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布莱克《耶路撒冷》中陌生化的想象世界
【6h】

布莱克《耶路撒冷》中陌生化的想象世界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Notes on Quotations and Abbreviation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A World Defamiliarized by Irregular Narrative

1.1 Characters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1.2 Nonlinear Plot

Chapter Two A World Defamiliarized by Poetic Language

2.1 Diverse Parallelism

2.2 Arbitrary Punctuation

Chapter Three A World Defamiliarized by Composite Art

3.1 Visualized Text

3.2 Descriptive Illustrations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威廉·布莱克出生于伦敦,兼具多重身份:诗人、画家、哲学家。尽管不被同时代的人所理解,他带着虔诚的灵魂,把宗教、神话、哲学、诗歌和绘画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他独具特色的想象和神秘色彩在他的诗歌和绘画作品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这其中,《耶路撒冷:巨人阿尔比翁的流溢》可谓布莱克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也是他最高深莫测的作品。在这首预言长诗里,布莱克以诗画交织的独特方法将人类和社会发展进行全景式的展现,文本化为视觉化的文本,而图像亦承载了叙事的作用。
  《耶路撒冷》全诗超过4500行,是布莱克最长的,也是最重要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1804年到1820年期间,这时英国和法国正处于战争中。《耶路撒冷》里的阿尔比翁是英国的象征,他因拿破仑战争而感染了灵魂的疾病,导致堕落。宗教在这时沦为君主和教士压迫下层民众的工具。贪婪和战争掩盖了耶稣的圣诣。如果阿尔比翁能与代表自由的“流溢”——耶路撒冷重聚,人性将重归完整。
  布莱克十分重视灵感和想象,重创造而非理性或比较。他用诗歌和绘画构建了他自己的一套神话体系,把《圣经》当作承载哲理的象征文本。布莱克在这首预言长诗中创造了一个独立于腐败宗教和科学物质主义的世界,这得益于布莱克在故事的叙事手段和诗歌语言中使用的陌生化手段。而且,布莱克利用他丰富的想象,使用诗画复合艺术将文本视觉化、图画文字化,把读者所熟知的意象加以陌生化,极大限度地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时间。
  本文试图从陌生化的角度探讨布莱克在《耶路撒冷》这部作品中构建的神话系统,理解其创造的想象的世界。第一章分析了《耶路撒冷》中主要角色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角色在这首诗的非线性化叙事中不时化成相互联系的各种形象,这种陌生化的叙事使得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展现了混乱不安的世界;第二章分析了布莱克与众不同的语言,通过对文中不规则的排比和标点符号的解读,呈现出对《耶路撒冷》更多理解的可能性;第三章呈现了布莱克在诗画复合艺术上的独特性,视觉化的文本和叙事化的图像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带领读者进入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想象世界。
  因此,本文得出结论,布莱克使用多种陌生化手法,在《耶路撒冷》中创造了他自己的神话体系。具有象征含义的诸多角色和非线性叙事体现了叙事的陌生化;无韵自由体中多样的排比和模糊的标点符号使得理解《耶路撒冷》有了一定难度;而布莱克独特的诗画复合艺术使得文本视觉化、图像叙事化,增强了阅读美感,延长了欣赏时间。布莱克以预言诗的方式,把熟悉的角色或意象重新组合在多层次的世界,通过陌生化的神话创造了一个想象世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