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史(476~1640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19篇,会议文献有8篇,学位文献有88篇等,中世纪史(476~1640年)的主要作者有刘程、陈志强、王云清,中世纪史(476~1640年)的主要机构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早期多明我会传教士对中国历史的探考及其参考的相关中外文献,反映菲律宾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情况,以及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人对中国历史的认识。本...
2.[期刊]
摘要: 高校科研项目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体现。结合目前高校在科研项目结题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本文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其中原因,指出存在科学责任意识不强、科研团队...
3.[期刊]
摘要: 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的军事冲突不断。其主要分为对中欧和东欧地区进行争夺的陆上冲突以及对地中海及其周边国家进行殖民争夺中的海上冲突。同时,双方的霸...
4.[期刊]
摘要: 八到十一世纪,伏尔加保加尔是可萨汗国的附属国。伏尔加保加尔人向可萨汗国交纳贡品,将与罗斯商人、芬兰—乌戈尔人交易得来的毛皮出口到可萨汗国首府阿得尔,保加尔城成...
5.[期刊]
摘要: 阿莱克修斯一世时期,东罗马帝国面临西部、北部、东部三面外敌威胁,内部财政匮乏、军区制衰落、兵力缺乏,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阿莱克修斯采取对教会征税、取消教会贵族...
6.[期刊]
摘要: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一书中研究了中世纪基督教的盛行以及在基督教影响下的艺术发展特征。本文基于该书的内容,基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以二元对立的研究视角,对中...
7.[期刊]
摘要: 十六世纪,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王朝采用不断演进的战争技术,通过陆上扩张的方式进行对抗,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对哈布斯堡王朝而言,联姻是其扩张势...
8.[期刊]
摘要: 自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帝位之后,拜占庭帝国便开启了东西罗马帝国分立后志在恢复罗马帝国统一疆域的大规模军事征服时代。但作为查士丁尼时代收复西部领土再征服运动...
9.[期刊]
摘要: 帖木儿帝国是十四世纪后期至十五世纪以中亚河中地区为中心的大帝国,其创建者帖木儿是继成吉思汗之后又一个出自游牧民族的征服者。帖木儿出身低微,但其有称霸世界的野心...
10.[期刊]
延续与转型:古代晚期视域下的历史书写——以塞奥非拉克特《历史》为中心
摘要: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古代晚期研究为主要阵地的"罗马世界转型"范式逐渐兴起,对爱德华·吉本构建的"罗马世界衰落"的经典解释模式形成极大挑战.拜占廷史家塞奥非拉克...
11.[期刊]
摘要: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的外交关系以三次战争为主线,波斯数次挑起战争,拜占庭三次赢得胜利,但双方均未能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拜占庭帝国对波斯的国家...
12.[期刊]
摘要: 公元6世纪在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皇帝统治时期发生了一场影响范围甚广的大瘟疫,即查士丁尼大瘟疫.大瘟疫下的民众反应有这么五种:一是出现了极度恐惧绝望心理与本能地避...
13.[期刊]
摘要: 铸币是拜占庭帝国统治者向社会各个阶层呈现皇权的重要载体,在拜占庭帝国的政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拜占庭帝国时期,皇室女性分别以皇帝配偶、幼帝摄政、女皇、或过...
14.[期刊]
摘要: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引发一系列的民族、 宗教和地缘博弈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东方问题",而克里米亚战争是"东方问题"一个具体时间段上的缩影.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了...
15.[期刊]
摘要: 普拉西利亚作为拜占庭皇室紫衣女性,身份的尊贵是她与生俱来的优势。她在狄奥多西二世皇帝软弱且无心政务的情况下顺势而为,凭借自身的勇敢、才干和对政治的敏锐等优势获...
16.[期刊]
摘要: 在早期拜占庭帝国时期,多个族群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并定居于帝国境内。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族群成员不同程度地融入拜占庭帝国经济、军事、政治与社会生活之中。与此同时,...
17.[期刊]
摘要: 以颂保持音是中古时期拜占庭调式体系与礼仪思想结合的独特产物,拥有辅助颂歌演唱、支撑乐曲结构和象征神圣理念的三重功能,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教会调式在颂歌中的统治地位...
18.[期刊]
摘要: 公元395年,罗马分裂成东罗马和西罗马两部分。皈依基督教的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古城拜占庭,并改名为新罗马,后人称拜占庭为君士坦丁堡。公元476年,西罗马...
19.[期刊]
摘要: 《帕斯顿信札》是英国现存最完整、涉及内容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书信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从1420年开始至1500年前后,位于诺福克郡的帕斯顿家族有意识地保存...
20.[期刊]
摘要: 加洛林王朝后期,在西法兰克王国内部出现了诸多领地大公国,其兴起路径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或为加洛林帝国传统政治和社会分化的结果,或为应对维京人等异族入侵的需要,...
1.[会议]
摘要: 米哈伊尔·普塞洛斯的《编年史》是11世纪拜占廷帝国的一部史学名著,其价值不仅仅体现于作者在书中提供的重要历史信息以及他独特的撰史方法,更在于书中所蕴含的人文主...
2.[会议]
摘要: 林志纯在对奴隶社会的阐释中,解读了他对封建的社会认识.租佃制和人身依附不能作为判断封建社会的标准是林志纯封建社会观的重要内容,用依次演进五段论的标准判断社会形...
3.[会议]
摘要: 公元6世纪是拜占廷帝国境内城市及地区瘟疫、地震等灾害的高发期.鉴于灾害对经济、政治等方面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以皇帝为中心的拜占廷政府在灾后对受灾地区进行了包括...
4.[会议]
摘要: 为了满足帝国的财政与安全需求,以及皇帝与贵族的奢侈品需要,拜占庭帝国对关系国家命脉的工商业进行垄断经营,即官办工场.官办工场主要包括钱币铸造工场、军械制造工场...
5.[会议]
摘要: 雇佣军在拜占廷帝国不同时期的作用和地位有所不同,经历了从辅助力量到支柱力量的转变,折射出帝国从强盛走向衰亡的历程.帝国晚期主要依靠雇佣军作战,巨额军费负担进一...
6.[会议]
摘要: 尼特哈德受秃头查理委托写就的《历史》一书,不仅记述了加洛林王朝后期三兄弟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也揭示出加洛林王朝后期理想的价值观同现实政治之间的深层...
7.[会议]
克洛维的形象与6世纪高卢社会的实际——以《法兰克人史》中的"奇迹"为中心
摘要: 《法兰克人史》中的"奇迹"所描绘的克洛维尊重教会,禁止劫掠.这一形象折射出6世纪中期高卢社会的现实:劫掠行为司空见惯,以致教会以大量"奇迹"宣扬此举不得善报....
8.[会议]
摘要: 本文旨在对国内学者有关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研究作一概述.有关本文起始时间的选择无需赘言,从1096年秋天,第一次真正有组织的十字军开始上路到1099年7月15日...
1.[学位]
桑贾尔时期(1097―1157年)塞尔柱王朝与中亚诸政权、部落的政治关系
摘要: 塞尔柱人起源于操突厥语族语言的乌古斯人,因其首领塞尔柱而得名。塞尔柱人在10世纪之前生活在锡尔河北岸草原上。到10世纪时,他们开始参与中亚诸政权的角逐,后来逐...
2.[学位]
摘要: “三十年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曾经被称为“德国人的创伤”。在1618-1648年这三十年中,德意志地区成为了各个强国之间解决冲突、争夺财富、谋取霸权的...
3.[学位]
摘要: 公元前5世纪后期的雅典处于从极盛时代走向战争失败的特殊历史时期,伪色诺芬与修昔底德作为这一时期雅典社会历史的见证人,皆发表过相关著作,表达了对其间雅典民主制的...
4.[学位]
摘要: 塞尔柱王朝是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在中亚、西亚建立的逊尼派伊斯兰教的国家(1037~1194)。塞尔柱人属突厥乌古斯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初居突厥斯坦的吉尔吉斯草原...
5.[学位]
摘要: 死亡是基督教关注的核心问题。在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历史发展中,基督教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其对死亡的说教深入人心。因此中世纪西欧民众的死亡观受基督教的影响很大。...
6.[学位]
摘要: 基督教在中世纪的西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1-13世纪是其全盛时期,在教皇权主导下的西欧社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督教世界王国。14-15世纪时,经历了阿维农之囚...
7.[学位]
摘要: 阿尔伯特所著《耶路撒冷史》(Historia Ierosolimitana),是对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记载最为详细、生动和完整的史著。成书于12世纪,用拉丁文写成...
8.[学位]
摘要: 在大航海时代,荷兰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紧紧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以其先进的航海技术、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雄厚的商业资本以及灵活的贸易方式,迅速发展成欧洲贸易强...
9.[学位]
摘要: 本文拟以唐玄宗时期的入唐新罗僧人法号地藏的金乔觉为研究对象,以中韩相关的历史文献和本人所能查阅到的论文与著作等为主要依据,在结合学界前辈们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
10.[学位]
摘要: 拜占庭和保加利亚是中世纪巴尔干地区两个重要的国家。二者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早期拜占庭出于在周边建立一系列卫星国的考虑,对保加利亚以防御为主,多采用怀柔政策。到...
11.[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英法百年战争前期普瓦提埃之战。英法百年战争是欧洲中世纪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普瓦提埃之战是百年战争前期的一场重要战役,这是英军蓄谋已久的一场战役...
12.[学位]
摘要: 城市的复兴是西欧中世纪史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兴起过程中,行会作为城市封建性的特定产物,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一。英国是西方封建商业社会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其...
13.[学位]
阿莱克修斯一世的外交政策研究——1081-1118年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与外交
摘要: 拜占庭帝国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外交活动频繁、复杂。1081年,阿莱克修斯·科穆宁登上皇位,此时帝国正值内忧外患。阿莱克修斯一世对内推行一系列改革,对...
14.[学位]
摘要: 米哈伊尔·普塞洛斯是11世纪拜占庭帝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普塞洛斯长年在拜占庭宫廷内担任要职,享有“首席哲学家”的荣誉称号,对1025—108...
15.[学位]
摘要: 曼努埃尔一世是拜占庭科穆宁王朝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37年中,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采取了一系列灵活的对外政策,在东地中海的众多势力中,纵横捭阖,为拜占庭赢...
16.[学位]
摘要: 十字军东征在世界中世纪史上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在这其中,第四次十字军尤为重要。以对抗异教徒为目的地圣战却将目标定在了同是基督信仰的拜占庭帝国,结果造成了君士...
17.[学位]
摘要: 地域辽阔的拜占庭帝国,对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以后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对拜占庭帝国衰落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历程及其原因是十...
18.[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内容论述阿拉伯与拜占庭的早期关系,其时间段主要集中在7-8世纪。以战争为主线,论述双方重大战役发生的背景、经过,以及战争对两国内外政策和当时世界格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