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坛
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坛

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坛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太原
  • 出版时间: 2008-11-14

主办单位: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会议文集: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98条结果
  • 摘要:本文以2005-2007<会计研究>上发表的内部控制文献为研究对象,对现有文献进行简要分类,认为,就现有文献看,应该(1)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问题;(2)重视内部控制中人的积极性。
  • 摘要:在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我国国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进行了回顾,并对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进行了分析,强调国企的盈利能力、突出现金流量指标、重视国企的债务风险状况、关注国企潜在风险和经营增长水平及发展后劲是其主要特征.
  • 摘要:本文探讨了商誉的本质是一项内部衍生的无形资产,并在此基础上对商誉的两种分类——购并商誉和自创商誉进行了辨析,指出二者的转换关系及购并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最后从购并的角度探讨了二者之间存在的更为紧密的联系。
  •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企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有效发展.本文选取35家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的上市公司,在建立建筑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通过聚类分析法对这3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状况进行初步分类.在此分类基础上,再运用判别分析方法构造出一组判别函数,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建筑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自身验证和外部数据回代验证,证实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准确性高,可操作性强,能够及早发现建筑企业财务危机征兆,有效预测财务危机,为建筑企业的财务危机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为我国建筑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我们发现: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利润质量指数和固定资产比率对建筑集团企业财务危机预警起重要的作用。这些指标涵盖了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以及资产比率范围,具有较好的全面性。同时,这些指标也较好的验证了财务风险演变的征兆.rn 由于预测样本量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预测的准确性并且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可行性也会影响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应将模型预测结果与日常综合评价分析相结合,将财务预测与经营活动中相关分析预测相结合,以确保预测的准确性和完备性。
  • 摘要:本文介绍了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理顺产权,确立体制,主要有纵向整合、横向整合、整理股权、集团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方式等,并指出创新机制,促进发展的观念。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手段,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其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向管理层、决策层提供关于效率、效益和防范风险方面建议的高参、顾问、智囊,因此如何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更大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内部审计的作用是什么?怎样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这就要注意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要力求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审计模式.在一定模式下,一切以企业中心问题和重点问题展开内部审计,更大的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从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探讨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完善内部审计.
  • 摘要:审计问责作为一种监督公权的制度安排存在现实的实施困境,涉及法律法规、审计体制、信息传递、权责分工等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的这些难题对于审计问责制度化,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形象意义重大.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使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更为严峻,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中航油”(新加坡)巨亏事件、“长虹”巨亏事件及金融系统特大要案,无疑印证了我们的担忧.因此,如何加强对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的管理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重要问题。本文从目前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现状开始,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重视具体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忽略整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较少对财务风险管理主体责权配置的研究等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围绕构建动态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文章第二部分从动态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涉及的三个方面内容展开,首先是对财务风险管理机构设置问题的探讨,在明确财务风险管理主体确定的前提下,提出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包括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财务风险管理部——财务风险管理科三个层次;接下来对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了讨论,提出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风险报告制度、财务风险管理问责制、财务风险管理奖惩制度和财务风险文化建设制度;最后是关于动态财务风险管理行为的阐述,指出动态财务风险管理行为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并分别对三个行为的含义、方法进行了阐述.本文在动态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个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动态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是在一系列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体持续地作用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过程.并结合图示对动态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了具体说明.rn 本文创新点在于:1.对财务风险管理主体和财务风险管理机构进行了界定;2.提出了动态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概念,并构建了动态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 摘要:最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多元化经营、跨国经营等经营模式对企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加剧、法律趋紧、网络全球化以及复杂的业务形态,都在挑战企业的经营能力.本文以上市公司——高新张铜为例进行分析,认为因为不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是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造成资金链的断裂,最终陷入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只有根据最近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等单位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具体要求,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地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控制,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内部监督制度,才能防范财务等各类风险,保证每一决策不失误,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
  • 摘要:今年五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销售与收款循环是企业实现增长和盈利的关键活动之一,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最大、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一般雇用大量的销售人员,销售组织大多采用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即在地区、省市成立各级销售分公司,因此,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难度大,控制复杂.本文以某大型企业为例,全面评估其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重大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中有关控制活动的设计思路.
  • 摘要:按高职办学要求,管理类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是难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审计类专业,以相对固定的形式,与社会审计企业合作,在每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计”中,实施学生顶岗实习为个案,通过七年的合作,探讨校企合作模式,走出一条“三赢”的道路.
  • 摘要:本文主要对2008年10月11-12日在北京召开200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亚洲年会所发表讲演进行综述.目的主要是通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工作动态以及今后准则的修改动态,为会计理论界进行会计准则理论研究提供参考.论文主要侧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讨论的“财务报告的列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公允价值”和“金融工具”准则的重大修订和理念的重大变革进行讨论,并介绍“XBRL可扩展业务(商务)报告语言项目”的研究情况.
  • 摘要:观中国会计改革开放30年实践,我们有理由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会计人士的思维方式去探寻新所得税会计的认知路径,为近一步拓宽会计新领域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各国不可回避的事实.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使得我国向国际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新会计准则趋同的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适应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就必须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改革。在财务报告改革中应遵循有用性、有效性、成本效益和表内优先等基本原则,加强财务报告目标理论研究,完善三大基本财务报表,改进报表结构,考虑吸纳人力资源要素,丰富和规范表外信息披露,采取差别报告和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借以搭建起一个新财务报告体系。这个新财务报告体系的发展方向必将是与国际惯例趋同的,这也是中国在经济方面与世界接轨的主要表现.
  •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和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才选拔和培养基础环节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迫切需要全面实施改革,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日本的公认会计师考试制度及其特点,从考试体系、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和实务经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日本公认会计士考试制度经验的基础上,从考试体系、考试阶段、考试科目和实务经历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相关建议。
  • 摘要: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斗争在新形势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错综纷纭的新情况新问题,迫使我们对反腐机制建设从创新性和长效性的高度进行多维思考与深度探索,明确新思路,寻求新路径,研究新举措.本文通过剖析腐败现象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危害性和反腐倡廉的现状,进一步理清反腐机制建设的思路,研究会计监管对反腐机制建设的推动作用和改善效应的路径.
  • 摘要: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作为我国会计市场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羁绊了其自身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需要认真审视我国行业的现状,发现问题,认清与国际同行业的差距所在,深刻思索机遇与挑战,积极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趋利避害,促进我国注的进一步发展,旨在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建议。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的背景;其次分析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与其发展所遇到的障碍,并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已进入我国市场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相应对比,旨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找到差距所在;最后针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摘要: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以行业自律为主的行业监管模式,在通过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创建了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后,标志着美国开始进入独立监管的时代.而对于同样存在众多审计失败的我国来说,如何在后安然时代进行行业监管,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无疑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时间,学术界对我国目前实行的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进行了重新审视,对构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新模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笔者认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高度的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独立监管模式只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发展中的必然产物,其目的还是为形成高度的行业自律管制模式服务的.但在现阶段,我国实现高度的行业自律监管是十分困难的,也不符合我国的当前国情,所以政府监管和独立监管都是必要的,但行业自律监管也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将在对我国现存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新模式,即以政府监管为引导,独立监管为主体,行业自律监管为辅助的混合监管模式.
  • 摘要: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是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注册会计师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考试制度的健全与否,不仅是一个选拔人才的问题,还是一个与培养人才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严把考试关,抓好准入条件,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实行时间不长,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1)所选拔注册会计师数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设企业、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各方对会计及审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市场需求量也一再增加.如果要满足未来的需求,至少需要35万名注册会计师,目前注册会计师人才缺口达20万之多.(2)选拔的人才质量不能满足执业要求.由于注册会计师考试对考生的所学专业、工作经历没有限制,不少缺乏专业基础知识的非本专业考生及没有任何实务工作经验的初出校门的学生凭借考试技巧通过考试.他们在执业过程中给客户留下了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行业知识知晓甚少的不良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存在着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本文从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存在问题出发,结合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思路,提出改进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相关建议。
  •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风险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重大影响,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风险管理的条件、原则,提出了质量控制的风险控制对策和自担风险、转嫁风险的财务对策.
  • 摘要:会计管制是否必要?这是一个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根据会计管制的分类解读,提出会计管制的“三分法”,并深入探讨了会计管制的三元逻辑框架,以此来解释会计管制的必要性及其内在逻辑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摘要:公司治理已发展为广义公司治理,风险成为公司治理所关注的核心因素.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基于风险管理目标的整合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论述了传统内部审计的缺陷,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纳入公司治理的框架之下,构建出基于公司治理框架下的风险导向审计,并提出发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若干途径.公司治理框架下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助于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公司治理绩效,从而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此外,未来的内部审计对象将重点关注各种层次的企业风险,传统的审计风险关注物本因素,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的因素成为引发和控制风险的关键,人本审计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 摘要:随着企业决策权力的扩大及理财环境的改善,税收筹划已逐步成为企业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内部控制建设与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中的运作,认为将税收筹划活动作为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之一,对于企业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更好地运用税收筹划具有积极的作用。
  • 摘要:本文以2007年3月2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起草说明>为背景,针对其提出的要制定一部具有统一性、权威性、和国际接轨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引发思考.回顾了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历程,分析了现行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特征及缺陷,指出了由政府主导制定、立法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会导致制度规范的外部强制性与内部控制本质的差异,导致政府监管部门作为监管者与企业作为内部控制的逻辑需求者之间的不协调,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将企业内部控制外部化、法制化,规范化,带有强制性色彩,影响了企业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文章由此而引发一系列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思考,提出了政府及其监管机构应该成为企业外部控制机制的建设者和执行机构,成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助推者,并建议其将工作重心放在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所需的环境打造、宏观指引、评价监督等方面.
  • 摘要:日前,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在适当引入了COSO报告5要素框架的同时在内容上还体现了风险管理8要素框架的实质,充分强调了风险的重要性。本文从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基本规范>带给我们的挑战和完善内部控制应采取的措施3个方面,分析诠释了<基本规范>对于我国企业的意义以及我国企业应如何就<基本规范>的要求加强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希望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有所启示.
  •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从起步到日益发展规范,走过了相当漫长的里程。笔者有幸参与了财政部纸织的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起草、修订工作,能直接参加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对作者来说更多地感觉到压力与责任。本文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背景,简要介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框架、体系、特点,同时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出若干粗浅的思考。
  • 摘要:目前,电算化财务系统已经在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广泛应用。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结构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中高效运作的微观层面上的制度基础.企业资本的运作主体主要包括资本投资者、资本家和企业家这三个利益主体。如何从财务关系这一层面上在三者之间构建有效的利益权衡与激励机制、明确地界定三方的利益边界是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运作能否完善和成功的关键性制度安排,而这正是财务管理和控制结构所要研究的主题。创新点在于论述了企业财务系统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紊乱的背景分析以及财务系统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对策.
  • 摘要:为了适应新的竞争与发展环境,强化和推进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深化财务预算管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这是加快中央企业改革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举措;要求企业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内部财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考核工作,完善财务预算工作体系,推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这就在预算管理的理论内涵、组织体系、模式方法和时限监控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rn 我们要拓展视角,全面理解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深层内涵;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运行过程中,构建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刚性责任体系。rn 为了强化内部控制,实效性推进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构建财务会计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应当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上给予保障,如建立分层级的预算管理机构体系等;要贯彻执行“法治、监管、自律、规范”的方针,强化内控、有力监管、综合治理、正确引导、循序渐进、稳步发展,要加强和改进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监管,切实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rn 此次改革,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和控制,进一步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此次改革,将有利于中央企业全面提升管理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及明确和强化社会责任.
  • 摘要:企业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时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重要性判断的可操作性较差.为了便于操作,一些企业就凭经验估计的方法制定了重要性的数量界线.本文以案例的形式说明,企业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作出重要性判断时必须将数量和性质并重,不能绝对依赖于任何百分比数字界线;重要性水平的判断需要从单项和总体两方面加以考虑;在内部控制的审计中作出重要性判断时要考虑管理当局的动机.
  •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一系列的财务欺诈丑闻引起了中外会计界的广泛关注.2002年美国通过了<萨班斯法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做出严格规定,旨在通过立法强制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恢复投资者的信心.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严重缺位与失灵.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借鉴SOX法案,颁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必须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并由注册会计师给予评价.本文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入手,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 摘要:本文认为,做好企业资金内容控制最重要的是个环节是:要任用更加贤能的人参与资金控制,要严格遵循“钱账分管”原则,要严格遵循“两权分离”原则,要加强预算、定额、限额控制,要认真贯彻“限制接触”原则,要严格控制“坐支”行为,要严格支出的授权审批控制,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开支款项,要加强资金的稽核与审计控制,要切实做好财务印章与票据控制.
  • 摘要:产业链中下游制造业存货外循环因缺乏控制力而成为存货内部控制的盲点.本文从介绍机械制造类企业T集团存货概况入手,分析了存货外循环实物流与信息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外循环控制系统流程的核心思想:高效协同管理,研究了内部控制关键点,设计了外循环控制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力求为下游工业企业完善存货外循环内部控制提供借鉴.
  • 摘要:工业企业存货实物流的风险伴随作业流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管理好存货,降低存货风险,让存货在流动中增加效益,关键在于运用内部控制的方法规范存货管理,本文从内部控制环境与控制关键点分析两方面入手,浅析了工业企业如何采取化繁为简的内部控制方法降低风险.
  • 摘要: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与监事会在责权制度上存在严重缺陷、会计核算组织工作不规范等原因,其会计信息质量一直令包括股民在内的各方面使用者所担忧.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分析,指出了会计信息质量内部监控体系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联系我国现状,分别从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角度,提出了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内部监控体系的基本思路,并以销售事项为例对体系的实际操作程序进行了具体解释.
  • 摘要: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主要包括:规范高校会计行为,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与有效控制办学成本等方面.鉴于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相对薄弱的现状,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健全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文对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和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 摘要: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为了更好的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鉴于以往对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多为定性分析,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定量分析.首先根据相关数据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然后运用SPSS软件求解评估模型,从而实现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定量分析,提升内部控制环境评价的可靠性,使其对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更具科学性。
  • 摘要:内部监督作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之一,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以及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发挥的重要的积极作用。美国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均规定监控为其构成要素。这一监控概念实际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作为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之一的内部监督的概念是一致的,本文就监控和内部监督等内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开展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制定内部拉制缺陷认定标准并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和报告等措施。
  • 摘要: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共同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内部控制问题再次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对什么是内部控制有多种认识,因而对此需要加以界定.不能产生误解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会计控制,理论和实践证明,内部控制≠会计控制,内部控制仍需要划分为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在企业存在会计控制的同时还有内部会计监督,会计控制与会计监督基本相同但还有区别,在实施会计控制的同时也就是在实施会计监督,因而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其目标。
  • 摘要:内部控制是更好完成各种受托责任的有效措施,是建立和完善法制经济和信用经济的基础。内部控制设计要充分体现分权与制衡的思想,充分考虑人性的特点。企业内部控制主要由所有者对经营者控制、经营者对管理者控制和管理者对员工控制三大层次。内部控制需要不断发展和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本文介绍了受托贵任理论下的社会控制环,简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思想:分权与制衡、人性的需求、人性的善与恶,并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结构,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矛盾与困惑。
  • 摘要:内部控制是一个老话题了,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内部控制的研究又被推到了前台,重新成为讨论的热点.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们的财务会计与内部控制研究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崭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去面对.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旨在在通过研究新经济模式下财务会计的一些新特征,分析我国目前内部控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善建议,以促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朝着规范、有效的方向发展.
  • 摘要: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任然在探索中.民营中小企业生命力脆弱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是制约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内部控制缺陷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未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至许多企业缺乏持久的生命力.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全面的剖析并研究其原因,提出中小企业在建立内控规范的同时,要加强对内控制度的评价制度,探索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 摘要:为响应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企业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并会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本文围绕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及评价,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真正内涵、特征,探讨了内部控制建立的作用和原则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外部审计评价的方法。文章创新之处在于指出有企业就有管理,有管理就要有内部控制.我国企业应理解新规范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真正内涵,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健全自己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中,人是重要的,但制度更重要.建立内部控制必须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的原则和内容.更要会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确定评价的主体、客体和方法。归根结底,内部控制评价是为企业管理需求服务的.
  • 摘要:如何增强现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软实力,发布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加强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成为我们现代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内容和新发展.
  • 摘要:本文从历史变革以及对比分析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衔接问题。虽然风险管理框架较内部控制框架有一些质的拓展,如风险管理多利用管理模型、数量模型,站在企业战略和风险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融合:风险管理继承了内部控制的合理内涵,内部控制也必然要体现风险管理的理念;内部控制既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又是风险管理的手段.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的政策建议是:没有必要纠缠于名词和几要素之争,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企业建立完善内控都要体现企业战略、风险和控制活动的合理内涵.
  •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我国的企业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迫切需要企业早日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率和效果,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将有助于我国企业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差、会计造假行为严重、财务报告不真实、企业违法违纪现象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各项控制制度不完善,或者根本没有"企业内部控制".因此,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分析,试论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 摘要:现如今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根据创造价值财务战略矩阵界定出创造价值现金短缺型企业,指出该类型企业建立完善筹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然后根据该类型企业的特征并结合内部控制理论分析指出创造价值现金短缺型企业筹资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 摘要: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我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项,并在《基本规范》中单辟一章,就风险评估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规定,本文对《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评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风险评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风险评估进行了介绍。
  • 摘要: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我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项,并在《基本规范》中单辟一章就内部环境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规定,本文对《内部控制框架》中的控制环境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内部环境,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内部环境进行了论述。
  • 摘要:建筑企业财务危机管理面临着种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干扰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强化财务危机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及早地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信号,及时有效地处理已出现的财务问题,就能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关于建筑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研究在我国却尚待深入.目前理论界尚缺少关于建筑企业财务危机的系统研究,关于建筑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研究更是空白.本文将危机管理理论运用到建筑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中,构建了包括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以及监督系统五个层次在内的建筑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并按照工程项目建筑施工顺序,从建筑集团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主要环节入手,对建筑企业管理体系功能进行设计,做到危机前有所防范,危机时及时发现,危机后有效处理.从而提高建筑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特别是财务危机管理能力,提升抗财务风险水平,有助于提高建筑企业财务危机管理能力,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型的管理手段.
  • 摘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在以利润为中心的基础上,没有考虑资本成本,导致长期以来在我国形成“权益资本无成本”的错误观念.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依旧是依据传统的指标评价法,并以此考核上市公司的公司业绩、市场业绩和对股东的贡献.由于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种种弊端;股东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rn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开始意识到和谐的重要性,上市公司的价值导向也开始从“股东至上”转向利益相关者价值,企业和谐发展又被现代学者所重视.在现代财务管理的研究领域中,“和谐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rn 从国内外的研究趋势来看,追求“最优”的财务管理范式正在向追求“和谐”的财务管理范式转变,而EVA是目前学者研究最多的模型之一.与传统财务指标相比EVA考虑了股权投资的资本成本、具有信息充分性和可比性、将股东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等优势。rn 因此,本文分别采取了8家绩优上市公司和8家绩差上市公司2004-2006年的财务数据,基于EVA研究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从财务和谐性角度进行验证,从而为我国证券市场评价上市公司业绩寻求有效途径.
  • 摘要:2008年6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正式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就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鉴证指引等配套办法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基本规范的发布施行及相关配套指引的起草制定,为我国企业健全现代管理制度、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加快建设企业内控规范体系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课题。
  • 摘要:目前,委托跟踪审计在许多高校的基本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目标是确保质量、控制进度、降低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但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概念界定、主体关系、监督重点几个角度对委托跟踪审计进行了解析,希望能对审计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供参考.
  • 摘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将咨询活动提高到与确认活动同等重要的层次.由此,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必须也要重新加以认识.本文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基本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规避威胁独立性和客观性因素的整合框架.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应从职业、公司、内部审计部门、项目和个人层次进行全面的努力.最后,结合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提出加强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建议。
  • 摘要: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6-6-6)>责令央企自2006年起,应逐步构建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度实施已有二年多,央企是否成立了风险管理机构、制订并实施了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发现央企业施行全面风险管理效果差强人意,形式重于实质.从上市央企发现,实施这一制度的央企效益并不明显.因此,某些政府部门认为,通过简单地颁布规章就能提高企业效益并不可行,本文的结论就是一个好的例证.
  •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全社会人力资本激烈竞争,高校人力资本已成为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之源”,人力资本理论在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日益显现重要指导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全社会的人才流动将不断变化,高校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风险也随之增大.高校人力资本及其投资风险管理成为高校人力资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及投资的具体内容;其次,探讨高校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主要包括人力对象选择、人职匹配、人才流动性和教育培训四大类投资风险;第三,提出高校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预警运作流程,并构建高校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辐射图,实现高校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预警诊断;最后,提出高校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管理的对策,主要包括:改变人力资本投资的思路,做好高校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和收益核算,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本投资和管理计划,制定高效、规范的人力资本考核和激励制度.rn 文章在高校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管理中引入一般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预警运作流程,并创新构建高校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辐射图,实现风险预警诊断.其中,搭建了适合实际条件的人力资本投资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变化情况计算实际评估指标值,描绘风险辐射图等都具有较好的探索性创新意义。文章最后提出的高校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管理的对策引入投资成本收益核算等方法,也具有一定创新.
  • 摘要:本文针对新会计准则中的缺陷,提出片面地取消“后进先出法”与模糊固定资产的定义,将造成内部财务管理的大面积失控.论文结合实践,通过会计界长期存在的错账、糊涂账的研究和剖析,指出了会计理论上的重大疏漏,并进一步阐明突破会计瓶颈的关键是改革住院(店)收入中所采用的实收制核算方法。
  • 摘要:高等教育成本是高等学校办学成本.教育成本是把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产物,是随着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而提出来的.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是高等学校成本控制的基础,是高等学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依据.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问题长期以来未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的变化,“缴费上学、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地就近安排”,这一招生和就业体制改革唤醒了各方面潜藏的成本意识.同时教育成本核算是确定高校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规范,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不能提供相关的成本数据.随着高等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校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完善,高等学校必须改革现行的会计制度,建立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前提和基础,为了真实地核算高校教育成本,高校还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一定的折旧率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合理确定成本开支范围,增设相应的会计科目归集和分配教育费用。
  • 摘要:从“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的提出,到4次修订,体现了“损益”观念的转变过程:由过去的将“净利润”视为“正常损益”,到仅将“净利润”作为“确认损益”,从中分离出“非经营损益”;由仅将营业外收支视为“非经常性损益”,到将计入营业损益的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非经常性损益”分离;再到引入“虚拟损益”,使“正常损益”的概念更加清晰,对企业获利能力的考核更加准确.
  • 摘要: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成为国内外审计理论界、实务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界定了审计质量的内涵,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三个层次构建了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 摘要:注册会计师能否公正执业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其执业环境,就执业环境的现状来看:有利与不利环境共存,我们不仅要克服不利于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客观环境,更要充分利用其执业的有利环境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应有作用。因此,必须完善注册会计师诸如改善执业环境,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推动注册会计师制度走向成熟;提高监管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健全完善审计相关的法律规范,优化审计市场法律监管环境等10项措施,以保证注册会计师在健康的环境下公正执业,从而减少其执业风险.
  • 摘要: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研究,历来是世界各国审计理论界研究的重点课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注册会计师行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注册会计师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注册会计师如果因为工作失误或存在欺诈行为,将会给委托人或依赖审定会计报表的第三者造成重大损失,严重的甚至导致经济秩序的紊乱.因此,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意识,严格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以保证其职业道德和执业质量,其意义就显得愈加重大.另外,诉讼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案件在在我国近年来时有发生,除一些大案件外,涉及注册会计师的中小型诉讼案也有日益上升的趋势。如何避免法律诉讼,已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发展过程及其成因,对注册会计师及其法律责任的发展过程作了细致的总结分析,研究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进而提出了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若干思考.本文还对学界间冲突的协调作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会计届与法律界冲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双方矛盾冲突的相应措施.
  • 摘要: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发展既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当前全球会计市场日益开放的今天,国际会计公司在我国的业务发展日新月异,牢牢占据了国内百强的前四位,而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却举步维艰,因而研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如何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以应对与强大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如何获得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等就显得尤为必要.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蓝海战略的涵义。其次本文利用SWOT分析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最后本文提出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要遵循合作、提供服务多元化,小而精等方面的蓝海战略.本文的创新点是把蓝海战略观点引入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
  • 摘要:中注协提出了“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的战略目标,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深入实施行业人才战略、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行业发展的第三大战略.做大会计师事务所是发展会计事务所的规模,做强会计师事务所是提高会计事务所的竞争力和执业力,其根本的方向是拓展特色业务.法务会计是引领会计市场发展的新兴业务和会计师事务所拓展的特色业务,拓展会计师事务所的特色业务是做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战略.
  • 摘要:“四大”经过纷繁复杂的合并、兼并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同时作为跨国公司,其跨国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如何面对文化冲突、实现跨国文化的整合是“四大”至今能够雄霸会计行业市场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四大”跨国文化的剖析,阐述“四大”在文化整合过程中各自不同的特点,借此引发对会计师事务所如何面临兼并过程中文化差异所带来挑战的思考.
  • 摘要:会计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诚信危机以及制度危机暴露得日益明显.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等现象,暴露出会计监管方面的实质症结,困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会计监管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增强行业自律建设等完善我国会计监管工作的对策.
  • 摘要:合理性与合法性之所以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两个关键方面之一,这是因为它们从来都是审计追求的基本目标。一般来讲审计质量控制应当遵循既合理又合法的基本审计原则,但是在现实的审计实务中,审计往往会遇到被审计事项存在合理的不合法,而合法的却不合理的两难性问题,对其归结为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而应当视其具体情况进行辨证的分析,谨慎处置.经济性与效益性之所以也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两个关键方面之一,是因为审计作为市场经济运行整体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经济单元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其他经济单元一样需要投入成本,并且同样有一个产出效益性的问题。对此同样应当辨证地看待和处理两者的关系。
  •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资本与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工具的多变与复杂化,使得企业的决策对真实、准确、合理、有效的财务和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内部控制成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正常和可靠运转的基本保障.在内部控制的四个发展阶段,内部控制与审计、会计和财务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审计准则、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的总体研读,提出了用三位一体的视角来评论其对内控的影响:在全国各个领域积极关注内部控制建设,呼吁内部控制摆脱审计、内部会计控制等狭隘的内部控制理念的同时,我们仍然应该理性的看到,内部控制与审计、会计和财务的内在联系,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内部控制已远远突破原来的内部牵制、会计控制的范围.但从内部控制与审计、会计和财务的天然联系和我国目前的国情出发,作为由政府部门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审计、会计、财务方面的制度体系依然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联系。我们应该三位一体的分析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将风险管融嵌入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之中,充分发挥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促进企业风险获利水平的提高.
  • 摘要:注册会计师审计(CPA)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及其外部相关组织为不断提高审计质量,而根据控制目标与标准、控制内容与环境,针对影响施控客体审计质量的全部因素和所有环节实施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针、政策、措施和程序的全面系统过程.在这一控制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内部组织的控制(内在控制)对审计质量起决定作用,而CPA审计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外部相关组织如国家立法部门,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等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外在控制)对内在控制的影响十分重大.把CPA审计质量控制放在社会结构中考察,而不把它仅仅看作会计师事务所的事,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CPA审计质量控制,符合现代科学研究的系统论、控制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论文提出CPA审计质量控制目标分层理论,认为CPA审计质量控制目标应当划分为法律层面目标,监督层面目标、职业层面目标、事务所层面目标和业务层面目标五个层次;并以此对我国CPA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构成进行分析,构建了我国CPA审计质量的三维多层控制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CPA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从四大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性建议:一是进一步理顺宏观控制和中观控制体制,增强控制效能;二是改革和完善现行审计制度,促使审计市场合理竞争机制形成;三是创新管理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审计市场秩序;四是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
  •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切入点,在认真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强化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绩效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 摘要: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基本职能和重要职责之一,是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银行会计监督实际,分析了银行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使会计舞弊有机可乘;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监督质量难以保证;身份和责权不对等,不利于会计监督的实施等,并从营造良好的会计监督环境,切实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银行会计监督,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 摘要:内部控制是衡量公司现代管理的重要标志.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主要是指公司具有完整的内部控制措施和方法等内控体系,并且这些内控体系的设计,执行具有适用性和经济性。本文从内部控制合理性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证券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控制环境不理想,业务控制松散、资金管理控制不严、会计系统控制不完善、内部审计控制薄弱等。针对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双重身份”掩盖下的政府行政干预、证券公司缺乏“自生能力”、市场约束弱化、证券公司内部权力制衡机制缺失、我国证券公司决策制度存在缺陷、内部控制建设不合理、券商风险管理文化缺失,风险意识淡薄、违规处罚的标准偏离,笔者进行了解剖.提出了优化控制环境、强化业务控制,重视资金管理控制、完善会计系统控制、加强内部审计控制等一系列建设性建议。对我国证券公司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摘要:英国巴林银行、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相继暴露出严重的财务失败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企业风险的研究和立法行动的重视,加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呼声愈来愈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框架以便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2006年6月,制定并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于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推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2008年6月财政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将在2009年7月1日起在大中型企业实施,强调企业应当建立了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文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角度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设性建设.文章认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手段之一,而内部控制又应当进行经营层面的内部控制和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二者缺一不可.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改进基于公司内部控制层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建议:在关注公司控制环境的基础上,加强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
  • 摘要:本文所说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指单位的领导成员以及这些成员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所处的工作环境,包括个人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以及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优抚医院在医疗行业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本文就目前优抚医院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摘要:从财政部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来看,我国企业仍然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其中少数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对外公布虚假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众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出现了公司利用与其他公司间的关联关系转移利润或债务,从而侵害中小股东权利的现象.本文拟对关联关系内部控制进行分析,从而对完善关联交易内部控制制度提出良性建议。
  • 摘要:文章从突出财务控制的核心地位,构建整个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分析入手;进一步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以财务控制构建为关键点,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最后,文章着重在寻找关键点、运用价值工程科学等方面,对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 摘要:随着中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构建有了相应的依据.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图通过一家典型房地产公司的主要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对房地产行业的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的探索.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和实务发展回顾,Z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案例启示.重点包括流程设计、组织结构、风险控制点,成本控制.主要创新点在于将内部控制理论和房地产公司的内控实践相结合,为房地产公司内部控制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组织结构的构建,和流程设计结合起来,参考了国内10多家房地产公司的组织结构图,提出了具有特色的新的组织机构.流程设计覆盖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流程,围绕流程的组织,风险点,以及成本控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实务构建方面,扩展内部控制和管理控制相结合,以求实现内部控制在风险防范、提高资本运营和管理效益的方面的目标,采用典型案例,突出了房地产公司的内部控制构建的特点.
  • 摘要: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该规范的实施将有利于维护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并且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运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条件.本文从我国内控信息披露的发展出发,论述了新规范的几个特点:责任主体的变化,强制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出具时间和内容没有明确规定,信息披露的“内省”机制,内控信息的“双向互动”.而对未来的内部信息披露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各项规范的衔接,设立信息披露委员会,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
  • 摘要: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我国近几年对内部控制规范有了较大改革,其重点主要在于对风险的控制方面.本文从最新颁发的内部控制规范分析入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内部控制进行博弈分析,并对现有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进行介绍,以期对现有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学校基建工作资金投入大,专业性强,管理要求高,在建筑市场激烈竞争下,基建投资还存在管理弱化和损失浪费的现象.为了有效使用建设资金,堵塞漏洞,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学校应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管好用好各项基本建设资金,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水平,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 摘要: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大量外国公司涌入中国市场,酒店行业国际巨头不断加盟中国市场,我国酒店业将面临更大挑战,尤其是酒店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需不断更新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与此同时,在防范对手的同时更应学习对手先进的管理经验.机遇与挑战共存.传统和片面内部控制观念和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的带来问题越来越多.经济形势的复杂和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应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其他与其他行业相比,酒店的国际性注定了其内部控制应该更加先进、完善并与国际接轨.本文从酒店行业的经营特点及内部控制要求入手,探讨了酒店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在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酒店行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涉及领域广泛,相对规模较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发展完善自我,克服其自身的不足,成为一个值得十分关注的问题。最近财政部专门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指引>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下发,进行广泛的征求意见.要求中小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可以参照规范和具体规范的规定建立健全适合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这是配合<企业会计准则>在中小企业的下一步实施,以及在今年所有企业中<企业所得税法>的执行来做的十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实事.
  • 摘要:本文以X医院为例,从“医院简介、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和完善办法”四个方面,对我国医院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操作指引进行了案例研究.
  • 摘要:作为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之一的信息与沟通,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内部控制的其他要素有效发挥作用提供信息支撑,也为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信息支持,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框架》中的信息与沟通、《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信息与沟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信息与沟通。
  •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由最初的内部牵制发展为风险管理的过程意味着内部控制概念的演进性,而本文所提出的七个方面有助于准确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真正内涵.
  • 摘要: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了各界人士的积极关注与重视.本文通过对A股市场的67家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分析,揭示了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存在的现实问题,对完善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内部控制制度规则、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内部控制监督缺位的主要缺陷,并通过三鹿“奶粉”事件和雷曼兄弟破产案剖析国内外内部控制失控的原因,进而提出我国内部控制结构体系的完善措施,即优化内部治理环境、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加强政策立法及外部环境的促进作用。
  •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对于维持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生机和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和出台的背景,结合基本规范的内容,重点探讨了基本规范的四个特点;认为基本规范满足了不同主体对内部控制的需求,形成了内部控制的理论结构;最后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和对后续问题的关注谈了三点思考.
  • 摘要:目前,在我国企业界,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是会计制度,与非会计人员无关的认识误区,这必定会影响企业内控建设的步伐和效率。本文结合我国实际,通过从误区形成起源、内部控制属性渊源及其与会计、审计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论证了内部控制属管理制度的客观属性,会计信息是验证内部控制设计质量和实施效果的最佳方式,以及社会审计成为内部控制最具权威性的鉴证手段的客观必然性。
  • 摘要:企业要在新经济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强化企业管理,建立企业全面内部控制体系将成为必要且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综观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还存在许多盲区和障碍,把国有资产管理等同于国有企业管理;认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就是建立企业内部的牵制和相互制约机制;内部会计控制就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就是建立了企业内部控制等等。本文从企业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企业全面的内部控制目标和内容、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内部控制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内部控制管理保证体系等方面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 摘要: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展的今天,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而且越来越不稳定,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 摘要:本文认为内部控制在我国并非新鲜事物,近年来建设进程的加快受到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从财政部已经颁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2个应用指引及评价指引的征求意见稿看,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理论上基本借鉴了COSO框架的内容,在操作上强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体系上包括基本规范、应用指南和评价指引三个层次.笔者从术语的使用、内部控制的目标、外部审计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摘要:小企业在规模、产权和组织架构等方面均与大企业有着较大差异,这就决定其不能照搬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尤其是对成本的考虑将对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形成严重的制约.小企业应当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之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以保障自身目标的实现.我国小企业应当借鉴COSO的有益做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虚拟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日趋突显,这直接导致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建立.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拓展了内部控制内涵,更有力、更广泛地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宽泛的领域.实施企业风险管理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尚属新的课题,复杂的程序和失败的可能性都有可能让他们畏缩不前,再有很多企业,从事风险管理的员工与战略性管理决策的高级管理层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许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活动与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元以及分、子公司的风险管理活动需要进行直接联系,还以为风险管理只是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等部门的事情,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文应用ERM框架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国资委“指引”对中央企业的要求,借鉴领先企业的风险管理最佳实践经验,考虑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通过法国兴业银行事件剖析了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一些参考建议。旨在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 摘要: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尽管在框架结构、体系和内容上较以前有较大的创新和发展,但与国际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相比,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对企业战略目标、非财务报告、风险以及其他员工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等方面重视度不足,且具体规范与基本规范所提出的目标不相匹配.本文在结合国际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主要特点和不足进行分析,以期构建一个科学和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
  • 摘要:作为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之一的控制活动,在内部控制中处于特殊的位置,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关键要素。企业内部控制理念需要通过控制活动体现出来;内部环境在为控制活动提供基础的同时,需要通过控制措施,借助于控制活动活动发挥其实现控制的作用;而风险评估的目的就在于为选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可以说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要通过控制措施的运用,通过控制活动表现出来,本文对《内部控制框架》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控制活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控制活动进行了介绍。
  • 摘要: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基本规范共七章五十条,各章分别是: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基本规范坚持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科学界定内部控制的内涵;二是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三是合理确定内部控制的原则;四是统筹构建内部控制的要素。
  • 摘要: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会,宣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基本规范》的发布,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没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促进我国企业及其他单位开展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将发挥积极作用。第一,《基本规范》为我国未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了基本框架。第二,《基本规范》为企业构建和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基本理念。第三,《基本规范》强调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过程。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