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ST2
可溶性ST2的相关文献在201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44781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等;可溶性ST2的相关文献由545位作者贡献,包括乐建华、于海侠、倪卫兵等。
可溶性ST2—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44781篇
占比:99.97%
总计:444923篇
可溶性ST2
-研究学者
- 乐建华
- 于海侠
- 倪卫兵
- 刘海洋
- 刘美霞
- 刘跃会
- 吴龙梅
- 周芳
- 姚文明
- 孙爽
- 宋银雪
- 廖成标
- 张惠琪
- 张文博
- 张杰
- 张海峰
- 彭龙云
- 施冰
- 李俊峡
- 李德霞
- 李珊珊
- 李琳
- 杨阳
- 林雪萍
- 梁欢
- 梁牧
- 武丽珠
- 牛诗琼
- 王凯
- 王宇苗
- 王维雯
- 田新利
- 石宇杰
- 罗义
- 罗招凡
- 蒋爱忠
- 蔡娟
- 许静
- 邓绍团
- 郑晓丹
- 金朦超
- 钟向云
- 钟聪敏
- 陈还珍
- 高烨
- 高蓉蓉
- 魏思琪
- WANG Wei-yun
- 丁宁
- 丁振江
-
-
于明霞;
张露萍;
任晓艺;
刘美霞
-
-
摘要:
近年来,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 sST2)逐渐被列为心衰预后标志物,可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有助于心衰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但是目前国内关于sST2与冠心病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就可溶性ST2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
田瑞兆;
张春林;
杨鹏;
王莉
-
-
摘要: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蛋白、血管紧张素II(AngII)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00例冠心病CH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DM),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sST2、AngII、IGFBP7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49%vs.77.42%,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可提高冠心病CHF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同时对患者血清sST2、AngII、IGFBP7的表达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
-
王洁;
鲁莉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中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病房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6例CHF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级(42例)、Ⅱ级(46例)、Ⅲ级(40例)、Ⅳ级(38例),同时选择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sST2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所有CHF患者分为轻度组(Ⅰ级+Ⅱ级)和重度组(Ⅲ级+Ⅳ级),根据12个月内是否出现死亡分为死亡组(50例)和存活组(116例)。比较各组血清sST2、NT-proBNP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sST2、NT-proBNP评估CHF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轻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sST2、NT-proBNP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sST2、NT-proBNP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sST2、NT-proBNP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ST2、NT-proBNP联合检测评估CHF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均高于血清sST2、NT-proBNP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ST2联合NT-proBNP在CHF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
-
但素平(综述);
刘伟(审校)
-
-
摘要:
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可以准确反映和预测与心力衰竭相关的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塑。众多研究已表明sST2是伴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病情进展、预后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故考虑将sST2作为HFrEF患者心衰危险分层、进展情况、预后评估及进一步治疗调整的重要血清生物标志物指标。众多文献证实,在β受体阻滞剂逆转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过程中,IL-33/sST2信号通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推测血清sST2的浓度可能受到β受体阻滞剂及其使用剂量的影响。
-
-
李明瑞(综述);
钟志雄(审校)
-
-
摘要: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也是共同结局,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预后差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寻找特异性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用于心衰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ST2是近年来心血管方面的研究热点之一。与目前常用心衰标志物脑钠肽(BNP)相比,ST2稳定性更高,受年龄、肾功能和肥胖等因素影响小,被认为是心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从ST2的生物学特征、抗炎抗纤维化机制以及在心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评估其作为心衰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
-
-
万清平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ST2(sST2)、尿酸(UA)、激活素A(ACT-A)水平变化与年龄>60岁急性心衰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年龄>60岁急性心衰患者104例,入院时检测血清sST2、UA、ACT-A水平,记录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根据MACE有无发生分为MACE组(n=34),非MACE组(n=70),统计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sST2、UA、ACT-A水平、不同心力衰竭程度患者血清sST2、UA、ACT-A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急性心衰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MACE组血清sST2、UA、ACT-A水平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0岁急性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MACE风险密切相关,通过检测上述指标,可指导临床评估患者病情、预测MACE风险,对指导临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心力衰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
周泓宇;
何小姣;
刘东;
陈丽华;
梁鹏
-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微小RNA(miR)-214、可溶性ST2(sST2)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该院诊治的10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心衰组,按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终点事件组(50例)和非终点事件组(52例)。以6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sST2、IMA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血清miR-214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各组血清IMA、miR-214、sST2的表达水平差异。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MA、miR-214、sST2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衰组血清IMA、miR-214、sST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衰组血清IMA、miR-214、sST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事件组IMA、miR-214及sST2均高于非终点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MA、miR-214、sST2表达水平是心力衰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IMA、miR-214、sST2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8、0.705、0.798及0.931。与单项检测相比,联合检测血清IMA、miR-214、sST2对心力衰竭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Z=3.727、4.220、3.378,P<0.001、0.001、0.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MA、miR-214、sST2表达水平升高,三者是心力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预测血清IMA、miR-214、sST2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较高。
-
-
邢布点;
张宁汝
-
-
摘要: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T2)蛋白主要由跨膜型的ST2(membrane-bound ST2,ST2L)和可溶性ST2(soluble ST2,sST2)组成。白介素-33(Inteleukin-33,IL-33)是其特异性配体。当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受到机械应力刺激时,IL-33/ST2L信号通路通过调节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等方式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而sST2作为IL-33的诱骗受体,当sST2表达上调时,sST2与IL-33紧密结合,导致IL-33/ST2L之间的相互作用被中断,使心肌缺乏足够的IL-33保护,对心肌细胞造成了损伤,进而引起了心脏重构,从而阻断其信号通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因此,sST2与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和心功能不全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sST2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不良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是最具有潜能的心血管病学生物标记物。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可溶性ST2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关系的研究的报道较少。故本文主要介绍可溶性ST2与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
何达文
-
-
摘要: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ST2 (sST2)的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0例,严重组38例,休克组32例。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PCT、sST2水平并分析血清PCT、sST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休克组血清PCT、sST2水平高于严重组和轻度组,严重组血清PCT、sST2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100例脓毒症患者经过治疗后,死亡30例,存活70例。存活组血清PCT、sST2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sST2水平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sST2均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PCT、sST2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可为临床评价病情转归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
李鸿渐;
王思月
-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ST2(sST2)、激活素A(ACT-A)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表达及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病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9例CHF病人为CHF组,以50名健康查体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sST2、ACT-A、NT-proBNP的组间表达差异及三指标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ST2、ACT-A、NT-proBNP对CHF病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病人血清sST2、ACT-A、NT-proBNP水平较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较低(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ST2、ACT-A、NT-proBN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715、0.692,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91,预测价值高于任一单一指标。结论:CHF病人血清sST2、ACT-A、NT-proBNP的表达升高,并且三者的表达水平与NYHA分级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三者联合检测检测对CHF病人心血管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
杨阳;
罗义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白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可溶性ST2(sST2)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心衰患者血BNP、NT-proBNP、sST2浓度,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心功能,同期住院的95例无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三者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之间血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患者血BNP、NT-proBNP、ST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心衰组随NYHA分级增加,BNP、NT-proBNP、ST2水平逐渐升高,不同心功能级别间三个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三者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性,与LVEF分级呈负相关关系.诊断心衰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下面积ROC(AUCROC)BNP 为0.868(95%CI 0.803~0.933)、NT-proBNP为0.957(95%CI 0.917~0.997)、sST2为0.758(95%CI 0.669~0.846),三者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这三个指标是诊断心衰的标志物,血水平检测对不同程度的心衰患者评估、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sST2是诊断心衰新的标志物,与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相关,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分层提供了参考意义.独立诊断心衰的价值与准确性较好的指标依次是NT-proBNP、BNP、sST2。
-
-
杨阳;
罗义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白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可溶性ST2(sST2)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心衰患者血BNP、NT-proBNP、sST2浓度,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心功能,同期住院的95例无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三者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之间血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患者血BNP、NT-proBNP、ST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心衰组随NYHA分级增加,BNP、NT-proBNP、ST2水平逐渐升高,不同心功能级别间三个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三者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性,与LVEF分级呈负相关关系.诊断心衰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下面积ROC(AUCROC)BNP 为0.868(95%CI 0.803~0.933)、NT-proBNP为0.957(95%CI 0.917~0.997)、sST2为0.758(95%CI 0.669~0.846),三者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这三个指标是诊断心衰的标志物,血水平检测对不同程度的心衰患者评估、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sST2是诊断心衰新的标志物,与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相关,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分层提供了参考意义.独立诊断心衰的价值与准确性较好的指标依次是NT-proBNP、BNP、sST2。
-
-
杨阳;
罗义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白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可溶性ST2(sST2)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心衰患者血BNP、NT-proBNP、sST2浓度,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心功能,同期住院的95例无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三者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之间血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患者血BNP、NT-proBNP、ST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心衰组随NYHA分级增加,BNP、NT-proBNP、ST2水平逐渐升高,不同心功能级别间三个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三者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性,与LVEF分级呈负相关关系.诊断心衰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下面积ROC(AUCROC)BNP 为0.868(95%CI 0.803~0.933)、NT-proBNP为0.957(95%CI 0.917~0.997)、sST2为0.758(95%CI 0.669~0.846),三者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这三个指标是诊断心衰的标志物,血水平检测对不同程度的心衰患者评估、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sST2是诊断心衰新的标志物,与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相关,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分层提供了参考意义.独立诊断心衰的价值与准确性较好的指标依次是NT-proBNP、BNP、sST2。
-
-
杨阳;
罗义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白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可溶性ST2(sST2)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心衰患者血BNP、NT-proBNP、sST2浓度,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心功能,同期住院的95例无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三者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之间血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患者血BNP、NT-proBNP、ST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心衰组随NYHA分级增加,BNP、NT-proBNP、ST2水平逐渐升高,不同心功能级别间三个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三者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性,与LVEF分级呈负相关关系.诊断心衰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下面积ROC(AUCROC)BNP 为0.868(95%CI 0.803~0.933)、NT-proBNP为0.957(95%CI 0.917~0.997)、sST2为0.758(95%CI 0.669~0.846),三者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这三个指标是诊断心衰的标志物,血水平检测对不同程度的心衰患者评估、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sST2是诊断心衰新的标志物,与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相关,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分层提供了参考意义.独立诊断心衰的价值与准确性较好的指标依次是NT-proBNP、BNP、sST2。
-
-
杨阳;
罗义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白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可溶性ST2(sST2)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心衰患者血BNP、NT-proBNP、sST2浓度,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心功能,同期住院的95例无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三者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之间血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患者血BNP、NT-proBNP、ST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心衰组随NYHA分级增加,BNP、NT-proBNP、ST2水平逐渐升高,不同心功能级别间三个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三者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性,与LVEF分级呈负相关关系.诊断心衰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下面积ROC(AUCROC)BNP 为0.868(95%CI 0.803~0.933)、NT-proBNP为0.957(95%CI 0.917~0.997)、sST2为0.758(95%CI 0.669~0.846),三者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这三个指标是诊断心衰的标志物,血水平检测对不同程度的心衰患者评估、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sST2是诊断心衰新的标志物,与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相关,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分层提供了参考意义.独立诊断心衰的价值与准确性较好的指标依次是NT-proBNP、BNP、sST2。
-
-
杨阳;
罗义
-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白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可溶性ST2(sST2)在心力衰竭患者的水平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心衰患者血BNP、NT-proBNP、sST2浓度,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心功能,同期住院的95例无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三者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患者之间血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患者血BNP、NT-proBNP、ST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心衰组随NYHA分级增加,BNP、NT-proBNP、ST2水平逐渐升高,不同心功能级别间三个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三者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性,与LVEF分级呈负相关关系.诊断心衰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下面积ROC(AUCROC)BNP 为0.868(95%CI 0.803~0.933)、NT-proBNP为0.957(95%CI 0.917~0.997)、sST2为0.758(95%CI 0.669~0.846),三者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这三个指标是诊断心衰的标志物,血水平检测对不同程度的心衰患者评估、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sST2是诊断心衰新的标志物,与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相关,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分层提供了参考意义.独立诊断心衰的价值与准确性较好的指标依次是NT-proBNP、BNP、sS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