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夹缝中的生存——战时上海影人生存环境研究(1937-1945)
【6h】

夹缝中的生存——战时上海影人生存环境研究(1937-1945)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范围界定

二、学术前史

(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关研究

(二)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关研究

(三)新世纪电影史相关研究

(四)其他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敌占区的生存

一、日军占领下的上海

(一)空前的浩劫

(二)伪政权的建立

(三)对于租界的渗透

二、重生的上海电影

(一)陷入沉寂的电影人

(二)复杂的开始

(三)租界人民的多重性

第二章 抗争还是投降

一、木兰蒙尘

(一)木兰从军的上海上映

(二)重庆上映的木兰从军遭到焚烧

(三)陈立夫的回应与上海的群情高涨

二、“日奸”川喜多长政

(一)一个国际主义的电影人

(二)带来空间的中间人

(三)“孤岛”电影阵线的形成

第三章 莫名的清算

一、最后的抗争

二、“逆附影人”的清算

三、最后的尾声

结语

一、同样政治环境下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二、对立政治立场下的复杂个人命运

三、对于“孤岛”和“逆附”影人的塑造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进入上海。战争给上海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上海市沦为人间地狱,部分战争难民前往租界避难,租界成为了一座“孤岛”。以张善琨为代表的上海影人为了生存开始尝试在“孤岛”中恢复拍摄电影,在取得了一定成绩,赚取经济利益的同时,电影本身的内容却引发了争议。尽管有着《木兰从军》为代表的抗日影片,影人们却始终面临着后方的不理解,承担着成为“汉奸”的风险。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进一步掌控上海,上海影人不得已和日方代表川喜多长政进行合作。作为一个对于中国有着深厚情感的日本人,川喜多长政尽己所能,凭借着上海电影本身的深厚积累,给上海电影人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当战争胜利之后,重庆国民政府对于上海的“接收”却将影人们劫掠一空,影人们的命运跌入低谷。
  上海影人们始终面临着来自战争双方的政治压力,出于种种原因留在上海的影人们在两面碾压墙之中试图求生,他们能够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下保存上海电影工业,发展上海电影,却最终还是在重庆国民政府的漠视与掠夺下,将原本就模糊的抗日行为彻底抹去,成为了胜利的牺牲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