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视艺术史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504篇,会议文献有66篇,学位文献有205篇等,电影、电视艺术史的主要作者有李道新、陈吉德、袁庆丰,电影、电视艺术史的主要机构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地下电影”运动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声势浩大的反文化运动在视觉艺术领域的直接体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先锋电影人、艺术家、文学家、诗人都参与其中,他们...
2.[期刊]
电影记忆与民国南昌--从明星影片公司江西电影行谈起(1933年-1949年)
摘要: 长久以来,江西游离于中国电影史表述的边缘,南昌与电影的互动一直为学界所遮蔽。然而,自1930年以来,南北对峙下的江西却是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通过对民国电影报刊...
3.[期刊]
摘要: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中,运用“银幕母题史”的方法,梳理“一战”及之后至“二战”前的德国电影,从暴君的角度,解读人形怪物电影,将其与德国...
4.[期刊]
塑造“明星人格”: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生产--以“联华”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20世纪30年代,以联华公司为代表,中国本土的明星生产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国产影坛出现了璀璨夺目的明星群体。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此时电影生产者们充分调动各种手...
5.[期刊]
摘要: 被赋予了主体性的感觉结构,体现为一种现在时态的在场。中国早期电影“情”满四溢,电影创作中的无意识性呈现出儒家的感觉结构的内在张力。从《古井重波记》《玉梨魂》到...
6.[期刊]
摘要: 方言电影是中国本土电影中以语言为界定的特殊电影类型,不同的方言电影背后往往展现着不同地区间地理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华语电影的研究视域内,粤语电影因与香港电...
7.[期刊]
摘要: 作为英国史乃至世界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1897年6月22日举行的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纪念钻禧庆典,对于电影这样一门新兴艺术的发展轨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
8.[期刊]
摘要: 两岸迁徙是表现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电影题材之一,将个人、家园与国家叙事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数量之多、历时之长、叙述之丰富,已经构成了一个作品序列。以往研究较关注台...
9.[期刊]
摘要: 新中国成立前夕到1952年初是“人民电影”的初创期。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将电影业由自主经营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造为由国家主导、资源归国家调配、创作服从于政治需求...
10.[期刊]
摘要: 20世纪50至60年代,历史学家顾颉刚的私人日记记录了赴大华电影院和儿童电影院21次观看电影的经历,这些日记篇章对于研究北京影院文化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两座影...
11.[期刊]
摘要: 在经历了最初懵懂的发生与艰难的起步之后,中国电影在1920年代中后期展开了“自在自为”的历时性进程。以1926年为界,跑马圈地式的“国产电影运动”陡然终结,民...
12.[期刊]
摘要: 处在启蒙与国家现代性主潮中的民国电影,其整体艺术中的歌诗美学及其“再民族化”性质长期被文学史与电影史所区隔。在民国电影由无声向有声的历时拓进中,歌诗的始终在场...
13.[期刊]
摘要: 中国纪录电影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迎来了它重返院线的曙光,整体上呈回暖向好的趋势,作品数量和质量较之从前都有了突破,创作主体和客体及接受主体较以往有了新的变化...
14.[期刊]
摘要: 顾肯夫于1921年撰写的《〈影戏杂志〉发刊词》一文,被学界认为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中国电影理论文章。之后他又发表了一系列电影方面的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考察,...
15.[期刊]
摘要: “电影本事”这一概念在电影进入中国后出现,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用来提示情节。随后,电影本事与词、小说、连环画等形式相融合,衍生出电影本事词、电影小说、连环电影图画...
16.[期刊]
从“儿童中心”到“国家本位”:“十七年”时期儿童电影教育刍议
摘要: “十七年”时期的儿童电影教育体现了新中国“国家本位”的儿童教育观,儿童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必须在电影中接受全方位的政治意识形态教育。从儿童...
17.[期刊]
文本、读者、语境:当代西方电影接受史观的博弈——基于珍妮特·施泰格电影接受研究的探讨
摘要: 当代的电影接受史研究可以分为文本激发、读者激发、语境激发三种类型。通过对珍妮特·施泰格相关代表著作的耙梳辨析,可以呈现出当代新电影史观念影响下的电影接受史研究...
18.[期刊]
摘要: 中国动画评论发端于1920年代的上海,于三四十年代形成以“启蒙”为特点的评论传统,催生了以“图像叙事”为原则的媒介认知与传播共识。现代科学传播下的“理性启蒙”...
19.[期刊]
摘要: 动画进入中国后的百余年间,其称谓发生了多次变化和更替,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国民价值观念和集体想象的变迁。动画中文称谓的历史沿革可分为“卡通”“美术片”“动漫”三个...
20.[期刊]
摘要: 关于中国科幻电影的源头,目前主要有“《珊瑚岛上的死光》说”“《小太阳》说”“‘孤岛’说”“其他说”等说法,但均不准确。纵览中国电影史,中国科幻电影的源头应为1...
1.[会议]
摘要: 日据时期的台湾电影在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影响下不断开始本土化的历程和世界化的传播过程.台湾因其开放性海岛的地理环境、多重文化堆叠的历史背景,形成了自日据以来电影传...
2.[会议]
摘要: "大陆经验"是与台湾电影强调台湾意识的"在地经验"相对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台湾电影对大陆的想象与塑造.作为当代台湾电影的标志人物,李行、侯孝贤和李安的电影中,都...
3.[会议]
摘要: "影戏"理论是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学界提出的最具标志性也最有争议性的电影理论观念.围绕"影戏"理论,形成了中国电影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话语场域.本文无意加入...
4.[会议]
摘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全境沦陷,随后伪满洲国建立,为了更好地从思想文化上对人民进行殖民主义的奴化宣传,日伪政权于1937年8月21日正式成立了"株式会...
5.[会议]
摘要: 本课题通过对贵州省三十年影视艺术发展的全面调研,从两个方面将贵州省影视艺术发展的历史沿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一方面简要回顾了贵州省改革开放以前三十年影视艺术...
6.[会议]
摘要: 本文不避烦琐地列举史料并加以详评对中国电影文化形成以及民国电影检查发生进行了探讨,目的是要印证,中国电影所遭遇的,政府检查为主的管理模式,而其初发,并非是政府...
7.[会议]
摘要: 本文对这一阶段1920-1932年间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在这一阶段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状况的脉络清理,可以就传播主体、输出影片、海外受众...
8.[会议]
摘要: 本文对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电影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探讨,肯定并介绍了孙明经先生的教育电影活动,并指出大后方电影是抗战时期中国电影五个"同步错位并存"的区域电影的主流...
9.[会议]
摘要: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以“看电影为乐”的“新感觉派”文人刘呐鸥开始涉足电影界,从此投身于银幕的光影世界.从借助电影技法进行文学的创新写作,到运用电影语言观念进行具...
10.[会议]
重访灰色地带:策略实践与文化政治——从《双城故事:中国早期电影的文化政治》看华莱坞电影书写
摘要: 上海从孤岛到完全沦陷,再到重回国民党统治,在抗战中的这八年间,整个上海电影界呈现出错综复杂的面貌.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在传统电影史书写中被置于二元框架下的归属,...
11.[会议]
摘要: "新时期"以来,有关中国电影史的研究,从成果数量和质量来看,显现出由"新时期"伊始(80年代)对宏大叙事的热情逐渐过渡和转移到90年代以后更加侧重历史学而非电...
12.[会议]
摘要: 海外中国电影研究自上世纪始,距今已走过50多年的历程,研究者从各自独立的零星式分兵作战到不断联合的团体协作,海外中国电影研究学术朋友圈已然成型;而以英语学界为...
13.[会议]
摘要: 电影是近代由西方引进的新式文娱活动,作为内陆较落后的城市西安,直到1910年才开始放映电影.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外部的大量压...
14.[会议]
摘要: 文章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京味电影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就其间蕴含的地缘景观、风土人情、民俗语言情况展开系统解析,旨在说明数字技术与文化记忆的结合是保全北京地方特色的重...
15.[会议]
摘要: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中国时延更为漫长的抗日战争给中国现代历史及其走向以重大的影响,而此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也被巨大的历史驱力所裹挟,走上了与战前全然不...
16.[会议]
摘要: 作为学术研究对象,主流电影概念的认定显然是研究的首要任务。而从电影史的维度揭示中国主流电影质性内涵的生成及其流变,又是有效完成这一“认定”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
17.[会议]
摘要: 1973年是香港电影开始本土化转型的重要年份,也是进军美国市场获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年份。1973年3月21日邵氏电影《天下第一拳》上映,成功开启香港功夫片好莱...
18.[会议]
摘要: 统观“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中国电影史研究,“影戏”、“影戏美学”的提出,无疑是中国电影史研究在“起点”之后,最具标识性和建构性特征的第一个“节点”。进入20...
19.[会议]
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史”教学一直奉行的是课堂史论讲授和代表性作者、作品解读相结合的“面点交融型”讲授方法,但是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
20.[会议]
摘要: 对于中国电影史的研究、撰写与传播,可以说是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五六十年代才开始形成的自觉的、规模化的行为.反观近十几年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成果,一个引人瞩目而又耐人...
1.[学位]
摘要: 从2000年到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十六年,光荣与梦想交织在一起。在这十六年,它一方面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另一方...
2.[学位]
摘要: 从2000年到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十六年,光荣与梦想交织在一起。在这十六年,它一方面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另一方...
3.[学位]
从《时代电影》杂志管窥成都地区1945-1947年间的电影业状况
摘要: 电影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影杂志应运而生,作为电影发展的衍生品,电影杂志与中国电影发展共同前进着,同时也记录着中国电影史的发展历程,中国早期电影杂志对研究中国电影史...
4.[学位]
摘要: 中国电影史研究学界认为的中国早期电影发生于1905-1949年,其间由中国电影人拍摄、放映给中国观众的电影生产。这些电影大多取景于上海,讲述传统文学与戏剧和都...
5.[学位]
从“摩登”女性到“进步”女性的转变——基于电通影片公司与《电通半月画报》的研究
摘要: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面临急剧转型与变革,多种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各方势力都试图将电影媒介作为宣传其思想的有利武器,不断加强电影的政治属性。与此同时,中国正处...
6.[学位]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小城镇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方言电影陆续出现,这些电影以方言为对白语言,用平实的镜头和朴素的叙事诉说着底层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这些方言电影...
7.[学位]
摘要: 近代中国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之际,国家积弱、人民贫寒,如何寻找适宜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道路,如何提高国民文化素养成为当时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时期,中国受西方文...
8.[学位]
摘要: 本文采用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思路,综合文化研究、产业研究、文本研究等研究方法,以“想象的共同体”理论为切入点,以发展史的观点为统领,通过对邵氏各个时期的影片、...
9.[学位]
摘要: 景观是城市研究的重要维度,电影是都市景观的绝佳载体,在现代性语境下华莱塢电影如何展开对都市景观的建构?本研究基于媒介地理学的研究视域,聚焦华莱塢电影中的都市景...
10.[学位]
摘要:
加拿大动画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加拿大动画却在发展中以独树一帜的实验动画,以及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制片管理体制而成为世界动画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
11.[学位]
摘要: 影视史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是历史学与影视技术相结合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它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利用电影、电视、摄影等现代多媒体设备展示历史面貌,不仅给观看...
12.[学位]
摘要: “影视之城”是青岛的一个城市名片。建置仅仅百余年的青岛是一座与电影同龄的城市。虽然在青岛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一个电影制片厂,专业的影视教育机构也仅仅是在二十一...
13.[学位]
摘要: 文艺运动通常会随着革命战争的爆发而蓬勃兴起。20世纪30年代,深重的民族危机与尖锐的社会矛盾于无形中成就了左翼电影这一黄金时代。在此期间,代表中国共产党身份力...
14.[学位]
摘要:
英属印度时期是印度电影业产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主要从历史学角度考察英属印度电影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进程、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影响。
第一章,主要论...
15.[学位]
摘要: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恐怖片的发展十分繁荣。与之前的恐怖片相比,此时的香港恐怖电影在叙事上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点,出现了多种不同风格的亚类型,且不同类型的恐...
16.[学位]
摘要: 自2013年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以来,中国大陆校园青春电影呈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井喷式的发展态势。通过探析中国大陆近四年的校园青春电影的共性...
17.[学位]
摘要: 德国电影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快速发展,然而繁荣中暗藏危机,电影事业陷入困境。因此纳粹掌权后面临着电影工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对电影业的总体计划是使该行业良性发展的同时...
18.[学位]
夹缝中的生存——战时上海影人生存环境研究(1937-1945)
摘要: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进入上海。战争给上海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上海市沦为人间地狱,部分战争难民前往租界避难,租界成为了一座“孤岛”。以张善琨为代表的上海...
19.[学位]
摘要: 抗战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文化研究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广西作为抗战时期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省份,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
20.[学位]
“新兴电影运动”史述研究——基于两种“三阶段论”范式描述阐释的史论评析
摘要: 本文对“新兴电影运动”进行了评述。在奠定中国电影史基调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关于30年代中国电影的史述呈现为革命话语统筹下的“左翼电影运动和国防电影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