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六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暨第二届ACCP呼吸与危重症最新进展临床峰会
第六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暨第二届ACCP呼吸与危重症最新进展临床峰会

第六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暨第二届ACCP呼吸与危重症最新进展临床峰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1-04-09

主办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会议文集:第六届北京协和呼吸病学峰会暨第二届ACCP呼吸与危重症最新进展临床峰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病理确诊的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性病变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rn 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经病理活检确定诊断患者共243例,其中肺结核25例,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标准为肺组织标本中上皮样肉芽肿或抗酸菌阳性,经抗结核治疗后肺内病变吸收.rn 结果:确定诊断患者243例,其中肺结核25例,其他间质病218例.肺结核与其他间质病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1±17岁及47±14岁,中位病程分别为为3月及6月.肺结核患者发热(64%)、乏力(32%)及体重下降(28%)明显高于其他间质病患者(39%;17%;6.9%);咳嗽(64%)及呼吸困难(56%)则低于其他间质病患者(87%p;67%p).肺结核患者胸部CT与其他间质病比较:树芽征分别为72%及3.7%,小叶中心性结节为60%及5.5%,磨玻璃影为16%及43%,多发斑片为28%及40%.所有患者诊断后均进行了随诊治疗,中位随诊时间为8月(1-12月).23例病情改善或稳定,1例死亡,1例失访.rn 结论:CT双肺弥漫性病变伴有发热者及多脏器受累者,应警惕结核.
  • 摘要:目的:分析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s disease,BD)合并肺大血管受累的临床特点.rn 方法:回顾分析1983年1月至2008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BD合并肺大血管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rn 结果:BD患者共418例,其中肺部大血管受累共13例.13例肺部大血管受累患者平均年龄37.5+12岁.肺部临床表现为咯血10例(69.2%)、呼吸困难8例(61.5%).CT肺血管造影示肺动脉瘤形成7例(53.8%),单纯肺动脉/静脉闭塞6例(46.2%),肺血管内血栓形成6例(46.2%).全部患者均采用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5例进行激素冲击治疗,4例行血管介入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3±1.6)年,随访率为92.3%.肺大血管受累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83.9%.rn 结论:BD累及肺部大血管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赖胸部影像学检查.早期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改善预后.
  • 摘要:本文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1病例进行报告,本病例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有如下特点:①男性,51岁,“活动后憋喘6月余”;②重度吸烟史;③查体:肺气肿征;④肺功能:FEV1%;17.2%,FEVI/FVC;38.42%,RV/TLC67.7%,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可逆试验阴性,弥散功能障碍,血气分析示呼吸衰竭;⑤超声心动图:重度肺动脉高压(85mmHg),双房及右室增大;⑥CTPA:未见肺血栓栓塞征象,双下肢彩超:双下肢深静脉未见明显血栓;⑦血管舒张实验阴性;⑧最后临床诊断: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华法林抗凝治疗有效,症状减轻,肺功能改善,肺动脉压力下降。rn 肺动脉高压是COPD的一个重要合并症,尤其在重症和晚期COPD患者中常见。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处理时,既往呼吸内科参考书中普遍提到COP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时,可以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
  • 摘要:本文介绍急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病例,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咳嗽5月余,发热伴血痰2月,加重1月”于2008年6月28日人院,最后诊断:急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AIPA)左侧结核性胸膜炎。尽管临床上应用了各种检查方法,但是仍然没有没有获得真菌感染的肺组织病理学和微生物学证据,故本病例未能到达“确诊”的诊断标准,本例为临床诊断。rn 本病例临床和实验室特点:①中年男性,发病初有咳嗽、左胸痛,合并左侧胸腔积液;②胸腔穿刺曾抽出黄色胸液,按结核性胸膜炎治疗有效;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曾经服用泼尼松2个月余;③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病情发生恶化,出现咳嗽加重,同时咯血痰,伴发热;④胸部cT示左肺圆形片状阴影,短期内肺部阴影明显增大;阴影周围有明显的晕轮征(halo sign),即磨玻璃样环状阴影环绕病灶周围;病程中先后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⑤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clue十淋巴细胞减少;⑥G试验和GM试验均2次阳性;⑦多次痰培养为烟曲霉菌,痰真菌涂片找到抱子以及假菌丝,经支气管镜毛刷涂片发现霉菌抱子,经支气管镜吸取分泌物培养为烟曲霉菌。⑧经过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出院时肺部阴影已部分吸收。
  • 摘要:目的:提高对门脉高压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OPH)的临床认识,减少漏诊、误诊.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10年来住院诊治的7例POPH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rn 结果:选择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例POPH患者,其中男2例,女5例.确诊时中位年龄51岁.门脉高压的基础病包括:乙肝后肝硬化(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免疫缺陷病(1例)和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肺动脉高压(PH)症状5例患者以活动后呼吸困难起病,2例无症状.全部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证实肺动脉收缩压均>55mmHg,其中1例还行右心导管(RHC)检查发现平均肺动脉压为62mmHg、肺血管阻力864dyne/(s·cm5).6例患者存在免疫异常.肝功损害程度和PH严重度并不相关.随访的3例死亡患者中,2例为心因性(右心衰和猝死).rn 结论:POPH是门脉高压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POPH的根本病因是门脉高压,而不是潜在肝病.TTE是重要的筛查手段,RHC获得资料是诊断的金标准.临床医师需要提高对POPH的认识,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 摘要:目的:分析年龄小于30岁年轻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20年收治的58例年龄小于30岁年轻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rn 结果:58例年轻肺部恶性肿瘤中腺癌最常见(39.66%).2例合并其他良恶性肿瘤;2例有特殊职业和环境接触史;仅10例(17.24%)有吸烟史,而且均为上皮性肿瘤患者;4例有肿瘤家族史.从出现首发症状到确诊,平均(5.98±8.95)月,23例被误诊,误诊率37.9%,肺结核为最常见的误诊疾病.27例非小细胞肺癌中,ⅢB+Ⅳ期占59.26%(16/27)、中低分化占77.78%(14/18).11例小细胞肺癌中局限期占72.73%(8/11),大多数对化疗不敏感,占54.55%(6/11).6例类癌中中央型4例、周围型2例(均出现Cushing综合征),免疫组织化学主要是CgA、AE1/AE3、Syn和NSE(+),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6例涎腺型癌中,均为中央型;6例术后病理均无淋巴结转移,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3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恶性程度高,广泛局部浸润和转移,肿瘤发生与胸膜密切相关,CD99(+)为其重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2例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免疫组织化学CD30(+),治疗以化疗为主.1例滑膜肉瘤,肿瘤巨大,广泛局部浸润,瘤体内分隔为多腔,腔内或含大量血性坏死液,或含类脂样、豆腐渣样物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Vimentin和AE1/AE3(+),恶性程度高,易复发.rn 结论:年轻肺部恶性肿瘤构成复杂,治疗方法因恶性肿瘤的不同而异.
  • 摘要:目的:分析26例诺卡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少见病的诊治水平.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26例诺卡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rn 结果:男10例,平均年龄(51.9±13.8)岁;女16例,平均年龄(41.8±16.5)岁,均无儿童患者.无基础病者、自身免疫病及慢性肺部疾病者各6例(23.1%),肿瘤性疾病2例(7.7%),慢性肾病3例(11.5%)(其中1例接受肾移植),糖尿病、胸部外伤史及库欣综合征各1例(3.8%);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者11例(42.3%).以中高度发热(25例,96.2%)、咳嗽(22例,84.6%)、咳痰(19例,73.1%)、胸膜炎性胸痛(10例,38.5%)、咯血(8例,30.8%)、肺湿啰音(10例,38.5%)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合并皮肤(5例,19.2%)、颅内脓肿(4例,15.4%),影像学以肺内斑片/实变影(21例,80.8%)、空洞(10例,38.5%)为主要表现,合并胸腔积液(13例,50%)、双侧胸部受累(15例,57.7%)多见.仅4例经合格痰培养诊断,其余还有经病变部位有创检查标本的培养结果支持;以巴西诺卡菌(9例,34.6%)和星形诺卡菌(6例,23.1%)为主,缺药敏结果10株,耐磺胺的有7株.转归:4例(15.4%)死亡,2例(7.7%)复发,其余20例(76.9%)均治愈.rn 结论:对于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患者,尤其是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出现中高度发热及呼吸系统症状,合并皮肤、颅内脓肿时,胸部影像学提示为斑片/实变影,尤其是合并空洞、胸腔积液时,需要警惕诺卡菌感染的可能,尽早获取病原学及药敏资料,尽早、足疗程治疗以改善预后.
  • 摘要: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诊断率及临床严重程度近年来都呈明显增加趋势.其原因与临床上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以及HIV感染的增加有关,也和器官移植或自身免疫性等疾病相关,上述情况均可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增多,导致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上升.基于肺部真菌感染治疗的进展,美国胸科学会(ATS)召集真菌感染治疗的专家,拟定了这一简明的“2011年美国胸科学会成人呼吸及ICU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呼吸和ICU患者的真菌感染的最新治疗。rn 指南主要涵盖三方面的内容:①地方性真菌病,包括组织胞浆菌病、抱子丝菌病、芽生菌病及球抱子菌病等;②免疫功能低下及ICU患者的真菌感染,包括隐球菌病、曲霉菌病、念珠菌病及肺抱子菌肺炎等;③少见及新出现的真菌感染。
  • 摘要:目前胸膜疾病在临床上不断增加,尤其恶性胸腔积液成为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本指南就内科胸腔镜的临床需求、内科胸腔镜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工具的证据、内科胸腔镜的适应证及内科胸腔镜的操作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内科胸腔镜医师应与胸、心外科医师就某些特殊病例进行讨论,确定患者更适合外科手术(VATS/开胸术)还是内科胸腔镜检查。讨论的主要内容是这两种方法在具体患者中的利弊。
  • 摘要:直到目前为止,COPD并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现有的治疗是从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借用"过来的,然后再应用于COPD的治疗,而两种疾病的基础炎症类型是很不相同的.吸烟是COPD最为常见的危险因素。戒烟是预防COPD发生的关键措施,COPD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以及活动后气短,早诊断是早治疗的前提,药物可以减少住院率,改善生命质量,同时对延缓肺功能下降也有一定的作用,若及早开始治疗,效果会更好。支气管扩张剂是目前治疗COPD主要药物,长期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改善生活质量。rn AECOPD的定义是指在COPD自然病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或咳痰急性加重,超越了日常状况的变化,并需要改变常规的药物治疗。COPD患者发生第一次急性加重后,第二次急性加重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如何预防和识别AECOPD就显得非常重要。
  • 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本文简要介绍了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和自然史,并介绍了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多导睡眠图特点。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关它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rn CompSAS的呼吸暂停可能是由于动脉血CO2平衡失调导致的.CompSAS诊断标准是OSAHS患者经CPAP滴定后,阻塞型呼吸事件清除同时残余的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CAI)≥5次/h,或以CSR为主。CompSAS主要需与OSAHS鉴别。治疗CompSAS的目标主要是使AHI减少至正常,恢复正常的睡眠结构,减少白天嗜睡,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问卷是一种可靠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评估COPD对患者健康的影响程度,为了研究CAT问卷用于中国COPD患者的信度和效度,观察其用于评估生活质量的作用和价值,我们进行了该测试的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rn 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稳定期COPD患者,应用CAT问卷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进行肺功能测定,对结果作相关性分析,评价CAT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根据CAT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级,与根据肺功能COPD严重度分级比较,观察其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肺功能分级GOLDⅢ级及以上患者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评价CAT对病情变化的敏感性.rn 结果:135例COPD患者,男105例,女30例,年龄45~84岁,平均(65.2±9.7)岁.CAT量表克龙巴赫α系数0.805,GOLD分级为Ⅰ、Ⅱ、Ⅲ、Ⅳ级的患者,CAT评分分别为9.6±4.8、16.3±5.7、20.9±6.8、23.4±5.7,随病情加重CAT评分逐渐增加,和FEV1具有显著负相关(r值为-0.567,P<0.01).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4组COPD患者之间CAT总评分比较,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8.437,P<0.01),且任意两组间CAT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秩和差值为14.26~76.17,均P<0.01),说明CAT可用于区别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根据CAT分级和根据肺功能COPD严重程度分级比较,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肺功能分级GOLDⅢ级及以上患者,治疗后CAT评分明显下降.rn 结论:CAT问卷中文版用于中国COPD患者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能很好反应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较SGRQ简单易行,更便捷应用在临床工作及家庭测评中,和肺功能互为补充,是一种可靠、标准化的方法用于量化COPD对患者健康的影响程度,应作为COPD常规评估的项目之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之间的关系,并对预后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其在IPF中的作用和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62例IP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未发现肿瘤证据且进行外周血多种肿瘤标志物[甲种胎儿球蛋白(AFP)、癌抗原50(CA50)、癌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组织多肽抗原(TPA)、神经特异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的43例IPF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及随访.rn 结果:43例IPF患者外周血CEA、CA19-9、CAE5、CA15-3、T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AFP、CA50、CA24-2、NSE、Cyfra211无明显升高.多种肿瘤标志物与6分钟步行实验(6WM)、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FVC%)、肺总量占预计值%(TLC%)、一氧化碳弥散率(DLCO/VA)、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及CD4/CDs各参数间无明显相关关系.6例IPF患者进行动态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除2例肿瘤标志物无进行性升高外,其余4例均进行性升高,并且4例中3例死亡.根据血清CEA、CA19-9、TPA水平分组,进行组间生存时间比较,CA19-9升高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EA、TPA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和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生存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IPF患者多种肿瘤标志物升高,尤其CA19-9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和预后明显相关,可以提示疾病进展,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 摘要:本文介绍骨髓移植术后3年出现第二肿瘤1例,患者,女,39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3月,胸闷、喘憋1周”就诊。骨髓移植是器官移植的一种,通过将正常骨髓由静脉输人患者体内,以取代病变骨髓的治疗方法,根据干细胞来源不同分为自体干细胞移植和异体干细胞移植,第二肿瘤是骨髓移植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尽管国外学者对骨髓移植后第二肿瘤的发生有了比较深人的研究,但目前国内期刊尚未检索到此类病人的报道,在结合本病例特点,了解到在面对骨髓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肺部症状时,不仅要考虑感染,也需要警惕第二肿瘤的发生,特别是移植术后较长时间、经抗感染效果不佳者。
  • 摘要: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综合征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rn 方法:结合文献对北京协和医院2006~2009年确诊的8例CPF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rn 结果:8例均为男性,7例为吸烟者,年龄59~75岁,中位数为65岁,7例有活动后呼吸困难,4例有杵状指,6例有双下肺爆裂音.肺功能结果[中位数(范围)]:FVC占预计值%为73%(51%~92%),FEV1/FVC为76%(60%~86%),肺总量占预计值%为80%(59%~114%),DLCO占预计值%为44%(16%~65%).胸部高分辨率CT示双上肺为主的肺气肿及肺大疱,双下肺为主的网格影、蜂窝肺及牵张性支气管扩张.其中6例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的中位数为49mmHg,范围为35~101mmHg(1mmHg=0.133kPa).rn 结论:胸部高分辨率CT是诊断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其特点为同时存在上肺野肺气肿和下肺野纤维化.肺功能表现为肺容积相对正常而弥散能力显著下降,是该综合征的突出特点.肺动脉高压发生率较高.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能否作为一种独立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提高对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特点的认识.rn 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60例恶性肿瘤合并PTE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rn 结果:恶性肿瘤分布在呼吸系统(36.7%)、消化系统(26.7%)、泌尿生殖系统(10.0%)、血液系统(8.3%)和神经系统(5.0%)等,以肺(30.0%)、胃(8.3%)、胰腺(6.7%)、肝脏(5.0%)等脏器多见.18例肺癌中,12例(66.7%)为腺癌.47例(78.3%)为进展期肿瘤.30例(50.0%)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其中上肢3例(10.0%),下肢24例(80.0%),其他部位5例(16.7%).有2例(3.3%)合并股动脉栓塞.PTE发生于肿瘤确诊前(平均5.5个月)5例(8.3%).PTE发生于肿瘤围手术期22例,其中17例(77.3%)发生于术后2周.15例(25.0%)PTE患者无明显症状,49例(84.5%)患者动脉氧分压降低.死亡13例(21.7%),其中6例猝死;恶化8例(13.3%);好转39例(65.0%).rn 结论:P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最常见于肺癌,尤其是肺腺癌.PTE常合并有DVT,以下肢多见.PTE好发于老年人、肿瘤进展期及围手术期,与长期卧床、化疗、中心静脉置管等因素相关.肿瘤患者术后2周内的PTE发生率高,临床表现可不典型.VTE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的首发信号,不明原因的PTE和(或)DVT应警惕潜在恶性肿瘤的可能.
  •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免疫状态下肺隐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随诊.rn 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肺隐球菌病(PC)感染的临床资料.rn 结果:确诊为肺隐球菌感染共25例,其中免疫正常15例,免疫缺损10例.咳嗽13例(52%)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免疫正常组8例(53.3%),免疫缺损组5例(50%);仍有8例(32%)无症状患者,免疫正常组5例(33.3%),免疫缺损组3例(30%).结节影21例(84%)为最常见影像学改变,免疫正常组13例(86.7%),免疫缺损组3例(80%).根据不同免疫状态接受治疗,单用手术治疗仅在免疫正常者进行5例(33.3%);免疫正常组5例与免疫缺损组3例采用手术联合氟康唑方案;单用药物治疗方案,免疫正常组5例,免疫缺损组7例.免疫正常组14例(93.3%)患者症状改善及病灶消失多于免疫缺损组5例(50%)(P=0.023);免疫缺损组2例发展为隐球菌血症死亡.rn 结论:PC临床发病情况隐匿;临床及影像学不特异,诊断依赖病原学及病理检查.对PC的治疗,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免疫状况采用更合理的方法,免疫功能正常的PC患者预后良好.
  • 摘要:目的:研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4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继发性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和原发性的临床特点.rn 结果:48例确诊病例主要是侵袭性肺曲霉感染和肺隐球菌病,各占37.5%,社区获得性感染占87.5%.66.7%的病例为继发性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以曲霉属感染为主,原发性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以肺隐球菌为主.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临床表现不特异,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呼吸困难,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斑片影、结节影或弥漫病变(60.4%),出现肺内空洞占22.9%,继发性和原发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异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5.8%的病例接受抗真菌药物或者手术治疗,20.8%的病例死亡,均为继发性IPFI.继发性IPFI的病死率31.2%,与原发性IPF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3)。rn 结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以曲霉感染和肺隐球菌病为主,大部分为社区获得性感染.继发性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以曲霉属感染为主,临床表现和影像改变不特异,病死率高,需要尽早行侵入性手段协助诊断以早期治疗.
  • 摘要:目的:部分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concentration of exhaled oxide,FeNO)检测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无创评估气道炎症疾病的检查方法.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FENo正常值范围,更缺乏中国人的资料.本实验以北京地区中国非吸烟正常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国内FENo的正常值范围,为临床FeNO的应用提供参考.rn 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附近非吸烟中国正常成人为研究对象,自愿参加配合良好,所有人完成有关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吸烟史、最近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咳嗽的调查问卷,均符合纳入标准,采用符合ERS/ATS标准检测的瑞典NIOX(耐尔斯)一氧化氮测定仪检测,同时完成肺功能检测,包括FEV1、FVC、FEV1/FVC及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rn 结果:北京地区145例中国正常非吸烟成人,男性70例,女性75例,平均FeNO是(22.4±10.7)ppb,其中男性平均FeNO是(24.7±10.9)ppb,女性平均FeNO是(20.5±10.2)ppb,男性略高于女性.根据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将145例北京地区中国正常成人进行分级,FeNO和各因素间单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和女性相比,男性FeNO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及不同体重各组间FEN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身高及不同BMI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对FeNO值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后,和升高、体重、BMI、性别、年龄、FEV1、FVC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FeNO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各个变量同时进入多元回归分析,身高、体重、性别、BMI及肺功能(FEV1、FVC)和FeNO值无明显相关.rn 结论:北京地区中国正常成人的FeNO值明显较西方人高,男性高于女性,种族及环境是影响FeNO值的重要因素.同时FeNO与年龄成正相关,性别、身高、体重、肺功能(FEV1、FVC)与FeNO无明显相关性,年龄是FeNO值独立相关因素.
  • 摘要:目前已知胸腔积液病因有50余种,其中包括局限于胸膜或原发于肺部的疾病、系统性疾病、脏器功能异常和药物诱发的胸腔积液等.rn 临床上可根据病史和体检往往可以初步判断胸腔积液是漏出性还是渗出性,从而大大缩小鉴别诊断范围,并可以指导进一步检查。初步诊断性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平片,超声检查,胸腔积液常规实验室检查。如果怀疑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是最为迅速而创伤最小的明确诊断的方法,60%恶性胸腔积液可通过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确诊。除了间皮素对诊断恶性间皮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他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均不高。为了让胸膜病变显示清楚,可以在胸腔积液未完全引流完毕前行胸膜增强CT检查。对于尚未确诊的胸腔积液,如果怀疑恶性肿瘤,可以进行有创检查。特殊情况和检查包括结核性胸膜炎,结缔组织疾病,继发于肺栓塞的胸腔积液,乳糜胸和假性乳糜胸,良性石棉性胸腔积液与长期未能确诊胸腔积液的处理。
  •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吸烟是COP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基因因素、长期哮喘、室外空气污染、被动吸烟、生物燃料、职业因素和营养等因素与COPD的发病也相关。COPD表型是2010年度呼吸内科学的热点词汇,COPD表型定义为“单一疾病或多个疾病综合特征,能够阐明COPD患者之间的差异,包括相关临床预后的差异、症状、急性加重、治疗反应、疾病进展速度和死亡”。rn COPD的临床评估包括肺功能、胸部HRCT、生命质量(COPD对患者的影响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特别是呼吸困难和活动耐力下降),COPD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同时也存在肺外表现,如营养不良、骨骼肌萎缩、恶病质、骨质疏松等,并且COPD患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贫血、糖尿病等疾患的几率大大增加。
  • 摘要:气道炎症性疾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一氧化氮(NO)是机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调控分子,通过测定空腔内气体中的NO含量,可反应其在该组织或器官的含量。在气道中NO和臭氧反应,可以通过化学发光法被检测出来,研究证实在气道炎症性疾病时FeNO升高,应用糖皮质激素后降低。FeNO可用于检测气道炎症,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如特应性哮喘、咳嗽变应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因激素的敏感性和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密切相关,FeNO在预测和检测疾病对激素治疗反应上可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FENO在哮喘的诊断、预测激素的反应、指导治疗、PCD、囊性纤维化、系统性硬化、肺移植等很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