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第三届海峡两岸教育发展高峰论坛
第三届海峡两岸教育发展高峰论坛

第三届海峡两岸教育发展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福州
  • 出版时间: 2015-09-19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台办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福州大学

会议文集:第三届海峡两岸教育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2014年3月在台湾出现的以反"两岸服贸框架协议"为主要内容的所谓"新太阳花学运",引起了两岸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在追溯其发生原因时,人们普遍注意到,是否与一个时期以来的台湾某些"台独"鼓吹者所推行的"去中国化"教育有关呢.因为所谓"新太阳花学运"的主要成员的年龄结构正与接受"去中国化"教育的时间段相吻合.此一时间段内,从李登辉公然脱下假面具抛出"两岸一边一国论",开始实施"去中国化"教育;陈水扁冒天下之大不韪大张旗鼓地从课纲到教材的"台独化""去中国化";马英九当局虽有"课纲"微调,但也遭到违法违纪者的无理抵制.期间经历了17年以上的时间,以当初年龄5到10岁来算,至今是22到27岁,正与"新太阳花学运"主要成员的年龄相符.所以,对于一个时期以来的台湾义务教育的教材研究,引起了两岸关系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领导和同仁的重视,将"两岸义务教育人文学科课程教材比较"列为2014年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将简略报告这一研究的结果及其思考.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和建议,包括两岸课程教育专家和相关学科学术研究家,加强对台湾相关课程教材和学术专题的深入研究,在坚持"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五来讨论课纲的修改和编写、修订教材,探讨共同合作编写相关课程的可行性,应当重视两岸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摘要:在教育评监实务上,评监人员因涉及专业规划与判断,因此包括评监委员的公正性、客观性及专业性等问题,总能引起诸多讨论与争议.本文以评监人员专业素养及特质为重点,分别探讨其重要性;并以先前笔者研究的结果,提出评监人员创意特质的面向与内涵,期待评监能在重视公正、客观、稳健的主要价值外,更多元而有创意的去面对实务问题.评监人员勿忘以「人」为本位的专业精神,视评监为专业而乐于投入与学习,增强自我修练,才能以更正确与宽广的视野来面对工作与问题,达成评监真实的目的.
  • 摘要:"九年一贯制"办学实践,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在办学类型、办学思路、学校特色、德育方略、课程教学、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同时对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问题,也需要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应对.
  • 摘要: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化浪潮,教育信息化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础教育活动已处在革命性变革的前夜.作为确保教育优质发展的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也面临着新的课题.为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国内外的教育工作者已开始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的一系列实践探索,激励着人们更加关注基于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的未来发展道路.
  • 摘要:台湾教育经费之法制保障,最早系源自1947年公布之「中华民国宪法」,惟其条款後经1997年之「宪法增修条文」冻结,并於2000年起改由以「教育经费编列与管理法」为主要法律依据.而无论是过去的宪法保留层级,抑或是目前的法律保留现状,均有宣示并具体保障国家发展教育文化之功能.本文除整理台湾教育经费法制规范脉络外,亦进一步比较分析国际间之教育经费编列情形,以针对台湾未来应有之教育经费法制规范内涵提出建议.
  •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突出的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异地中高考问题、职业教育问题、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形成均具有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需要加强研究,摸清根源,综合施策,用好教育资源存量与扩大增量并举,进一步加强省级教育统筹,中央财政设立县城镇中小学建设专项基金,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精准发力,以确保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持续健康发展.
  • 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郑东新区始终坚持"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将教育视为"聚人气、促发展"的最重要发展的环境,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学校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全省教育高地.自2006年第一所学校建成投用以来,在不到十年时间内,郑东新区已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74所,教职工3365人,在校中小学生54360人,在园幼儿2752人.本文主要提出了要加强学校布局建设,推进硬件设施均衡配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师资力量配置均衡,规范招生工作,保证学生入学机会均等,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等发展建议。
  • 摘要: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责任.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进展缓慢.黑龙江省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大投入、明确责任,科学设定时间、路线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摘要:建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教育问责制的建构能够为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保障.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城中的教育问责制建构,需要建立在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同步性,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制度改革核心内容的适应性,以及对公众城乡教育利益合理诉求的回应性的价值定位之上.同时,要着力破解大陆现有义务教育问责制存在的问责主体单一,问责客体模糊;问责标准缺失,问责内容狭窄;问责程序失范,问责力度不大等问题.最终,通过组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问责委员会,引入异体问责;建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问责标准体系,拓宽问责范围;规范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问责程序,加大问责力度等策略来建构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目标和需求相适应的教育问责制.
  • 摘要:自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五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在课程标准与教科书修订、课程实施特色化、课堂教学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考试评价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正在向"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的课程改革总目标努力迈进.
  • 摘要:2015年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国文科及社会领域微调课程纲要实施,引发社会极大争议与冲突,从而教科书制度也面临挑战.本文除剖析课程纲要定位外,并就课程纲要与教科书审定、选用及入学考试评量相关议题进行分析後,提出以下建议:课程纲要可依总纲、领域分科纲要明定其法律位阶;课程纲要应维持稳定的发展周期;「一纲多本」仍是当前台湾教科书制度的主要选项;课程纲要应松绑,还给教师课程自主权力.
  • 摘要:两岸高中语文教材都是以汉语言的母语教育、以培养汉语言的读写听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其主要内容的;都是以普通话为规范语言,所使用的基本词汇相同.这就是两岸语文教育最主要的共同基础.而任何语言教育最重要的载体是选文,这就是叶圣陶说过的,语文就是成篇之作品(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730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没有成篇作品,文字只言片语、说话支离破碎,如何能培养实际的读写听说能力,成篇作品自然包括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两翼,但二者又有文野之分,语言的规范、精粹、升华、传承主要又是靠书面语,特别是现代教育普及之后,据有关研究,一个人读写听说能力的提升,百分之六七十是靠学校教育中的规范书面语,尤其是名篇作品获得的.这还是就语言教育的角度说的,经典名篇、优秀选文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方面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前辈大师王国维、鲁迅、胡适、叶圣陶、朱自清等都就经典名篇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基础性说过许多至理名言.因此,两岸合编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当然,编写基础教育教材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合编教材则更为艰巨,需要磨合、处理的问题非常多,但只要秉持“九二共识”,坚持和平发展,再艰巨也能到达光明之途。
  • 摘要:课纲、课程、教材改变的意义与目的有幸受邀参与第三届海峡两岸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台教学四十余载,担任台北市教育局音乐科辅导员二十八载;在此期间曾经历旧课纲、旧教材的教学与教材制作;又经历微调之课纲、课程、教材之教学(当时称它为「创造思考教学」);参与大幅修订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音乐课之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纲要谘询委员、课程实验教学与种子老师训练工作,亦担任小学审定版音乐课本主编;更参与从课纲改为能力指标之讨论与课程实验教学工作,在这演变的过程中深感课程为文化的承载,每一段时期的发展都蕴含着当时的教育思想、主流理念及社会文化,因此课程发展与变迁,是必然的.基于此概念,课程发展需要一种坚定的正向思维,而非零星的增删.
  • 摘要: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校长一向是学校组织效能的关键人物,其领导关系全体师生,其决策是学校朝向目标的共同途径(Edmonds,1979).然而近年来,各国校长皆面对愈来愈复杂之教育环境,面临愈来愈快速的教育变革与改革,被期待之角色定位愈来愈多,校长不再仅是行政决策领导者,更必须是课程与教学领导者、愿景设计者、学习型组织领导者、艺术文化特色塑造者、社区合作夥伴者、翻转学习建立者等,职是之故,其领导也就愈来愈需依赖持续的专业发展来维持与提升,而许多国家皆将中小学校长培训与专业发展列为教育改革重点项目,介绍了引导学模式,并从锻炼校长思维层次,培养教育价值观和教育哲学观等方面提出展望。
  • 摘要: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远性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大陆各级各类教师队伍状况已经有所好转,但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仍会长期困扰各级各类教育.本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增长速度和教师数量变化规律,与发达国家教师队伍现状对比的基础上,对大陆未来教师队伍发展规模质量状况作出了基本判断.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从教师规模与质量上看,幼儿园教师、普通高中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需要基本维持2003-2013年平均增速,小学、初中及中职教师总量保持基本稳定,成人学校教师规模适当调整,大陆每万人口生师比就趋近发达国家教师发展现有平均水平,各学段学历结构稍逊于发达国家现有水平。未来巧年,大陆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基本满足实际人口增长的趋势,某些指标与世界上发达国家2012年左右的状况比较接近(至2030年,我国预计总人口141760万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将超过40000美元,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 摘要: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根据近几年我区少数民族学前教育数量上的大幅增长以及在教育理念、师资培养培训、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和特点,如,近几年随着幼儿教育财政、教师和课程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调整,全区新建了一批乡镇(苏木)民语授课幼儿园;配套跟进了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养培训;园本教研彰显了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等,为全面、系统了解当前全区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当前少数民族幼儿教育政策性和特色性问题,提出要更新观念,提高双语教师专业化水平,转变教育行为,遵循幼儿教育规律,拓展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办出民族特色。
  • 摘要:各国高等教育机构皆致力于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尤其是台湾与中国大陆高教人才的养成表现,广受外界关心与评论.本研究试图从心理动机角度,检视台湾与大陆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并评估其学习模式与学习成效间关系比较.调查对象以两岸大学商学院学生为主,台湾有效问卷数计378份,大陆为273份,以结构方程模式(SEM)进行两群组样本在研究路径关系之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台湾学生在应用型学习的认知程度高于大陆学生,但在学业认同的认知程度则低于大陆学生.另在路径分析部分,台湾学生在角色认同对于不同学习模式的正向影响,及应用型学习对认知获益与非认知获益的正向影响皆优于大陆学生.最后,研究结论针对理论模式及后续研究提出具体建议.
  • 摘要: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标志,大陆职业教育进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阶段.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台湾"技职教育"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台湾技职教育模式".本文在研究、提炼台湾技职教育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台湾模式对加快大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步伐的启示.作为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台湾“育达系”职业院校抓内涵、重质量的经验做法,同样给大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很大启示。内涵、质量与特色是职业教育的立世之木,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都必须把教学工作摆上中心地位,全面实施具有职业教育特色、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能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模式。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职业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 摘要:本文根据台湾地区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联动的教育实践现状,分析其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联动关系及权益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陆地区应借鉴台湾地区的有益经验:政府应担负起更高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制度;通过学校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努力创建特色智慧校园,使得学生、教师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事业,家庭和社会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配合辅助学校更好的发展.
  • 摘要:本文从当代社会变迁及学习型态的改变出发,巨观的分析英国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全国性博物馆教育计画的初步成果,及微观的介绍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内涵及在功能上的演变;同时说明博物馆以文化回应理论来推展科学教育的可能做法,并探讨博物馆和学校教育功能之间的互补关系.
  • 摘要:中小学校长的角色攸关学校发展.过去部分中小学校长存在着「以行政为目的、教学为手段」、「行政为主、教学为辅」的偏差观念,对于专业上的教学领导长期受到忽视,这种现象值得吾人加以重视.本文主要在探讨台湾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的困境与前瞻,首先分析教学领导的概念,其次探究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的困境,再者析述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的前瞻策略,期能有助于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角色功能的发挥.
  •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阶段校长推动组织变革的促动因素、作法与实施策略.二十一世纪是个变动的年代,亦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经营的时代.校长是关键的推手,学校变革经营成功与否与校长和学校成员间互动的情形密切相关,校长必须具备变革经营理念、引导变革行动、带领核心团队凝聚共识、激励从事变革思维等能力,才能带领团队落实变革经营理念.学校组织变革的成功要素,包含观念上要形塑组织变革共识、目标上要建立组织所要达成的成果、文化上要建立知识分享、法规上要适度松绑、经费上要提供适度支援、技术上要结合网路科技,才能有效实施变革.
  • 摘要: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发展过程:从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出发,开展扫盲教育活;关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开展非正规教育为脱贫服务项目,将扫盲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通过项目活动,倡导参与式的学习方法;提高社区成员基础知识和能力,促进个人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构建基层社区终身学习机制.
  • 摘要:本研究旨在从校长如何从学校在地文化的理解开始,进而予以脉络化、重构的过程中,以其教育哲思、教育理念及办学理念为基础,并经由反思与学习的习性,透过校长领导的策略,实践於文化回应教学,以精进教师教学品质,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历程与内涵.为能达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文献探讨评析相关议题的论述,并以立意取样的方法选取一位具有反思学习的习性,并致力於文化回应教学为学校特许任务的理念学校校长及其学校为研究个案.本研究以「让资料说话」的质性研究分析为取径,采用访谈法、文件分析法与电子邮件为研究方法,以达成研究目的.在文本架构方面,首先以前言论述本研究的脉络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则将个案学校所蒐集的资料与文献对话,相互融合後予以分析及诠释意义,最後提出结论.
  • 摘要:教育政策是指向具体实践的,不可能简单凭借领导的经验、立场、观点或意见来制定好,好的教育政策必须要有专业研究做支撑,而研究又必须以数据为基础.但是,单一维度的政策研究难以支撑出好的教育政策决策,所以,政策研究必须置于多维视角和多重数据之上,然即使将教育政策研究建立在了大数据之上,其政策决策仍要经历利益博弈的过程,政策关涉群体的利益分析是决策不可绕过的一步.
  • 摘要:民族教育政策是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建国六十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民族教育政策措施,促使全国民族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断阶段、不同民族、不同政策问题等而出台的民族教育政策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体系,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出现着及时的变化和发展.本文围绕2015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浅谈民族教育政策出现的新特征,包括科学性、务实性、公平性、新颖性等。
  • 摘要:自从1998年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开始在中国大地上逐步形成的"独立学院"发展至今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管理者和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企业家、投资者和民间游资对"独立学院"的浓厚兴趣.教育主管部门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俗称第26号令)中提出规范独立学院办学,并规定独立学院需要脱离母体学校而引入"非财政性经费投入"且在5年过渡期后进行检查验收,时至今日,没有一所"独立学院"真正获得教育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其运行管理模式因此存在多种多样,本文就对"独立学院"混合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独立学院的品牌资源、软实力影响力需要通过母体学校发挥作用,同时还需要独立学院自身努力积极建设,母体学校声誉日隆则独立学院影响力增加,反之则减少。管理架构:董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董事会构成:可以是五人或七人构成,投资方必须多占一席,且董事长由投资方委派,院长则由举办者(母体学校)委派。正确处理好投资方集团利益和举办方母体学校利益特别是在办学成本与办学声誉取舍中寻找合理平衡点是合作办学的基础。同时协调好三者关系:投资者、母体学栋独立学院。建立制度契约(合作办学协议、独立学院组织章程)、明确利益链结(投资者、母体学校、独立学院的资源配置有效性与利益博弈)、重视人际关系(投资集团董事长、母体学校校长、独立学院院长的人际均衡)。
  •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美国近年来最重要之教育政策,其在2001年所订定全美各州於2014年每位学生相关学科应达到精熟(proficient)的目标现在看来已无法达成,故欧巴马政府特别重新检视该法案的内涵,并以弹性的行政命令公告各州可重新申请该州的标准完成期程和方式,此举对於我们所熟知的将有深远的影响.透过原本的实施,让美国联邦政府藉由经费的补助实际影响了各州的教育实施,此举虽引来许多对於无视於美国宪法尊重各州教育事务的批评,但却也延续了10余年之久.但是欧巴马政府於近期所做的改革,又将制订学生成就标准的权力回归给各州,并让各州依各自情况订定如何不让一个孩子落後的期程.透过弹性的作法,修改本法案既定的目标,也同时再一次更动联邦政府和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制订绩效的权力.本文即是基于此项改变,进行其中脉络的分析与研究.
  • 摘要:"课程是教育的灵魂",它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追求,是培养目标的实施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特色课程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助推器.如何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是当前中小学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做好中小学学校特色课程建设,需要思考并着力做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特色课程的确立,二是特色课程的设计,三是特色课程的实施四是特色课程的评价,五是特色课程的发展,六是特色课程的保障.
  • 摘要: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正是这种共同的历史文化,构成了海峡两岸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客观基础.因此,海峡两岸的高中历史教育都必然要以这种共同的历史文化作为主要对象和内容,由此也就为比较海峡两岸高中历史教育提供了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既然如此立足于这一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探究海峡两岸高中历史教育理念的差异,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教学目标和学科能力陈述和说明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两者就此所作的相关规定反映出海峡两岸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存在差异,同时也各有所长,因此需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海峡两岸高中历史教育共同发展。
  • 摘要:国乐在两岸都有很好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现代化的脚步,民众对于音乐的审美观也逐渐与世界接轨,因此当代的国乐有更多面相的发展,不论乐曲的音乐风格或表现方式,都有多元的新颖的面貌呈现.当社会大众开始喜欢「国乐」,重视「国乐」,那麽就有更多的音乐工作者参与国乐的演奏、创作、研究与教学,使国乐在良性循环之下,演变成为当代的重要乐种.究竟「国乐」是何种音乐?笔者於今年六月在台湾成功大学文学院所举办的第一届「从误读、流变、对话到创意」国际研讨会中,所发表的论文《台湾国乐发展之流变》,文中对于国乐一词有详细的说明,从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和艺术性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 摘要:本文重点比较了台湾康轩版生活《生活》(小学一、二年级)、《艺术与人文》(小学三年级至九年级)与大陆人教版《音乐》(小学、初中)教材中选择的音乐曲目,发现两岸有着如下差异:一是曲目选择的地域差异,大陆的"民族化"与台湾的"本土化";二是曲目选择的风格差异,大陆的"儿童化"、"艺术化"与台湾的"流行化"、"现代化";三是音乐文化的主体差异,大陆的"母语化"与台湾的"西方化";四是歌曲创作的差异,大陆的"原创性"与台湾的"拿来主义";另外,还存在着两岸外国曲目的翻译差异(包括作曲家姓名、曲名、歌词等),以及一些音乐信息的不对称.
  • 摘要:本文旨在析述台湾地区特色学校发展的效益、挑战与对策.首先,析述台湾地区特色学校发展的效益.其次,探究台湾地区特色学校发展的挑战.复次,析论台湾地区特色学校发展的对策.最後,提出本文之结论.建议学校从本土性入手开展特色发展,强化长期系统性研究,分享实践智慧,建设资料库,以实际行动解决遇到的问题等。
  • 摘要:乡村教师曾经是乡村社会中的菁英代表,他们以最快的方式实现了自身社会位阶的上升.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一样快速被社会"甩开",乡村教师在经济、文化地位和情感上都经历了剧变.这种剧变混沌了乡村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的认知,同时压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媒体、教育体制也扮演了推手的角色,加剧了乡村教师的困境.在真实的教学工作中,乡村教师面临着各种教育难题,如生源的流失、考评要求、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等,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被过度地"标签化".社会媒体对乡村教师形象的刻画具有"扁平化"特征.他们或者成为"吃苦耐劳"、从事着"艰苦事业"的人或者成为"混日子"的人.但是这两种角色并不足以描绘乡村教师当前的形象,更无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曾经作为乡村的佼佼者的自豪感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转型中转化为失落感.挖掘并发展乡村教育的质量内涵需要重构乡村教师的主体性,走进乡村教师的精神世界,就必须直面教师在时代浪潮中所面临的权益和困境,发现乡村教师之间有很强的共鸣感,尤其是在自身权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女教师的情感婚恋问题等方面。这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被误认为是个人问题,教师不得不独立面对。但实际上,这些问题涉及到制度、体制问题,教师被卡在城乡二元对立之间。教师的个人故事被忽视,教师真实的无助感没有被接纳和对待。而在实践中,也认识到一个精神上的抚慰实质上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依靠乡村教师形成有效的支持性网络。在搭建乡村教师支持体系上,政策创新、实践探索、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力量形成有效的联动。
  • 摘要:大规模大陆学生体质与健康联合调研始于1979年,由原国家体委、教育主管部门、卫生部共同组织.此后,自1985年开始,调研工作每五年一次,形成制度,是大陆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最具权威的调研制度,也是世界范围仅有的大型调研制度.本文利用1985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5次大陆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相关数据,对大陆汉族7-22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25年的指标进行动态分析,以揭示其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显示:25年来,大陆7-22岁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整体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其中部分指标在一定阶段呈现下降速度减慢或者平均值正向回归现象.
  • 摘要:本研究发现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显示,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行为有显著影响,尤其是教师"清晰解释课程目标与要求"对学生学习行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达6项之多,其次是"用案例或图示解释教学难点",影响了3项学生学习行为,再次是"及时反馈考试及作业情况"影响2项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研究结论清晰地揭示了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之间的内在结构,对教师培训和学生指导具有独特价值.
  • 摘要:《高级中等教育法》已於2013年7月公布实施,正式宣告了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正式迈入执行阶段.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讨对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政策目标执行达成程度、104学年入学方式调整、执行问题与改进方式.采取问卷调查研究法,以台湾全部国中教师为研究对象,共计抽样学校为85所,共抽取1117位教师,回收可用份数862位教师.采用描述性统计、t考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最後依据研究结果,对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方面提出建议,比如完善各科教学纲要,配套设施等,减少学习压力、加强教师与家长沟通,改变升学观念等.
  • 摘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是我党面对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所作出的准确判断和重大部署."十二五"期间,我区高等学校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紧迫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只有抓住改革发展的契机,充分考虑未来需求,以引导推动高校科技工作更加注重内涵提升为根本目的,造就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
  • 摘要:普通高中是承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堪称国民教育体系之"腰".课题组在全面把握2012年普通高中教育总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采用普通高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分析各省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状况,并重点分析了普通高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发现,普通高中教育已进入高位稳定发展阶段,但仍存在省际、校际发展差距明显、中西部地区办学条件差、大班额问题突出等问题建议采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师资水平、规范办学行为、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等措施,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发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