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1年全国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专题学术会议
2011年全国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专题学术会议

2011年全国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专题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济南
  • 出版时间: 2011-04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

会议文集:2011年全国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喉返神经损伤各种神经修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458例,单、双侧麻痹各为432、26例,病程从损伤即刻至3年不等。行喉返神经神经减压术49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术380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9例、膈神经移植术26例。手术前后以动态喉镜、嗓音主客观评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随访2年以上。结果: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病程3个月内神经减压组恢复不同程度的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24例、未恢复7例;3个月以上减压恢复运动功能3例、未恢复9例。双侧声带麻痹患者隔神经移植术恢复明显吸气性声带外展功能17例,发音时声带均有一定幅度的内收。未恢复运动3例,矛盾运动2例,运动功能恢复率为81%。未恢复功能的5例,经声带外移手术后也均拔管。各种神经修复术的再神经支配得到神经肌电位检查的证实,随访2年以上各项指标无明显退步。结论:神经减压术、颈袢吻合术、隔神经移植术能较好地恢复喉的生理功能,远期效果稳定;喉神经修复术式选择应根据病程、神经损伤程度、类型及侧别而定。
  • 摘要: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相关外科解剖、甲状腺区域淋巴结引流、中央区解剖的进一步认识;随着新的外科手术器械如超声刀等的普及应用;随着当前甲状腺手术强调微创化、无血化、精细化的外科操作、更加重视功能保全以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甲状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外科处理相关的一些观念和实践也有了一些改变和发展。根据我们对国外一些指南、共识和建议的学习和理解,结合目前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一些改进做法和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共享。
  • 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常遇到喉返神经受累、气管食管间沟淋巴结转移以及食管受累等问题,在处理这些病变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具有一定的优势,现结合病例介绍初步的体会。
  • 摘要:目的:1995-2007年,本院共收治异位甲状腺15例,现结合文献就本病的诊断及治疗予以报道,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15例患者中男3例,女12例。14例患者行甲状腺正常部位B超或彩超检查,甲状腺功能,核素甲状腺显像1例患者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术前确诊的8例异位甲状腺中,2例症状较轻的舌根部迷走甲状腺肿,仅服用优甲乐治疗;3例为副甲状腺,行全切除术;2例位于舌根部和1例位于甲状腺舌骨之间的异位甲状腺肿,因肿物对周围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压迫症状而采用了部分切除术。7例术前误诊的病例中,6例行部分切除术,1例行全切除术。结果:所有手术标本经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甲状腺组织。15例患者中有12例得到长期随访。3例副甲状腺患者愈后良好,术后甲状腺功能正常。讨论:总之,异位甲状腺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同时又是比较少见的疾病,临床医生应在对待此类疾病时加强重视,开阔思路,进行缜密检查,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择区性颈清扫术在颈部高危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对高危淋巴转移的规律做进一步探讨。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59例颈部高危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颈部高危的患者包括青少年患者、肿瘤直径大于2 cm、探查肿瘤侵犯被膜及气管食管沟淋巴结多发转移者。手术方式是在甲状腺领式切口的基础上行忠侧Ⅲ区、Ⅳ区淋巴结清扫并取淋巴结行术中冰冻检查,如果冰冻结果发现淋巴转移则延长切口行患侧全颈清扫术。59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43例,年龄14~64岁,中位年龄42岁。按照AJCC(2002)甲状腺癌分期标准,T1期26例,T2期22例,T3期6例,T4期5例。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侧颈淋巴转移25例,高危患者侧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42.37%。T1期3例,T2期4例,T3期12例,T4期3例。22例中Ⅱ区转移率为54.55%,Ⅲ区转移率为40.91%,Ⅳ区转移率为95.45% ,Ⅴ区转移率为9.10%,Ⅵ区转移率为77.27%,Ⅶ区转移率为22.73。2例V区淋巴转移者均存在Ⅱ区、Ⅲ区、Ⅳ区、Ⅵ区和Ⅶ区淋巴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高发淋巴转移区域为Ⅱ区、Ⅲ区、Ⅳ区、Ⅵ区,对于高危淋巴转移患者建议探查患侧Ⅲ区、Ⅳ区淋巴结,依据术中冰冻结果决定颈部处理方案。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可使部分患者获得及时治疗,避免再次手术带来的创伤。
  • 摘要:目的:胸骨后甲状腺肿是常见的上纵隔占位性病变,部分可能存在恶性变,手术时腺体显露较困难,风险较大。方法:我院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手术治疗3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占同期2019例甲状腺手术的1.8%。包括男性11例,女25例,平均58岁。病程10 d至45年,5例既往有甲状腺手术史。29例为坠入性胸骨后甲状腺肿,7例为胸内异位甲状腺肿,所有重大的腺体均位于前上纵隔。偏右侧13例,偏左侧12例,双侧11例。良性病变32例,恶性或合并恶性病变4例。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腺瘤6例,甲状腺腺瘤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1例。3例声音嘶哑者术后声音恢复正常2例,声音无改善1例。一过性手足抽搐6例,经补钙后在2周内恢复。所有患者都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至10年。除1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术后9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是颈前部病变向下的延续,颈胸部CT检查时最有效的检查手段。多数患者手术可以经颈部低领式切口完成,必要时行颈胸联合切口。
  • 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简化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合理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标准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基础上简化操作过程(简称简化术式)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349例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转移的规律,比较简化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与标准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特点,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病变最大径≤1cm)的病变规律,观察和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该术式采取颈根部低位弧形顺皮纹小切口避免了传统的“L"型或弧形长切口造成的明显疲痕外观及颈部活动受限的弊端;该术式未在皮下游离患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及颈后三角皮下区域,保护了诸多通过这些区域穿出的感觉神经;该术式未常规显露副神经,减轻了对副神经的刺激,使术后患侧肩部及上肢活动受限和不适感明显减轻。结论:该术式在争取根治性切除和消除病变遗漏、复发隐患的前提下,选择了小切口,保留了全部肌肉及几乎全部神经支配,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创伤,更加符合功能性根治的原则,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同时全面评价了颈部淋巴结状况,为综合治疗提供了依据。本术式适应证广泛,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术式。
  •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腺外侵犯的外科处理及发音功能重建。方法:根据甲状腺癌的分化类型及腺外侵犯程度、部位开展以下方面的临床研究。①对喉返神经侵犯的甲状腺癌切除进行不同的发音功能重建,单纯侵犯或压迫喉返神经的分化型甲状腺癌27例,分别行肿瘤及神经切除的同时行一期颈袢喉返神经吻合、杓状软骨内收,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喉镜、嗓音声学四参数、肌电图检查等,比较不同发音功能重建方法的效果。②对侵犯喉、气管、食管、下咽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7例患者,分别行肿瘤削除术、气管部分切除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修复术、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术、喉全切或近全切术、食道部分切除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术后随访1-12年,评价并发症发生率,外科治疗及发音重建效果。结果:①A,C组术后发音时声带有明显内收运动,声带长度、振动及勃膜波均基本恢复对称性;B组术后声带不同程度内移,但仍萎缩;A,B组术后声学四参数明显优于术前,A,C组术后声学四参数明显优于B组,患者嗓音恢复正常,声学四参数治疗前后平均值无明显改变,均明显大于颈袢神经修复组,而MPT明显短于颈袢神经修复组。②侵犯喉、气管、食管、下咽的17例患者术后随访1-12年,2例局部复发,1例死于远处转移。保留喉返神经或行发音重建者9例患者术后嗓音均明显改善,5例恢复正常。结论①引起单侧声带麻痹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在肿瘤切除的同时进行一期喉功能重建既可彻底切除肿瘤,又可恢复喉功能。重建方法以颈袢神经修复术效果为优。②累及喉、气管、食管、下咽的甲状腺癌仍可进行手术根治性切除并行缺损修复及发音、吞咽、呼吸功能重建以提高治愈机会,改善生活质量。
  • 摘要:甲状腺外科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且大部分患者为年轻女性,传统的外科手术虽然手术创伤并不是很大,但仍需要在颈前留下手术瘢痕。自从1997年Huscher 报道首例腔镜甲状腺手术以来,因其极佳的美容效果,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并迅速发展。我们于2003年10月至2010年1月共施行了经胸壁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外科手术53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 摘要:甲状腺癌根据肿瘤细胞的起源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和未分化癌。另一类为起源于滤泡旁细胞,为甲状腺髓样癌。其中,占甲状腺癌大多数的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分化良好,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其病灶大多数具有摄碘功能,因此可用放射性碘治疗。
  • 摘要:喉返神经素来被认为是相当脆弱而隐蔽的,喉返神经麻痹是甲状腺手术严重的并发症,单侧损伤导致患者声音嘶哑,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双侧麻痹患者导致窒息,危及生命。为预防喉返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科引进美国Medtronic Xomed NIM-Response 2.0TM神经监护仪,通过记录受监护喉返神经所支配的声带肌电信号,辅助手术师定位和识别可能损伤喉返神经部位,并可对高风险神经进行连续监护,损伤神经时及时报警,快速限定喉返神经解剖范围,减少喉返神经游离长度,保证功能完整性,有助于肿瘤彻底切除,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
  • 摘要:目的:本研究将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探讨其可行性及是否可以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方法:连续搜集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开展的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使用腔镜系统、神经监测系统。术中神经监测操作按以下步骤依次进行:先用2.0mA电流刺激同侧颈鞘或者迷走神经以证实喉返神经完整性,然后用1.0mA电流刺激气管食管沟区域以定位和追踪显露喉返神经,术毕再次用2.0mA电流刺激同侧颈鞘或者迷走神经了解喉返神经是否损伤。对照组术中不使用神经监测系统,通过术者的经验寻找喉返神经,术中以“气管、颈动脉间隙”结合“气管外侧壁中、后份”作为解剖定位标志。结果:NIM组与对照组的切口平均长度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手术均无切口感染、术腔出血发生,无切口皮缘拉伤或超声刀烫伤、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NIM组共探查23条喉返神经,对照组55条。NIM组喉返神经定位时间(5.%士1.72)min,喉返神经追踪显露时间(28.70士4.09)min。对照组分别为(6.78士1.43)min,(32.07士6.05)min,NIM组与对照组均有1例喉返神经一过性麻痹,无永久性麻痹发生。结论:MIVAT中使用神经监测技术是可行的,借助于NIM-Response 2.0可以减少喉返神经定位及显露保护所需时间,增强术者自信,准确判断术后喉返神经功能并进行合理解释。
  • 摘要: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一侧喉返神经损伤可表现为声嘶、说话费力、进食呛咳等。而双侧喉返神经损伤除声嘶外,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对于甲状腺手术并发的喉返神经损伤的治疗,传统的观点是先观察3~6个月,再考虑是否采取治疗措施。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对甲状腺手术并发的喉返神经损伤应早期行外科治疗,以提高喉返神经功能的恢复率。我们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损伤时期的喉返神经损伤采用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 摘要:我科近几年甲状腺肿瘤的收治和恶性肿瘤的比率也急剧增加,由于甲状腺为体表器官,且分化型甲状腺癌和甲状腺髓样癌的预后均较好,国内不同级别的医院均可完成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治疗,但很多医院的治疗极为不规范,颈部表现为cN+患者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不够。因此,甲状腺肿瘤的治疗急需规范化,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再次手术机会,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cN+甲状腺癌患者的颈部处理,国内外的学者基本达到一致,颈部淋巴结清扫是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主要措施,但近年来,随着对生活质量要求增加,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也出现了争议;而对cN0甲状腺癌患者的颈部处理,做与不做颈部淋巴结清扫及颈部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如何,国内外学者一直存在着争议。
  • 摘要:高分化甲状腺癌一般进展比较缓慢,大多预后良好,但晚期如一旦侵犯周围重要结构,可引起气道大出血、窒息而威胁生命。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处理晚期甲状腺癌的局部侵犯,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
  •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预防其误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一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术中是否解剖暴露喉返神经分组,比较两组间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有无差异,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未予喉返神经解剖组,共2398例,男641例,女1757例;年龄3~86岁,中位年龄45岁;其中甲状腺良性肿瘤673例、恶性肿瘤50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2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1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388例;行甲状腺次全切2287例、甲状腺全切78例、甲状腺癌根治术33例。结果:结果术中未予喉返神经解剖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者256例,发生率为11.%;其中术后即刻发现者212例,发生率为9.2%,3周后延迟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者41例,发生率为1.8%。术中给予喉返神经解剖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者6例,发生率为2.2%;其中术后即刻发现者5例,发生率为1.8%,3周后延迟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者1例,发生率为0.4%。发生于甲状腺癌者4例,发生率为8.5%,结节性甲状腺肿者1例,发生率为0.8%,胸骨后甲状腺肿者1例,发生率为4.0%。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行喉返神经解剖能有效防止其误伤。
  • 摘要: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在首次诊疗中存在的缺陷,及我院再次诊疗技巧,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水平,减少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提高生存率。方法:分析1986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在外院首次手术治疗后,到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的再次手术135例甲状腺癌患者。男46例,女89例,年龄19~65岁。首次诊疗缺陷包括体检疏漏45例、阅片缺陷45例、手术缺陷、不正确的外放射治疗34例。再次诊疗技巧包括详细审阅外院手术资料和仔细的体检发现颈部肿块26例、颈部再次增强CT扫描67例,其中同时行纵隔和肺部增强CT扫描34例和彩色B超89例、术中解剖保护甲状旁腺68例、松解喉返神经的结扎线头23例、吻合被前次手术切断的喉返神经14例。结果:甲状腺残余组织见癌35例,占再次手术者60%,淋巴转移67例,占再次手术者80%。本组术后淋巴结复发并第三次手术者6例,肺转移10例并在2年内死亡4例,气管受侵后死亡4例。术后I治疗者34例,10年生存率91%。结论: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有: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生物学特点认识不够;没有整体分析患者的头颈部疾病状况,片面地诊治某一个颈部肿块;没有充分分析辅助资料;不规范的手术,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提高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恰当的外放射治疗导致患者的颈部纤维化和再手术的困难;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癌对同位素治疗的不敏感。
  • 摘要:目的:本研究拟采用腔镜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序贯放射性I治疗和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以探讨腔镜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适应症和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11年3月10日完成甲状腺腔镜390例,其中术中冰冻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者60例,其中27例完成了腔镜下甲状腺癌近全切除术。术前检查均未发现明显肿大淋巴结,无明显的气管受侵表现。采用局麻加颈丛5例,全麻22例:手术时间120-180min。出血量为10-200ml。术后住院时间5-8d。术后均未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乳头状癌26例.滤泡样癌1例。所有患者均经I治疗,清甲1-2次,每次剂量100-150 mCi,清甲后均未见甲状腺组织残留和癌转移灶,此后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维持TSH在正常低限。所有例均在术后随访,3-6个月随访一次,均未出出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腔镜下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安全可靠,手术并发症低,术中借助腔镜放大作用可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术后序贯放射性I治疗和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美观,可避免常规开放手术引起的瘫痕,适合于无明显淋巴转移、未侵出包膜的低危甲状腺癌。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长期生存率高,预后好,其最后的疗效尚需大样本、长期随访结果加以证实。
  • 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自然病史长,预后好,缺少前瞻性随机研究的临床资料,因此,关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治疗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分化型甲状腺癌N1b颈淋巴转移应该给予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为颈Ⅱ~Ⅶ区;N1a颈淋巴转移应该给予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为颈Ⅵ区。目前并不主张对NO分化型甲状腺癌行预防性全颈淋巴结清扫术,但是否需要行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意见不一致。
  • 摘要:异位甲状腺癌是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癌。由于它的发生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常有误诊。异位甲状腺患者约75%可缺乏正常位置的甲状腺,多见于舌根异位甲状腺,若不慎将其全部切除,术后将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患者造成极大危害。我院1995-2010年共收治异位甲状腺癌患者2例,本文对其诊治问题进行探讨。
  • 摘要:腔镜技术用于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目前腔镜技术己成为甲状腺良性结节外科治疗的重要方法,在腔镜手术开展较多的医院,腔镜手术己成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首选术式。腔镜下不但能够完成甲状腺腺叶切除,还可以完成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甚至有学者能在腔镜下完成侧颈部淋巴结清扫,从而在根治切除甲状腺癌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颈部外观和功能,具有微创、美容效果好的优点。但腔镜技术在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方面的应用范围、疗效以及无瘤原则等方面尚有较多争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