阿慧
- 《第十三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国固体薄膜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30GHz VCO的设计、制作和性能.该芯片采用PHEMT工艺制作,电路采用共源网络结构基于负阻概念设计.根据PHEMT器件的小信号S参数和脉冲I-V参数,提取出该器件的Modified_Materka FET模型参数,变容管由共源一漏晶体管来完成,并通过栅压来控制其容值.测试该电路振荡频率为30.12GHz,输出功率达到12.5dBm,调谐带宽大于150MHz.振荡器的测试结果与理论设计结果基本吻合.
-
-
吴阿慧
- 《第十三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国固体薄膜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30GHz VCO的设计、制作和性能.该芯片采用PHEMT工艺制作,电路采用共源网络结构基于负阻概念设计.根据PHEMT器件的小信号S参数和脉冲I-V参数,提取出该器件的Modified_Materka FET模型参数,变容管由共源一漏晶体管来完成,并通过栅压来控制其容值.测试该电路振荡频率为30.12GHz,输出功率达到12.5dBm,调谐带宽大于150MHz.振荡器的测试结果与理论设计结果基本吻合.
-
-
吴阿慧
- 《第十三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国固体薄膜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30GHz VCO的设计、制作和性能.该芯片采用PHEMT工艺制作,电路采用共源网络结构基于负阻概念设计.根据PHEMT器件的小信号S参数和脉冲I-V参数,提取出该器件的Modified_Materka FET模型参数,变容管由共源一漏晶体管来完成,并通过栅压来控制其容值.测试该电路振荡频率为30.12GHz,输出功率达到12.5dBm,调谐带宽大于150MHz.振荡器的测试结果与理论设计结果基本吻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