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PDC

PDC

PDC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96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587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西部探矿工程、超硬材料工程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八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2006中国超硬材料行业技术发展论坛、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等;PDC的相关文献由3297位作者贡献,包括杨迎新、田京燕、王福修等。

PDC—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7 占比:19.1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587 占比:80.60%

总计:1969篇

PDC—发文趋势图

PDC

-研究学者

  • 杨迎新
  • 田京燕
  • 王福修
  • 任志坤
  • 田家林
  • 于建宾
  • 王明瑞
  • 付正兵
  • 刘文彬
  • 杜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荣步云; 陈光
    • 摘要: 以化学还原法制备金属硝酸盐改性的负载型Pd催化剂,主要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考察不同金属助剂改性催化剂在硝基苯液相加氢反应中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助剂Fe改性催化剂后,苯酚的含量明显降低,助剂Zn、Ce改性催化剂后环己酮含量则明显降低,V、Ni改性催化剂可明显抑制环己胺的生成,进一步以Zn、Ce、Fe同时改性催化剂,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初始活性、良好选择性和寿命,苯酚和环己酮含量均有明显降低。
    • 李其州; 张凯; 周琴; 凌雪; 刘宝林; 王悦
    • 摘要: 超高转速金刚石钻进技术具有破岩能耗低及钻进效率高等优点,是提高深硬地层机械钻速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探究切削深度对PDC切削齿超高速破岩机理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超高速线性切削模型,从破碎比功、切削力以及切屑形成机理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切削速度为13 m/s的条件下,最佳切削深度为1.4 mm,此时破碎比功最小,PDC切削齿的破岩效率最高;超高速切削过程存在两个临界切削深度1.2 mm和1.4 mm,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大,岩石的主要失效形式由塑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当切削深度大于1.4 mm时,岩石塑性破坏再次占据主导地位;在超高速条件下,由于裂纹的萌生与扩展机制的不同,PDC切削齿的有效切削深度会减小,岩石更倾向于塑性破坏。所得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超高转速金刚石钻进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 薛智; 戴先芝; 余列; 杨子松; 洪一艳; 蒲有棋; 周艳; 黄飞
    • 摘要: 通过芳基卤代物和芳基硼酸合成联苯类化合物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药物和功能材料的合成。然而目前本科教学中极少有相关实验,主要是由于传统的Suzuki反应条件通常需要昂贵的含配体Pd催化剂,反应溶剂大多含有诸如甲苯或者1,4-二氧六环等有毒害溶剂,反应过程需要惰性气体氛围,且大多需在加热反应8 h以上。这些限制极大地阻碍了本科生开展这一重要的有机化学实验。本文介绍了改进的Suzuki反应条件:无配体Pd/C作为催化剂,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作为反应溶剂,并且室温搅拌半小时反应即可结束,反应全程敞口需要空气(氧气)的辅助而不是惰性氛围。在此条件下,以苯硼酸与4-溴苯甲酸为原料,碳酸钾作为碱,高效合成了4-联苯甲酸。相比传统Suzuki反应条件下催化剂均为一次性使用,不可回收,本实验中回收的Pd/C催化剂可循环使用5次以上而几无活性损失。本实验项目从成本,可操作性,绿色环保等角度为本科生熟悉Suzuki反应提供了可能。
    • 张辰; 王绍斌; 冯秀鹏; 吴永琪
    • 摘要: 上个世纪发展至今的高温高压技术,成功实现人造金刚石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目前是一种新的先进制造技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发明就是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ollycrystalline Diamond Compact,PDC),在高温高压下使金刚石和硬质合金熔接在一起。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具备金刚石的高耐磨性、高硬度,是制造切削刀具、钻井钻头、煤炭开采及其他耐磨工具的理想材料。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研究与开发也一直是一个热门领域。
    • 孙宇飞; 张青雨; 云浩; 张益舟; 王雷; 汪亮; 桂春
    • 摘要: 对核级中压电缆开展热-水树和辐照-水树老化试验,基于PDC法对不同老化时间的核级中压电缆进行测试,得到不同电压下的电导率,并通过电导率得出不同老化条件下的非线性系数。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两种老化条件下电缆试样的非线性系数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热-水树联合老化条件下,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O-H键的吸收峰强度增强,说明电缆试样水树老化越严重;在辐照-水树老化试验中,O-H键的吸收峰强度略有增强,说明水树老化程度有所增加。同时,水树老化电缆试样的红外光谱虽然在1 640 cm-1附近出现了O-H键的特征峰,但该峰值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变化较小。因此,红外光谱测试中O-H键吸收峰的结果不能良好地反映电缆的辐照老化状态,而只能反映水树老化状态。
    • 黄小榕; 薛蕾; 张泽煌; 朱长青; 林旗华; 徐昌杰
    • 摘要: 【目的】探究PDC和ADH基因家族成员在杨梅果实成熟和包装处理期间的表达模式,分析其与乙醛和乙醇积累的关系。【方法】对杨梅PDC和ADH基因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探究MrPDCs和MrADHs在12个杨梅品种果实成熟期间及主栽品种荸荠和东魁成熟果实包装处理期间的表达情况;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醛和乙醇含量;分析MrPDCs和MrADHs基因表达与乙醛和乙醇积累的关系。【结果】从杨梅基因组共鉴定出8个MrPDC和22个MrADH基因家族成员,其中MrPDC1、MrPDC2、MrADH1、MrADH2和MrADH3在转录组中的表达量较高。果实成熟期间MrPDCs和MrADHs的表达模式在品种间差异较大,总体而言,MrPDC1、MrADH1和MrADH3的表达量随果实成熟不断上升,MrPDC2和MrADH2的表达量在绿果期最高。乙醛含量在果实成熟期间变化幅度以及品种间差异较小;在多数品种上,乙醇在果实成熟期加快积累,其中特早梅成熟果实中乙醇含量比转色期高12.37倍;品种间乙醇含量差异也在成熟期加大,最大差异达15.19倍;乙醛和乙醇含量与MrPDCs表达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MrADH1和MrADH3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就不同包装对果实乙醛和乙醇的积累开展了研究,发现与普通包装和单果包装相比,减压包装导致果实贮运期间异味加重、乙醛和乙醇大量积累,其中荸荠杨梅乙醛含量在10 d内增加3.73倍,乙醇含量在6 d内增加1.86倍,东魁杨梅的乙醛和乙醇含量均在4 d内分别增加2.29倍和1.89倍;与此同时,MrPDC1、MrPDC2、MrADH1和MrADH3表达量显著升高,与乙醛和乙醇含量上升呈现显著相关性。【结论】杨梅果实成熟期间MrADH1和MrADH3表达增强,乙醛和乙醇积累,减压包装处理诱导了MrPDC1、MrPDC2、MrADH1和MrADH3表达,导致乙醛和乙醇过度积累以及果实异味产生。
    • 胡莉; 况雨春; 韩一维; 杨博; 刘志鹏
    • 摘要: 常规PDC钻头在钻进塑性地层时,存在吃入困难、机械钻速低的问题。为提高复合片吃入地层的能力,对常规PDC钻头布齿情况下的比钻压分布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宽刃齿齿形。建立了宽刃齿和常规平齿静态压入和切削破岩的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同压力下,宽刃齿压入深度比常规平齿深24%~430%,静压入体积也明显增多;在相同工况下,宽刃齿比常规平齿破碎比功更小,更易高效破碎岩石;同时,设计宽刃齿钻头时,前倾角和侧转角不宜过大。基于研究结果开发了新型宽刃齿钻头并在塑性泥岩地层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新型钻头平均机械钻速比同型号常规齿PDC钻头提高515%。研究结果可为解决难钻塑性地层的钻井提速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吴敏雅; 刘明华; 刘以凡; 吕源财
    • 摘要: 以改善当前木质素催化降解存在的降解产物可控性较差、小分子化合物总收率较低、均一化程度不足、难以进一步开发利用等问题为目标,采用过渡金属硫酸盐NiSO4·6H2O协同Pd/C催化降解玉米芯酶解木质素,考察了过渡金属离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iSO4·6H2O与Pd/C协同作用等对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并分析了降解产物的分布和催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NiSO4·6H2O可有效提高Pd/C对木质素的催化降解效率,如木质素降解率相较于单独使用Pd/C催化降解时提高14.5%,小分子化合物总收率提高39.9%,其中,酚类化合物的得率提高88.6%,且产物的均一化程度提高了35.8%;分析表明,由于NiSO4·6H2O的路易斯酸特性和镍离子的高电负性,木质素的醚键可有效地在Pd/C和NiSO4·6H2O酸性催化中心上发生裂解,并通过加氢反应,定向生成以酚类为主体的中间产物.
    • 刘书斌; 倪红坚; 王勇; 张恒
    • 摘要: 在一维冲击辅助破岩技术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加高效的多维冲击破岩技术,但相应的破岩机理研究却不够深入.为揭示多维冲击提高PDC钻头破岩效率的机理,建立了冲击-切削破岩分析模型,模型将一维和多维冲击作用视为不同角度的单齿冲击问题,通过有限单元法探讨了轴向、扭向和多维冲击作用下岩石的损伤演化和岩屑形成过程,并进一步计算和分析了冲击角度范围为0°~90°的破岩比功,通过现场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一维与多维冲击的岩石破碎机理不同,多维冲击破岩过程同时受到挤压和剪切裂纹的影响;不同冲击速度矢量存在不同的最优冲击角度使破岩比功最低;多维冲击器提速幅度高于一维冲击钻井工具;研究结果有助于传统冲击钻井工具与结构优化的技术升级.
    • 王俊平; 李万琴
    •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在降低患者静脉血标本溶血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静脉采血的患者110例,为其提供PDCA管理方案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110例静脉采血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流程操作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溶血发生及溶血程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血标本溶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溶血程度集中在轻中度,观察组患者对静脉采血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后护士对PDCA(QCC)的运用、团队精神、人际关系、专业知识水平、创造力均较活动前有明显改善.结论 实施PDCA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静脉血标本溶血率,减轻溶血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有利于医院的未来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