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变换器
双向变换器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952301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河南科学、太阳能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等;双向变换器的相关文献由541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华军、柳树渡、向小路等。
双向变换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52301篇
占比:100.00%
总计:2952402篇
双向变换器
-研究学者
- 吕华军
- 柳树渡
- 向小路
- 孙志新
- 阮新波
- 张承慧
- 李玉琢
- 王保均
- 金科
- 陈勇
- 陈阿莲
- 黄詹江勇
- 李斌华
- 杨孟雄
- 王艳萍
- 郭小强
- 付加友
- 吕德强
- 吴庆彬
- 孙孝峰
- 朱建国
- 李晨光
- 李茂华
- 段彬
- 许国
- 谢少军
- 连海权
- 阮世良
- 陈强
- 陈杨浩
- 高伟锋
- 刘克勤
- 刘方锐
- 周帅
- 康勇
- 廖志凌
- 张宇探
- 张庆
- 张雪芬
- 李建山
- 李永昌
- 林新春
- 段善旭
- 蒋世用
- 谢涛
- 魏腾飞
- 严仰光
- 丰瀚麟
- 井延伟
- 人见基久
-
-
施文烨;
何志琴;
朱佑滔
-
-
摘要:
针对目前常规电动汽车充电桩只能单向被动充电、功率因数低且产生大量谐波的问题,在充电桩中引入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并采用改进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的双闭环直接电压控制,对三相半桥主电路的参数及其PI控制器参数进行设计。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模型,带入相关参数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电能的双向变换并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可提高功率因数和电能质量。
-
-
周帅;
马升潘;
张庆
-
-
摘要:
"碳中和"计划的提出,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将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轨道交通业,作为传统的电力驱动应用行业,氢燃料动力电池等新应用逐渐推广应用。应用于电网与储能设备之间的能量交换的双向直流变换器,日益成为轨道交通产业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对比了主流双向变换器方案,指出基于LLC谐振软开关技术的双向直流变换器(CLLC双向直流变换器)的优缺点,详细分析了CLLC双向拓扑的工作模态,针对CLLC拓扑特性提出了谐振参数、等效电容匹配性设计方法,保证CLLC变换器正反向工作时软开关的实现。正反向工作时,无需设置不同的工作死区,降低了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的难度。基于以上研究,搭建了一台20 kW的CLLC双向直流变换器工程样机,在相同死区时间的情况下,测试了正反两个方向工作时的波形,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
-
张振波;
王海云;
王维庆
-
-
摘要:
随着电动汽车日益普及,充放电流越来越大,传统的电感解耦控制在大电流情况下会造成电感饱和,引起解耦不充分,影响控制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无电感解耦控制策略。首先,采用二阶广义积分器(second-order general integrator,SOGI)生成正交信号取代传统延时构造法,提高相应速度;然后采用积分模块进行改进型无电感解耦控制,避免电感饱和造成解耦不充分;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同时基于TMS320F28335 DSP开发板为实验平台对无电感解耦的控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无电感解耦控制策略具有解耦充分,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
-
郑征;
姜鹏飞;
张国澎;
李子汉
-
-
摘要:
隔离型交-直流固态变压器广泛采用双向变换器的前后多级级联结构。由于前后级控制带宽存在不同,导致两级传递功率存在不同。功率突变时,该差异会威胁此类SST的运行安全。针对此问题,文中分析了级间功率差异的产生机理,对各类减少级间功率波动的控制策略进行归纳整理,推导了不同策略下负载扰动对两级间电压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得到了各类典型控制策略的闭环波特图与时域下对应的阶跃响应,并横向对比了各类策略的优势与不足。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了分析比较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
邢娟;
朱晓晨
-
-
摘要:
为了实现高压接入低压输出储能系统中三相双向隔离直流变换器的高效应用,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控制策略。三相直流变换器中隔离变压器采用星三角连接可减少高压侧电压应力和低压侧电流应力。新方案利用开关频率控制调节直流变换器输出电压,并在高于开关频率点后,结合使用了一种谐振电路的移相算法,以减小特定功率下的开关频率范围。同时,对全功率范围内变换器所有MOSFET的零电压开关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2 kW直流变换器原理样机,开展了功能性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新型控制策略的效果。
-
-
陈新河;
刘艳丽;
邵瑞
-
-
摘要:
通过对比各类DC/DC变换器的拓扑特点,选取电源和变压器利用率高,功率密度高的隔离型双向桥直流直流变换器(BDC);为提高电压增益和能量传输效率,改进为谐振型BDC;为实现双向工作特性一致和软开关功能,进一步改进为CLLC谐振型BDC;为实现频率偏移下恒定的电压增益和传输效率,最终设计出频率跟踪的CLLC谐振型BDC。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频率跟踪的CLLC谐振型BDC在大频率范围偏移下,无论是正向传输,还是反向传输,都能保持很高的电压增益和能量传输效率,而且双向传输特性基本一致。
-
-
高彦丽;
洪博野
-
-
摘要:
为解决LED频闪及电解电容导致LED寿命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级PFC并联解耦电路(Buck-Boost)的无电解电容的拓扑结构。分析了解耦电路的各个模态,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LED频闪原因的函数表达式。将脉动输出功率转化为补偿动态脉动电流,实现抑制LED频闪的优化方法,搭建了无频闪无电解电容的LED驱动电源及其控制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结果表明,LED灯光的频闪纹波从接近20%降低到了5%以内,符合护眼标准,验证了所提出的优化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
-
王开林;
胡昊;
陈靖;
袁辉;
史雪梅;
王水英
-
-
摘要:
为了实现储能系统接入电网,设计了一种可接入低直流电压的双向单级并网变换器.所提出的双向并网变换器包含了1个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和1个全桥电路.双向直流变换电路具有升压和降压调节能力,可在低输入直流电压和整流后的正弦电压之间执行双向功率转换.全桥电路基于前馈标称电压补偿器和重复控制算法将整流后的正弦电能并入电网,前馈标称电压补偿器通过预设工作点减轻了电网电流控制的负担,重复控制算法实现了对电网电流的精确控制.搭建了250 W的双向单级并网变换器样机实验平台并开展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新型的变换器具有较高的电能质量、效率,以及较好的控制性能.
-
-
高彦丽;
洪博野
-
-
摘要:
为解决LED频闪及电解电容导致LED寿命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级PFC并联解耦电路(Buck-Boost)的无电解电容的拓扑结构.分析了解耦电路的各个模态,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LED频闪原因的函数表达式.将脉动输出功率转化为补偿动态脉动电流,实现抑制LED频闪的优化方法,搭建了无频闪无电解电容的LED驱动电源及其控制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结果表明,LED灯光的频闪纹波从接近20%降低到了 5%以内,符合护眼标准,验证了所提出的优化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
-
陈骞;
周竞;
陆翌;
裘鹏;
丁超;
倪晓军
-
-
摘要: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加剧,燃料电池因其绿色环保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受调节进气量机械装置的限制,燃料电池的动态性能较差,响应速度较慢,因此需要选择蓄电池、超级电容等作为辅助电源提供瞬时功率、配合燃料电池发电.基于主电源燃料电池和辅助电源超级电容并联供电的架构,分析了各种可能出现的能量流动工况,提出了超级电容后级变换器控制母线电压、燃料电池后级变换器控制超级电容电压的系统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了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仿真平台,对2种稳态工况和3种动态工况开展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优异的直流母线稳态和动态特性,实现能量在主辅电源以及负载之间的合理分配,保证燃料电池的安全稳定运行.
-
-
胡洋;
张辉;
王盼盼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针对传统的LED照明驱动电源整体寿命短、效率较低的缺点,采用基于双向变换器的LED照明驱动电源电路,利用双向变换器滤除PFC级输出电流中的交流脉动电流,实现了LED的恒流驱动.建立互补PWM控制的双向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应用电压电流双闭环的方法对LED驱动电流进行控制,解决了传统LED照明驱动电源整体寿命短、效率较低的问题.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