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454篇,会议文献有28篇,学位文献有222篇等,人道主义的主要作者有吴淡如、王海明、胡义成,人道主义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普遍人性及由此所推展而来的不同人性观,是人类社会诸般制度赖以演进与建构的出发点。故而,人性及相应的人性观,对于人类社会的多样态制度演进或设计,无疑具有形上本源...
2.[期刊]
摘要: 本文用摆事实的方法来说明人性与兽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逻辑学的角度说明人类兼具人性与兽性,人性中不存在兽性。从人性论的视角观察、分析人类社会的变化及其发展...
3.[期刊]
摘要: 当代儒学的新开展,主要是儒家政治哲学的发扬创造问题。当代儒家政治哲学研究领域中的“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之争,实质上是在追问儒家政治哲学的学术发展方向到底朝...
4.[期刊]
摘要: 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世界,不是恶人在作恶,而是善良的人在跟着落井下石。前者不过是让生命个体崩溃,后者则是让世界崩塌。有几个恶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群善人为虎作...
5.[期刊]
摘要: 恶的问题是贯穿列维纳斯一生哲学追问的思想线索。他虽未给恶下过定义,却对恶进行了现象学描述,探索恶的超越之途。他指出,恶的首要特点是"过度",其精神上最尖锐的表...
6.[期刊]
摘要: 孟子的性善说是儒家内部第一个自觉建立的系统的人性学说。并且,从儒家文化历史的发展来看,性善说开辟了儒家人性论的主流与传统,奠定了儒家文化的基本性格。所以我们可...
7.[期刊]
摘要: 孟、莊、荀三家人性論在先秦諸子有關人性問題的討論中頗具代表性。諸子人性論皆關乎人在世間如何做人,人應該追求何種理想人格的問題,而這實際上又都關乎人的自由問題。...
8.[期刊]
摘要: 荀子人性論實質上是一個過程論,而非本質論。性惡並不意味着人性本惡,荀子所謂性有廣、狹義之分,所謂惡也有美惡之惡、與善惡之惡之别。荀子從未直言人性本惡,其所謂"...
9.[期刊]
摘要: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权是最重要的人权,生命至上强调人的生命价...
10.[期刊]
摘要: “杀野兽哟!割喉咙哟!放它血哟!”孩子们在雷电交加的时候,不断重复地唱诵这几句话。歌声将他们从恐惧中解放,另一种强烈、紧迫而又盲目的渴望出现了。唱诗班作为人与...
11.[期刊]
摘要: 操纵问题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主体的行动受到了另一个外部操纵者的"控制",因而我们在直觉上认为主体不应为他自己的行动负责,然而如果我们只以半相容论者的标准对主体自...
12.[期刊]
摘要: 四十年前的阿富汗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阿富汗君主制的终结、苏联入侵、内战、塔利班当权、911事件等,因穆斯林文化冲突而战争不断。种族和种族的冲突,宗教和宗教的矛...
13.[期刊]
摘要: 害怕别人变好,尤其是害怕身边的人比自己更优秀,可以说,是普遍的人性。嫉妒心也就是这么来的。强烈的嫉妒,几乎是摧毁性的。你很容易发现这种人,他们的一生,就是在诋...
14.[期刊]
摘要: 盘古开天,混沌出现,女娲补天,大地苍茫。曾几何时,炎黄大帝创立了中华文明——有一个名字世代相袭直至今日,他就是被誉为炎帝始祖的神农。相传,神农乃昊天大帝的人间...
15.[期刊]
摘要: 人性是席勒美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理解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的重要线索.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通过现实分析、先验分析和历史分析建构起了一个完整的人性分析模型,对...
16.[期刊]
摘要: 一日本心性·性善说的展开日本受到汉字文化圈的大量恩惠,从此进入历史文明时代。各种各样的恩惠中,我想最大的就是性善说。学习汉字,获得了记录语言、思想世界的手段。...
17.[期刊]
东史郎养母:心灵净土的守护人——浅析舞剧《记忆深处》中人性的黑择明
摘要: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舞剧《记忆深处》应运而生,它以作家张纯如生前探索1937年“南京大屠杀”惨案为线索,引出了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拉贝、魏特琳、李秀英、东史郎。...
18.[期刊]
摘要: 《嫌疑人X的献身》被誉为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中悬疑的巧妙布局让人欲罢不能,可读性非常强。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多元化的,既有社会现实的缩影,也有对人性的...
19.[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对原有知识从另一个新角度进行重新认识.主要论述了原有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从西方经济学视角和货币经济学视角下看待经济问题.并发现在现...
20.[期刊]
摘要: 20世纪末以来的新出土文献带来了新的知识与见解。笔者基于此新知见,对孟子性善论的形成过程有一系列论考,本文探讨了“义外”论的展开以及孟子“义内”论所具有的思想...
1.[会议]
摘要: 哈贝马斯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技术是他考察的一个重要话题.他的新作《人性的未来》一书,集中表达了他对基因干预、基因改善、自由优生与人性关系的看法.在这本书中...
2.[会议]
摘要: “自主”被公认为是生命伦理学的首要原则之一,英国学者奥尼尔却提出当前生命伦理对自主原则的理解是错误的.事实上,自主原则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困境,那我们是否就要...
3.[会议]
摘要: 文章从邓朴方孜孜以求所构建和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的理论品质,它对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挥的思想引领作用,它作为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之一以上三个方面,阐明了中...
4.[会议]
摘要: 哲学是人类理性发展的高峰,而哲学之前,神话主宰了人类生活的世界;透过仪式,代代相传成为宗教文化,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1907-1986)称此...
5.[会议]
摘要: 韩国自2015年7月21日起施行了所谓《人性教育振兴法》.由于在学校连续发生了几起因学生之间的暴力和排挤造成的受害事例,加上世越号事件的爆发,所以在国民之间形...
6.[会议]
摘要: 杜威认为,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民主是建立在以下三大基础之上的.其一是对人性可变性的信赖.人性中某些基本的东西的改变虽是不可能的,或是有限度的,但人性作为...
7.[会议]
摘要: 作为一个价值多元主义者,伯林对人类生活中的决定论理念的反对与他对道德生活的观点之间存在着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凸显为伯林根据选择活动来看到人性的构成.对伯林而言,...
8.[会议]
摘要: 人类正处于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的时代,价值的多元化源自于价值主客体的多元化.价值作为世界之于人的意义,具有属人性和主体性,而人是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统一体.无论是人...
9.[会议]
摘要: 孟子“道性善”,荀子主性恶,由此拉开了人性的善恶之争.其实,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论不仅有分歧、有对立,而且有一致性和相通性.只有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说与荀子性恶论之间...
10.[会议]
人之初,性本真;需节制,赖引导——中国古代人性理论的嬗变与现实思考
摘要: 我国古代哲人对人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和嬗变的过程。曾明确了人性的自然属性和本质属性;并以“性善论”, “性恶论”作为判别是非、善恶的标准;以“知行观...
11.[会议]
湛甘泉论理想的人性组合形态的塑造——兼论“随处体认天理”的可能性及其路径
摘要: 关于人性的构成要素与理想的人性组合形态,湛甘泉有十分丰富而精辟的论述.湛甘泉提到了两个方面:一是主体的内在功夫,二是客体的外在环境。从湛甘泉的思想体系来看,“...
12.[会议]
摘要: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对人性的理解及其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关系。文章认为:马克思不仅肯定人性,还对人性作出了新的、独特的理解,认为人性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即实践,...
13.[会议]
摘要: 中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关于人性争论的关键,在于没有弄清人性的内涵及其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从人性到道德的逻辑过渡上出现了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人性论的批判分...
14.[会议]
摘要: 不干涉原则是国际关系的重要伦理原则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不干涉到人道主义干预原则变化的原因以及理论依据,并阐述了反对人道主义干预的主要理由...
15.[会议]
“和谐人”假设及其实现方式与管理模式探讨——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
摘要: 鉴于20世纪以人类效用最大化为特征的“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等人性假设在丰富了管理理论,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空前发展的同时,也打破了长期以来养育人...
16.[会议]
摘要: 仁爱关怀是人性管理的具体表现,而人性管理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命题。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用人之酋导,攻心爲上”的说法就充分体现尊重人对管理的重要性,是一种相对於...
17.[会议]
摘要: 国内外经济理论、特别是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不同的“人性假设”为思维平台和逻辑起点,由此形成了相应的经济学说、管理理论、价值判断和政策体系.经...
18.[会议]
摘要: 五四文学主流的人道主义观,是现代人道主义观,在五四新文学家看来,现代人道主义的理论先驱是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其核心观念形成于19世纪后期,源自一些俄国新...
19.[会议]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是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人道主义讨论的焦点之一,在当今时代语境下重新对其进行解读,不仅是对当时的理论探讨作出的反思和总结,更重要的是...
20.[会议]
摘要: 就观念或精神的领域而言,人性能力离开了人性境界,便往往缺乏内在的价值承诺和理想的引导,从而容易趋向于工具化和与手段化;另一方面,精神境界离开了人性能力及其现实...
1.[学位]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核心术语研究——关于浮士德精神的分析
摘要: 浮士德精神一直以来是人们不断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作为一个文化评论者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结合时代特征和自身理论背景也阐述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文章选取了该著作...
2.[学位]
摘要: 自人类产生以来,无时无刻不围绕一定的共同体而生活。近代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建立,使得人类社会共生性逐渐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动下,世界越来越成为“地...
3.[学位]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核心术语研究——关于浮士德精神的分析
摘要: 浮士德精神一直以来是人们不断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作为一个文化评论者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结合时代特征和自身理论背景也阐述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文章选取了该著作...
4.[学位]
摘要: 自人类产生以来,无时无刻不围绕一定的共同体而生活。近代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建立,使得人类社会共生性逐渐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动下,世界越来越成为“地...
5.[学位]
摘要: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学术界掀起一股研究弗洛姆的热潮,这股热潮出现的原因显而易见。弗洛姆在其著作中,把握住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及近代人的生存状况的脉搏,指出当...
6.[学位]
摘要: 《神圣家族》的全名为《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它是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著作。它以论战的方式从多个角度批判了思...
7.[学位]
摘要: 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学影响巨大,时至今日,在说到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学时,研究重点仍然在他的主要著作《德性之后》(也译为《追寻美德》)上。不过,在《德性之后》中,...
8.[学位]
摘要: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合作的产物,是他们思想碰撞的结晶。马克思恩格斯从《神圣家族》开启了他们新思想的探索,对鲍威尔等人“自我意识”的批判,使他们开始找...
9.[学位]
摘要: 人道主义化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前苏联哲学的人道主义化因其时间长、规模大以及时代特色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前苏联时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10.[学位]
摘要: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黑与白、阴和阳,真实和虚假等,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也不例外,通俗来讲人有善良、友爱、阳光等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邪恶、奸诈、...
11.[学位]
摘要: 孟子与荀子分别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或出发点,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学说,其理论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
12.[学位]
摘要: 关怀伦理是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家提出的有别于男性正义伦理的女性伦理,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卡罗尔·吉利根、内尔·诺丁斯和琼·特朗托。关怀伦理主要是关注人的情感,关...
13.[学位]
摘要: 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对黑暗的中世纪进行公开的宣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代表乔万尼·薄伽丘,是早期杰出的人文主义作...
14.[学位]
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与费尔巴人本学关系的视角,通过阅读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相关原著,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的肯定、继承、批判、超越以及理...
15.[学位]
摘要: 埃利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美籍德裔杰出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的典型的弗洛伊德主义...
16.[学位]
摘要: 人性学说一直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内容,从先秦的天道性命之学一直延续到宋代的心性、心理之学,其始终占据着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程颢作为新儒学的代表,他以儒家“内圣外王...
17.[学位]
摘要: 论文以马克思的人性思想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人性思想基本内容的阐述来全面把握马克思本人的逻辑思路,得到关于人性的科学认识,找到对当代中国人性的启示,这...
18.[学位]
摘要: “健全社会”思想是弗洛姆人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是弗洛姆对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反思的理论成果。西方社会在创造出丰裕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精神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