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适格
原告适格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65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535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华东政法大学学报、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0行政法年会等;原告适格的相关文献由6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祎、崔玲玲、朱慧青等。
原告适格—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535篇
占比:99.65%
总计:18600篇
原告适格
-研究学者
- 孙祎
- 崔玲玲
- 朱慧青
- 梁君瑜
- 肖湘
- 苏伟康
- 贺少锋
- 赵信会
- 郑雅方
- 黄可
- 佘佳亮
- 刘义军
- 刘恩媛
- 刘珺
- 刘颖
- 单锋
- 吴俞嘉
- 吴嘉雯
- 吴泽健
- 周妍
- 夏乾娜
- 大久保规子1
- 奥田进一
- 孙其琛
- 孟楠
- 宋春龙
- 尹阳森
- 尹阳森1
- 廖浩
- 张岑沁
- 张恬恬
- 张梓太
- 张玉婷
- 张维新
- 徐尉
- 方园
- 曲乔乔
- 李丹蕊
- 李佳鹏
- 李叶丹
- 杨卫国
- 杨建顺
- 杨明伟
- 杨素娟
- 杨翠萍
- 林宗浩
- 林怀满
- 汝思思2
- 汪汉斌
- 沈灏
-
-
黄茂醌
-
-
摘要:
绿色原则内含公益性质的环境权属性,程序性环境权则为环境权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存在适格原告范围偏窄、诉讼能力和积极性低下等现实问题。为妥善解决现有问题,宜以绿色原则为指导,以实现环境权为目的,将程序性环境权理念嵌入现行民事诉讼制度的方式中,将现有裁判私权模式转化为公共价值模式,赋予公民和一般团体适格原告地位;施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领域的律师援助制度、司法救助制度,并设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专项基金,切实降低原告的诉讼成本;完善文书提出制度,增设当事人照会制度,增强原告举证能力等,使绿色原则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良好融合。
-
-
郭宇燕;
孟楠
-
-
摘要: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虚假诉讼、恶意诉讼的出现,但是对于具体原告的适格类型和适格范围规定并不明确,因此理论上出现了各种争议,实践的具体操作中也存在着原告适格范围过窄、原告适格认定标准不一、缺乏原告滥诉惩罚措施等问题.因此,应当在肯定第三人为适格原告的基础上,将案外第三人纳入适格原告范围,同时应当根据请求权的不同将适格原告类型进行明确区分.
-
-
-
-
-
-
刘珺
-
-
摘要:
针对实践中虚假诉讼的情况,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增设了第三人异议之诉制度,其目的在于为利益受损的案外人提供司法救济途径.该制度的确立不仅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亦对保护第三人合法权益有了更深一步的意义.本文将从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进行明晰,再对目前我国现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并对完善我国该项制度进行理论探讨,提出完善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可行性建议.
-
-
黄可
-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旨在规制恶意、虚假诉讼,保障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其中,原告适格问题条文本身过于抽象模糊,一直是学界论争的焦点.为真正落实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作用,立足我国立法与实务现状,结合比较法经验,对既判力扩张、反射效力以及当事人程序参与原则等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是关键.
-
-
黄可
-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旨在规制恶意、虚假诉讼,保障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其中,原告适格问题条文本身过于抽象模糊,一直是学界论争的焦点。为真正落实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作用,立足我国立法与实务现状,结合比较法经验,对既判力扩张、反射效力以及当事人程序参与原则等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是关键。
-
-
苏伟康
-
-
摘要:
新《证券法》第95条第3款赋予了投保机构在集体诉讼中的原告适格地位.这一安排突破了《民事诉讼法》中传统代表人诉讼的基本命题,原告适格的理论体系需要重新搭建.从诉讼地位、请求权类型和诉讼效果来看,证券集体诉讼应界定为团体诉讼.纠纷管理权理论为投保机构适格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也形成了判断其他主体适格与否的标准.就具体路径而言,投保机构的适格地位来源自法定诉讼担当,而投资者的委托应定性为证券集体诉讼的特殊要件.