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6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72997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人人健康(医学导刊)、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中医皮肤科国际学术大会暨2013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相关文献由44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靖怡、李斌、李波等。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2997 占比:99.97%

总计:673189篇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发文趋势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研究学者

  • 张靖怡
  • 李斌
  • 李波
  • 程相铎
  • 雍磊
  • Bin Li
  • Ching-yi Chang
  • 于波
  • 关继峰
  • 刘容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云珠; 路雪艳; 郑玲玲; 吴凌颖; 周向昭; 胡立忠; 李国英; 郑利雄; 周乃慧; 马学良; 李钦峰; 周艳; 张红; 王宝林; 李邻峰
    • 摘要: 目的了解445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的差异和特点,进一步探寻特异性IgE检测对疾病预防和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收集全国14家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间荨麻疹、湿疹及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要求参与者至少存在一项特异性IgE检测结果阳性(≥0.35 IU/mL)。所有患者来源于华东、华南、华北和西北地区,年龄0~86岁。血清检测均使用酶联免疫捕获法进行。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就诊季节对患者进行分组,结果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患者特异性IgE增高与性别、年龄、地区和季节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45例存在特异性IgE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中,244例同时血清总IgE增高(≥60 IU/mL),两者不对等。特异性IgE增高检出人数最多的过敏原种类是鸡蛋、粉尘螨、牛奶、屋尘螨和小麦。鸡蛋、牛奶和小麦特异性IgE增高人群主要集中在0~12岁,且特异性IgE均值随着年龄增长逐级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屋尘螨特异性IgE均值为(11.96±26.40)IU/mL,高于女性[(2.78±6.02)IU/mL],华东地区特异性IgE均值为(18.08±34.24)IU/mL,高于西北地区[(1.74±3.98)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艾蒿特异性IgE均值为(2.09±2.23)IU/mL,低于女性患者[(39.00±51.25)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季节过敏特点存在差异。鸡蛋、粉尘螨、牛奶、屋尘螨和小麦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主要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 秦岭; 陈亚峰; 吴怡峰; 秦万章; 王强
    • 摘要: 介绍秦万章教授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其主要病因属风、湿、热邪,常规治法为祛风、清热、利湿,治疗主方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灵活应用活血化瘀、养血润燥,安神解郁、重镇止痒,以及健脾补肺、益气养阴等法综合施治。并举验案2则。
    • 张莹
    • 摘要: 目的:探讨423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儿童血清特异变应原(sIgE)及总IgE水平的变化.方法:对2016-01~ 2019-12在我院就诊的423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儿血清样本进行血清sIgE和总IgE检测.结果:423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儿童中,总IgE阳性3185例(75.24%),荨麻疹、湿疹总IgE阳性率分别为80.21%、77.94%,均显著高于其他变应性皮肤病的66.79%(P<0.05),但荨麻疹和湿疹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gE阳性3004例(70.97%),其中荨麻疹血清sIgE阳性率为63.97%,显著低于湿疹、特异性皮炎和其他变应性皮肤病的72.02%、78.55%(P <0.05),湿疹与特异性皮炎和其他变应性皮肤病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皮炎和其他变应性皮肤病≥2种变应原反应阳性几率为84.28%高于荨麻疹、湿疹的72.08%、77.03% (P<0.05),荨麻疹和湿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型变应原以粉尘螨37.40%、户尘螨39.17%阳性率较高,食入型变应原以蛋白蛋黄28.09%、牛奶19.40%、鱼虾蟹12.69%阳性率较高;3个年龄组粉尘螨、户尘螨、多价霉菌、猫狗皮屑、鱼虾蟹、牛奶、蛋白蛋黄的sIgE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儿存在多种变应原交叉反应,吸入型以粉尘螨、户尘螨为主,食入型以、鸡蛋、牛奶为主,且不同年龄患儿变应原阳性分布存在差异.
    • 黄冬娟
    • 摘要: 目的:研究润燥止痒胶囊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中心2019年1月—2020年6月门诊治疗的14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接受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接受润燥止痒胶囊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免疫炎性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4及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采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西替利嗪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机体快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 熊光茂
    • 摘要: 目的 分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钙治疗的效果.方法 入选时限:2019年1月~2020年6月;观察对象:10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例样本,以Excel表格将观察对象分组,50例入对比组取葡萄糖酸钙治疗,50例入研究组取门冬氨酸钙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综合有效率为94.00%(70.00%+24.00%),高于对比组的76.00%(46.00%+3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采取门冬氨酸钙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应用价值可靠.
    • 刘艳华
    • 摘要: 目的 观察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恢复情况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枸地氯雷他定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 魏秋姣; 杜鹏; 刘小凤; 黄嘉怡; 沈守星
    • 摘要: 目的 了解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sIgE)的种类、分布与相互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欧蒙过敏原检测系统对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就诊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血清总IgE和特异性sIgE检测,按年龄将患者分为婴幼儿、青少年、中青年和老年组,分析组间特异性变应原的分布;将总IgE数值分为正常组、2倍参考值组、3倍参考值组、大于3倍参考值组,分析总IgE和特异性IgE(sIgE)的关联性.结果 985例患者中总IgE检测有反应性578例,sIgE检测有反应性716例.吸入性过敏原最多的是尘螨组合(屋尘螨/粉尘螨),其次是蟑螂,食入性过敏原最多的是海鱼组合1(鳕鱼/龙虾/扇贝),其次是淡水鱼组合1(鲑鱼/鲈鱼/鲤鱼);吸入性过敏原各年龄组中最多的为尘螨组合,食入性过敏原中,婴幼儿组最多是鸡蛋白,其余三组为海鱼组合.IgE浓度各浓度的占比不随总IgE浓度改变而变化,除总IgE的浓度大于3倍参考值时sIgE浓度6级(非常高的抗体滴度)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尘螨组合(屋尘螨/粉尘螨),蟑螂,海鱼组合1(鳕鱼/龙虾/扇贝),和淡水鱼组合1(鲑鱼/鲈鱼/鲤鱼)是变态反应性患者最常见的过敏原物质,当总IgE的浓度大于3倍参考值时sIgE 6级(非常高的抗体滴度)数量明显增加.血清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测对个体化治疗和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 李雪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茂名地区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实施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方法选取735例在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患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其中门诊患者288例,住院患者447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年龄阶段、及疾病类型进行随机分组,对所有患者实施皮肤点刺试验并分析结果。结果735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中阳性率最高的皮肤变应原为粉尘螨吸入,共有阳性数为256例,占比34.83%;小虾类食用阳性数为100例,占比13.61%;组间差异明显,(P<0.05);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变应原总阳性率比较明显,按照年龄阶段8-18岁以及18岁以上的患者变应原总阳性率分别为51.00%和63.5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茂名地区735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中,经过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显示其主要变应原吸入性最高为粉尘螨,食用性最高为小虾类,并且所有年龄阶段中18岁以上的成年患者皮肤点刺阳性率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