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4964篇,会议文献有20篇,学位文献有579篇等,诗歌的主要作者有刘保安、柳士军、毛翰,诗歌的主要机构有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巴黎公社失败之后,无政府主义进入文学形式之中。形式无政府主义产生的自由诗,在有力反叛传统诗律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形式虚无主义倾向。瓦格纳音乐美学因为对情感节奏的...
2.[期刊]
摘要: 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的乔叟是14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由于深受宫廷文化的影响,乔叟在早期诗歌中沿用了宫廷爱情传统,但为了反映英国宫廷的现实而对其进行了相应改...
3.[期刊]
摘要: 韩国古代诗坛极为推崇杜甫,杜诗被尊为学诗典范,但韩国诗话对杜诗亦有相当数量的批评。其评价标准深受中国影响,很多内容借鉴和沿袭了中国诗话的观点,反映出在中国文化...
4.[期刊]
摘要: 荷马史诗在古希腊世界构建了全民共享的文化记忆。荷马史诗的文化记忆传统建基于口头传统和简易字母表。在口头文化时代,荷马史诗以诗性思维的形象,诠释和传承古希腊文明...
5.[期刊]
摘要: 法国当代学者爱德华·格里桑从马提尼克特有的地理样貌出发,对世界文化格局进行了新颖而独特的描绘与构想,阐发出“群岛思想”和“关系诗学”,在此基础上对世界文学空间...
6.[期刊]
摘要: 自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印第安诗歌已逐渐发展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温迪·罗斯、琳达·霍根等当代美国印第安女诗人着眼于部落民族文化...
7.[期刊]
摘要: 从生命状态、生命策略和生命体验三方面对比徽州民谣和英国民谣中的本能生命意识,可发现它们跨文化的相似之处。但由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信仰体系的差异,徽州民谣和英...
8.[期刊]
摘要: 诗人但丁在《神曲》中为地狱、炼狱、天堂分别构建了精妙且独特的空间想象。本文以空间叙事为进路,分析了《神曲》中基督教神学传统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交织融合。研...
9.[期刊]
摘要: “女性的呐喊”是弗罗斯特为女性痛苦提供的一个泄口,弗罗斯特的女性观建立在女性的自我觉醒和男性的自我弱化之上。女性话语权表明女性应从表达自我开始,逐渐摆脱蒙昧与...
10.[期刊]
摘要: 文章探讨了与波德莱尔同时代的作家作品中恶的美学思想的变迁和演变,重点探讨了波德莱尔诗歌中的恶的美学思想的表现形式,以及恶的美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论述了波德...
11.[期刊]
摘要: 柳永创造性地采用教坊新声和里巷俚曲来制作慢词长调,同时变旧声为新声,以此开启了词史崭新的一页,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为之一变。柳永在创作中既将雅句与俗语融汇,又将...
12.[期刊]
现代"荒原"中的时空表征与审美补偿--以艾略特与蒙塔莱的战后诗歌为例
摘要: 面对20世纪新的人类历史境遇--一战及其遗留的战后精神"荒原",传统的叙事、抒情手法已无法满足表现人们内心荒芜感的目的,作家们在不同程度上遭遇表述危机。作为现...
13.[期刊]
摘要: 传统诗学界误以为诗歌节奏是完全客观的,因此他们所构建的传统节奏美学主要体现为种种严格的格律模式。现代学者通过科学实验发现了节奏的主观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
14.[期刊]
摘要: 勃洛克与帕斯捷尔纳克均为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诗人。尽管一生私交甚少,但二人创作却存在深层关联。帕斯捷尔纳克更是把自己当作勃洛克传统的守护者和延续者,并继承他自...
15.[期刊]
摘要: 英国诗人大多有着浓重的共同体意识,他们擅于以诗歌的形式探索人性的光辉并以此照亮读者的心灵。作品往往集艺术性、政治性、抒情性于一体,既有历史的深度、现实的厚度,...
16.[期刊]
俄国现实主义经典文学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根基——兼论与法国现实主义的比较
摘要: 俄国经典文学曾经毫无争议地被定义为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但学界在深化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的同时,也给它附加上诸多冗余的修饰语,从而遮蔽了现实主义这一术语...
17.[期刊]
摘要: 作为记忆载体的历史书写,自传、他传与史诗都是历史书写的形式,修辞是西塞罗构建历史的最重要工具。在西塞罗时代,希腊史学家在罗马政治圈具有特殊的地位。本文以西塞罗...
18.[期刊]
摘要: 卡夫卡的小说描绘了共同体的焚毁,预示了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卡夫卡一生似乎缺乏统一的坚定的宗教信仰,但他始终不缺乏对个人乃至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种关怀就是深藏...
19.[期刊]
摘要: 语境意识和语境思维并非语言学转向的产物,而是以不同的表述一直存在于文论史中。文艺作品的“关系性”和“有机性”确证语境的内部维度(文本语境)的存在;外在于主体的...
20.[期刊]
摘要: 达莉娅·拉维科维奇被认为是以色列建国后最重要的希伯来语女诗人.结合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少数文学"与"生成"理论,在诗人反抗希伯来父权传统的压制、批判暴力强权、谴...
1.[会议]
摘要: 本文探讨了“神学诗学”是否可能的问题,总结了神学诗学是最完美诗学的可能性,神学诗学的神学是什么样的神学以及什么是神学诗学中的诗学的问题,最后总结了诗学与文化,...
2.[会议]
摘要: 本文对整个中亚及新疆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伟大诗人纳瓦依的《海米塞》作品进行介绍和探讨,包括《正直者的惊愕》,《莱丽与麦吉侬》,《帕尔哈德与西琳》,《七星图》,《伊...
3.[会议]
摘要: 美国新批评家克林思·布鲁克斯与俄国形式主义者尤里·特尼亚诺夫同属形式主义阵营,都反对外部批评,重视文本分析,以抒情诗为理论的焦点,都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结构,诗...
4.[会议]
摘要: “非对象化”的实质是在诗艺领域中取消主客体的分立和定位,即不从主客体及其相互关联的层面上定义诗艺的本质。非对象化诗学的发生和漫衍不只是20世纪诗学自身发展的结...
5.[会议]
摘要: 一般认为,北岛的诗歌以他去国为界线,前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去国前的诗歌显出对历史的批判与怀疑;去国后,北岛的诗歌给予对他有所期待的读者的印象是,在语言、技...
6.[会议]
摘要: 现代性的出现被认为是诗学在与哲学的长久竞争中取得胜利的结果.作为欲使历史与差异凌驾于自然与整全之上的诗学,其胜利可追溯至近代笛卡尔主义对数学性修辞的迷恋.自然...
7.[会议]
摘要: @@一般来说,1926年京城帝国大学法文学部设立支那文学专业,标志着韩国的中国语文学研究的发端,但是直到20世纪40年代只培养出九名毕业生,近代意义的中国语文...
8.[会议]
摘要: 《恩美卡与恩苏克什达纳》是一部重要的苏美尔文学作品,讲述的是乌鲁克国王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恩苏克什达纳之间"智斗"的故事.外交辞令在双方的"智斗"过程中发挥了重...
9.[会议]
摘要: 威廉·卡洛斯·威廉姆(William Carlos Williams)是美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注重艺术的创新,强烈意识到现代人的感受要用相...
10.[会议]
摘要: 英国文学史上六大诗人之一的威廉·布莱克和国内著名"七月派"诗人曾卓所创作的《老虎》和《铁栏与火》同属"虎"诗.诗中之虎,究竟指何物,历来颇有争议,至今尚无定论...
11.[会议]
摘要: 通过对法国英雄史诗《罗兰之歌》到意大利作家阿里奥斯托创作的史诗作品《疯狂的奥兰多》的人物以及主题变迁分析,以及对卡尔维诺的《疯狂的奥兰多》在20世纪文化背景下...
12.[会议]
摘要: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国家形成背景和历史文化渊源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加澳两国都曾是英国殖民地,均受英国文学传统的深刻影响,其英语文学均起始于英国殖民时期.本文指出当...
13.[会议]
摘要: 诗人非马,己是世界华文文学界的一个靓丽的名字,对于他诗作的成就,论者也己似夏夜繁星,论述的文字也己是滔滔江水,我们只要舀一瓢饮,就可见一斑了。文章通过对“比现...
14.[会议]
摘要: 本题目的意思,是指丝绸之路中段即狭义西域的诗歌理论批评.时至今日,尚未见有中外学者对它做过审视.本文仅以常见汉文及汉译文献为限,对西域诗学之内容结构及基本特征...
15.[会议]
丝绸之路上的文学传播与影响——以《列王纪》对《玛纳斯》的影响为例
摘要: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河流中,文化是一种交流.是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在其他民族的记载中能够引起他者目光的魅力.将波斯英雄史诗《列王纪》与新疆柯尔克孜民族英雄史诗《玛...
16.[会议]
东西方宗教抒情诗审美范式比较研究——以《仓央嘉措情歌》与《雅歌》为例
摘要: 本文立足狭义的世俗情感,对宗教抒情诗中通过抒发男女爱情来阐发宗教思想情感的经典诗作进行解读,考察它们在不同文本中的具体表达,以期为宗教和世俗价值取向的融通提供...
17.[会议]
摘要: 威廉·琼斯对波斯古典诗人哈菲兹和阿拉伯《悬诗》的译介,向欧洲人展现了东方诗歌的魅力与成就,启发和影响了歌德、雪莱、丁尼生等诗人的创作,促进了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
18.[会议]
翻译:语言背后的语言——张承志对《鲁拜集》的讨论中存在的“知识”问题
摘要: 对翻译的讨论,已经触及翻译本身的存在问题。本文提出的质疑,尽管是针对张承志对《鲁拜集》的汉语译本的讨论,但很可能会涉及翻译的再认识及其再概念化问题。
19.[会议]
摘要: 两个世纪前出版的英语文学作品和诗集,其“图像”和“文本”至今仍然吸引着这个时代的读者。本文作者想与诸位分享对此的思考,并借此探究这些术语及其指涉之物。
20.[会议]
摘要: 通过确认"文本"是是语言学、语文学、文学学诸人文学科的第一性实体,是人文思维的直接现实,巴赫金在有力地护卫人文科学的"科学性";通过确认"话语文本"是一种有声...
1.[学位]
摘要: 诗歌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凭借其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多样的意象,高度集中地揭示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传统诗歌通常有音节、音调和韵律的要求。而与传统诗歌...
2.[学位]
摘要: 《珍珠》文本是14世纪典型的梦幻文学作品。在文本主题的考察中,它呈现出对世俗价值的思考,但作为一部神秘主义文本,其与神学息息相关,我们无法忽视《珍珠》文本的《...
3.[学位]
摘要: 本文对文化诗学的方法论进行了探究。格林布拉特称“文化诗学”为“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教义”。文化诗学以其方法论层面的实践性、适应性特征建立起了多元的批评图景。文...
4.[学位]
摘要: 命运是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关注的主题,它不仅是深奥的哲学概念,同时也是西方文学长久不衰的母题。荷马史诗以质朴而豪壮的文字对命运进行了多层次的描写,命运与战斗、死亡...
5.[学位]
摘要: 作为二十世纪的两个文学流派“运动派”和“他们”派的代表,菲利普·拉金的诗歌常常用一种单纯的现实主义态度观察日常生活;韩东从日常生活出发,寻觅诗意,二者诗歌都表...
6.[学位]
摘要: 本文针对越南李陈的禅师、帝王、文人三大创作群体的禅诗,就其内容及功能共分为15类进而探讨诗的特色。李陈两朝禅诗的搜集范围主要以《禅苑集英》与《李陈诗文》为依据...
7.[学位]
摘要: 鲁伯特·布鲁克是英国家喻户晓的战争诗人。他曾被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巴特勒·叶芝评价为“英国最帅的男子”。一战期间,圣保罗大教堂的主任牧师在圣保罗教...
8.[学位]
摘要: 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玄学派著名代表诗人,其主要作品包括十四行诗、爱情诗、神学诗、讽刺诗、挽歌和布道...
9.[学位]
摘要: 隐喻传统上被识解为自然语言说话者产出和理解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其本质是通过熟悉的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抽象的事物,是从一个始源域向另...
10.[学位]
摘要: 日本汉诗,是日本汉文学中最主要的文学样式,自形成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日本汉诗人通过艰苦卓绝地努力,写出了数量颇丰、质量颇高的作...
11.[学位]
摘要: 作为自白派诗歌的重要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创作独树一帜。诗歌中对父亲和死亡的思考,以及对真实自我的追寻无处不在,在直接自白的基础上增加了多重色彩及超现实因素...
12.[学位]
摘要: Kress和Van Leeuwen将韩礼德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且具有意义潜势”的理论扩展到其他所有社会符号中,打破了传统思维中语言在交流中占主导地位的思维...
13.[学位]
摘要:
人类如果存在一个完整、统一的经验,唯一的方法是通过诗歌;相反,如果不存在,创建其唯一的方法也是诗。——美国哲学家罗森
诗歌语义作为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
14.[学位]
摘要: 罗伯特·彭斯是18世纪苏格兰享誉盛名的国民诗人。他深入地探索并研究了古典文学和民间歌谣。诗人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宣扬自由战士反侵略反奴役的无畏精神,抨击一...
15.[学位]
摘要: 作为英语世界现代文学的起点,意象派运动在英美文学史上举足轻重,但是这一文学运动的活跃期却不足四年。意象派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与它的早衰形成强烈的反差,促使本文以...
16.[学位]
摘要: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将对客观现实的审美体验凝结在作品中,撷取其审美的价值,反映出作家的审美意识,文学就是审美的。文学是对人生活、生命意义的叩问,生命是文学的永恒...
17.[学位]
摘要: 美国批评家克林斯·布鲁克斯和罗伯特·潘·沃伦的诗歌批评集中体现于二人合著的《理解诗歌》中。这部书既有对理论的阐释,也有对文本的具体批评,是诗歌理论与批评实践的...
18.[学位]
摘要: 在关于爱情的文学作品中,虽然方法多样,但母题是一样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也是如此,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用如此多的隐喻赞扬爱情。多种隐喻的本体只有一个,一对多的关...
19.[学位]
摘要: 威廉·布莱克出生于伦敦,兼具多重身份:诗人、画家、哲学家。尽管不被同时代的人所理解,他带着虔诚的灵魂,把宗教、神话、哲学、诗歌和绘画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他独具特...
20.[学位]
摘要: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1888-1986)是著名的现代派诗人。尽管他的诗歌和诗学思想引发了许多的争论和批评,却依然是二十世纪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