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骨髓库第二届年会
中华骨髓库第二届年会

中华骨髓库第二届年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05

主办单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

会议文集:中华骨髓库第二届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分析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A、-B、-C、-DRB1、-DQB1五位点在高分辨基因分型水平上的等位基因频率特征.方法:根据718名中华骨髓库捐献者HLA五位点高分辨分型数据,运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各位点基因频率.结果:在718名捐献志愿者中,共检出28个HLA-A等位基因、61个HLA-B等位基因、30个HLA-C等位基因、40个HLA-DRB1等位基因、18个HLA-DQB1等位基因;其中HLA-A位点最常见等位基因为A*1101 (21.66%)、A*2402(16.37%)、A*0201(13.79%); HLA-B位点最常见等位基因为B*4001 (11.49%)、B*4601(9.54%);HLA-C位点最常见等位基因为Cw*0702 (15.74%)、Cw*0102 (15.32%)、Cw*0304 (11.56%);HLA-DRB1位点最常见等位基因为DRB1*0901 (14.69%)、DRB1*1501 (12.40%)、DRB1*0701(9.89%);HLA-DQB1位点最常见等位基因为DQB1*0301 (20.54%)、DQB1*0303 (15.81%)、DQB1*0601 (10.79%).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中华骨髓库718名捐献者HLA五位点高分辨等位基因频率数据,将为临床寻找HLA匹配的无关亲缘供者、法医学鉴定、HLA与疾病相关研究以及人类学研究等提供有价值的遗传学依据.
  • 摘要:目的:分析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A、-B、-C、-DRB1、-DQB1五位点在高分辨基因分型水平上的单倍型频率及连锁不平衡特征.方法:根据718名中华骨髓库捐献者HLA五位点高分辨分型数据,运用Arlequin 3.1软件以最大似然法分析单倍型频率.结果:双座位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HLA-C与HLA-B、HLA-DRB1与HLA-DQB1呈现较为显著的连锁不平衡;多位点单倍型频率分析结果显示,最常见的两位点、三位点、四位点和五位点单倍型分别为:A*0207-B*4601(7.34%)、Cw*0102-B*4601 (8.71%)、B*1302-DRB1*0701 (6.19%)、DRB1 *0901-DQB 1*0303(14.27%)、 A*3001-B*1302-DRB1*0701 (5.36%)、 A*0207-B*4601-Cw*0102(7.06%)、A*3001-Cw*0602-B*1302-DRB1*0701(5.36%)、 Cw*0602-B*1302-DRB1*0701-DQB1*0202(6.12%)、A*3001-Cw*0602-B* 1302-DRB1*0701-DQB1*0202 (5.29%).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中华骨髓库718名捐献者HLA五位点高分辨单倍型频率的分子遗传学数据,将为临床寻找HLA匹配的无关亲缘供者、法医学鉴定、HLA与疾病相关研究以及人类学研究等提供有价值的遗传学资料和依据.
  • 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仍是治疗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的金标准,但只有约30%的患者有HLA配型相合的同胞供者。对于找不到HI.A配型相合的同胞供者的患者来说,无血缘关系供者成为最有潜力的干细胞来源。中华骨髓库自1992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目前登记在册的骨髓捐献者己近70万人,成功进行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共800余例。本研究总结了2004年1月-2007年9月共484例来自中华骨髓库的供者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 摘要:本文对美国骨髓移植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对移植配型、捐赠者数量、移植年龄、治疗病种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对受者的生存率进行了调查研究。
  • 摘要:提供造血干细胞的供者占骨髓库供者总数的比例,通常被称为骨髓库移植率.移植率越高,代表更多的病人得到治疗.骨髓库的移植率取决于:(1)骨髓库供者的数量;(2)供者种族群体背景多元化的程度;(3)选择HLA匹配供者的标准.采用HLA等位基因匹配供者,比采用HLA抗原匹配供者的移植效果为好.但是在找不到HLA等位基因完全匹配供者时,不得不采用HLA部分匹配,甚至HLA错配的供者.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以临床资料为基础的选择HLA匹配供者的标准,是个重要的议题.本文主要介绍美国国家骨髓供者计划(NMDP)以及国际上采用的选择无关供者HLA匹配标准,希望对提高骨髓库移植率有所助益.
  • 摘要:本文将介绍美国骨髓库(NMDP)非血缘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捐献经验.NMDP从1987年开始采集骨髓,1999年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累计至今已经完成了超过35000例的采集和移植.本文将详细介绍造血干细胞来源的选择和比例的趋势(外周血vs骨髓vs脐血).本文将总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对无关供者的短期和长期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和动员剂的使用,中心插管的位置和采集程序的关系.同时也会介绍骨髓采集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以供参会者比较两种采集方式的短期和长期的安全性。本文还会介绍一些关于供者对注者动员剂时比较常见的问题和担忧,包括生育问题和长期风险,如引发恶性血液病等。
  •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干细胞移植成功最主要因素,阐述了不同干细胞捐赠者来源,介绍了选择HLA配型相异捐赠者原则,最后论述了各类HLA抗原配对相异干细胞移植成功率。
  • 摘要:本文阐述了CD34+细胞绝对值计数检测方案,并介绍了FCM检测CD34+细胞的业务流程,并对健康供者的长期不良反应进行了调查研究。
  • 摘要:世界骨髓库的成立源于1988年8名骨髓库捐献者的一项倡议,第一批加入世界骨髓库仅15万名捐献者。最初,美国和欧洲的骨髓库都不大。世界骨髓库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HLA单倍体“电话号薄”,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有多种选择的网络配型程序。大约有690家授权机构用世界骨髓库网络进行查询:每年约有10万人进行配型,大部分(75%)是通过有资质的移植单位,由临床医生进行申请。因此,合作的骨髓库要共同出资,以支持世界骨髓库的工作,这些骨髓库也可向他们本国的移植医生授权。概述了世界骨髓库网络程序的运用。
  • 摘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非血缘异体的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胎盘血的干细胞移植,它是一些疾病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血液系统中一些恶性疾病的根治的唯一方法。为安全、有效和合理的实施移植,要遵守医学伦理学或生命伦理学的不伤害、有利、尊重人、公正的基本原则。本文介绍了风险管理、捐献者权利、造血干细胞合理利用、隐私保护、非法买卖等行为准则。
  • 摘要:慈济台湾骨髓数据库于1993年10月在佛教慈济功德会释证严法师的推动及领导之下成立。历经近巧年的殷勤耕耘,至今,已经建立将近三十二万多名志愿骨髓干细胞捐赠者,是国际上几个庞大的华人骨髓数据库之一。本文对慈济台湾骨髓数据库的宗旨、运行模式、经营范围进行了阐述,并对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进行了介绍。
  • 摘要:在省辖各市红十字会建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站有利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工作,能解决分库人员少、精力有限的问题,能降低成本,大大提高分库的工作效率,服务站是分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更充分、更好地发挥服务站的作用,必须不断强化对服务站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管理,规范操作程序,提高专职干部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同时,要积极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努力探索建立推动服务站工作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
  • 摘要:志愿者征募工作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基础,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关键。血样采集室的合理布局、科学管理,与团市委多方合作、优化志愿者人员结构,与献血工作相互促进、实现双赢,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效地促进了上海市分库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多的患者点燃了生命的希望。本文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采集室的选定工作进行了阐述,同时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宣传以及献血屋建设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志愿者俱乐部的作用。
  • 摘要:湖南骨髓库在总库管理中心和省红十字会正确指导下,几年来,在努力做到志愿者深思熟虑、捐献者义无反顾工作的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坚定“为提高库容使用率,尽心尽责地服务于捐献者”的理念和工作原则。使分库的库容使用率每年都有所提高。今年4月份捐献者达到了100例,为患者生命的延续和为中华骨髓库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提高库容使用率,尽心尽责地服务于捐献者工作上主要狠抓了“细致的立体式的动员”和“全方位的贴心服务”。
  • 摘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志愿者是中华骨髓库领导及省红十字会领导对云南省分库提出的要求和任务,云南省分库在建库开始就制定了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志愿者策略。本文从建立工作站、经费补贴、知识宣传、健康教育几个方面阐述了招募少数民族志愿者的对策。
  • 摘要:本文从再动员工作、高分辨血样速递通道、服务质量三个方面阐述了涉外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管理模式,并强调了骨髓库工作中领导和组织协调的重要性。
  •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要使志愿者之家的志愿者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就要建立一套认同机制,认同机制的实质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志愿者工作,满足他们的激励需求。并从关怀意识、星级评定体系、社会支持等方面阐述了志愿者组织的激励机制。
  • 摘要:中华骨髓库成立以来,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社会福利、人道救助等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政府组织相互配合,行使着非营利组织拾遗补缺的功能。同时,由于其非营利组织的公益运行宗旨和特殊需求,大量志愿者参与到中华骨髓库的活动中,甚至成为一些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中坚力量,直接影响项目活动的正常运行和最终效果。因而志愿者管理问题成为其组织发展生活中的主要部分。本文志愿服务在非营利组织中的概况进行了论述,从培训制度、报酬、精神需求、网络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骨髓库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实践。
  •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黑龙江分库汉族捐献者HLA-A、B、DRB1等位基因和单体型频率分布特征,探讨中国广大地区乃至世界其他人种利用黑龙江汉族捐献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SSP)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基因分型技术,对黑龙江地区汉族捐献干细胞的9019名供者进行HLA-A、B、DRB1基因低分辨检测.结果:共观察到77个HLA等位基因,其中频率>0.1的A、B、DRB1座位特异性分别为A2、A11、A24、B13、DR15、DR9、DR7、DR12、DR4.432条A-B单体型中,25条单体型的频率高于0.01,101条单体型呈现显著的正连锁不平衡,21条表现为强连锁不平衡(RLD>0.40);437条B-DRB1单体型中,22条单体型的频率高于0.01,115条单体型呈现显著的正连锁不平衡,16条表现为强连锁不平衡;2002条A-B-DRB1单体型中,971条单体型有意义(频率≥1.66×10-4),18条单体型频率高于0.005.截止2007年3月通过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检索,成功移植20例.结论:黑龙江汉族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和单体型的分布特征接近北方汉族人群,与中国汉族人总体分布特征相似.未发现群体特有的基因和单体型,但具有其自身分布特征.提示,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有可能在中国造血干细胞库黑龙江地区汉族捐献者中寻找到HLA相合的供者.其中中国人群最容易找到HLA相合供者,其次是日本人和韩国人.
  • 摘要:目的:了解北方汉族人群HLA-DRB1*基因高分辨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从11755例北方汉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随机抽取167例,采用PCR-SSP方法进行高分辨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共检出36种等位基因,DRB1*03、DRB1*07、DRB1*09、DRB1*16等未检出多态性,DRB1*03全部表现为0301,DRB1*07全部表现为0701,DRB1*09全部表现为090102,DRB1*16全部表现为160201.基因频率最高的前三位是DRB1*15(0.1677)、DRB1*09(0.1407)和DRB1*04 (0.1317),等位基因高度集中,DRB1*15多态性以1501为主(87.5%),DRB1*04最具多态性,但很集中,27.27%表现为0405,36.36%表现为0406.结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HLA-DRB1*等位基因分布相对集中,多态性分布与白种人和黑人存在差异.
  •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人群HLA-Cw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自行建立的HLA-Cw基因测序分型方法,并辅以Ariza商品化测序试剂盒,对100份维吾尔族无关个体血样进行HLA-Cw基因的第2和第3外显子进行序列测定;用ABI PrismTM 3100检测测序反应产物,Assign3.5分析软件分析结果.结果:(1)经Assign3.5软件分析,能直接分析出明确的HLA-Cw等位基因型的样本占30%;排除罕见等位基因后,可指征HLA-Cw等位基因型的样本占33%;其余的样本经PCR-SSP高分辨分型试剂盒检测后,可指征出等位基因型;(2)在70份模棱两可的结果中,共有41种NMDP Allele Code,出现120次,其中频率在5%以上的有03BPSK等7种,其频率之和>50% (61/120); (3)检出了27种HLA-Cw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0%的2种常见等位基因为:Cw*0602>Cw*0102,介于5%~10%的依次为:Cw*0401> Cw*0303> Cw*0701> Cw* 1502,维吾尔族中Cw*02,04,05,06组与Cw*01,03,07,08组的频率分别为0.295和0.485; (4)共检出62种HLA-Cw等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结论:本文的结果可为骨髓库和临床无关供/受者样本的HLA-Cw高分辨基因分型提供重要参考;所得到的HLA-Cw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可为人类学、遗传学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摘要:本文首先对HLA基因的分型技术进行了论述,并从仪器设备、人员保障、标本管理、数据处理等方面阐述了HLA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对策。
  • 摘要:目的:建立和评价一步获得HLA-A、B、Cw、DRB1位点高分辨结果的检测方法.方法:本方法采用Dynal Biotech Beijing Ltd公司生产的ABCDR HR SSP UniTray-384试剂盒.在384孔PCR扩增板上加入设计好的A、B、Cw和DRB1位点高分辨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进行HLA-A、B、Cw、DRB1位点高分辨分型.并用此法进行20例随机样本HLA-A、B、Cw、DRB1位点高分辨等位基因分型检测,同时将HLA-A、B、DRB1位点分型结果与以测序为基础的试验(SBT)方法所得的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个样本HLA-A、B、DRB1位点高分辨的分型结果为3例样本B位点,1例样本DRB1位点出现模棱两可结果,其余结果与SBT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本方法方便、快捷,一步即可准确地获得HLA-A、B、Cw、DRB1位点高分辨的结果。
  • 摘要:目的:探讨25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效果.方法:急性白血病(AL)患者1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9例,其他血液病患者2例,经预处理治疗后,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或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结果:所有患者达到完全稳定的供者植入.Ⅱ~Ⅳ度急性GVHD (aGVHD)累积发生率为36% (9/25),复发率16% (4/25).共死亡8例,总生存率为68% (17/25).结论:提高allo-HSCT疗效的关键是控制aGVHD的发生和减少疾病复发.
  • 摘要:目的:了解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相关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评估移植效果.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连续在医院接受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接受了TBI为主的预处理、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选择了氟达拉宾为主的非清髓性预处理、其余患儿均应采用白舒菲清髓.结果:本组平均年龄8.4岁(1.5~21岁),大于10岁(n=31)和小于10岁(n=22)患儿的长期无病生存率( EFS)存在显著差异(52.4% vs 83.9%,P=0.014); ALL (n=1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n=1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n=13)及非恶性疾病(n=14)的EFS分别为:36.4%、78.6%、53.8%和100%;接受外周血(n=37)、骨髓(n=8)和脐带血(n=8)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EFS无明显差异(P=0.46),分别为69.4%、87.5%、62.5%; HLA全相合(n=15)、1位点不合(n=20)、2位点不合(n=11)和>2位点(n=6)不合移植患儿EFS分别为80%、80%、55%和50%;无aGVHD、Ⅰ~Ⅱ度aGVHD和Ⅲ-Ⅳ度aGVHD患儿的EFS分别为66.%、80%和58%.本组中位随访21个月(4~65个月),死亡15例(10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5例死于白血病复发),目前尚EFS38例(72%);移植过程中23例(43%)患儿出现CMV病毒繁殖,其中2例发生严重的CMV肺炎;12例(23%)患儿出现Ⅱ~Ⅲ度出血性膀胱炎;可评估的39例患者中18例(46%)发生慢性GVHD,其中7例(18%)为广泛性GVHD,2例死于慢性GVHD.结论:患儿年龄和疾病类型是决定移植后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小于10岁的低年龄儿童、非恶性疾病患儿、AML患者具有较佳的移植效果;脐带血和HLA配型符合率≥2个位点不合的无关供体干细胞同样适用于儿童患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 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动员剂G-CSF对健康供者的活化T淋巴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NK细胞的数量及其表面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动员前和停用G-CSF后采集30名健康供者的外周血标本,并于采集后第7天和1个月随访.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及CD8+细胞表面CD28荧光强度表达的变化;CD4+CD25low及CD4+CD25highT淋巴细胞在CD4+T细胞中百分比变化;单核细胞的数量及其表面CD14及HLA-DR表达的变化;NK细胞的数量及其表面CD 16/CD56表达的变化.结果:动员后CD4+和CD8+T细胞表面CD28荧光强度表达减弱(P=0.037及P=O.007);CD4+CD25lowT细胞在CD4+T细胞中百分比降低(P=0.018); CD4+C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升高(P=0.000);单核细胞的绝对数量增高5.45倍;其表面CD14的抗原表达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HLA-DR抗原表达强度明显减弱(P=0.010);动员后NK细胞的绝对数量增加2.16倍,但CD16/CD56抗原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上述变化于停用G-CSF后第7天恢复至动员前水平.结论:G-CSF作为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可在短期内减弱健康供者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信号CD28的表达,降低活化T细胞CD4+CD25low的相对比例,增加调节性CD4+CD25highT细胞比例.致单核细胞和NK细胞数量增加;使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减弱,但不影响CD14抗原的表达。
  • 摘要:陕西分库自2003年成立以来,按照中华骨髓库国家管理中心的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供患至上,注重工作环节,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经过几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分库已有近6万人份的HLA分型数据入库,有48人成功实施捐献。本文从造血干细胞知识宣传、血样采集、人本主义、立法完善等方面阐述了骨髓库的工作成效。
  • 摘要: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山东省分库自建立以来,在总库管理中心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本着“以供者为本,为患者负责”的精神和原则,积极工作,无私奉献,认真做好为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捐献前、捐献中、捐献后各个阶段的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捐献成功率,确保捐献者的身体健康和待移植患者的生命安全。到目前为止,山东分库未发生过捐献志愿者临阵反悔的情况。本文从知识宣传、血样采集服务、突发状况处理、服务质量等方面阐述了骨髓库的管理策略。
  • 摘要: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干细胞捐献工作不单纯是供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分库工作人员与志愿捐献者及其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至关重要。再动员过程中,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掌握全面的干细胞移植相关知识,还需要把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技巧和社会心理学知识。细微全面地掌握志愿者及其亲友的心理、情绪等变化,充分运用社会心理学中的心理—行为模式,耐心细致地做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大意义,使志愿者做到捐献前深思熟虑,捐献时义无返顾。
  • 摘要:中华骨髓库西藏分库,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关心、指导下,于2007年8月4日成立.西藏分库虽然是全国成立最晚的一个分库,但意义非凡,该分库的成立,填补了西藏没有骨髓库的空白,标志着中华骨髓库实现了"全国一片红",成为能给全球华人提供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检索的完整骨髓库,特别是为全球藏族华人提供了造血干细胞检索平台.分库成立以来,精心打造"髓缘雪域,秋菊更艳"的理念,积极探索专业化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品牌化培育的工作体系,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誉.本文从管理体制、社会支持、服务质量、知识宣传、运行机制等方面阐述了中华骨髓库西藏分库的工作成效。
  • 摘要:使用FLOW-SSO、PCR-SSP以及测序等分型技术,发现一个与HLA-B*270401基因相关的未知基因.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单独扩增B*27基因的外显子2-5,包括内含子2-4,并进行双向测序,分析与B*270401基因序列的差异.该基因的扩增产物为1815bp.与B*270401相比在外显子3和4共有10个碱基的改变,从而使相应氨基酸发生错义或同义突变.碱基634A→C(密码子130丝氨酸→精氨酸);670A→T(密码子142苏氨酸→丝氨酸);683G→T(密码子146色氨酸→亮氨酸);698A→T(密码子151谷氨酸→缬氨酸);774G→C(密码子176谷氨酸→天冬氨酸);776C→A(密码子177苏氨酸→赖氨酸);781C→G(密码子179谷氨酰胺→谷氨酸);789G→T(密码子181丙氨酸同义突变);1438C→T(密码子206甘氨酸同义突变);1449G→C(密码子210甘氨酸→丙氨酸).在IMGT/HLA数据库中B*27组只有3个基因(B*270502/2706/2732)提交了内含子序列.该未知基因的内含子2序列与B*2706相同,显示了与B*27组基因的同源性,但其同源性在内含子3、4均未得到支持,与B*27组基因相比,内含子3的第106个碱基C→G,碱基168缺失,碱基179G→A,碱基536G→A;内含子4中碱基82T→C.但内含子3、4序列却与B*070201完全相同.该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编号为被DQ915176,被WHO确认为HLA-B*2736等位基因.
  • 摘要:目的:鉴定一个HLA-DRB1*04的新等位基因.方法:从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SSO技术进行中低分辨率的HLA基因分型,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序列,通过软件和数据库中的同源等位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对先证者进行家系分析.结果:样本HLA-DRB1位点的第2外显子序列与所有已知HLA-DRB1等位基因序列不同,该基因序列与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DRB1*0447相比有3个碱基替代,在外显子2区域中的286位碱基发生了C→A替代,导致相应的67密码子由亮氨酸(L)→异亮氨酸(Ⅰ),344和345位碱基发生了GT→TG替代,并导致相应的86密码子由甘氨酸(G)→缬氨酸(V).家系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的新等位基因HLA-DRB 1*0453遗传自父亲.结论:该等位基因是HLA-DRB1 *04新的等位基因,被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DRB 1*0453.
  • 摘要:目的:发现和鉴定1个HLA新等位基因.方法:使用PCR-SSP及PCR-SSO技术筛选可能的HLA新等位基因,通过DNA测序技术测定新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与同源最高HL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检出1个样本,HLA-B位点反应格局异常,DNA序列分析该基因外显子3区域序列与所有已知的HLA-B等位基因序列均不相同,与同源最高的HLA-B*070501基因序列相比有1个碱基发生替代.第435位碱基由G→A,编码相应密码子145位氨基酸赖氨酸(K)未发生改变.结论:该等位基因为HLA-B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已被WHO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070503.
  • 摘要:目的:识别确认中国汉族人群中的HLA新等位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s,PCR-SSOP)方法、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方法以及基因测序分型(sequence-based typing,SBT)技术,发现一个与HLA-B*5610等位基因相近的未知等位基因.以基因特异性引物单独扩增B*56基因并对外显子2、3、4进行双向测序,序列经BLAST验证并分析该基因与B*561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差异.结果 该基因为新的等位基因,其序列已被GenBank接受(编号为EF016753).新等位基因与最接近的B*5610相比,在第3外显子上有4个核苷酸的不同,即第379位C→G(密码子127 CTG→GTG,氨基酸127Leu→Val);第412位A→G(密码子138AAC→GAC,氨基酸138Asn→Asp);第419位T→C、第420位A→C(密码子140TTA→TCC,氨基酸140Leu→Ser).结论:该等位基因为新的HLA-B等位基因,2006年9月已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5618.
  •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于解决中国南方汉族人群HLA-SBT模棱两可分型结果的杂合性模棱两可引物分离法(HARPs)引物并评估其解决能力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ARPs引物对132个HLA-A、131个HLA-B和89个HLA-DRB1基因测序分型中的模棱两可标本进行测序分型.结果:86.27%的HLA-A、73.86%的HLA-B和38.11%的HLA-DRB1基因模棱两可分型结果可以通过HARPs方法有效解决,2~5个HARPs引物可以解决90%以上的模棱两可分型标本.结论:HARPs方法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HLA-A、B、DRB1基因SBT模棱两可分型结果中具有很高的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了解岳阳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方法:对岳阳市HLA配型实验室接收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分型标本采用PCR-SSP及PCR-SSO方法实施HLA分型,从已完成的合格的分型结果中挑选岳阳籍的捐献者的分型结果21152份,计算HLA-A、B、DRB1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在岳阳市组织配型实验室的分型数据内,HLA-A位点等位基因(含血清学特异性)检出19种,基因频率较高的有A11/0.3195,A2/0.3088,A24/0.1755;B位点等位基因(含血清学特异性)检出41种,基因频率较高的有B60/0.1797,B46/0.1626,B13/0.0896,B75/0.0661,B58/0.0617,B62/0.0596,B51/0.0578; DRB1位点等位基因(含血清学特异性)检出13种,基因频率较高的有DR9/0.1894,DR15/0.1373,DR4/0.1206,DR12/0.1198;未检出的等位基因有,A80,B15 (70),B78,B82,B83.结论:岳阳地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基因分布符合其种族和地域特点.
  • 摘要:PCR-SSP技术(PCR一序列特异性引物)这是一项针对ABO基因突变位点的不同核昔酸分别设计一系列特异性引物,直接扩增ABO等位基因片段的检测技术。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结果直观。血清学检测技术简单快速,但有局限性,受生理、病理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正反定型不符,而ABO血型基因的检测可解决上述问题。笔者采用PCR-SSP技术对32例正反定型不符的临床患者标本作ABO基因分型。
  • 摘要:目的:中华骨髓库自从2001年重新启动以来已成为亚洲最有价值的骨髓库,为拯救患者的生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分型成本高和样品量大成为影响骨髓库快速发展的两大难题.需要找到一种低成本高通量检测手段解决骨髓库所面临的问题.方法:博奥生物公司独创性建立了基于SSOP原理的正向杂交HLA基因分型芯片技术体系,使HLA分型检测真正实现了低成本高通量检测.结果:截至到2007年底共完成4万多份中华骨髓库样品检测,质控合格率达到100%.这一成绩的取得,是该独创性的平台技术与相配套的管理系统的完美结合.2005年12月,博奥生物HLA分型检测实验室顺利通过了国家CNAL/AC01:2003《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认可.结论:技术创新是根本,科学管理是保证,这是博奥公司HLA分型检测实验室不断开拓发展的依靠,也是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 摘要:目的:调查3例带有HLA-DR*0114新基因的家系遗传状况.方法:HLA低分辨分型采用PCR-SSO流式分型技术,DNA测序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技术.结果:新基因HLA-DR*0114序列与DRB1*010101相比,第2外显子区域有3个碱基发生突变,造成2个氨基酸发生改变.257位碱基A>C, 导致86编码子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Asp)变成丙氨酸(Ala).265位碱基T>C,89编码子的氨基酸由酪氨酸(Tyr)变成组氨酸(His).3个带有HLA-DR*0114新基因家系都是陕西籍,HLA-DR*0114等位基因携带者都有单配型A*26-B*37-DR*0114.A*26-B*37-DR*0114单倍型在亲代中都由父亲携带,并且都遗传给子代的所有成员.结论:A*26-B*37-DR*0114是紧密连锁的单倍型,可以稳定遗传.它是否只出现在陕西籍或者说是否有一定的区域标志性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
  • 摘要:满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吉林省是满族聚集地之一,吉林骨髓库中已经积累了很多满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分型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将有助于帮助估算为需要移植的患者在骨髓库中找到HLA匹配供者,了解吉林地区满族人群的遗传特征。本文对吉林省满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作了HLA-A, B,DR低分辨基因分型和统计分析。
  • 摘要:目的:通过对HLA-Ⅱ类分子中的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研究,分析比较该位点的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及慢性HBV感染后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3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选用PCR-SSO方法进行HLA分型.结果:HLA-DRB 1*01、HLA-DRB 1*03和HLA-DRB 1*09与吉林地区汉族人乙型肝炎慢性化有密切相关性,HLA-DRB 1*08和HLA-DRB 1*11与吉林地区汉族人慢性HBV感染后肝硬化密切相关.结论:研究HLA基因型与HBV慢性感染的相关性,对于不仅能够找到HBV感染后个体间差异性的关键线索,也能为抗病毒治疗和疾病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今年血液科购进美国COBE公司生产的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已经开展白细胞去除术治疗白血病,红细胞单采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等治疗技术,取得满意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血液科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细胞分离术的临床应用情况。
  •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高危因素,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1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71.4%;检查分离出细菌15株,真菌4株;高危因素为各种侵入性操作、激素和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等.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预后差,除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激素和抗生素外,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更重要的是注重全环境保护.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血管通路方式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单采产量的影响.方法: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PBSC单采需建立两条血管通路,一条作引血用的出路,一条作回血用的回路.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进行PBSC单采的118例健康供者根据两条血管通路方式组合不同分为四组:肘静脉(Ⅴ)-肘Ⅴ组(40例),肘Ⅴ-前臂Ⅴ组(36例),前臂Ⅴ-前臂Ⅴ组(20例),肘Ⅴ-桡Ⅴ组(22例).观察各组PBSC采集的产量(包括单个核细胞数(MNC)及CD34+细胞数).结果:每例PBSC的产量分别为:肘Ⅴ-肘Ⅴ组,MNC 5.31±2.29×108/kg,CD34+细胞数4.78±2.06×106/kg;肘Ⅴ-前臂Ⅴ组,MNC 5.11±2.34×108/kg,CD34+细胞数4.34± 1.99×106/kg;前臂Ⅴ-前臂Ⅴ组,MNC 5.61±1.73×108/kg,CD34+细胞数4.60± 1.42×106/kg;肘Ⅴ-桡Ⅴ组,MNC 4.60±1.70×108/kg,CD34+细胞数4.05±1.50×106/kg.四组的PBSC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血管通路方式不影响PBSC单采的产量.
  • 摘要:目的:观察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llo-BMT)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伴巨脾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1例经干扰素治疗无法耐受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合并巨脾的患者接受了同胞HLA全相合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白舒菲(Busulfan) 3.2 mg·kg-1·d-1静滴,-7天~-4天,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60mg·kg-1·d-1静滴,-3天~-2天,移植后长期采用细胞因子联合治疗( G-CSF+ TPO+ IL- 11).动态检测STR(short tandem repeats)分析其近期疗效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移植后+19天中性粒细胞升至0.5×109/L、+92天血小板升至20×109/L,但此期间白细胞和血小板一直不稳定,需细胞因子联合疗长期维持到+ 180天,血红蛋白从+20天起一直能维持在70g/L以上;骨髓增生度+60天时显示低下、+ 120天以后显示活跃;脾脏自+40天开始逐渐缩小,至+270天时脾脏由巨脾转变为轻度肿大(甲乙线缩短94%、甲丙线缩短90%、丁戊线缩短100%);STR在+60天、+120天、+270天时均显示为完全嵌合体(full donor chimaerism,FDC).移植后+22天出现左下肺部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有效.+290天出现慢性广泛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抗cGVHD治疗后好转.移植过程中无aGVHD、肝静脉闭塞病、出血性膀胱炎等其它并发症,患者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伴巨脾的有效手段,细胞因子联合治疗对促进骨髓造血重建和维持长期植入有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比较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nic periphe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PBSCT)与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IS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1993年至2008年我科确诊的25例SAA患者接受了两种方案治疗:PBSCT组12例接受了同胞HLA全相合的PBSCT,预处理方案为Cy/ATG: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 50 mg ·kg-1·d-1静滴,-5天~-2天),兔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ATG,即复宁2.5 mg·kg-1·d-1静滴,-5天~-3天);IST组13例治疗方案为ATG/CSA:ATG(即复宁3.5 mg·kg-1·d-1静滴,共5天),环孢素A(cyclosporine A 5 mg·kg-1·d-1口服,从ATG应用结束后开始应用).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与并发症.结果:PBSCT组中性粒细胞升至0.5×109/L的时间平均为13.5天、血小板升至20×109/L的时间平均为23.5天;IST组中性粒细胞升至0.5×109/L的时间平均为32.6天、血小板升至20×109/L的时间平均为73.8天,两组之间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造血恢复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3年生存率、总复发率和总生存率,PBSCT组分别为83.3%、0和83.3%,IST组分别为92.9%、38.5%和48.6%,两组之间的3年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总复发率比较却有差异(P<0.05).两种治疗方案的共同并发症主要是感染且以病毒感染为主,包括巨细胞病毒(CMV)和带状疱疹病毒,但这两种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的并发症是,在PBSCT组主要表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s.host disease,GVHD)和口腔溃疡,在IST组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结论:Allo-PBSCT和IST都是治疗SAA的有效手段,但Allo-PBSCT具有造血重建快、复发率低等优势,可作为优先考虑.
  • 摘要:目的:研究KIR/HLA的受配体模式和抑制性KIR的表达对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方法:对36对供/受者移植前(受者为ALL18例、AML10例、CML8例)采用PCR-SSP方法进行KIR和HLA高分辨基因分型,并同时分析KIR/HLA的受配体模式.对3例患者在移植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抑制性KIR的表达.所有病例随访至2007年7月.结果:36对供/受者KIR受体错配模式中KIR基因单体完全相同15对;供者KIR基因型包含受者(GVH方向)KIR13对;受者KIR基因型包含供者(HVG方向)KIR8对.KIR-HLA的受配体错配模式:36对供/受者中有26对供者的iKIR/2DL1无受者HLA-C2组配体;35对供者的iKIR/2DL2/L3均有受者HLA-C1组配体;9对供者的iKIR/3DL1无受者HLA-Bw4配体;24对供者的iKIR/3D2无受者HLA- A3,A11.36例移植患者中除1例移植失败外,35例均完全植入,7例死亡,存活率80.0%,死亡原因为急性或慢性GVHD和移植后复发。无KIR受配体错配,aGVHD发生率最高(9/15),死亡率为(4/15);在GVH方向,aGVHD发生率为(4/13),死亡率为(3/13);在HVG方向,cGVHD发生率高为(3/8 )无死亡。在移植后1-4个月,ALL患者2DL1的表达为13.0%-16.6%; CML患者2DL1表达为1.8-6.2%;另1例CML患者移植后1-3个月2DL 1和2DL2表达为4%和12%, 4个月由感染引发cGVHD,2DL1和2DL2表达上升至33.4%和32.6%,移植后1年下降至7.6%和10.3%。结论:由于在无KIR受配体错配模式中,缺乏KIR2DL 1这主要的iKIR异源反应活性,而在GVH方向的供者存在数目不同的aKIR,增加了移植后GVHD、复发和死亡的危险性,CML和AML移植后的生存率高于ALL。因此,移植前供/受者的KIR/fILA的受配体模式分析和移植后供者NK细胞的iKIR异源反应活性,可预示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GVHD的发生,对提高移植后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降低移植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3例TA-GVHD的临床特点,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3例TA-GVHD 1例死亡,2例经治疗痊愈.TA-GVHD典型症状包括皮疹、肝功异常和全血细胞减少,确诊需做皮肤活检.结论:TA-GVHD死亡率极高.90%以上的患者死于难治性感染.糖皮质激素和CsA的及时应用有可能改善预后.γ射线对血制品的辐照是目前预防TA-GVHD的有效方法,可望改善预后.
  • 摘要:近年来,河北省分库在总库管理中心和省红十字会的领导下,库容量从2003年底的1230人份增至目前的5.2万人份,提前一年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由最初的零捐献到实现年捐献突破16例。全省己实施捐献33例,其中两名供者分别为香港和韩国白血病患者实施了捐献。回顾河北分库的成长历程,体会是:要充分动脑、充分造势、充分借力,全方位开展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招募和捐献的宣传工作。全面提高社会认知度,优化干细胞志愿捐献环境,推动志愿捐献工作健康发展。
  • 摘要:目的:分析患者在中华骨髓库(CMDP)中检索到HLA-A、B、Cw、DRB1、DQB1高分辨基因分型全相合(10/10)无关供体的机率;及当供/患者出现等位基因错配时,如何选择相对合适的供体,从而充分合理地利用CMDP中的供体资源.方法:采用SBT、SSOP和SSP的实验方法,对1092例正常供体和931例待移植病人进行HLA高分辨基因分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当患者为A*2402, A*3303. B*4001. DRB1*0901. DRB1*0701等基因型容易检索到相应供者;当供患者为A*0201与A*0206, A*0201与A*0207. A*0206与A*0207, A*1101与A*1102. B*4006与B*4002、B*1501与B*1527. Cw*0304与Cw*0302、Cw*0304与Cw*0303、DRB1 * 1501与DRB1 * 1502、DRB1*1202与DRB1* 1201, DRB1*0406与DRB 1*0403, DRB1* 1401与DRB1 * 1454, DQB1 *0303与DQB 1 *0302, DQB1 *0202与DQB1 *0201,DQB1 *0502与DQB1 *0503 , DQB1 *0502与DQB1 *0501, DQB1 *0503与DQB1 *0501, DQB1 *0401与DQB1 *0402时错配分值较低,当供患者仅出现一个以上等位基因错配时,亦可根据错配分值考虑移植;由于检索前没有对HLA-Cw位点进行低分辨分型,因此,供/患者最容易出现Cw位点错配。
  • 摘要: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资料库,成功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提供了“生命的种子”,使患者获得了新生,而准确可靠的捐献者HLA分型数据可以说对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而言堪称是“生命线”,错误的HLA分型数据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很大。在HLA分型检测技术日趋成熟应用的今天,加强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无疑是提高HLA检测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只探讨包含采集标本、处理标本的HLA分型检验前过程,将HLA分型检验丽过程细朴去标太平焦、标太访拱、标本的接受登记、标本的实验室标识、标本分装、标本保存六个部分。
  • 摘要:目的:鉴定中国人群的HLA新等位基因.方法:使用PCR-SSP及PCR-SSO技术进行HLA分型.发现1个与HLA-B*44相关的未知基因,使用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并分析该基因与同源性最高的B*4409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新基因外显子3区域序列与所有已知的HLA-B等位基因序列均不相同,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4409基因序列相比有3个碱基发生替代.第538位碱基由G→C,第539位碱基A→T以及第540位碱基C→G,使编码产物180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变成亮氨酸(L).结论:发现一个新的HLA-B等位基因,于2005年9月由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4446。
  • 摘要:目的:研究和建立从全血EDTA抗凝样本中高通量提取基因组DNA的有效方法,以常规应用于Luminex rSSO HLA流式磁珠基因分型.方法:使用2mL深孔板和TECAN DNA全自动工作站,从288份骨髓捐献者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提取的DNA样本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其浓度和纯度,并采用琼脂糖电泳检测DNA的完整性;DNA样本用One lambda rSSO HLA-A、B和DRB1 基因分型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分子杂交和Luminex流式磁珠分析仪检测,统计分析每一DNA样本HLA-A、B和DRB1基因扩增产物经DNA探针分子杂交后的阳性磁珠和阴性磁珠的荧光信号强度.结果:从400μL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288份样本的DNA产量平均为3.217±0.715ug,A260/A280值平均为1.710±0.103,A260 -A320/A280-A320值平均为1.761±0.151;琼脂糖电泳法测得DNA的分子量均大于15kb;每一样本HLA-A、B和DRB1杂交后的阳性磁珠的荧光信号强度均>600RFU,而阴性磁珠的荧光信号强度<50 RFU.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从大量全血样本中快速提取基因组DNA,所得的基因组DNA适用于高通量中华骨髓捐献者样本的HLA流式磁珠基因分型等下游的分子生物学实验。
  •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截至2008年非血缘配型检索,配型相合和接受移植的比例,检索周期,为其他移植单位的非血缘采集以及为中华骨髓库提供供者体检医学咨询的结果,以便协助非血缘移植工作的开展.方法 回顾研究2003年-2008年在北京市道培医院行非血缘配型检索查询的例数、成功配型移植的例数、成功移植比例、检索平均周期;非血缘供者采集例数及境内、外例数比较分析;移植后患者随访以及供者体检审核的例数统计和结果分析.结果:1.检索配型:检索范围由中华骨髓库扩展到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骨髓库.非血缘配型年检索量从2004年的45例上升到2008年的335例,目前累计608例,其中成功配型移植132例,平均配型成功移植比率达21.71%,检索平均周期为65天.2.非血缘供者采集:共有72例非血缘供者在医院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33例(46%)捐献给中国大陆,39例(54%)捐献给其他国家/地区,其中包括香港17例、台湾4例、韩国6例、新加坡6例、美国5例、瑞士1例.并且均为中国首次向以上国家/地区捐献造血干细胞.3.随访:截至2008年底已完成中华骨髓库传来的所有随访表共计163份.4.供者体检审核:2006年至今,经医院专家咨询的中华骨髓库供者体检单达195份.结论:在社会服务部专员的努力工作下,我院非血缘配型检索查询量逐年显著提高,配型成功并接受非血缘移植的几率在2006年以后已稳定在25%.为其他移植中心包括中国大陆和其他国家/地区的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所有非血缘移植患者均在随访中,我院专家为中华骨髓库的供者体检审核提供了快速、优质的医学咨询.
  • 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己成为多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及部分实体肿瘤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及脐血是解决供者来源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大型供者登记中心的建立及全球协作的开展、造血干细胞来源的多元化、HLA分子生物学配型方法的应用、移植并发症防治和支持治疗的进展、以及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技术的应用,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适应症不断扩大且临床疗效日益提高。无关供者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摘要:NK cell cytotoxicity is modulated by interaction between killer Ig-like receptors (KIR) and their ligands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outcomes of transplant through various mechanisms including graft versus leukemia (GVL) effect.The impact of the KIR alloreactions on leukemia relapse in myeloablative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reported.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GVL effect in non-myeloablative transplantation in 46 myeloid malignancy (MM) and 34 lymphoid malignancy (LM) patients receiving 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graft from haploidentical family donors.Transplant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missing ligand,ligand-ligand model and by presence of activating KIR (aKIR).
  • 摘要:目的:比较CD25单抗与ATG在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并对两组移植后药物反应、总生存率、急性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移植后恶性血液病复发进行分析.方法:14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入这项开放、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其中CD25单抗组与ATG组各72例,CD25单抗组CML 24例、AML 20例、ALL 19例和MDS 10例.ATG组CML 31例、AML21例、ALL 17例和MDS 3例.两组疾病分期早期(CML-CP或CR1)32例和34例,晚期(CML-BC或)CR1)分别为42例和38例.两组男女各47例,45例和25例、27例.中位年龄分别为35岁和37岁.CD25单抗组PBSCT 60例,BMT 12例,ATG组PBSCT 58例,BMT组14例。两组HLA完全相合、1个位点不合和2个位点不合分别为33例、26例、13例和35例、24例、13例。GVHD预防在CSA+短疗程MTX的基础上分别加上CD25单抗和ATG,移植后++1天和+4天给予CD25单抗lmglkg,移植前一3、-2、-1天给予ATG 3mg/kg。结果:((1)药物反应:ATG组47例出现发热和寒战,发生率65.2%,其中3例病人出现低血压休克,7例病人出现皮疹,CD25单抗组5例出现发热,3例出现皮疹。(2)生存率和复发率:CD25单抗组存活42例,死亡30例,其中移植相关死亡18例,复发死亡14例,生存率为58.3%,复发率为19.4%o ATG组存活40例,死亡32例,移植相关死亡15例,复发死亡I7例,生存率55.5%,复发率为23.6%.两组存活率和复发率无差异(P=0.051见图1)o (3)急性GVHD:急性GVHD发生率两组分别为44.5%和48.7%, III-IV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19.6%和20.8%(图2, 3 ),两组统计学均无显著差异(P=0.67和P=0.95,95%可信区间)。结论:CD25单抗组与ATG组在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GyH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及移植后复发率疗效上无差异。但CD25组副作用小,费用较ATG低,为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一个可选择的途径。
  • 摘要:目的:研究91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预处理方案为改良Bu/Cy/ATG,3例患者预处理方案为TBI/CTX/ATG.采用Bu/Flu/ATG和TBI/Cy/Flu/ATG方案预处理各2例.GVHD预防为环孢素A/短程甲氨喋呤/骁悉.结果:48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其中,Ⅱ~Ⅳ度GVHD为22例.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Ⅱ~Ⅳ度累积发生率为35.4%,Ⅲ~Ⅳ度累积发生率为13.4%.25例发生慢性GVHD,其中广泛型19例,局限型6例.慢性GVHD的累积发生率为36.2%.65例(71.43%)患者发生CMV血症,11例(12.09%)发生EBV血症,34例(37.36%)发生出血性膀胱炎,26例(28.57%)发生真菌感染,51例(56.04%)发生细菌感染.中位随访时间为14.5 (2~51)个月,13例(14.29%)患者复发,其中血液学复发7例.死亡15例(16.4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标危组1年预期总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DFS)均为87.23±4.87%,高危组1年预期总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LFS)分别为75.41±7.50%和75.26±7.78%.结论: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细真菌及病毒感染的预防及治疗应进一步完善.
  • 摘要: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系统肿瘤、恶性实体瘤等疾病的有效手段,这与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术简便易行、造血重建速度快有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外周血中仅含极少量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到足够的、优质的外周血干细胞是保证移植后造血及免疫功能重建的重要因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据供、受者亲缘关系主要分为:自体移植、同胞供者移植和无关供者移植.自体移植的适应症有限,而且受患者自身条件限制,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本文回顾性分析骨髓移植科室十年间正常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果与可能的影响因素的关系,主要观测分析性别、年龄、动员剂的种类以及动员天数对动员效果的影响,为临床上动员方案和供者的选择提供参考.
  • 摘要:Objiective To explore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unrelated donor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UD-PBSCT) in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undewent high resolution DNA based typing HLA-matched or 1 locus mismatched UD-PBSCT from Oct.2002 to Dec.2006.Busulfan,cyclophosphamide,Ara-C,MeCCNU and 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 were used for preparative regimen in 25 cases,while TBI,cyclophosphamide and ATG were used in 2 cases,and fludarabine,busulfan and ATG was used in one case.All patients received mycophenolate mofetile,cyclosporin A and short-term methotrexate with or without CD25 antibody as th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prophylaxis.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apid engraftment was observed in all cases who presented full donor chimerism at 28 days post transplantation by STR-PCR.The median time of neutrophil recovery>0.5×109/L,platelet recovery>20×109/L was observed at 15,16 days respectively post transplantation.The incidence of acute GVHD was 20%(6/30 cases,3 cases with grade Ⅰ,2 cases with grade Ⅲ,1case with grade Ⅵ).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GVHD was 33%.Disease free survival of 3 years is 78% in good prognostic group.Conclu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above-mentioned conditioning and GVHD prophylaxis are 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unrelated donor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hematopoietic malignancies.
  • 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去除T细胞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供者来源不同活化型KIR受体对移植预后的影响,以及移植早期NK细胞重建和供者来源NK细胞KIR受体表达水平与aGVHD发生和GVL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和流式细胞术(FCM),对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提供的75对HLA全相合供、受者进行KIR及HLA高分辨分型,其中37例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移植的患者FAB分型为ALL18例、CML9例、AML10例;对2005年~2007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移植的10例存活患者进行随访,用四色荧光标记的流式细胞术分别在移植后30d、60d、90d检测供者来源的NK细胞表面不同CD158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当供者有1-2个aKIR时,ALL患者的生存率较差;而对于AML/CML患者来说,供者有3个以上不同的aKIR却是预后的有利因素。KIR2DS4表达于91.0%的个体,其中51.4%仅表达2DS4*001/002,23.6%仅表达2DS4*003-007. 25.0%为两组2DS4亚型同时表达;当供者和受者KIR2DS4亚型相同,都仅有 2DS4*001/002时移植预后很差,而当供者具有2DS4*003-007时预后较好。移植早期II-IV度GVHD组无HLA配体的异源活性iKIR表达呈高表达、有配体的iKIR表达呈下降趋势,而无GVHD组则情况相反。结论:供者aKIR数目不同在移植中的作用与疾病类型有关。KIR2DS4*003-007可能是A单体型中发挥异源活性的主要aKIR,供者具有该亚型有利于移植预后。移植早期有HLA配体的iKIR较高表达有利于降低GVHD,异源活性iKIR过高表达则会增加aGVHD发生的风险。早期供者来源的NK细胞KIR受体表达情况在HSCT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监测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以更好地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后。
  • 摘要:目的:观察行脾切除术治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细胞减少、造血恢复缓慢的效果.方法:4例患者,患者2为女性,慢粒急变期,患者3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余2例为慢粒慢性期.其中3例患者在移植前存在脾肿大,患者4移植前无脾肿大.预处理方案前2例为BU/CY2,后2例为改良BUCY2方案.四例患者分别在第+168、+51、+259、+114天接受了脾切除术.移植前后分别检测患者体内的Ph染色体和bcr-abl基因.移植后每月用STR微卫星检测受者体内的嵌合状态.结果:四例患者均植入成功.4例患者均出现移植后血细胞减少,造血恢复缓慢,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无效.另外患者1的STR微卫星检测呈混合嵌合状态、患者1和2移植后每月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测到5%Ph(+)染色体.脾切除后三例患者血常规均恢复正常.患者1转为完全供者型植入.患者1、2脾切除后出现GVHD,激素治疗效果好,且在脾切除1个月后Ph(+)染色体未检出,bcr-abl融合基因(-).其中患者3于+16月时ALL髓外复发死亡,其余三例均无病生存至今(分别为70个月、34个月,11个月).结论:脾切除能作为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细胞减少的有效方法.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志愿者的反悔心理,并从心理辅导、造血干细胞知识宣传、人文关怀、服务质量等方面阐述了降低捐献者反悔率的做法。
  • 摘要:目的:通过对申请献髓并接受抽取血样者的资格进行审核遴选和确认性回访,以降低志愿献髓者的不合格率、流失率和反悔率,提高库容有效使用率,节约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法:由工作站或分库指定专人在申请献髓者填写献髓登记表并留取血样后1个月(静思期),对每个申请献髓者的资格及资料进行审核遴选和回访,答问解疑、补充知识、废除改变初衷和血检不合格者,取得未改变初衷之申请献髓者的肯定性承诺,补齐信息、由回访者在经审核遴选和回访合格的受访之申请献髓者的登记表上签字,再将申请登记表上传、血样送检.结果:HLA分型检测前废除了17.45%改变初衷或血检不合格(血检不合格0.93%)的申请献髓者,有效地提高了库容有效使用率、召回率(再动员反悔率为9.07%、流失率为11.99%),达到了提高库容有效率、节约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结论:在进行HLA分型检测前,给所有申请献髓者设置一个静思期,然后,由专人负责对每个申请献髓者的资格及资料进行审核遴选和确认性回访,可大幅度地提高志愿献髓者资料库的有效使用率,降低不合格率、流失率和反悔率,节约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摘要:目的:挖掘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引导献髓志愿工作者参与献髓宣传、招募和服务等力所能及的相关工作,实现全社会共同推动献髓活动发展的愿望,促进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资料库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方法:以献髓者为主体,以有多次捐献机采血液成分经历的志愿献髓者为基础,建立献髓志愿工作者队伍,为献髓者发挥其身份优势,现身说法传播献髓救人,无损己身、奉献爱心、自豪而快乐的感受和理念,参与志愿献髓的宣传、招募和服务提供合法而有序的平台.结果:宣传动员效果好,召回率高、淘汰率低、流失率低、反悔率低,采集成功率高、不良反应率低,预期效果比较满意.多次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机构领导的肯定及国内外同行的赞扬.结论:建立献髓志愿工作者队伍,是保障献髓活动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应大力推广.
  • 摘要:目的:为不断提高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HLA分型质量,保证入库HLA分型数据的正确性,对本实验室参加HLA分型室间质评和质量抽检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得与失.方法:11期总计88份室间质评样品检测采用PCR-SSP低分辨试剂盒作HLA-A、B、DRB1分型;质量抽检9期总计463份抽检样品中435份样品的检测结果采用PCR-SSP低分辨试剂盒作HLA-A、B、DRB1分型,28份样品的检测结果系采用PCR-SSOP中低分辨试剂盒作HLA-A、B、DRB1分型.结果:前10期80份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质量控制实验室下发的DNA样品检测100%正确;前8期总计抽检样品412人份,错误数6人份,其中样品错误2人份,结果录入错误1人份,分型结果错误3人份,错误率1.46%.结论:错误原因为人为错误和技术错误各占50%,因此加强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严格核对、任用技术熟练、实验认真严谨的员工和提高员工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和经验、选择高质量的分型试剂、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是保证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HLA分型质量和入库数据正确性的关键因素.
  • 摘要:目的:分析吉林省朝鲜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基因和单倍型分布特征,预计不同型别的患者找到相同供者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CR-SSP、PCR-SSO对吉林省朝鲜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A,B,DR分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朝鲜族HLA-A,B,DR位点基因频率较高的分别为A*2、A*24、A*33;B*15 (62)、B*40 (61)、B*44; DRB1*4、DRB1*15、DRB1*12.单倍型频率较高的A*2-B*15 (62)、A*33-B*44、A*2-DRB1*15、A*2-DRB1*12、B*15 (62) -DRB1*4、B*13-DRB1*12等.结论:吉林朝鲜族HLA-A、B、DR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分布有一定的趋势.
  • 摘要:目的:调查辽宁汉族人群HLA-B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辽宁8962名健康无关汉族人进行HLA-B基因分型,计算HLA-B等位基因频率并与不同人群HLA-B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比较.结果:共检出HLA-B等位基因34种,其中B*15 (14.42%)、B*40 (14.33%)和B*13 (11.99%)基因频率分布较高,B*82、B*83等位基因未检出;HLA-B座位特异性49种.对观察值和期望值进行x2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x2=41.92,df=365,P>0.05).该人群与南北方汉族人群、日本人、黑人和白人分别进行x2检验差异显著性,x2值分别为1584.799、72.145、1393.339、7406.288和5311.947.结论:辽宁汉族人群HLA-B基因多态性分布有其自身特点,它的遗传特征不同于既往的南、北方汉族.
  • 摘要:目的:研究一例新的等位基因HLA-B*5413的发现和确认.方法:应用PCR-SSP技术进行HLA分型检测;PCR-SS0技术进行HLA分型复核;DNA测序技术进行新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在NCBI和EBI基因数据库上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验证,最后提交.结果 新等位基因与所有已知的HLA-B座位的等位基因的序列均不相同,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5401相比,在第二外显子上有6个核苷酸差异:第229位置上G→A,导致第77位丝基酸→天冬酰氨(Ser→Asn),第238位置上A→T,导致第80位天冬酰酸→异亮氨酸(Asn→Ile),第240、241位置上C→G、T→C导致第81位亮氨酸→丙氨酸(Leu→Ala),第244位置上G→T,导致第82位精氨酸→亮氨酸(Arg→Leu),第246位置上G-C导致第83位甘氨酸→精氨酸(Gly→Arg).结论 2007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HLA新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将这例新基因命名为HLA—B*5413.
  • 摘要:目的:研究四川骨髓库中四川籍汉族人群HLA-DRB1*14等位基因分布.方法:在四川骨髓库8934名四川汉族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中随机筛选107例中低分辨为DRB1*14的样本,以PCR-SBT分型技术检测DRB1位点的第二外显子以鉴定HLA-DRB1*14等位基因.结果:共检出6种DRB1*14等位基因,包括DRB1*140101/1454(56.0%),DRB1*1403(1.8%),DRB1*1404(11.0%),DRB 1*140501 (27.5%),DRB1*140701(1.8%)和DRB 1*1425( 1.8%);其中最主要的DRB1*140101/1454频率与美国亚太岛民接近,而与高加索人、非洲裔美国人、西班牙裔及韩国人和中国北方汉族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DRB1*140501和DRB1*1404则与中国北方汉族分布类似;本研究未检到的等位基因在四川汉族DRB1*14阳性个体中的频率低于3%.结论:四川汉族人群HLA-DRB1*14等位基因呈现多样性并存在自身特点.
  • 摘要: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分析基础上的HLA分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based typing,PCR-SBT)方法,研究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以下简称为中华骨髓库,CMDP)四川分库中四川籍汉族人群HLA-B*15组等位基因的分布特点.方法:从四川骨髓分库中汉族人群中/低分辨分型HLA-B*15阳性样本中按不同血清学特异性分层抽取107例样本,应用PCR-SBT技术进行测序分型,获得四川籍汉族人群B*15组高分辨分型结果.应用方根法计算HLA-B*15各等位基因频率,同时与其他人群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到16种已知HLA-B*15等位基因和1例未知等位基因.本研究中检出的16种等位基因有:B*15010101 (B62),B*1502 (B75),B*1503(B72),B*1505 (B62),B*1507 (B62),B*151101 (B75),B*1512 (B76),B*1513 (B77),B*1517(B63),B*1518 (B71),B*1525 (B62),B*1527 (B62),B*1529 (B15),B*1532 (B62),B*1546(B72),B*1558 (B62).其中以B*1502 (36.2%)最常见,其次为B*15010101 (21.6%),B*151101(9.5%),B*1518(6.9%),B*1525(6.0%),这五种等位基因占B*15等位基因家族的80%.在B*15等位基因家族中,表达B75抗原的等位基因B*1502和B*151101共占45.7%,但表达B62抗原的B*15等位基因多态性最强,共检出7种等位基因.此外,本研究发现1例未知等位基因,该等基因序列与目前所有已知的B*15或B*46等位基因序列均不相同,在外显子3的116位处存在一个点突变C->T.结论:研究表明在四川籍汉族人群中HLA-B*15等位基因水平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和特有的分布特征.
  •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吉林分库HLA基因及单倍型分布特征.方法:采用PCR-SSP、PCR-SSO、PCR-SBT对吉林分库内10120名吉林籍捐献者HLA-A、B、DRB1基因低分辨分型,用Excel软件计算HLA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及其连锁不平衡参数.结果:在吉林分库内,HLA-A、B、DRB1基因(含血清学特异性)分别有21、45、13种,频率高的基因是:A*02,A*24,A*11,A*30; B*13、B*40 (61)、B*51; DRB*15,DRB*09、DRB*07、DRB*12.在HLA单倍型分布中,两座位连锁频率较高的有:A30-B13、A2-B46、A2-B61、A2-B58;B13-DR7、B13-DR12、B46-DR9、B61-DR9; A2-DR9、A30-DR7、A2-DR12、A2-DR 15;三座位连锁频率较高的是:A30-B 13-DR7、A2-B46-DR9、A2-B13-DR12、A2-B61-DR9.结论:此研究有助于为临床移植寻找合适匹配的供受对,并为吉林地区健康人群HLA基因多态性以及HLA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照数据.
  • 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nic ha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难治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的近期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4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PNH患者接受了HLA抗原位点全相合的外周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移植,其中骨髓增生活跃的3例预处理方案为:白舒菲(Busulfan 3.2 mg·kg-1·d-1静滴,-6天~-5天)+氟达拉滨(Fludarabine 30mg·m-2·d-1静滴,-10天~-5天)+兔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ATG,即复宁2.5 mg·kg-1·d-1静滴,-3天~-1天);骨髓增生低下的1例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50 mg·kg-1·d-1静滴,-6天~-3天)+即复宁(2.5 mg·kg-1·d-1静滴,-3天~-1天).动态检测STR (short tandem repeats)、酸溶血试验和红细胞CD55/CD59抗原表达分析移植后的近期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4例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升至0.5×109/L的时间平均为19天、血小板升至20×109/L的时间平均为52天;移植后+40天、+100天STR显示4例均表现为完全嵌合体(full donor chimaerism,FDC),1例患者(病例3)+ 140天时STR显示为混合嵌合体(mixed chimaerism,MC)、+190天证实为植入失败(graft failure,GF).其余3例+180天时,仍为DC; +40天时4例患者酸溶血试验均阳性,到+ 100天均转变为阴性.+180天时,除STR显示为混合嵌合体的1例病人酸溶血试验再次转变为阳性外,其余3例仍为阴性.红细胞CD55/CD59抗原的表达出现了与酸溶血试验一致的变化;4例患者均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s.host disease,GVHD)及肝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OVD),2例发生局限性肝脏慢性GVHD,1例发生右背部带状疱疹感染、1例死于真菌性肺炎(病例1).结论:Allo-HSCT是治愈难治性PNH的有效手段,但感染和植入失败是其主要的并发症.
  • 摘要:1992年起,美国造血干细胞无关供者招募组织——美国骨髓库,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如何提高供患HLA分型的准确性和分辨率,制定最佳供患者之间的HLA配型标准,完善检索方法以及加速供者查询过程的工作.对招募供者的HLA分型的方法从血清学到DNA以及一系列质量监控的方法的建立达到提高HLA分型的准确性.通过将有可能和患者全相合的供者样品集中高分辨分型和总库样品库的建立缩短了选择供者的过程.通过回顾供患者的高分辨分析和对临床移植结果数据的掌握,美国骨髓库建立了患者和供者HLA配型指南.随着国际之间的供者申请检索配型的与日俱增,目前已经有超过40%的供患来自不同的国家,因此建立一个国际通用的HLA配型标准和指南显得越来越重要.
  • 摘要:世界骨髓捐赠者协会作为一个国际组织成立于1994年.它成立的目的是汇集国际上所有的干细胞库和脐带血库的资源,以确保为患者提供质量可靠且可用的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保护在全世界的无关供者;提出建议和好的事例以促进全世界患者对无关造血干细胞的使用,指导国际范围内的干细胞采集和脐带血移植。通过其不同的工作组和委员会,世界骨髓捐赠者协会可以推动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相关知识的传播和经验的交流;基于质量标准的长期发展,促进其庞大的成员队伍建立积极主动的长期交流与合作机制。对于任何一家骨髓库而言,保持国际联系及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最适无关供者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入世界骨髓库。
  • 摘要:四川骨髓库建立以来,在总会和总库管理中心的帮助指导下,在省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指导思想,扎扎实实地做好捐献志愿者的宣传动员、血样采集、分型检测、资料录入、干细胞移植、咨询等各项服务工作,促进了分库工作的平稳健康发展,保证了总库下达目标任务的完成。本文从沟通、人文关怀、服务质量、社会荣誉感等方面阐述了骨髓库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服务工作。
  • 摘要:本文分别对《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捐献工作流程》、《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实验室定期检查制度》《、捐献者思想再动员工作程序》等天津骨髓库的管理体制进行了阐述,并骨髓库的目标责任机制、员工培训以及绩效考核进行了阐述。
  • 摘要:在中华骨髓库健康发展进程中,在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提高有效库容率,降低流失率和反悔率,做为推动捐献造血干细胞事业更加广泛深入开展的着力点,将有助于提高中华骨髓库的社会效益。本文通过阐述了中华骨髓库有效库容率低的问题,从志愿者招募、工作人员思想状态、健康知识宣传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有效库容率的对策。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